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與人性 ,太真切!

某天,一隻蠍子要過河,就對身邊不遠處的青蛙說:“你過來,我有事跟你商量。”青蛙回答說:“請說,我聽得清。”“我想到河彼岸去,但我不會游泳,你揹我過去吧。”“揹你過去不是問題,可我不會揹你!”“人們都說青蛙很仗義啊,怎麼事到臨頭你卻退縮了呢?”蠍子很是不解地問道。“不是這樣。背別的小動物可以,只要我可以勝任,但是揹你不成。”“為什麼?”蠍子接著問。“因為你有個毒鉤子,如果我揹你到河心,你蜇了我,我就要死翹翹了。”聽了青蛙的話,蠍子哈哈大笑:“你弱智啊,你揹我到河中間時我蜇你,你死了我還能活嗎?”青蛙一想也是,就背起了蠍子。當他們游到河心的時刻,青蛙突然感應背上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接著便四肢發麻。青蛙用最後的力氣問道:“你想自殺?”蠍子答道:“誰想自殺啊?我蜇你完全是出於下意識。”說完,兩個小傢伙就都沉入了河底。

在這個故事裡,青蛙開始是對蠍子保持警惕的。換言之,青蛙對蠍子的行為是有預見性的,它預測到了蠍子的行為將會導致的後果。但它放棄了曾正確的行動設想,錯誤地認為:任何動物都會珍惜自己的生命,蠍子蟄我,它就會喪失生命,因此它不會蟄我。但它忘記一個致命的規則:邏輯只是理性條件下的,而下意識又往往能戰勝理性。

邏輯性的行為已不復存在,以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為例,人所知的是有侷限的,最終我們將不可避免地陷入這一狀態,即只要是邏輯推斷並表達是合理,就會被認為是可行的。而我們的股民何嘗不是,特別是由非理性主導下的市場,每次交易指令的發出,大多不是對計劃的管理,而是非邏輯性的顛倒。計劃中不聽小道消息,可一聽到又神魂顛倒;計劃按止損價止損,結果捨不得“割一點肉”;計劃不去碰炒高的股票,結果仍控制不住上漲的誘惑!

交易與人性 ,太真切!


交易暴露了人性的哪些弱點...

1、“懶”,主要表現為不勞而獲的心態

交易是生意還是賭博?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場賭博。但大多數人永遠不會用言語承認這一點。所以我們問;如果你將交易視為一項業務,你會為之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如果一個人想成為數學家、物理學家、電氣工程師、醫生、律師等等,他們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學校獲得最基本的基礎知識。由於高回報的潛力吸引了大量人才,交易比上述每一門學科都要困難。但有多少人比其他專家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交易呢?

大多數人時不時地試圖從朋友、經紀人或其他渠道獲得內幕消息。這些信息往往是免費的,而免費信息往往毫無價值。不努力工作是不可能從市場上獲得相應回報的。

2、“願”,就是一廂情願的心態

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尋求對自身有利的新聞。交易從自己的得失,往往對市場走勢有主觀的預期,所以特別願意從自己的小道消息中獲利。事實上,經驗豐富的交易員知道,市場上大多數所謂的“新聞”都是為了某個特定利益集團的利益而傳播的。

意志堅強的人是失敗者。關鍵是市場對未來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現在的關注。如果市場的觀察能夠客觀,那它就失去了第一手資料。如果你輸了,你就輸了。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在得了不治之症後,很容易被江湖郎中愚弄,相信一些家庭秘方或某種特殊的力量。許多人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願承認錯誤。相反,他們在“被困”的藉口下等待他們。這些人所犯的錯誤是不尊重市場。當一個人失敗時,市場清楚地告訴你,你犯了一個錯誤。市場是客觀的,與市場作對永遠不會有好結果。

3、“貪”,表現是很明顯的

每個人都知道貪婪不好,但絕大多數人不能放棄貪婪。

在交易中,由於交易規則的限制,買賣往往是一對一的,也就是說,你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能得到你想要的。因此,這一規則本身就是對投資者貪婪的一種外部限制。但是在股票期貨市場上,你可以用花錢買十隻股票,甚至二十隻股票,所以這種貪婪往往會暴露出來。大多數投資者在市場上失敗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過度投資,或“過度交易”。他們希望一夜暴富。面對如此巨大的利潤,他們忽視了巨大的風險,開始冒險。要進行正確的風險管理,前提是要杜絕腐敗。但是很難放棄。

“交易過量”的另一種表現是交易過於頻繁。

貪婪的另一種表現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賺點錢卻損失很多”的現象。

大多數投資者是如此貪婪,以至於當他們獲利時,他們覺得“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而當金錢的損失和死亡的承認下,企圖拉回來,導致越來越多的損失。有經驗的投資者知道,當你失敗時很難退出,而當你成功時更難退出。有些人甚至認為,不能擺脫貪婪的同時贏得是最後的障礙,偉大的成功。

4、“怕”,是指大多數普通交易者的‘怕”

事實上,有經驗的投資者有他們自己的恐懼,但他們的恐懼與一般交易者相反,一般交易者害怕市場,但並不害怕自己。

他們對市場“敬畏”,但對自己充滿信心。成功投資者的貪婪和恐懼與普通交易者恰恰相反。當普通交易者貪婪時,投資者害怕;當普通交易者貪婪時,投資者害怕。普通交易者的“恐懼”也體現在投資決策既猶豫又衝動。這是同一弱點的另一種表現。也就是說,一般交易者的“恐懼”很容易相互感染,從而表現出一個強大的群體。當人們的情感相互感染時,理性就不復存在了。

“懶、肯、貪、怕”,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是人性的表現,是與生俱來的。但它們的表現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資者是那些能夠把他們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不讓他們干擾理性思考的人。雖然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很困難。因為這需要一個人重新塑造自己。就像社會上戒菸減肥一樣,這個方法其實並不複雜,但是有多少人能堅持下去呢?

因此,一句話,要戰勝對手,就必須戰勝自己。不能戰勝自己的人在投資市場上永遠不會成功。


真正瞭解風險,為自己的交易做好萬全準備

交易者大都誤以為因為自己從事具有潛在風險的交易活動,就代表他們已經接受這種風險。我要再說一遍,沒有什麼想法比這種想法更背離事實。

接受風險表示你接受交易的後果,在情感上卻不會不安,也不會恐懼。這點表示你思考交易、思考你和市場的關係時,必須學會不讓犯錯、虧損、錯過機會或賺不到錢的可能性引發你心中的防衛機制,引導你脫離機會流程。

如果你覺得後果很可怕,那麼冒險交易對你沒有什麼好處。因為恐懼會影響你對信息的看法和你的行為,促使你做出你最害怕且一心想避免的事情。我要教你一招特別的思考策略,這種策略由能夠讓你專注當下和專注機會流動的一套信念組成。

你從這種觀點看待交易,就不會想從市場中得到任何東西,也不會避免任何東西。你會讓市場自然開展,讓你自己做好準備,利用你視為機會的任何狀況。

當你做好利用機會的準備時,不會對市場行為做出任何限制或期望,你會對市場的自主行動絕對滿意。然而在市場自主行動的過程中,市場會產生一些你視為機會的狀況。你會盡力利用這種機會,並且採取行動。但是你的心態不會由市場行為決定,也不受市場行為的影響。

如果你學會創造不受市場影響的心態,就不會再有辛苦奮鬥。內心的奮鬥消失後,一切都會變得很容易。這時你可以充分利用你所有的分析技巧和其他技巧,全力發揮你的交易潛力。

你會碰到下面的挑戰,就是在你認知風險的同時,你會覺得不安和恐懼。這樣你如何才在能夠接受交易風險的同時,卻不覺得情感不安和恐懼?換句話說,在你絕對確定自己可能錯誤、虧損、錯過機會或怕賺不到錢時,你怎麼能夠保持信心十足和沒有痛苦的態度?

你可以看出來,你恐懼不安的感覺很有道理,也很理性。在你考慮和市場互動時,這些可能性中的每一種都會變得很真實。

然而對每位交易者來說,這些可能性都一樣真實。但是他們對錯誤、虧損、錯過機會或賺不到錢的意義的理解卻不正確或不相同。由於每個人對這種可能性的信念和態度不盡相同,因此大家的情感敏感性也不相同。

換句話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害怕同樣的事情。這一點看起來很明顯,但是我向你保證實際上並不明顯。我們害怕時,感受到的情感不安極為真實。毫無疑問,我們自然會認為每個人都跟我們一樣,瞭解我們碰到的現實狀況。

我要舉出一個完美的例子來證明我說的話,我最近與一位非常怕蛇的交易者合作。就他的記憶所知,他一直怕蛇,因為他記不起自己何時不怕過蛇。他已婚,有一個3歲大的女兒。一天晚上,他太太出差在外。他女兒和他受邀到朋友家裡共進晚餐,他不知道朋友的小孩養了一條蛇當寵物。

當朋友的小孩把蛇拿出來讓大家看時,我的客戶急忙逃避。實際上差不多等於是跳到房間的另一端,希望儘量避開蛇。然而他女兒卻對蛇著迷,不願離開。

他告訴我這個故事時,說不只意外碰到蛇讓他深感震驚,他女兒的反應也讓他一樣震驚。她不怕蛇,他卻以為她應該怕蛇。我對他解釋說,他的恐懼極為強烈,對女兒也極為關心,以至於不能想象女兒與他不一樣,不會怕蛇。

我接著指出,除非他刻意教她怕蛇,或是她自己有過痛苦和害怕的經驗,不然她女兒不可能天生擁有和他相同的體驗——怕蛇。既然她心中對蛇沒有不好的印象,所以她第1次碰到活蛇時,最可能的反應是純粹而徹底地著迷。

就像我的客戶認為他女兒應該怕蛇一樣,大部分交易者認為最高明的交易者像他們一樣,也怕犯錯、虧損、錯過機會和賺不到錢。他們以為,最高明的交易者大致會用十足的勇氣、鋼鐵般的意志和自我紀律中和自己的恐懼。

就像與交易有關的其他事情一樣,似乎有理的事情根本沒有道理。最高明的交易者的確可能具有這些特性,但是說這些特性對他們的優異表現有影響卻不正確。需要勇氣、鋼鐵般的意志或自我紀律,表示內心有衝突,必須利用一種力量對付另一種力量的影響。

與交易有關的任何奮鬥、嘗試或恐懼都會引導你,從適當的時機和機會流程中退出來,使你的成就大為失色。

這點正是專業交易者和大家真正不同的地方,如果你像贏家一樣接受風險,你看任何市場行為時就不會覺得受到威脅;如果沒有東西威脅你,你就沒有應該害怕的東西;如果你不害怕,你就不需要勇氣;如果你沒有承受壓力,你為什麼需要鋼鐵般的意志?如果你已經建立了適當的檢視機制,不怕自己可能變得魯莽,那麼你就不需要自我紀律。

你考慮這些話的意義時,我希望你記住一點,即開始交易生涯時,對責任和風險具備適當信念與態度的人很少。的確有人會這樣,但是很少見。其他人都會經歷我所說的交易新手的相同循環,即開始時無憂無慮,然後會變得害怕,害怕會持續削弱我們的潛能。

交易者如果能夠打破這種循環,達成目的。最後都可以學會不再逃避,而是開始擁抱責任和風險。打破這種循環的人大都要到經歷龐大虧損,碰到極多的痛苦,放棄對交易本質的幻想後思考方式才會改變。

就你的發展而言,“如何”改變不是這麼重要,因為改變大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換句話說,大家開始時完全不知道心理發生的變化,要等體驗到新觀點對他們和市場互動的方式,產生良好的影響後,才會知道。

這就是為什麼最高明的交易者當中,沒有多少人能夠確實說明自己成功的原因,只能說“止損”和“順勢而為”之類的銘言。重要的是,即使你的直接交易經驗指向相反方向,你還是必須瞭解你可以做到像專家一樣思考,即交易時沒有任何恐懼。


成功交易的一個秘密就是找到一套適合你的交易系統

交易系統可以幫助投資人有效的控制風險。實踐證明,不使用交易系統的投資人,難以準確而系統的控制風險。沒有交易系統做指導時,投資人很難定量評估每次進場交易的風險,並且很難評估單次交易的風險在總體風險中的意義。而交易系統的使用,可以明確的告訴投資人每次交易的預期利潤率、預期損失金額、預期最大虧損、預期連續贏利次數、預期連續虧損次數等,這些都是投資風險管理的重要參數。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一:“明確交易系統的依據”;

A) 說完股市本質,我們就應該知道建立交易系統的依據了;

B) 建立交易系統的依據就是:“在股市博弈總體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要發現和分離出股價運動的確定性因素”,也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科學交易觀和正確交易方法論”;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二:“構造交易系統”;

A) 要明確交易系統的目的:“克服人性弱點,便於知行合一”;

B) 要明確交易系統的特性:“整體性和明確性”;

C) 交易系統隨時間和證券市場外部環境變化,“本身要能夠修改和進行參數調整”;

D) 交易系統的一些基本子系統:“行情判斷、板塊動向、風險管理、人性控制”;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三:“檢驗交易系統”

A) 檢驗交易系統包括:“統計檢驗、外推檢驗和實戰檢驗”;

B) 要考慮交易成本;

C) 要考慮建倉資金量大小造成的回波效應;

D) 要考慮小概率事件(統計學上的胖尾)對交易系統的影響;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四:“執行交易系統”;

A) 日常操作主觀要服從客觀,“交易有依據、慾望要消除”;

B) 模擬操作不可少,即使不交易,依然要“仔細看盤、仔細覆盤、揣摩多空主力的思路、勤動腦多實踐”,最終做到“正確地知行合一”。

系統交易,即按照一套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系統交易者的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交易系統的開發中。證券市場中,對於採用趨勢型策略的系統交易者來說,成功開發一套交易系統的要素及其重要性比重,不妨設計大致如下:範圍,10%;買點,5%;賣點,10%;止損,20%;資金管理,40%;對系統的理解、洞察、應變與創新,15%。可見,資金管理是最重要的要素。在系統交易中,資金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次上:

1) 倉位。即帳戶中股票市值/(股票市值+債券市值+現金)*100%。據道氏理論及後人的多次統計,一個市場中約75%的個股的走勢是與大盤高度正相關的。因此,根據大盤風險係數來決定倉位高低,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穩健的選擇。舉例說,如果當前大盤風險係數是70%,那麼倉位就應該是30%。當然,大盤風險係數的判斷是有很大難度的。這裡推薦三個方法,一個是臺灣省張松齡先生的表格打分法,把影響大盤的各個因素列出來並賦予權重,設計一張表格,每日打分;一個是某基金投資總監、《K線黃金定律》作者股樂先生提出的R28定律,即用R28與A股指數對照;第三個是最簡單的,就是當前指數在最近一個顯著運行週期內所處的位置,應用的原理就是周朝國立圖書館館員老子先生提出的物極必反,反的高度可以根據歷史統計取值。

2) 組合。即持有多隻個股時,每隻個股佔用多少資金。這裡說的組合與CAPM、APT基本無關。每隻個股佔多少資金,取決於交易系統對每隻個股所處位置的判斷。如果同時運用多個策略不同的系統,則還取決於每個系統的目標預期年均回報率。另外,同一個系統又給出新的個股信號時是否換股,也是系統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3) 分段。即同一只個股的買賣分段進行。基於趨勢型策略的系統交易者,一般需要設立多個買入、賣出點。比如說系統設定了有三個可能的買入點,那麼每個買入點各應投入多少資金,這也是屬於資金管理的內容。當然,更多的情況下,這個問題也同時屬於買點、賣點、止損這幾個要素的範圍。

倉位、組合、分段這三個層次,其實是交織在一起的。例如,當判斷大盤風險係數增加,須降低倉位時,組合與分段常常也同時受到影響。理想的情況是系統本身對所有問題都定出明確的規則,但由於軟件平臺的限制,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對於中小資金的投資者來說,運用手工方法每日進行一下處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方法,相信也能達到基本的效果。

當然,不管是指標公式、選股公式、交易公式,還是交易系統,其生命都源於交易策略。交易策略是根據對股市的基本原理和運行的非隨機性特徵及規律性進行深入研究後製訂的作戰原則和總體思路。我們經常見到很多大資金管理人和操盤手並不去編什麼公式,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對交易策略有系統而深入的掌握。當然,如果有了好的軟件,他們把自己的策略放進公式裡,也會省下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在這點上,你已經能編一些指標進行實戰的操作,這方面是很優秀的)。不過凡事均有利弊,過於機械則會損害洞察力、創造力和應變能力。

交易系統的思路

1) 從歷史牛股的市值變化、股價變化、股本擴張、股本區間分析,尋找主力在製造什麼樣牛股。

2) 從歷史上賺錢投機者的操作頻率、資產變化、賺錢的個股從什麼價位持有到什麼價位進行分析;從歷史上賠錢的投機者的操作頻率、資產變化、賠錢的個股從什麼價位持有到什麼價位,這些賠錢的個股在股本和業績等有什麼性質進行分析。從而尋找最佳的操作頻率;資產阻力位;股價阻力位。

3) 通過對大單分析(這在你的交易系統說明中有充分的體表);股東數據分析;換手率分析;指數對大盤重心的偏離度分析。尋找買點和賣點。

4) 指數偏離大盤重心的程度與倉位線性關係探索,創立指數和倉位的年度方程和季度方程。

5) 個股的排他性分析,特別是對回調個股的“時間、幅度、交易量”分析,空中加油的特性分析,確立參與目標個股的最優數量、最優委託筆數、和最優的委託時間間隔。

總之:一個交易系統的形成除了有市場普遍性具有的特點外,也應有每個人個人的性格特點,對於即日交易(秒——小時)、短線(小時與天)、中線(周與月)、長線(月與年)不同交易方式的人(其中已含有個人的操作特點)也應有所不同,對於不同的市場(股票、期貨、期權、價差交易、權證、基金、債券、外匯等)在交易系統中各子項的偏重點也應有所不同,就是使用的技術分析系統參數也應做充分的調整。交易策略也應有主次之分從而使整個交易系統很明確。不談交易之前的分析策略,從交易一開始,交易系統最終要牢牢把握的就是三點(一個買點與二個賣點——止益目標點與風險控制點),從而在不明確的市場中以概率的方式獲勝(截短揚長)從而獲取總的利潤。


不管一個人在市場中有多久的經歷,總有新的方法或者對現有方法的改進。交易的魅力在於沒有一個尺度適合所有人。壞的交易隨時都在發生,一個人對它們的反應方式決定著未來的成功。

交易是打擊情緒的一個行業。你總是可以完美地解釋昨天。記住,市場永遠是正確的,錯誤的是分析或者定式。一連串的失敗一定會發生,認識到它們會發生和經受它們的考驗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交易過大,那他可能在一系列虧損後不能再開始下一筆的交易。河水不會瘋狂著去要任何人的命。它做著自己應該做事情:飛快地流動,穿過峽谷,到達海洋。一筆壞的交易可能毀掉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利潤。很多交易者卻從未完成過跨越,在他們全部的交易生命裡始終保持著類似犧牲者的狀態。

金融市場是自然地設計成利用人性並折磨人性的樣子。交易者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瞭解市場,但是如果他們把錯誤的方法體系應用到交易定式中,他們就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瞭解一項指標或一組指標,但是如果他們把錯誤的方法體系應用到交易指標中,他們就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如果他們交易不符合自己個性的市場,他們就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如果他們使用與自己用來在人生其他領域取得成功的策略相同的策略來交易,他們就要虧損。

不瞭解這些知識,交易者就像一隻受傷的羚羊,暴露在獅群的中央。金融市場真正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地方。交易者是男或女、白人或黑人、這些都不重要。一切全靠技巧。成為職業交易者的唯一途徑就是抓住武器厚鈍的一邊,把你同其他遷徙的綿羊區別開來。

實際上,市場不是因為它想運動才運動的,而是不得不運動。催繳保證金、執行止損單以及從心理上屈服,這一切在非常短的一小段時間裡形成一連串火急火燎的市價指令單。

我不要奶酪;我只要逃出陷阱。市場進退並非隨心所欲,而是身不由己。

普通交易者輪廓: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場合應用錯誤的技巧個人交易者生活在持續的變動狀態中,堅守在交易必然會提供的包含最好和最壞的兩個世界之間。

穿著睡袍交易,或者根本什麼也不穿,都好極了。自由這麼多,代價也不低。儘管二手汽車推銷員承受著熱心過度與不誠實的壞名聲,但是和普通交易者比起來,他們還是望塵莫及。交易者一旦持有頭寸,就會欺騙自己,相信任何能夠強化證明自己正確的事情。

一個交易者的災難就是另一個交易者的奶油麵包。剛剛在賽馬場投注後,人們對他們所看好的馬匹獲勝充滿信心,比剛才下注前自信得多。很明顯,那匹馬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一旦那些賭客下了注、拿到馬票,在他們的腦海裡,它的希望就顯著地提高了。

在交易做出之前,交易者是最客觀的。然而,一旦交易開始,客觀的程度馬上降低。交易者處在一個用極端的情緒翻攪大腦的頭寸之中,卻試圖依靠自己的判斷,這就像企圖用一枚紐扣劃船逆流而上一樣——根本不起作用。

畢竟虧掉的錢沒有簡單地消失,它只是流進了另一個賬戶——使用定式、利用人性弱點獲利的賬戶。這就相當於汽車跑完了汽油一樣。沒有成交量,就不會有持續的價格運動。

當一個交易者賠錢時,錢並沒有消失,它只是流進了另一個交易者的賬戶。當華爾街決定把它包裝起來,對它大加讚譽,然後出售給公眾,運勢就到頭了。這些交易的犧牲者面紅耳赤、責備自己。他們悄悄走開,去沉思世界的瘋狂。

一旦交易者學會忽視自己的個人觀點,在交易中做多或做空就非常容易了。

只有傻瓜才用兩隻腳試探水深淺。交易是世界上包含欺詐最多的職業。

他們幾乎不知道,從開市鐘聲響起時,他們的情緒和大腦的自然功能就在和他們作對。

就像一個饒舌的按摩技師是放鬆的溫泉康復的大敵一樣,情緒是成功交易的敵人。不要忘了,市場是設計來自然地利用和折磨人類本性的,只有在足夠多的人們被關在交易的錯誤一方時,市場才會猛烈運動。

一些交易者更加視覺化,其他一些更加聽覺化,還有一些人更依賴肌肉運動知覺——他們根據事件讓他們內心感受怎樣來和世界建立聯繫。這三種特性可能對一個人的交易產生重大影響。

缺點會在交易者甚至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阻礙他們。交易者不能簡單地把同一套交易準則應用到所有定式上。這是我看到的交易新手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

理解交易背後的心理學,交易者個人也就理解了對每個定式應該使用的正確參數和正確場合。每種定式確實都是獨特的,也必須特別對待。

交易者必須把交易心理學明確下來,否則他們的交易經歷會是短命的和痛苦的。

只要系統含糊一兩次,人的頭腦就開始工作,對系統進行微調,想讓它表現完美。這最終搞砸了整個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