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的國人不會理財?這是真的嗎?

65%的國人不會理財?這是真的嗎?

近期,央行發佈一則信息表示,65%的國人不會理財。如果站在專業角度,央行的標準來看,多數百姓都不會理財。實際上,多數老百姓又是不學理財專業的人,真正會理財的佔比恐怕還不到10%。而且即使會理財的人當中,水平也有高低,性格也有不同,有些人喜歡激進型的,有些人偏向於保守型的。但真正高水平的懂理財的人就所剩不多了。

但是若站在非專業的角度來看,中國除了未成年人之外,其他人多少都會點理財知識的。比如,錢有得多了就要存銀行定期,存3年要比存1年利息高一些。或著要積存點錢,買房子付首付款、子女留學、買家用電器等。如果不懂理財,不懂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恐怕連應付不時之需的錢,都無法拼湊出來。

其實,在歐美髮達國家絕大多數人都不用理財,普通人也不用學習各種理財方式:一方面:歐美人士知道術業有專攻,手裡有錢肯定是讓專業理財機構幫他們去管理財富,歐美人士天天討論自己喜歡什麼,愛好什麼,都是在各自領域擅長的東西。另一方面,歐美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年輕人往往用信用卡來透消費,而且歐美國家物價比較穩定,多數人的積蓄也不多,所以理財意識比較淡薄。

65%的國人不會理財?這是真的嗎?

根據我們的理解,央行所說的65%的國人不會理財,主要是指:國人在理財方面的知識匱乏、對於如何根據自己情況來購買理財產品的能力不足,以及如何防控理財風險的意識不強(哪裡理財利息高,就把錢投向哪裡)。但是,我們認為,居民理財意識不強並不是單方面的問題,而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始終才能逐步提高。

首先,銀行要推出一些能夠讓居民進行財富增值的金融產品,這對於居民理財十分重要。如果銀行設計的金融產品,常常跑不贏潛在的通貨膨脹,誰願意學習理財知識,誰願意去格外關注理財呢?從嚴格意義上講,正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高,連隱性的通脹都跑不贏,而房地產收益率過高,才會導致大家都熱衷於房地產投資技巧,而不去學習理財投資技巧。

再者,金融市場秩序不規範,讓老百姓既有理財的需求,又不敢防心去投資理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打破剛兌,國家已經不再保本保收益。前些年頻頻發生的銀行理財飛單,客戶購買了非銀理財產品等,導致血本無歸。此外,還有P2P理財平臺的問題頻發,導致了老百姓只敢把錢存銀行,不敢再對理財產品有什麼奢望。因為,現在投資理財的環境需要逐步完善。而連金融市場秩序都不規範的情況下,說多數國人不會理財,有點欠公道一些。

65%的國人不會理財?這是真的嗎?

最後,老百姓都把資金投向了房地產領域,很多家庭都加了槓桿,很多人都在每月還銀行的月供。已經沒有多少資金可以用作理財了。而面對中國的高房價,銀行功不可沒,沒有銀行業高槓杆,房價根本炒不起來。目前居民貸款規模有20萬億,每個月有近四成的貸款流向房地產業。這就導致了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的增速也大幅放緩。老百姓都沒有錢了或者只懂得買房來抗通脹了,所以這部分國人會不會理財,也無關緊要了。

央行認為65%的國人不會理財,這意味著,多數國人不僅是理財知識缺乏,而且在理財方面不懂技巧,不注重防控風險。但實際上,國內有多少家銀行設計的利率能夠長期跑贏通脹水平的?顯然,我國的金融業在理財產品設計上還存在不足。此外,國內這些年投資理財環境不佳,很多投資者因理財蒙受慘重損失。更何況房價的一直上漲,高房價已經吞噬了購房者的收入積蓄,多少人現在已經與理財無緣了。所以,對於銀行業說要設計出各種創新型的理財產品,讓百姓通過理財跑贏通脹,這才是關鍵。屆時,百姓會不會理財沒關係,只要把錢交給銀行來理財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