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养殖户在养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鸡采食量增长缓慢,后期个头大小不均的情况。这种”老中青“三代鸡,会让养殖户遭受很大经济损失。

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当鸡出现大小不均,个头小的鸡,达不到销售体重,卖不出去,淘汰又舍不得,就会陷入纠结的境地。这种情况在散养鸡中很常见,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腺肌胃炎。

说起腺肌胃炎,肉鸡养殖户比较了解。肉鸡生长速度快,采食量大,如果出现掉料,或者增料缓慢,很容易被发现,及时治疗,很快就能控制。

散养鸡本身长势比较慢,采食量小,轻微的掉料,表现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掉,等到后期出现大小不均,再来补救就有点迟了。

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腺肌胃炎的发病日龄比较早,多数发生的时间在7日龄免疫结束后,开始发生,如果鸡雏质量不好,这个病会提前,我们需要在育雏期间,腺肌胃炎高发阶段,多观察鸡群状态。

发生腺肌胃炎鸡群的表现:

1 鹰钩嘴。

鸡雏的鸡喙正常情况下,上长下短,但是不会长很多,如果发生肌胃炎,这个鸡喙的表现就会表现出鹰钩状。

2 胎毛不退。

发病后,鸡的绒毛蜕的比较慢,特别是鸡的颈脖位置的绒毛蜕的速度比较慢。

3 鸡爪苍白

发生肌胃炎的鸡,会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发病的鸡,鸡爪苍白,跟正常的鸡明显不同。这个在肉鸡上表现最明显。

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4 对温度敏感。

发生腺肌胃炎的鸡,鸡有炎症反应,出现低烧。这种情况下,对鸡舍温度比较敏感。当温度高的情况下,鸡精神正常。温度降低,鸡就会出现缩脖呆立。

简单区分打蔫症状:

发生大肠杆菌的鸡,一般是是撅屁股,低头发呆;发生腺肌胃炎的鸡,是缩脖呆立,像”老鹰状“休息。

5 粪便异常。

发生腺肌胃炎的鸡,粪便中会出现细长条样粪便,就是我们常说的”鱼肠“粪便,同时会伴随有过料,水便分离的症状,很多人会忽视,把这情况当作肠炎来控制。

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通过外观就可以简单确诊鸡是否发生腺肌胃炎,这个时候找到发病的鸡,做进一步的解剖,可以更好的了解鸡的发病程度。

解剖症状:

1 腺胃,肌胃解剖症状。

鸡发生腺胃炎,会出现腺胃水肿,或者腺胃乳头水肿。这个时候腺胃分泌大量胃酸,刺激肌胃,刺激肠道,外在表现就是水便分离。

腺胃分泌大量胃酸,会刺激肌胃,肌胃炎主要表现肌胃溃疡,肌胃发白。

2 肠道解剖症状。

鸡的肠道中有大量的胃酸,会表现出肠道黏膜脱落,肠道中出现大量水样液体。

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通过解剖,了解鸡的发病程度,然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症治疗,不同的症状,以及发病的程度不同,治疗思路也是随时需要变化的。

1 中和胃酸。

当发生腺胃炎的鸡,胃酸分泌异常,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小苏打来中和胃酸,这样可以让鸡快速增加食欲,有利于鸡群采食,摄入到足够的药物,达到治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消炎。

消炎主要针对是腺胃的水肿问题,以及肠道受损后的消炎,可以采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来消炎,消除鸡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鸡的低热症状。

3 去腐生肌,健胃消食。

肌胃出现溃疡以后,更容易滋生霉菌,这个时候使用硫酸铜可以达到很好的杀灭霉菌,同时可以达到去腐生肌的功效,然后使用消食平胃散来帮助肌胃恢复功能。我们在一线中,常见的控制霉菌的也有制霉素片一类。

4 继发感染。

发生肌胃炎的鸡,容易出现球虫,肠毒综合症等并发症,如果发病后,需要多观察,同时结合解剖症状,确诊具体情况,来控制继发感染。

减少鸡群大小不均情况,需要从育雏第七天开始

当我们做好前期的观察,发现鸡出现腺肌胃炎,并且及时控制。鸡的采食量正常,营养摄入充足,前期骨架长起来,后期催肥就会容易,鸡群大小不均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

往期精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