為什麼唐朝極盛時期的玄宗開元年間的疆域面積反而不如高宗時期?

zzzzzzkk


這個問題實際上挺複雜的,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理解。

唐朝時期疆域分為本土州郡和羈縻州兩種,四方蠻夷投靠過來或大唐征服某個地區之後,往往設置羈縻州來管轄,任命最高地方長官,並繳納賦稅。當然,地方最高長官可能還是原來的部落首領,繳納的賦稅一般也是象徵性的。

而藩屬國不屬於大唐疆土,羈縻州的一些勢力可能獨立後變成藩屬國,藩屬國也可能接受唐王朝的任命變成羈縻州,所以大唐疆域大小始終在變化。

初唐時期疆域面積大在西域、中亞、蒙古高原和朝鮮半島。

蒙古高原是李世民時期滅掉的東突厥和薛延陀,唐高宗李治繼承了這個遺產,大唐領土到達了貝加爾湖畔,大唐設置北庭都護府管理這塊土地;

唐高宗時期,聯合新羅滅了百濟和高句麗,幾乎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設置安東都護府;

中亞在李世民滅吐谷渾、開拓西域的基礎上繼續向西擴張,蘇定方等人滅了西突厥,西域和中亞諸國臣服。

唐高宗時期大唐非常強大,不少國家主動向大唐靠攏,成為大唐的藩屬國。其中最遙遠的應該是罽賓國,位置在帕米爾高原以南,今天阿富汗喀布爾以東、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伊斯蘭堡附近,唐王朝在其土地上設置修鮮都督府,隸屬安西大都護府,“授其王修鮮等十一州諸軍事兼修鮮都督”。

像這樣的都督府共計十六個,其中包括月氏都督府、修鮮都督府、波斯都督府等。

龍朔元年,西域諸國,遣使來內屬,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縣一百一十,軍府一百二十六,皆隸安西都護府,仍於吐火羅國立碑以紀之。《舊唐書》 右西域諸國,分置羈縻州軍府,皆屬安西都護統攝。自天寶十四載已前,朝貢不絕。《舊唐書》

西突厥和高句麗是唐高宗李治打下來的,中亞十六都督府基本上都是主動投靠的,這是唐高宗時期大唐疆域最大時期的基本情況。當時共有六大都護府,東北是安東,漠南北是安北、單于,西域是安西、北庭,南方是安南。

這些區域雖然都有大唐軍隊駐紮,但都屬於外圍的邊境地區,與中原核心領土地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至於再次一級的修鮮都督府根本就沒有唐軍駐紮,屬於大唐疆域範圍之內,但真的沒人關心他們的死活。

李世民時期,處在一個擴張階段,戰略目的明確,先北再西最後東,除了高句麗一次沒打下來之外,其他每個方向都紮紮實實滅其國虜其君,疆域擴大,後患還不多;

李治時期,延續了李世民的做法,也滅了高句麗和西突厥,大唐聲威達到頂點,萬國來朝,疆域面積最大。但是,李治和武則天比李世民差遠了,軍事方面的勝利沒有轉化成政治成果,包括高句麗和西突厥都不斷地反叛,反而成了大唐的麻煩,大唐的擴張從那時開始就已經基本上停止了。

唐高宗李治後期到盛唐時期,已經丟失了不少領土。

李治時期吐蕃興起,雙方在青海吐谷渾舊地和西域安西四鎮爭奪了幾十年,終於吐蕃消滅了吐谷渾,完全佔領了這塊土地。

唐王朝不甘心丟掉這塊雙方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就從安東都護府抽調薛仁貴率軍到西域,結果大非川戰敗,不但吐谷渾沒能恢復,朝鮮半島也丟了。唐王朝在朝鮮半島實力削弱後,新羅發展起來,雖然對大唐一直很友好,但畢竟只是比羈縻州還要外圍一層的藩屬國,不能算在大唐疆域範圍之內;

蒙古高原上的東突厥勢力在武則天時期重新興起,大唐當時受武則天的高壓統治和酷吏政治之下,不少有經驗的將領被清洗,軍事實力受到影響,蒙古高原從此失去;

修鮮都督府和等十六都督府實在太遠了,只能自生自滅,當時阿拉伯大食崛起,向西擴張,很多小國在大食和大唐之間搖擺不定,畢竟大食離得近,這些小國就從羈縻州退化到藩屬國或者索性投靠了大食,到盛唐前後就逐漸都不再算在大唐疆域範圍之內。

於是,盛唐時期少了朝鮮半島、中亞、蒙古高原、青海四大塊領土。

李隆基初期還是很能幹的,雖然領土少了四大塊,但又在東北補充了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兩大塊,包括東北和外東北的大片領土,總面積並不小多少。但性質和西域十六都督府差不多,算是投靠過來的,盛唐前渤海國興起,時而算大唐藩屬,時而算大唐羈縻。

盛唐初期的主要敵人還是吐蕃,佔領的青海還一直沒吐出來,而且還居高臨下威脅西域絲綢之路。而蒙古高原上的後突厥和朝鮮半島上的新羅與大唐相對友好,尤其新羅可以算是藩屬國當中的優秀代表,沒有必要再在東北、北部用兵。

河北的契丹和奚,我個人一直認為是大唐的一個重大失誤,或者是當地邊將故意養寇自重。雖然地理環境不宜大規模用兵,但至少比高句麗那個荒山野嶺條件要好得多,而且離大唐核心區域最近,完全有條件、有理由徹底消除這個隱患。而契丹和奚族勢力的存在,不但牽制了盛唐時期大唐近一半的野戰部隊在這個方向,還培養出來安祿山、史思明這兩個巨孽。

盛唐時期雖然國力又上了一個臺階,但李隆基戰略方向不明,四處出擊,戰略上佔據優勢並取得多次勝利,但吐蕃和河北兩大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尤其後期還把西南的南詔逼反,戰略形勢開始惡化。安史之亂既是個偶然,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必然。

總之,李治吃了李世民的老本,才當上了唐朝疆域面積最大時期的皇帝,但大唐那時就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擴張的能力;而李隆基時期一方面國家戰略方向不確定,造成了國力沒能轉化成勝果,另一方面李隆基性格有缺陷,缺乏打破罈罈罐罐也要徹底解決問題的韌性和狠勁,很容易被小的勝利所滿足,這也是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最高統治者的普遍弱點。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不請自來。

唐朝版圖的極盛時期出現在唐高宗時期,這位皇帝應該是唐朝最易被忽略的皇帝之一,他的父親唐太宗和皇后武則天光芒太盛,掩蓋了唐高宗。

唐高宗在軍事上不斷開拓。先後平定漠北、滅百濟高句麗,最後消滅西突厥。此時的唐朝版圖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國土面積達1251.19萬平方公里。但是這種局面僅僅維持32年。

唐朝的全盛時期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此時唐朝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繼續發展,達到空前的繁榮狀態。

從地圖上看,北方的突厥復國,中央政府無力再控制突厥,而後興起的回鶻又取代突厥,唐玄宗通過冊封回鶻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正式承認了回鶻在北方的統治。稍有開拓的是在東北的靺鞨族納入唐朝的勢力範圍。

而在中亞地區,與阿拉伯帝國爭奪失敗,在怛羅斯戰役中唐軍失利,唐朝喪失了在中亞地區的主導地位,後因安史之亂唐朝再也沒有恢復在中亞地區的勢力。

至於為什麼唐朝全盛時期疆域不如唐朝初年的高宗時期大,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國初階段,國內安定,統治者面臨的危險主要是邊疆遊牧民族的危險,因此治國重心在對外掃除危險,開拓進取之心強烈。高宗時期的唐朝如冉冉升起的太陽,朝氣蓬勃。經過太宗朝的貞觀之治,內部穩定,國力強盛。同時太宗時期的名將名帥仍有不少人在世,繼位的唐高宗有實力也有心對外開拓。

二、唐玄宗時期,治國重心放在國內。到唐玄宗時期,唐朝立國已近百年,尤其是經歷武周政治後的亂局,國內問題突出,而外部基本安定,各族臣服於唐的秩序沒有遭到大的破壞,故唐玄宗將工作重心放在國內發展生產,整頓吏治方面。而到了唐朝全盛之後,唐玄宗便安圖享樂,無心經營四方,開拓進取心全無。


微史春秋


唐朝的版圖有三個顯著的變化時期,分別代表著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晚期三個階段。現在一般認為唐朝版圖最大的時間是在公元的669年,也就是在唐高宗總章2年左右,幅員面積約為1237萬平方公里,空前遼闊。此時的唐朝版圖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中部,西達中亞呼羅珊地區,北至俄羅斯葉尼塞河下流一帶。

第一、唐朝前期的版圖(唐高宗時期)

從公元628年開始,到公元669年結束,唐朝先後滅掉了東突厥汗國、吐谷渾汗國、薛延陀汗國、西域各王國、西突厥汗國、高句麗王國。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唐朝最終平定了東部的強國高句麗,版圖也達到了極盛。不過,極盛版圖僅維持了3年。


武則天執政時期,在軍事上屢屢受到吐蕃、契丹、突厥等民族的壓制,版圖大幅縮小。筆者粗略地統計了一下,武則天時期丟失的領土主要包括:1、漠北草原全部失陷於後突厥汗國,原來的安北都護府被迫南遷入內蒙地區。2、吐蕃軍隊進入黃河九曲地區。3、遼西走廊被契丹人全部攻陷,導致遼東與內地失去聯繫。4、西域地區被突騎施部落蠶食,絲綢之路受到一定影響。

第二、唐朝中期的版圖(唐玄宗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唐朝版圖有所恢復,主要因為以下4點。第1、收復了遼西走廊、黃河九曲之地;第2、降服了契丹、奚族、室韋(蒙古)、靺鞨(女真)等少數民族;第3,消滅了中亞的勃律國、西域的突騎施部落;第4,聯合回鶻人吞併了後突厥汗國,聯合南詔國蠶食吐蕃王國的邊境。

經過一系列的軍事成就過後,唐玄宗時期的唐朝版圖在開元29年左右達到了最大值,但比起唐高宗時期的版圖還是遜色不少。天寶年間,由於年邁的唐玄宗逐漸荒廢政事、寵幸楊氏姐妹,導致唐朝版圖又出現了輕微的收縮,但真正引起版圖崩盤的還是“安史之亂”。



第三、唐朝後期的版圖(唐憲宗時期)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版圖徹底崩潰,再也沒能夠恢復安史之亂前的水平。8世紀後半葉,整個安西地區(新疆)和河西走廊(甘肅)全部被吐蕃攻陷,其次是貴州、廣西等地區不斷受到南詔國的入侵。同時,唐朝國內受制於藩鎮割據,無力恢復大片失地。唐憲宗在位時期,才勉強維持住了國內的穩定局面,但依然掩蓋不出日落西山的現狀。元和年間,唐朝政治稍微趨於穩定、外部軍事壓力略有減輕,因此被稱為“元和中興”。此時的唐朝版圖僅僅擁有內地以及在名義上歸順於唐朝的東北部分地區。


歷史的荒野


大家對歷史上的唐高宗真是過分低估了,他統治前期,被認為他是繼承自己父親唐太宗遺產的富二代。他統治後期,又被認為是怕老婆的耙耳朵。其實他的統治手腕相當高明。

想想看,唐高宗靠廢后的辦法除掉太宗時期的功勳老臣長孫無忌等人,手段已經相當高明瞭。唐高宗在對外戰爭中滅亡了他自己的父親都沒有滅亡的高句麗,在北方又滅掉了西突厥,這才讓唐朝的版圖達到最大。

要說他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身體不大好,晚年身體更是不行,才讓大權旁落到了武則天手裡。

當然它擴張到的唐朝最大版圖已經是極限了,後來由於武則天的昏招頻出,導致東北方向上渤海國叛變,北方後突厥重新建立,朝鮮半島上新羅侵吞了高句麗大部分領土。這才讓唐朝的領土縮水,但是唐朝在周邊民族建立的威勢還是保留到了唐玄宗前期。

唐玄宗時期對外用兵還是有不少失敗的,比如說對大理打了很多敗仗。至於後期的安史之亂就更不用提。那麼所謂的開元盛世其實主要還是經濟上十分繁榮。唐朝的安史之亂時候,杜甫就寫詩回憶過開元盛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可見如果比打仗,唐玄宗還真比不過唐高宗。唐玄宗時期的盛世主要還是經濟繁榮。


葉子評論


關於“疆域”這個問題,古人(甚至包括皇帝宰相們)的概念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我們現在信息高度發達,網上隨便一搜索,世界地圖出來了,各國家有多大、接壤的都是誰,這種事很容易就知道。古代人可沒有這麼方便的條件,大致一直到明朝中期以前(和以後的大部分時間),古人對於“國家邊界”的認識都是混沌不清的。

應該說,坐在皇帝宰相那些位置上的人,對自己統治的國土究竟有多大,確實會有興趣,而且籠統上會認為“越大越好”,這也是歷代都願意“開疆拓土”的原因。

唐代開國前期,從唐高祖李淵到唐高宗李治,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雖然大亂之後人口不多,但是“關隴軍事貴族中上層+府兵制基層+外族僱傭兵補充”這種結構,讓唐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幾百年亂世之後,也讓中原人民比較沒安全感,願意儘量往外打,把潛在的敵人趕得越遠越好。這種心態之下,從貞觀到武周,唐朝不斷向外擴展疆界,一方面是慣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帶有試探性質。說白了,當時君臣並不知道自己能往外打多遠,先打著試試吧……

但是疆域這種東西,在古代的生產力和信息傳遞手段的條件約束下,如果超出一定範圍了,並沒有多大好處,反而是負擔,算起帳來不合適,很虧。大致在唐高宗時期,也就是下面推薦回答提到的唐朝疆域最大超一千萬平方公里的時候,唐政府已經發現這麼大地方管治起來“力不從心”,無法維持太久。

到了唐玄宗時代,各方面信息交流都比較成熟完善了,同時國內各種矛盾也都起來了。綜合考慮,再向外面打,成本太高。唐玄宗做過努力,希望能以較小成本開疆,於是有高仙芝和怛羅斯之戰,但是這種實戰微操不是那麼容易玩成功的,最後還把自己中原腹地都玩沒了。


森林鹿


唐朝疆域最大的時期是高宗時期,唐玄宗時期比唐高宗時期疆土少是因為“安史之亂”失去了一些疆土。

唐朝 是大一統的王朝,是我國古代最強大的時代之一,當時周邊還有好多附屬國。唐朝政治,文化,經濟和外交都是世界前茅。唐朝存在二百八十九年,一共有二十一位皇帝。

唐高宗時期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明第九個兒子,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開創了“永徽之治”。高宗在位時疆域包括遼東半島,新疆,朝鮮,越南河靜,烏茲別克斯坦,蒙古,有1200多萬平方公里。

唐玄宗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唐朝第六位皇帝,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當時唐朝社會空前繁榮,大唐盛世,後期慢慢的唐玄宗就不理朝政,只顧亨樂,任用奸臣,朝庭腐敗,導致了“安史之亂”使唐由盛轉衰,致使疆域面積減少。(所以唐玄宗時期不如唐高宗時期疆域面積)。



剛剛39




這不是李隆基的問題。由於武則天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更由於均田制的逐漸瓦解,使得府兵減少,國家防禦力量較弱,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對外戰爭頻頻失利,安北都護府在高宗死時尚處在中國統治,而濫殺程務挺、棄用王方翼等名將更使東突厥復國,安北始終沒有再收復過。



高宗時期是為了消滅打壓突厥才向邊界大規模用兵 達到很遠的地方 但軍事佔領比較很難形成長久的統治


獨坐靜飲閱盡世態炎涼


我們都知道唐玄宗前期將唐朝整理的一片繁華,開創了“開元盛世”。

我們先來整理一下高宗與玄宗的關係,唐高宗是李世民的第九子,而玄宗則是高宗的孫子。

歷史上的唐高宗李治,不是很出名,但提到武則天我們都知道,不錯武則天就是唐高宗的皇后。


那為什麼唐朝極盛時期的玄宗疆域的領地還不如高宗的呢?唐玄宗後期執政時朝廷發生了“安史之亂”導致了唐王朝的疆域有所損失,雖然最後都平定了。我們也不得不感嘆安逸消磨了我們當初的鬥志,而唐高宗雖然在歷史上沒有什麼作為,但有一位強大的老漢。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雖沒有什麼好的作為,但有沒有過大的錯誤,因此綜合來看高宗統治時期的疆域依舊比玄宗在位時的疆域要大的多!

我是小六,歡迎一起討論!


小六讀歷史


高宗時期在軍事上是最輝煌的時期,程知節和蘇定方滅西突厥,向向越過了蔥嶺,到達中東。用李績,薛仁貴,李思摩,程名振等擊敗高句麗,用蘇定方滅國三十六,黑齒常之滅國四十。中國只有在西漢才達到這個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