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王傑:“被人尊重的感覺真好!”

快遞小哥,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平常,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被稱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了給客戶派件,即便酷暑難擋,他們也在所不惜;為了幫客戶收件,即便狂風暴雨,他們也義不容辭。生活不易,工作艱辛,雖然很辛苦,但是他們也有著許多的苦埋藏在心裡,卻默默的將快遞準時送達。今天所採訪的這位快遞小哥王傑,一天從早上忙到晚上,曾因丟件而賠償1500元,也曾被客戶不理解,可是,他依然熱愛著這個行業。

快递小哥王杰:“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近日,記者跟拍了王傑一天的日常。早上上7點30分,王傑準點趕到了上班地點,因為他今天有235個件要派!在辦公室登記好相關信息後,王傑便推出電動車,把快件搬入車後的貨箱裡,並按一定的派發順序擺放好。然後,向著自己負責的區域出發……

快递小哥王杰:“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時常要在同一地方來回跑三四趟

8點35分,細雨綿綿

“張叔,我來啦!你吃早餐沒?”在樟木頭維多利花園,與花園廣場的保安打過照面後,王傑便快速把貨箱的快遞抱在身上,走向管理處的智能快遞櫃。

已成家的四川自貢人王傑,今年29歲,做快遞員已有4年多時間。要不是兩個小孩年紀小,王傑可能不會從事快遞行業。

他說,做快遞,真的太辛苦!

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傑做快遞員之前,在老家的一餐飲店做過5年雜工。後來,餐飲店倒閉了,王傑才選擇來廣東打拼。

2015年上半年,在老表的推薦下,王傑順利進入中通快遞樟木頭分公司,經過培訓後成為一名快遞員,主要負責鎮中心其中一個片區的派、收件。

從那開始,王傑與父母、妻兒就租住在柏地社區沙井村的老房子,每月房租加上水電費200元就能對付。平日裡,妻子除了照看家之外,還在附近打臨工,每月也能掙個千兒八百來幫補家計。所以,家裡的重擔主要壓在王傑的身上。

42個件,用時26分鐘。王傑對著信息單用手機掃描櫃子上的二維碼,然後嫻熟地把快遞件逐一放入櫃中。

他說,現在住花園樓盤的客戶,大多都讓我把快遞放在櫃裡,等他們有空的時候再取。“省時又方便!”

離開管理處,王傑用衣袖擦了擦電動車的倒後鏡,剛駛出保安亭,突然手機響了起來:“小王,我要寄件,你幾點能到?”

“李姨,早安!我剛到樓下,馬上上樓去取!”

這是維多利花園業主李姨的電話,王傑只好調頭。收完李姨的寄件,住在旁邊一棟的業主龔小姐又打來電話,說要寄件。

“跑熟了,大家寄快遞時都會想到我,這在之前是做不到的。”他說,平常,像這樣一個地方來回跑三四趟很正常。

快递小哥王杰:“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曾因丟件向客戶賠償1500元

9點36分,雨繼續下。

樟木頭蓓蕾街,車流如鯽,一股濃濃的灰塵味兒撲鼻而來!

王傑馬不停蹄地趕到街口。他說,光是蓓蕾街就要派很久,加上收件又多,上午派發的時間可能會很緊張。

上午派不完,不能下午繼續派嗎?王傑說,每天的派件時間都要安排好,上午的件最好不要壓到下午派,不然客戶會一直催件,自己中午吃飯休息的時間也會縮短,還會延遲晚上下班時間。

趕到蓓蕾街二巷,王傑開始對照快件信息,挨個給客戶打電話,提醒對方收件。

“如果客戶沒有接電話,我們就得給客戶發短信。”王傑說,為了順利完成派件,公司有嚴格規定,拿到快遞件必須儘快通知到客戶,否則因未及時通知客戶收件帶來的後果要自負。

“做快遞的,最怕丟件!”王傑顯得有點無奈,因為自己也曾因丟件而向客戶賠償過。

那是2015年7月的一天,也就是王傑做快遞員的第一個月。他應客戶要求,將快遞放在一便利店裡面,然後離開。不料次日上午,客戶來電說找不到自己的快遞。當時可把王傑急得夠嗆,雖然不知該快遞是否貴重,但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當王傑回到那家便利店時,客戶已在等候著,漲紅了臉對著他大吼:“你到底怎麼送的快遞?你知不知道那快遞對我有多重要?”而便利店的老闆則堅稱沒見過快遞,如鯁在喉的王傑像根木頭一樣杵在便利店門口,任憑客戶洩憤。後經公司核實,王傑要向客戶賠償損失。

“那是兩套女性晚禮服,以2000元的價格拍下的。”王傑稱,自己與客戶好說歹說,最終客戶答應賠償1500元了事。

儘管把快遞放在便利店或保安室容易丟件,但大多客戶圖方便還是這麼要求快遞員。

快递小哥王杰:“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首次經歷“雙十一”曾累到雙腿抽筋

11點50分,雨越下越大。

在樟木頭興達街,行駛中,路面上的水蒸氣模糊了王傑電動車的擋風玻璃……

剛入行時,王傑的業績不太理想,特別是收件業務,“有時一天都收不到一個件,現在有30多個。”

王傑的工作分為派件和收件,通常派件的數量是收件的十倍之多。現在,他每天派件數有200-300個件,若遇“雙十一、雙十二”,每天派件數量會猛增至400個。

派、收件的數量提高固然是好事,但王傑上下班的時間也因此而改變:上班需提前1個小時,下班推遲2個小時。

據王傑回憶,自己第一次經歷“雙十一”是在2015年,用他的話來說,那天簡直忙到有種窒息的感覺。

“我記得,當天凌晨5點多就有客戶打電話來詢件了。”那天,好不容易派完件的王傑回到家已是深夜12點多,顧不上洗澡和吃飯的他,倒頭就睡。

次日起床,王傑兩隻小腿硬得像塊石頭,疼痛交加,抽筋了……最後,還是父親用活絡油給他按摩才得以舒緩疼痛。

這幾年的快遞生活,王傑的體重由160斤降到120多斤。

做快遞有假放嗎?王傑笑言,4年來,他根本不敢輕易請假,除非身體實在扛不住,或者家裡有特殊事情才會請假。“你想想,每天都有那麼多的快遞要處理,請假了誰來派?”想到客戶的快遞和那份沉甸甸的信任,王傑認為請假或休假是件很奢侈的事。

吃口父親做的紅燒鯉魚,再喝上一盅老家白酒,這對王傑來說別提有多滿足……但自從入了快遞這一行檔,上下班的時間與家人對不上,即便不難,他也很少能這樣滿足自己。

此時,雨水滴滴答答地拍打著商鋪的雨棚,街道依然忙碌……

他說,月入6000元夠家庭開銷

12點42分,春雨初歇,樟木頭誼業街的街道逐漸清晰。

“送完這個件,得找個地方吃飯、休息!”王傑顯得有點疲倦。

其實,王傑所說的“休息”,就是靠在餐桌上眯一會。因為13點20分,他要趕回公司搬下午要派的件,不然下午的派送時間又會很緊張!他今天想早點回家看看大兒子畫的畫。

王傑說,公司中午也有員工包餐,但大家的時間不統一,平常的午餐大多在外面隨便對付。

在老菜市場的一家餃子店,王傑點了兩碗蒸餃,蘸上辣椒醬,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一邊吃,王傑一邊翻看手機。他說,趁現在有空可以給家人回個微信,又或者看下妻子發來孩子在家玩耍照片,享受一下短暫的快樂。

說到收入,王傑臉上不免露出一絲喜悅。剛入行時,他無論派件還是收件都少得可憐,加上人脈稀疏,收入更是羞澀。

經過兩年的沉澱,王傑對負責區域逐漸熟悉,人脈也慢慢密集起來。從2017年6月起,他平均月入可達6000元-7000元,遇“雙十一、雙十二”或春節,收入會在原來的基礎上還要多1000元左右,當然工作量也要相應增加。

“這份收入已足夠家裡開銷,每月還能存點錢呢!”說這句話時,王傑的眉角盡是笑。

冒雨等客戶35分鐘,一句“謝謝”都沒有!

春天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14點55分,烏雲籠城,細雨如織。

樟木頭老菜市場內,有的攤主已收攤,而有的攤主仍在堅守。

做快遞,也常遭人冷眼!據王傑介紹,2016年3月的一個上午,滂沱大雨,他一手摟著 快遞件,一手撥通客戶的電話,在客戶樓下等客戶來拿。十分鐘後,還沒見到客戶下樓,王傑有點急,於是再次撥通對方的手機,話未講完,對方不耐煩地把電話掛斷,這讓王傑有點懵。時間一直過去35分鐘後,姍姍來遲的客戶非但沒有一句“謝謝”,還對著王傑吼道:“催催催,有什麼好催?”

“逆風獨行快遞哥,一人艱辛萬家樂。”王傑說,理解快遞小哥不易的,也大有人在。有一企業老闆就曾對他表示過“看到風雨中送快遞的小夥,就想起三十年前自己騎單車創業的經歷……”

“被人尊重的感覺真好!”

16點20分,疏雨未歇。

王傑騎電動車行走在泰安路上。這時,一輛白色小轎車飛馳而過,把路面上的積水濺到王傑的褲子上……王傑把穩車頭,甩了甩腳,繼續向前。

王傑一共有兩部手機,一部用來工作,一部用於私人聯繫。由於智能手機電量不耐用,為了工作,妻子為王傑購買有超長待機功能的老人手機。

“做快遞的從不敢關機,否則客戶會‘呼死你’!”王傑打趣說,有次手機忘記充電,結果一開機就顯示50多個未接來電。

4年來,王傑已換了5部這樣的老人手機。王傑說,在負責區域每天穿街走巷,認識的人多,知道的信息也多,自己還曾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幫助過客戶。

去年3月,生產酒吧夜場熒光粉的客戶在寄件時,無意中透露出想擴大生產的想法,而王傑剛好得知在樟木頭圍有一舊廠房正在招租,面積也恰好滿足客戶需求。於是,就將信息告之客戶。客戶成功租賃好廠房後,拿錢酬謝,卻被王傑婉拒。客戶只好連向他說了三句“感謝”。

“被人尊重的感覺真好!”王傑說。

身影很快消失在車水馬龍中

18點02分,雨後的廣明街顯得特別清新。

此時,華燈初上,行人匆匆。

一股炸鯉魚的味道不知從哪個窗口飄來……

王傑拿起手機,下意識地回頭看了看貨箱裡的快遞件。他數了一數,還有12個件未送出。

他趕忙整理好剩餘的快遞件,抖了抖佈滿水珠的風衣,扭動電動車的手把,迎著風,再次出發。

一溜煙的工夫,車水馬龍里,王傑騎行的身影便雜身其間,很快消失……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鍾宏連 通訊員 鄒俊聖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鍾宏連 通訊 蔣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