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银行的理财安全吗?

忆10


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银行自己推出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货币基金。这在2018年4月之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按照年化收益率偿本付息,基本没有银行出现过理财违约现象。而到了2018年4月26日资管新规颁布后,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做了一些调整,最主要的就是打破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从安全性来说,银行自营的产品里面保本理财产品比较安全,都可以百分百保证本金。不过,监管部门规定除存款外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银行有责任向投资者揭示任何风险的存在。原则上是,银行推出自营的理财产品虽然比较安全,但原则是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小风险越少。

作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时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分散投资,减少风险。如果你投资30万买理财产品,就要分成3份分别买3只理财产品,如果发生一只亏损2%,一只赚了4%,另一个赚了10%,那么平均收益也有4%,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分散购买理才产品的投资风险。

第二,期限不要太长。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充满变数,理财产品风险系统数不言而喻,建议投资者最好不要投资一年期以上的理财项目,只要购买3-6个月的理财产品就可以随时调转船头。第三,目前监管部门给了各个理财机构一个过渡期,改过渡期要到2020年底才算结束,所以,现在投资者还可以着重购买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至少,短期内银行还是可以推出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

另一种,银行理财产品的“飞单”指,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向投资者推荐销售银行以外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包括保险、基金、私募理财、P2P产品,乃到“虚假理财”产品。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是购买非银行进行管理的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本身就虚构了一些不存在的项目来欺骗大家。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要轻信银行销售人员的推荐,尽量不要购买银行代销的产品。要做到以下几点防范措施,才能确保你的投资资金安全:第一,在签署理财产品时要认真阅读,发售理财产品一定要是该银行各称。对于明显有保单、第三方理财的产品要予以拒签。不要光顾宣传册上面讲的高回报率。

第二,按照规定,银行只能发行已在理财系统进行登记并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依据该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核对所购买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如果查不到,那这个理财产品肯定是有问题,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第三,在签订理财合同时,应做好录音录像备案,避免发生纠纷。


不执著财经


银行理财的话,还是挺安全。一般稳健型理财还是没有出现过亏本的情况的,所以不用担心。

如果你是不能接受风险的话,建议你购买保本型的存款产品,最近的结构性存款都是很不错的,是一年内收益最高的一款存款产品了,保本而且收益是挺可观的。


立马财经


银行普通存款的利率太低,所以有些理财意识的人都会选择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可是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打破了刚兑,所以大家又担心了起来。

打破刚兑并不一定会亏损,只是存在这种可能性。风险永远跟收益成正比的,目前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在5%左右,所以对应的风险级别并不会很高。确实存在过一些投资标的出现了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是安全的,大家看到本金亏到一分钱都要不回来的情况实际上是买了假理财。

在银行里买理财我们要仔细看下是否真的是银行发售的产品,在银行理财这一方面可是发生过不少飞单的事件或者把保险当作理财买了。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大家在银行里看到穿着衬衫挂着胸牌的人员就当成银行员工,其实不一定,可能是第三方的驻点人员。


小兵一枚


银行的理财并非绝对安全,这与产品本身属性相关,储户把钱交给银行进行投资活动,银行把归集起来的资金进行整体投资,这个过程中就存在风险。不过,还有一种更不安全的方式,就是在银行购买的所谓的“理财”,这样的产品可能是“虚假理财”或者“飞单”。

银行理财产品“飞单”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向投资者推荐销售银行以外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可能是保险、基金、私募产品、P2P产品,乃至“虚假理财”产品。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购买的并非银行进行管理的理财产品,而是其他类型,投资者的钱实际没有进入银行理财账户,而是流向了其他地方,乃至个人的口袋。

此前,有些银行出现“萝卜章”事件,工作人员炮制“虚假理财”产品,打着所在行的旗号进行销售,从而造成投资者上当受骗;还有的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诱导消费,出现“存单”变“保单”,低风险理财变高风险理财的情况。

遇到这样的不良员工,投资者的风险也是极高的,比如一些“虚假理财”产品中,这些产品本身就虚构了一些不存在的项目来欺骗投资者,利用12%,乃至8%,这样高于一般银行正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又并非明显离谱的收益预期攻破投资者心理防线。实际上,这些产品一旦圈钱成功,往往风险极高,乃至跑路,投资者容易遭遇“打水漂”的情况。

因此,投资者在银行网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能亲信销售人员的推荐,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防范,1、做好双录工作,即做好录音录像,避免纠纷。2、做好产品识别,对于明显是保单、第三方理财的产品要予以拒绝。3、银行只能发行已在理财系统进行登记并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依据该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核对所购买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如果查不到的话,那么产品就有问题,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财经无忌


大家可能最担心的就是银行打破刚兑,目前来说影响不大,银行理财和以往都一样。

从去年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不能给用户承诺保本保息,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由于市场上已经发售了大量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也为了让用户慢慢适应新规,《资管新规》规定了两年半的过渡期,时间放缓到2020年底。


总体来说,银行的风控体系完善,总体来说还是风险小。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大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仔细看看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多,有的客服人员会让你购买保险产品,后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较不好解决。

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风险大小不同,基本所有的产品都是收益高风险高与之相反。我们需要用理财的眼光去选择产品,不要听别人的推荐,要有自己的理财头脑,这样才能在理财的路上规避风险。


不管做什么理财我都要有完整的理财体系

一、做理财风险测评评估,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理财产品。

二、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理财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财阅历。

三、学会记账,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持之以恒。

四、学会分散投资,包括产品渠道、产品期限和产品收益。

五、要有合理的理财计划,一定成都上能规避风险。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每天分享理财知识。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曹海晨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想说在2018年4月之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按照预期年化收益率偿本付息,几乎没有银行出现过理财违约情况,五大行更是没有。但是在今年4月26号资管新规颁布后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做了一些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打破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以后的理财产品将逐渐实现份额化,就是向基金的方向靠近,银行将不再承诺兑付。那么很多朋友借要问了,那么以前的理财产品是怎么实现刚性兑付的呢?这其中主要使用的就是使用了摊余成本法,也就是把一只理财产品的各个期的投资平均一下,按照平均值给大家分成收益,如果不能产生收益的银行一般就往里贴钱也要偿付,这主要就是怕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但是这样就加大了金融风险,所以现在监管机构要求各个银行取消这种刚兑,让个人投资者自负盈亏。

接着大家的问题就来了,以后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刚性兑付了,那么我们还能买理财产品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买,但是要合理的配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您投入30万买理财,分成3份分别买3只理财,一只亏损2%,一只赚了4%,一只赚了10%,那么平均收益也有4%,其实和以前也是差不多的,而且银行的大多数理财产品都是赚钱的,而且给客户的固定收益分成后可能还会剩下很多,因为不是份额化不公开透明,这部分钱也就被银行给赚走了,如果采取透明的份额化后每天都要披露情况,银行也就只能转转手续费了。

最后要提一点就是,理财产品的份额化不会马上开始实施,而是给了各个金融机构一个过渡期,改过渡期要到2020年底才结束,所以暂时我们还是可以购买保本保息的理财的。


首席投资官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真是五花八门,银行已经不单单靠存款业务了,现在还代理了保险、基金、债券、信托以及自营理财产品;至于现在银行的理财安不安全没有绝对值安全,购买的不同理财就会相对应的承担不同的风险。

银行的理财产品总体大框架可以分为两类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前者股东收益率产品是属于低风险,这种理财产品是安全的,信任度也是非常高的;比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等之类的属于固定收益产品;浮动收益产品也就是相对固定收益产品风险性大,安全性比较低,有可能会出现本金亏损的情况,但也有出现高利息的时候,就是风险与利息成正比例;比如银行的保险产品,信托产品,外汇产品等之类的。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确实非常广泛,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全自己每个月的理财任务,把保险业务当中存款业务介绍给储户,而储户由于盲目追求高利息的产品,根本没有顾忌理财产品的风险,盲目跟银行签订理财合同,连合同是什么内容都不清楚就直接签名;等随后购买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购买的不是固定收益理财,而是浮动收益率,本金出现亏损情况的理财,变成了保险、外汇、信托之类的理财产品,这种事件在很多银行都发生过,也在很多人的身边人也遇到过。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留个心眼,从本金安全性角度出发的话最好要购买固定收益产品,其他产品最后不要去购买;另外再有就是别把财产都放同一个理财产品,最好是分开不同期限不同产品理财;最有就是跟银行确认购买理财产品之前要仔细阅读合同,看看合同是否跟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的大致相同,避免阴阳合同,避免被银行忽悠。

自己的财产自己做主,购买任何理财产品都要考虑风险与收益,不能盲目追求高利息而去忽略了风险,理财风险与收益都是成正比例的。


老金财经


银行的理财的安全程度比较高,风险系数很低,银行也有保本的理财,比如定期存款,由于目前处于打破刚性兑付的时期,所以银行还是有保本理财产品的。银行也有不保本的理财,这样的理财不会承诺保本,风险和收益并存。


银行不保本的理财大部分是银行代销的,银行只是作为销售的一方面,比如银行的一些保险理财,这样的理财就是不承诺保本,到期了之后可能会亏损,也可能拿到比定期存储更高的利率和收益。

在理财里面,国债属于风险系数最小的产品,其次就是银行定期理财了,这样的理财目前事事处于保本和承诺受益,另外根据2015年的存款保险条例,银行药打破刚性兑付,不会承诺保本和收益,这也是银行业的一大进步,那么就意味着会亏损吗?的确可能会亏损,如果银行本身的经营能力不足,就要被淘汰,增加优胜劣汰的制度。那么如果银行破产了怎么办呢?



每个储户在单个银行存储的金额低于50万是可以全部赔偿的,每个储户买银行理财,银行都会给储户买一个最高赔偿50万的保险,所以单个银行最高只能赔偿50万。


小车说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还是有的,只能看投资者自身的把控能力了。只要是不买代销的保险、基金等产品,不买到银行与投资公司私自合作的假理财产品,买银行内部自营的产品,安全性自不用说,没有哪家银行为了一款产品而破坏自身的形象,再说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业务中比重太小了,只是一个盈利点,并不是主业。

从安全性来说,银行自营的产品里面保本理财产品比较安全,都可以百分百保证本金。不过监管部门规定除存款外理财产品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银行有责任向投资者揭示任何风险的存在。

至于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或者银行代销的产品,本人不建议购买,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理财认知度,就另当别论,因为富贵险中求嘛!


职场老油子


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是安全的,少部分是有一定风险的,在资管新规以后已经没有保本理财或者非保本理财的概念,仅仅对目前市场上的存量产品来看,非保本理财出现过损失,但是损失程度不大。

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中对2017年理财产品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披露,其中就指出了两点:

1.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新发行理财以低风险为主。在下面的表中可以看到,银行理财风险等级的五级分类中,一二三级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四五级寥寥无几,市场份额非常小,整体的风险程度还是偏低的。

2.2017年的到期理财产品中非保本理财出现亏损的只有44只,绝大部分是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占到全部到期产品的0.03%,亏损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9.24%。这里包含两点信息:

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概率极低,发生亏损的理财本金损失率低于12%。

在2018年4月份的资管新规中 ,对银行理财销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执行风险匹配原则

1.资管新规中不仅仅对去刚兑做出了要求,更加明确了产品风险等级划分(R1-R5),同时要求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要求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得购买超出风险承受能力以上的产品,对于我们主要的保守型人群来说,选择高风险产品可能性不大。

2.资管新规中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信贷资产,同时对非标资产的配比做出明确要求,不得超出10%的标准,债券、银行存款、买入返售等低风险业务仍然是理财产品的主要底层资产。

不管是从制度要求上,还是历史业绩上都决定了银行理财产品在现行体制下,不会出现大面积的风险,底层资产仍然以低风险业务为主,债券型理财产品仍然是未来几年的主流,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可以放心购买的,足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