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

zzzzzzkk


这个问题实际上挺复杂的,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唐朝时期疆域分为本土州郡和羁縻州两种,四方蛮夷投靠过来或大唐征服某个地区之后,往往设置羁縻州来管辖,任命最高地方长官,并缴纳赋税。当然,地方最高长官可能还是原来的部落首领,缴纳的赋税一般也是象征性的。

而藩属国不属于大唐疆土,羁縻州的一些势力可能独立后变成藩属国,藩属国也可能接受唐王朝的任命变成羁縻州,所以大唐疆域大小始终在变化。

初唐时期疆域面积大在西域、中亚、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

蒙古高原是李世民时期灭掉的东突厥和薛延陀,唐高宗李治继承了这个遗产,大唐领土到达了贝加尔湖畔,大唐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这块土地;

唐高宗时期,联合新罗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几乎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

中亚在李世民灭吐谷浑、开拓西域的基础上继续向西扩张,苏定方等人灭了西突厥,西域和中亚诸国臣服。

唐高宗时期大唐非常强大,不少国家主动向大唐靠拢,成为大唐的藩属国。其中最遥远的应该是罽宾国,位置在帕米尔高原以南,今天阿富汗喀布尔以东、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伊斯兰堡附近,唐王朝在其土地上设置修鲜都督府,隶属安西大都护府,“授其王修鲜等十一州诸军事兼修鲜都督”。

像这样的都督府共计十六个,其中包括月氏都督府、修鲜都督府、波斯都督府等。

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旧唐书》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自天宝十四载已前,朝贡不绝。《旧唐书》

西突厥和高句丽是唐高宗李治打下来的,中亚十六都督府基本上都是主动投靠的,这是唐高宗时期大唐疆域最大时期的基本情况。当时共有六大都护府,东北是安东,漠南北是安北、单于,西域是安西、北庭,南方是安南。

这些区域虽然都有大唐军队驻扎,但都属于外围的边境地区,与中原核心领土地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至于再次一级的修鲜都督府根本就没有唐军驻扎,属于大唐疆域范围之内,但真的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李世民时期,处在一个扩张阶段,战略目的明确,先北再西最后东,除了高句丽一次没打下来之外,其他每个方向都扎扎实实灭其国虏其君,疆域扩大,后患还不多;

李治时期,延续了李世民的做法,也灭了高句丽和西突厥,大唐声威达到顶点,万国来朝,疆域面积最大。但是,李治和武则天比李世民差远了,军事方面的胜利没有转化成政治成果,包括高句丽和西突厥都不断地反叛,反而成了大唐的麻烦,大唐的扩张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基本上停止了。

唐高宗李治后期到盛唐时期,已经丢失了不少领土。

李治时期吐蕃兴起,双方在青海吐谷浑旧地和西域安西四镇争夺了几十年,终于吐蕃消灭了吐谷浑,完全占领了这块土地。

唐王朝不甘心丢掉这块双方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就从安东都护府抽调薛仁贵率军到西域,结果大非川战败,不但吐谷浑没能恢复,朝鲜半岛也丢了。唐王朝在朝鲜半岛实力削弱后,新罗发展起来,虽然对大唐一直很友好,但毕竟只是比羁縻州还要外围一层的藩属国,不能算在大唐疆域范围之内;

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势力在武则天时期重新兴起,大唐当时受武则天的高压统治和酷吏政治之下,不少有经验的将领被清洗,军事实力受到影响,蒙古高原从此失去;

修鲜都督府和等十六都督府实在太远了,只能自生自灭,当时阿拉伯大食崛起,向西扩张,很多小国在大食和大唐之间摇摆不定,毕竟大食离得近,这些小国就从羁縻州退化到藩属国或者索性投靠了大食,到盛唐前后就逐渐都不再算在大唐疆域范围之内。

于是,盛唐时期少了朝鲜半岛、中亚、蒙古高原、青海四大块领土。

李隆基初期还是很能干的,虽然领土少了四大块,但又在东北补充了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两大块,包括东北和外东北的大片领土,总面积并不小多少。但性质和西域十六都督府差不多,算是投靠过来的,盛唐前渤海国兴起,时而算大唐藩属,时而算大唐羁縻。

盛唐初期的主要敌人还是吐蕃,占领的青海还一直没吐出来,而且还居高临下威胁西域丝绸之路。而蒙古高原上的后突厥和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与大唐相对友好,尤其新罗可以算是藩属国当中的优秀代表,没有必要再在东北、北部用兵。

河北的契丹和奚,我个人一直认为是大唐的一个重大失误,或者是当地边将故意养寇自重。虽然地理环境不宜大规模用兵,但至少比高句丽那个荒山野岭条件要好得多,而且离大唐核心区域最近,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彻底消除这个隐患。而契丹和奚族势力的存在,不但牵制了盛唐时期大唐近一半的野战部队在这个方向,还培养出来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巨孽。

盛唐时期虽然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李隆基战略方向不明,四处出击,战略上占据优势并取得多次胜利,但吐蕃和河北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尤其后期还把西南的南诏逼反,战略形势开始恶化。安史之乱既是个偶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必然。

总之,李治吃了李世民的老本,才当上了唐朝疆域面积最大时期的皇帝,但大唐那时就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扩张的能力;而李隆基时期一方面国家战略方向不确定,造成了国力没能转化成胜果,另一方面李隆基性格有缺陷,缺乏打破坛坛罐罐也要彻底解决问题的韧性和狠劲,很容易被小的胜利所满足,这也是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最高统治者的普遍弱点。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不请自来。

唐朝版图的极盛时期出现在唐高宗时期,这位皇帝应该是唐朝最易被忽略的皇帝之一,他的父亲唐太宗和皇后武则天光芒太盛,掩盖了唐高宗。

唐高宗在军事上不断开拓。先后平定漠北、灭百济高句丽,最后消灭西突厥。此时的唐朝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国土面积达1251.19万平方公里。但是这种局面仅仅维持32年。

唐朝的全盛时期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此时唐朝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继续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状态。

从地图上看,北方的突厥复国,中央政府无力再控制突厥,而后兴起的回鹘又取代突厥,唐玄宗通过册封回鹘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正式承认了回鹘在北方的统治。稍有开拓的是在东北的靺鞨族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而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帝国争夺失败,在怛罗斯战役中唐军失利,唐朝丧失了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因安史之乱唐朝再也没有恢复在中亚地区的势力。

至于为什么唐朝全盛时期疆域不如唐朝初年的高宗时期大,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国初阶段,国内安定,统治者面临的危险主要是边疆游牧民族的危险,因此治国重心在对外扫除危险,开拓进取之心强烈。高宗时期的唐朝如冉冉升起的太阳,朝气蓬勃。经过太宗朝的贞观之治,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同时太宗时期的名将名帅仍有不少人在世,继位的唐高宗有实力也有心对外开拓。

二、唐玄宗时期,治国重心放在国内。到唐玄宗时期,唐朝立国已近百年,尤其是经历武周政治后的乱局,国内问题突出,而外部基本安定,各族臣服于唐的秩序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故唐玄宗将工作重心放在国内发展生产,整顿吏治方面。而到了唐朝全盛之后,唐玄宗便安图享乐,无心经营四方,开拓进取心全无。


微史春秋


唐朝的版图有三个显著的变化时期,分别代表着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晚期三个阶段。现在一般认为唐朝版图最大的时间是在公元的669年,也就是在唐高宗总章2年左右,幅员面积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空前辽阔。此时的唐朝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中部,西达中亚呼罗珊地区,北至俄罗斯叶尼塞河下流一带。

第一、唐朝前期的版图(唐高宗时期)

从公元628年开始,到公元669年结束,唐朝先后灭掉了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薛延陀汗国、西域各王国、西突厥汗国、高句丽王国。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唐朝最终平定了东部的强国高句丽,版图也达到了极盛。不过,极盛版图仅维持了3年。


武则天执政时期,在军事上屡屡受到吐蕃、契丹、突厥等民族的压制,版图大幅缩小。笔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武则天时期丢失的领土主要包括:1、漠北草原全部失陷于后突厥汗国,原来的安北都护府被迫南迁入内蒙地区。2、吐蕃军队进入黄河九曲地区。3、辽西走廊被契丹人全部攻陷,导致辽东与内地失去联系。4、西域地区被突骑施部落蚕食,丝绸之路受到一定影响。

第二、唐朝中期的版图(唐玄宗时期)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唐朝版图有所恢复,主要因为以下4点。第1、收复了辽西走廊、黄河九曲之地;第2、降服了契丹、奚族、室韦(蒙古)、靺鞨(女真)等少数民族;第3,消灭了中亚的勃律国、西域的突骑施部落;第4,联合回鹘人吞并了后突厥汗国,联合南诏国蚕食吐蕃王国的边境。

经过一系列的军事成就过后,唐玄宗时期的唐朝版图在开元29年左右达到了最大值,但比起唐高宗时期的版图还是逊色不少。天宝年间,由于年迈的唐玄宗逐渐荒废政事、宠幸杨氏姐妹,导致唐朝版图又出现了轻微的收缩,但真正引起版图崩盘的还是“安史之乱”。



第三、唐朝后期的版图(唐宪宗时期)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版图彻底崩溃,再也没能够恢复安史之乱前的水平。8世纪后半叶,整个安西地区(新疆)和河西走廊(甘肃)全部被吐蕃攻陷,其次是贵州、广西等地区不断受到南诏国的入侵。同时,唐朝国内受制于藩镇割据,无力恢复大片失地。唐宪宗在位时期,才勉强维持住了国内的稳定局面,但依然掩盖不出日落西山的现状。元和年间,唐朝政治稍微趋于稳定、外部军事压力略有减轻,因此被称为“元和中兴”。此时的唐朝版图仅仅拥有内地以及在名义上归顺于唐朝的东北部分地区。


历史的荒野


大家对历史上的唐高宗真是过分低估了,他统治前期,被认为他是继承自己父亲唐太宗遗产的富二代。他统治后期,又被认为是怕老婆的耙耳朵。其实他的统治手腕相当高明。

想想看,唐高宗靠废后的办法除掉太宗时期的功勋老臣长孙无忌等人,手段已经相当高明了。唐高宗在对外战争中灭亡了他自己的父亲都没有灭亡的高句丽,在北方又灭掉了西突厥,这才让唐朝的版图达到最大。

要说他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身体不大好,晚年身体更是不行,才让大权旁落到了武则天手里。

当然它扩张到的唐朝最大版图已经是极限了,后来由于武则天的昏招频出,导致东北方向上渤海国叛变,北方后突厥重新建立,朝鲜半岛上新罗侵吞了高句丽大部分领土。这才让唐朝的领土缩水,但是唐朝在周边民族建立的威势还是保留到了唐玄宗前期。

唐玄宗时期对外用兵还是有不少失败的,比如说对大理打了很多败仗。至于后期的安史之乱就更不用提。那么所谓的开元盛世其实主要还是经济上十分繁荣。唐朝的安史之乱时候,杜甫就写诗回忆过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可见如果比打仗,唐玄宗还真比不过唐高宗。唐玄宗时期的盛世主要还是经济繁荣。


叶子评论


关于“疆域”这个问题,古人(甚至包括皇帝宰相们)的概念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网上随便一搜索,世界地图出来了,各国家有多大、接壤的都是谁,这种事很容易就知道。古代人可没有这么方便的条件,大致一直到明朝中期以前(和以后的大部分时间),古人对于“国家边界”的认识都是混沌不清的。

应该说,坐在皇帝宰相那些位置上的人,对自己统治的国土究竟有多大,确实会有兴趣,而且笼统上会认为“越大越好”,这也是历代都愿意“开疆拓土”的原因。

唐代开国前期,从唐高祖李渊到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虽然大乱之后人口不多,但是“关陇军事贵族中上层+府兵制基层+外族雇佣兵补充”这种结构,让唐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几百年乱世之后,也让中原人民比较没安全感,愿意尽量往外打,把潜在的敌人赶得越远越好。这种心态之下,从贞观到武周,唐朝不断向外扩展疆界,一方面是惯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带有试探性质。说白了,当时君臣并不知道自己能往外打多远,先打着试试吧……

但是疆域这种东西,在古代的生产力和信息传递手段的条件约束下,如果超出一定范围了,并没有多大好处,反而是负担,算起帐来不合适,很亏。大致在唐高宗时期,也就是下面推荐回答提到的唐朝疆域最大超一千万平方公里的时候,唐政府已经发现这么大地方管治起来“力不从心”,无法维持太久。

到了唐玄宗时代,各方面信息交流都比较成熟完善了,同时国内各种矛盾也都起来了。综合考虑,再向外面打,成本太高。唐玄宗做过努力,希望能以较小成本开疆,于是有高仙芝和怛罗斯之战,但是这种实战微操不是那么容易玩成功的,最后还把自己中原腹地都玩没了。


森林鹿


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是高宗时期,唐玄宗时期比唐高宗时期疆土少是因为“安史之乱”失去了一些疆土。

唐朝 是大一统的王朝,是我国古代最强大的时代之一,当时周边还有好多附属国。唐朝政治,文化,经济和外交都是世界前茅。唐朝存在二百八十九年,一共有二十一位皇帝。

唐高宗时期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明第九个儿子,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开创了“永徽之治”。高宗在位时疆域包括辽东半岛,新疆,朝鲜,越南河静,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

唐玄宗时期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朝第六位皇帝,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当时唐朝社会空前繁荣,大唐盛世,后期慢慢的唐玄宗就不理朝政,只顾亨乐,任用奸臣,朝庭腐败,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由盛转衰,致使疆域面积减少。(所以唐玄宗时期不如唐高宗时期疆域面积)。



刚刚39




这不是李隆基的问题。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时尚处在中国统治,而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始终没有再收复过。



高宗时期是为了消灭打压突厥才向边界大规模用兵 达到很远的地方 但军事占领比较很难形成长久的统治


独坐静饮阅尽世态炎凉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前期将唐朝整理的一片繁华,开创了“开元盛世”。

我们先来整理一下高宗与玄宗的关系,唐高宗是李世民的第九子,而玄宗则是高宗的孙子。

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不是很出名,但提到武则天我们都知道,不错武则天就是唐高宗的皇后。


那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疆域的领地还不如高宗的呢?唐玄宗后期执政时朝廷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了唐王朝的疆域有所损失,虽然最后都平定了。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安逸消磨了我们当初的斗志,而唐高宗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有一位强大的老汉。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虽没有什么好的作为,但有没有过大的错误,因此综合来看高宗统治时期的疆域依旧比玄宗在位时的疆域要大的多!

我是小六,欢迎一起讨论!


小六读历史


高宗时期在军事上是最辉煌的时期,程知节和苏定方灭西突厥,向向越过了葱岭,到达中东。用李绩,薛仁贵,李思摩,程名振等击败高句丽,用苏定方灭国三十六,黑齿常之灭国四十。中国只有在西汉才达到这个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