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的國人不會理財,癥結究竟在哪?

【原創】65%的國人不會理財,癥結究竟在哪?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近期,央行發佈《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17》,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面開展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的結果。結果顯示,41.84%受訪者認為自身金融知識水平一般,22.89%認為水平較差。全國的金融素養指數平均分為63.71。


65%的國人不會理財,癥結究竟在哪?


也就是說,有近65%的國人理財知識不夠,不會理財。那麼,這樣的結果到底說明了什麼,難道國人都如此之笨嗎?顯然,需要看站在什麼角度了。如果站在專業角度,65%的國人不會理財,就是保守的,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際上,真正懂理財的人,不會超過8%。就算是懂理財的人當中,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高水平的理財人寥寥無幾。

如果站在非專業角度來看,除了兒童之外,懂理財的人比重應當在60%以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無論是工人還是農民,以及其他階層人員,哪個不懂理財,哪個不會理財。如果不懂理財,家裡的房子怎麼建的、怎麼買的,家裡的物品又是靠什麼添置的。把勞動掙來的錢,一點一滴地積聚起來,最終積少成多,買了房、建了房、添置了傢俱、買好了家用電器,還供子女上了學,等等,不懂理財,這些能夠做得到嗎?

我們能夠理解,央行所說的理財,一定是指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理財,如何投資、如何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如何購買理財產品、如何銀行儲蓄等。而這些,顯然不是居民單方面的問題,也不只是居民會不會理財的問題。


65%的國人不會理財,癥結究竟在哪?


首先,銀行推出了多少能夠供居民選擇和投資的金融產品、理財產品,對居民理財十分重要。如果銀行設計的金融產品,根本就起不到理財的效果,誰能理財,誰又會理財呢?所以,要想讓居民懂得理財,銀行總得開發出一些可供居民選擇、能夠讓居民財富得到增值的好的理財產品吧。沒有好的理財產品、財富增值產品,只說讓居民理財,實在是一句空話。

其二,銀行做了多少有價值、有水平、有公心的金融產品、理財產品服務,可能對居民理財也十分重要。現在的銀行,主要是為了自身利益推銷理財產品,而不是提供理財服務。更多情況下,工作人員只要把理財產品推銷出去,就算完成任務了。至於這款產品是否適應客戶,一概不管。因而,也就經常會出現客戶被銀行工作人員欺騙的現象。如此,居民還怎麼鞭辟入裡理財呢?還怎麼去理財呢?

第三,金融市場秩序是否規範,對居民理財心理十分重要。眼下,隨處可見各種理財公司、投資公司、貸款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等,但是,有多少是真正規範的,是按照金融法規在進行投資理財的,可能很難打包票。因為,不規範的公司多於規範的公司,地下交易的公司也多於地上交易的公司。這樣的混亂狀態下,讓居民怎麼去懂得理財,又怎麼能去理財,怎麼敢去理財。所以,要想讓居民懂得理財,就必須先讓金融市場秩序規範。

第四,居民有多少可用於理財的“財”,也很關鍵。過去,雖然沒有多少錢,但也沒有什麼特別巨大的花錢項目。因此,居民還能把錢存放在銀行,也算是一種理財。畢竟,他們都把錢存了下來。但是,近十多年來,原本居民在銀行還有許多存款,還能購買些國債等投資產品的。可是,隨著房價的持續上漲,加上股市的持續低迷,多數居民手中的錢都變成了房子、變成了鋼筋混凝土了,變成了股市碎肉板上的肉,那麼,還有多少閒錢去理財啊。存在銀行拿個利息,就算不錯了。且新增的收入,可能還趕不上房貸利息呢,當然無錢可理了。


65%的國人不會理財,癥結究竟在哪?


​所以,切不要只認為居民不懂理財,而要看居民為什麼不懂理財,為什麼不想獲得更高的收益。沒有良好的環境,財根本沒法理。沒有足夠的收入,也無財可理。這也要求有關方面不要只看居民不懂理財這個表面問題,更要看為居民懂得理財都做了些什麼。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