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万户侯”放到今天相当于什么地位?有多少财产?

军事小科普


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沁园春·长沙》中有一句流传甚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此处的“万户侯”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侯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朝建立后,分封功勋之人,赐给食邑即封地,获封之人在自己的食邑中可以得到当地百姓的赋税。万户侯就是指的是可以食邑内有万户人家的侯爵的别称。除此之外,汉代还设立了关内侯、县侯、亭侯、乡侯等爵位,关内侯、县侯都是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亭侯的食邑相当于一个镇,乡侯则更小。所以“万户侯”相当于现在的区级县市的最高长官,但是他只能收取赋税,不能参与地方行政等事务。

等到了明朝,万户侯又变成了卫指挥使的尊称。明代余庭璧得《君臣·卫指挥》称:“卫指挥,称之卫万户侯。”吴昭明等人编纂得《百官总称》也说:“万户侯,指挥使。”


老照片


汉初,一帮子跟着打天下的异姓王被剪除之后,非刘家人,在爵位上能爬的最高的位置也就侯爷了。

汉代的爵位分成4等20级,等级中侯爵是最高的,以彻侯和关内侯为至高,而万户侯就是比它们还高的最顶层。

而在古代诗词乃至历史里,“万户侯”也是个常出现的热词,它代表了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荣耀。

当然,要拿到这个万户侯也非常不容易,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就是立下了大大的顶天的军功。

这里说几个代表人物,你就知道万户侯的含金量了。

刘邦建立了汉朝,除了韩信等一帮子武将封了王,剩下的谋臣们最主要的就是张良和萧何,这2人都封了万户侯,另一个大功臣懿候曹参,后来也封了一万六百户。

万户侯,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侯爷受封一块食邑,这个地方上的所有百姓,就把交给国家的赋税交给侯爷,来供养这个万户侯。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有点类似于西方封建制度下的那些世代继承的领主,但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西方的封建领主基本上对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中央政府是管不了什么事情的,而汉代的万户侯说白了就是个爵位,国家为了表彰你的战功,分点经济上的利益给你享受,主要是一种荣誉和经济收益,其他政治等等事情,你是管不了什么的,而且皇帝随时可以找个理由把你这个封地给撤了。

卫青和霍去病是少有的几个获得万户侯的将领,当然,这也是实打实地打匈奴打出来的,而且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西汉对匈奴的全胜时期主要就是在卫青和霍去病征讨匈奴的时期,自从2人去世之后,西汉对匈奴就几乎再也没什么重大的作战行动,更加没有令人振奋的胜利了。

这里,最有戏剧性的是年轻的霍去病,他17岁时就带兵出征,斩获匈奴2000多人,包括相国等高级官员,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但汉武帝也不过以一千六百户封其冠军侯。

在此后的5年多时间里,霍去病多次北伐,歼灭匈奴军队十几万人,他也一路封到了万户侯,累计食邑据称达到了17000户。

也不容易,所以西汉能数得着的万户侯也就这么几个人,要拿到这个头衔,实在是非常非常难,也足以说明这个头衔的金贵。

当年楚汉战争,在最激烈的时刻,项羽在乌江边被汉军团团包围,在这关键时候,刘邦迫不及待地开了金口:杀项羽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一听这话,汉军士气大振,蜂拥上前,最终,楚军抵挡不住,而精疲力竭的项羽选择了自杀。

当时的现场一片乱糟糟,反正项羽的尸体也被汉军撕成了碎片,狡诈的刘邦耍了心眼,最后只给王翳、杨喜、吕马童等5人封了官,只是万户侯变成了千户侯。

至于万户侯的财产,基本上能达到这个级别的,对于财富应该也没什么在意的了,换句话说就是已经摆脱了经济束缚,处于食物链顶端了。

汉代人口的顶峰也不过千万户人家,万户侯基本上就是让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为自己服务,简单点理解的话,就是古代或者现代的一个县的税收收入,都被这个万户侯掌控,那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因为手头缺乏一定的数据材料,如果非要大概估计的话,现代的50亿人民币总归要了。差不多也是一个中小体量的县的年财政收入。


云中史记


万户侯,指的是“食邑万户”,是汉朝最高的爵位,是工资最高的官儿,所在区域的一万个人的收入,都是你的。

当然,万户并不止一万个人,而是指一万个人左右,这并不是一个实质,就是很多的意思。像张良和卫青,都是一万多户。

那一万户到底有多大呢?

汉制是满万户就成县,也就相当于,万户侯是一个县长。这一个县的封地以及收入,都是万户侯的。

这种待遇其实真不错,因为汉朝满打满算才两百多个县,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城市大小的地块儿了。

万户侯相当于多少钱?

汉朝的税收制度是7-14岁,每个人每年20钱,15-56岁每人每年120钱。

汉朝大概每户四口人左右,如按三大一小算,每年是380钱一户。如大人多一些,那就是480钱一户。

汉朝的米家大概在500-1000钱一石。换算过来,万户侯一年的收入大概也有5000石。

每石大概120斤,十六两一斤。

这么算算,一年几十万斤粮食,钱也不少。

万户侯的收入比三公都要高一些,三公每年也只有4000石左右的收入。一个大县长每年也要有600石收入。

十斗一石

古代时候,虽然万户侯收入多,但是府中的杂役婢女等,工资都是自己开,雇佣的人越多,花费越多。。

所以,虽万户侯看似钱很多,其实到最后就是活的舒服一些,名气大一点,家里也不会剩下很多余粮。

这事儿,黄四郎说了一句实话:每天一睁眼,几百人的吃喝拉撒岁都得我伺候,真正能落到我嘴里的能有几口?


梁宇航


在古代封建阶级森严的体制下,平常老百姓若是想要博得皇家的恩宠,对于文官那必然是参加科举考试,鲤鱼跃龙门,逐步走入殿堂(但是,科举一直到了隋炀帝时期才是实施,因此在隋炀帝以前,寒门士子想要做官简直难于登天)。因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想要获取荣誉和财富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参军,以军功获取财富和爵位。


而军功封爵普遍实施以来,则是商鞅变法以后的事情了。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商鞅变法以后普通人能够以军功封爵,但其实难度也是也大的。首先一点,你得活下去才有资格,其次爵位越往上需要累积的军功就越多。因此,能因军功走到很高爵位之人,不仅要自身本领过硬,还得有好运。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奖赏这些功臣,同时也是为了安抚功臣,使得江山稳定,封了很多爵位。除了韩信等少数人被封为异性王之后,其他人都只是封侯,诸如萧何、张良等人(后来白马之盟后,异性不得封王)。而万户侯,则是位于汉代爵位的顶点,是汉代功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严格意义上来说,万户侯是一种通称,而不是一种正式的爵位。像萧何的酂侯、霍去病的冠军侯,都是万户侯。

万户侯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财富的象征。万户侯其实非常好理解,就是在一个诸侯的封地当中,有一万户被其管辖,而这其中一万户所生产的粮食或者是其他用品,都要供给给万户侯使用。换句易懂的话来说,就是一万户所生产的所有物品,除去他们自己生活所使用的最低需求之外,其余全部要上交,也就是说一万户要养活一个人。

这么庞大的天文数字,放在现代是什么概念?西汉巅峰时期也不过6000万人口,而现在人口则达到了14亿,是汉朝时期的20余倍。假设一户3口人,一万户就是3万人,换算到今天的比例就相当于六七十万人口,基本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级市的人口。

现在一个县级市每年的税收有多少?以我的家乡涟源市为例,人口在120万左右,2018年的财政收入为13个亿。打个对折,60万人口的县级市财政收入就按6个亿算,那也是一笔恐怖的数字了。

但是万户侯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即使刘邦建朝之时为了防止将领有不轨之心,故而设立一个名头,但是这个名头想要得到也是难如登天。

萧何是刘邦作战之时的头号功臣,大封功臣之时给予了八千户,后又因为暗地里帮着刘邦除去了心头刺韩信,故而再次受封两千户,因而成为了万户侯。而在汉武帝时期,也只有两个人卫青和霍去病抵御匈奴有功,功勋过于卓著才晋升为万户侯;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而这其中的功勋有多大才能晋升为万户侯,这还真是不得而知!汉初赫赫有名的李广,长年作战,可以说以一人之躯守护了汉初边疆的安宁,可是就算有这么大的军功,李广一辈子连个侯都没能封上。


再比如说唐太宗为纪念功臣的凌烟阁,即使陪着李世民打了天下,最后又在宫廷争斗中,成功辅佐李世民称帝,都没有一个可以封上万户侯。不单单是武将,有时候就连文人都羡慕自己可以上阵杀敌,博得万户侯的名声,比如说诗人李贺。

因为万户侯的名声难得,故而刘邦当时的这个举措,可以说是断绝了很多人的狼子野心,间接了削弱了大多数人的军权。因为若是人人都可以轻松得到万户侯的名声,那么天下必定大乱。按照刘邦的举措,其实万户侯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中行使生杀和官员罢免大权的,这种自由根本不受到朝廷的约束,而且朝廷也办法管。

因此,所谓的万户侯的权利实在是太大,所掌握的资产数额更是庞大,一旦造反国家就处于风雨飘零之时。


小镇月明


在最开始,“万户侯”这个词应该拆开来看,即侯爵,食邑万户。但后来这个词慢慢就变了,比如李贺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里的万户侯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而是一种泛指,泛指位高权重的大功臣。

实际上,万户侯在先秦之前就已经出现,甚至诸侯国的等级都是按照爵位来划分的。《战国策·齐策四》中就有万户侯的记载,当时齐宣王召见隐士颜斶,齐宣王见颜斶居然让自己到他的身边去,很生气,就质问颜斶究竟是王者贵还是士贵,颜斶就说了下面一番话: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意思是在活着的齐王还不如死了的柳下惠地位尊贵。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万户侯之贵重,当时的齐国虽然不再强盛,但还是个有影响力的大诸侯国,对它的对手秦国来说,谁能砍下齐国国君的头颅,就有资格封侯,获得食邑万户。

当时秦国的爵位实行的是当初商鞅定下的二十等爵,其中爵位的最高处就是关内侯和彻侯。这些等级的爵位本身都有食邑,如果得到万户食邑,即万户侯,地位就是最高等的了。同时万户侯又是非常难得到的,非有大功不可能获得,而这个大功又多是战功,须有赫赫战功才可能封侯,食邑万户。

汉朝时期实行的爵位制度是在秦国二十等爵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王爵站在最顶端,只是王爵基本就是属于皇室成员的,异姓很少。因此相当于侯爵仍旧是最高等级,同样还是很难得到的,李广一辈子也没有封侯,而封侯又食邑万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卫青和霍去病了。

两人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军,卫青被封为长平侯,食邑在万户之上,而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食邑在万户以上。这两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享有至高荣耀。

那么这个食邑万户是什么规格?就是享受一万户以上封地内的税收,而每户一般是四到六口人,也就是说这个封地内人口基本在五万以上,最高可能会有十万人口。

不过万户侯在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开始,这个食邑万户就不再是实指,而爵位也发生了变化。唐朝的爵位分为九等:

第一等是王,食邑10000户;第二等为嗣王、郡王,食邑5000户;

第三等为国公,食邑3000户;第四等为开国郡公,食邑2000户;

第五等为开国县公,食邑1500户;第六等为开国县侯,食邑1000户;

第七等为开国县伯,食邑700户;第八等为开国县子,食邑500户;

第九等为开国县男,食邑300户。

同样的,王、嗣王和郡王都属于皇室成员的,而异姓重臣的最高爵位是国公,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开国功臣都是国公。至于食邑多数是虚数,与之相对的则是食实封,这个才是大臣真正看得见的东西。食邑数通常远多于食实封数,对于获得食邑的人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而非真实的收入,唐朝真正土地这块的收入是永业田。

从这一时期开始,万户侯已经不再是指获封侯爵并食邑万户的功臣,而是指对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功臣,尤其是指武将,而这些有特殊功勋的大臣一般都进了凌烟阁。因此才有李贺诗中所谓的“若个书生万户侯?”。

因此,无论怎么变,万户侯指的都是朝廷的大功臣,这既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又是财富的象征。基于这一点,将万户侯的财产简单的定义为一个县的财政收入或者直接给出一个大体的数据都是不恰当的。即便无法想象,但也知道是非常之多的,一旦被放在现在得出数据,实际上就已经是被禁锢住了,况且拿来对比的任何参照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或者变得很有规律的,因此这种换算就没有意义。


萧晓四姑娘


顾名思义,万户侯是指食邑万户的一种爵位。本质上来说,万户侯是一种封赏,是封建社会对一些为国家做了重大贡献的人的一种很显贵的封赏。能够食邑万户的人皆非一般人,若是放在今天,万户侯的标准也足以使其成为一方富豪。那么,如果在古代被封了万户侯,其地位放到现代,到底是处于何种阶层呢?知道答案的前提是先要知道历史上被封为万户侯的人都有谁,通过他们封赏的规模,便可以大抵窥见万户侯的份量了。

历史上因为各个朝代的封赏制度不尽而同,即便是同意朝代的各个时期,甚至一个帝王的前后阶段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对于万户侯到底是何种封赏制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只有借助某一特定对象,从而做个大概了解见微知著罢了。汉唐时期,出身草莽的刘邦和他的一帮泥腿子兄弟,第一次冲破了门阀的阻挡,登上了全力顶峰。打下天下之后,刘邦不例外彰显皇权,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封功臣。汉人男子刚强勇猛,全社会充斥着一种只有建立丰功伟业才能名垂青史,封妻荫子的风气。

对于一个汉唐时期的男人来说,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功立业,获封天子赏赐。但严格来说,万户侯并非“食邑万户”的专称,而只是一个虚词表示法。一般来说,以汉朝的标准,能够食邑五千户以上的基本可以叫做万户侯了。汉朝时期,能够食邑万户的人其实并不多,但是光是一看他们的名字,就足以明白放在今天的万户侯是什么级别了。汉初的平阳侯曹参、张良(文成侯)、文终侯萧何皆是食邑万户的封赏,看出来了吧?能够食邑万户的基本搜算是开国元勋了,放在现代社会,至少也是中央重要领导人的级别了,这只是权力地位上的区别。就像再后来的卫青霍去病二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再来看,财产拥有上,万户侯可以达到什么级别?假定万户侯就是食邑一万户,也就是说这一万户人家一年上缴的税全部归入当地封侯。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计算,平均一家3口人。2018年通报的个税缴纳额为一万亿元,平均到16亿人口,基本上每人每年缴纳六百多块钱的个税,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上缴差不多两千块的个税,那么1万户的“万户侯”光是个税就可以收到2000万。而这还仅仅是个税,还不包括劳务,蔬菜等杂七杂八的赋税。单从这个数量来看,万户侯的体量还是非常强大的。若是从人口比例来看,中国古代历史上,鲜有朝代的人口可以突破一亿大关。就算有一亿,一万户的“万户侯”就占据万分之一的人口基数,便可以达到一亿的体量。若是再考虑到其封地内的各个附属县城,按照财政收入的标准来看,其一年的收入至少不小于现在的100亿。


木剑温不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万户侯真的很牛。

汉代的万户侯,也就是将一万户人家的租子全部交给你支配,他们的土地也是你的,还可以支配他们进行各种劳动。

比如,如果每户一年本来应该上交国家上千公斤粮食,现在就全部是交给你。在清代,这些粮食,至少可以卖十几刀几十十两银子,那么一万户,就是几十万两。

十几万和几十万两什么概念?

红楼梦里面刘姥姥说,几十年银子就能让庄稼人过一年,几十万两就相当于一万户普通农民的收入。

这还不夸张死了。

要知道,红楼梦的贾宝玉每月零花钱不过2两,这也足够了。

平时在街上买些食物,不过才几个大钱而已。

这是汉代最高等级的爵位,即便清代也是很了不起的。

而清代有3亿多人,汉代最鼎盛时期人口不过6千万。如果汉代的万户侯,其实等于清代的10万户侯了。

10万户,至少是几十万人,等于现在一个大县城的人,全部都为你服务,养着你。

看看,你比土皇帝还嚣张。

按照收入来算,恐怕中国百强企业董事长的收入,也不如你。

够夸张了。

再说的下流点,红楼梦里面,老色鬼贾赦花费八百两银子买了1个叫做嫣红的角色美女,做了小妾。

那么,万户侯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上几百个绝色美女做小老婆,秒杀王思聪了。


萨沙


论军功,也许只有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能担此殊荣。论财产,也许只有马云,马化腾,能比肩。


什么是万户侯?

万户侯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特有的一个社会阶层。给有功之臣加官进爵,食邑封荫,都是古代帝王平衡朝堂的手段,是古代特有的军功章。

而获得食邑的侯爵便可以依法享有封地中赋税,以“户”为纳税单位。所以万户侯是一种身份地位,也同时享有了除皇族外极大的社会资源,享有着极大的权力,同时也担负着保卫国土的重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户”这个单位 :

古代一户的平均人口是4到6人,因而万户侯内的食邑中的每户人,都要向其缴纳赋税并承担徭役兵役。

所以相当于每一个万户侯手中掌握着“少时有四万人,多时则达近十万人”的身家性命,可以说万户侯的食邑便是一个“国中国”。

汉初人口大约在2000万到3000万,而除去给皇亲国戚、宗族王族的封地外,留给异姓封侯的土地少之又少。所以万户侯当时以异姓之身与皇族共享天下。


常言有“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万户侯是用一身功勋换来与皇帝共享天下的人物,此等地位又是常人能得。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巨富即使能够富可敌国,万千家产对皇权地位来说都只是过眼云烟,所以不能以货币价值来衡量当时万户侯的财富。

万户侯食邑万户,东汉末年的税收“每亩粟四升、户绢二匹、棉二斤”,每户平均占地50亩,即每户缴粟200升(约300斤),食邑万户,在这基础上享万倍的粮食。

而这粮食更是源源不断的,惠及子嗣,财富之丰,实物地租才是不变的财富,又岂是货币能衡量的。

而汉初奉行的是军功授爵的制度,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划分4大等级,20个层次。

古代的爵位可以分为侯爵、卿爵、大夫爵、小爵。四等中最高为侯爵,而侯爵中又分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

而万户侯便是对武将顶天的封赏,那是对国家有不可磨灭的军功才能赋予的荣耀。世袭罔替,光宗耀祖,古今千年才会有那么多人沙场将士把自己的性命都抛掷脑后。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万户侯呢?

我们都晓得“李广难封”,就算骁勇如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盛名如他一生都为未曾封侯,便可知其难。不仅要有战功,机遇更是不可少。

大汉开国功臣酂(cuó)侯萧何封地8000户,后在追封2000户。留候张良高祖刘邦封侯3万户,后推掉2万户。平阳侯曹参封10,630户。

而细述历史上的万户侯,我们熟知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三国的托孤大臣曹爽,灭蜀功臣啊邓艾和钟会。哪个不是名动一时的功臣名将,哪个不是为国家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万户侯,难当也。


万户侯在如今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如果将万户侯放到当今社会,便是一个国家中金字塔尖儿的那些人物,地位也只有那些功勋累累的开国元勋“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可比肩了,并爵位还能世袭罔替也非今日能比。

若以单论财产,他一人便拥有一个县城大小的土地,在今日不就是一个妥妥的地产大亨吗?

若是站在北京,上海一个县城大小的地产,财产与马化腾,马云相比又有何难?更遑论其还拥有着没有成本、没有人工,便能自动盈利的“上市公司”呢?这就相当于从国库中每年给你拨款供你一人使用。

因而也难怪多少武将愿意为这一“万户侯”前赴后继。一将功成万骨枯,万户侯霍霍盛名下,也是无数的白骨啊!


史之策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万户侯”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高官贵爵,甚至功成名就的象征,而不是单单的“食邑万户以上”的所谓“万户侯”。

“万户侯”有多大的权力?

“万户侯”的标准就是“食邑万户以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万户侯”的地位越来越低,这是因为所谓的“食邑”,有了极大的改变。

秦朝以前“万户侯”在自己的“食邑”之内,就相当于一个被分封的小国国王,除了要听自己“顶头上司”的命令以外,在“食邑”内完全就是一个真正的土皇帝。如果有一天想要自己当家做主,完全可以凭借“食邑”造反。

失败了自不必说,万一成功了就可以自己当“国君”,所谓的“三家分晋”就是这样操作的。

在秦汉以后,为了防止这些“诸侯”造反,专门采用郡县制极大地限制了“万户侯”的权力。

秦汉时期的“万户侯”,只能在自己的“食邑”里收取赋税,而不能插手地方郡县的行政管理工作,虽然地位极高,但是完全失去了凭借“食邑”造反的可能。

所以在这一时期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比如汉初的张良、萧何、曹参,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本来就是掌控国家大权,根本不在乎那点“食邑”,除了名声以外最重要的大概是惠及后世子孙吧。

到了唐宋年间,消弱的更加厉害,就连收取赋税的权力都没有了,完全避免了大将参与地方赋税的可能,国家定期支给一定的钱粮算作“食邑”的收入。

所以渐渐地“万户侯”真的成为了功成名就、建功立业的象征,而不是所谓的“食邑”财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万户侯”,能够掌控几万人的生死;秦汉时期的“万户侯”,能够掌控几万人的赋税;到了唐宋年间的“万户侯”,只象征着身份地位、工资待遇。

因为不同朝代的“万户侯”待遇差别极大,实在是无法比较,更不用说财产了,但是“位高权重”是“万户侯”唯一的共同点。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万户侯得分农耕万户跟游牧万户!古代地广人稀,一万户人就相当于一个非常大的地盘。而且万户候是所有候爵级别中最高的一个,往往一个国家只会有2~4个人有机会评上万户候,一般分为前后左右四个万户,有的更是只有左右两个万户。所以有多少钱有多少封地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地位非常高!

正常来说,农耕侯爵的万户候会比游牧民族的万户侯富庶,农耕地区人口密度大,容易形成集市跟城池。一般来说千户就可以是一个中型城市了,一个万户可以是一个超级城市或者是十个中型城市,这城里还会有往来客商跟各种流动人口,加起来大约可以有十几万人,而这些人的生产税收全部归万户侯所有;

游牧民族的万户候控制的地盘则会比较大,游牧民族人口稀少,要有一万户人需要很大一块地盘。比如以成吉思汗时期的万户为例,当时的成吉思汗封了一个林木中万户,其地盘是现在整个俄罗斯北部那么大,折算下来大约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以说明地盘的大小了。

其次,在清朝以外的其他时期,万户侯是可以直接掌控军队的。古代农耕地区以一户出1丁来计算兵员,一万户就是1万人的部队。游牧地区以一户出1~3丁来计算兵员,一万户就是1~3万名骑兵,像匈奴人的左右贤王实际上就是他们的万户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