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神童是人精!朱元璋出上联,7岁孩童脱口出的下联,令人叹服


不是神童是人精!朱元璋出上联,7岁孩童脱口出的下联,令人叹服

文章素材 明-祝允明 《前闻记》

祝允明,明代著名书法家,善诗文,“吴中四才子”之一,自号枝山,嘉靖元年任应天府通判,著有《前闻记》一卷。

今天取四个故事来分享下。

01

洪武年间,朱元璋下旨开燕脂河(“燕脂”即“胭脂”),征用了很多民工,祝允明曾祖父祝焕文也在其中。

很多民工都累死了,祝焕文命大,侥幸活了下来,工满将回家时,却悲催地发现他的路引丢了。

所谓路引,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吧。

这玩意儿丢了有多严重呢?“分该死”,也就是死罪,祝焕文顿时呆了,不知所措。

但是监工对他说,当今皇上圣明,我带你去见他,当面奏明情况,也许能放你一马。

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祝焕文便跟他去见皇上,皇上说,丢了就丢了罢,多大个事啊,不追究了。

祝焕文感激涕零,方欲叩辞,皇上突然对他说:“看你模样也似个本分的,可赏钞二十贯。”

拿到二十贯赏钱,祝焕文谢恩而归,乡里莫不惊羡。

丢了要命的玩意儿,不但平安无事,还得到一大笔赏钱,这样的反转剧,确实有点毁三观。

其实不难理解:忠厚、本分之人,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和同情,在其有难时,能帮就帮一把,也是人之常情。

好在这位老板确实“圣明”,至少不是杠精,不然他来一句,“为毛其他人都累死了,而你还活着?可见你平时干活一定偷了懒,如今通行证丢了,还敢厚着脸皮来求情”,那他肯定死定了!

这个世界厚薄不均,但老实人终究不会吃大亏,说不定还有“赚头”。

不是神童是人精!朱元璋出上联,7岁孩童脱口出的下联,令人叹服

02

《前闻记》记录了一个“溜须”的故事,很值得玩味。

说的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有一次用膳,在菜里发现一根头发,把光禄官叫来责问,对方看了看头发说,启奏陛下,这个不是头发。

“不是头发,那是啥玩意儿?”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看着对方,对方只回答了两个字:龙须。

然后,朱元璋就用手去捋他的“圣须”,随手捏来一两根:“这龙须,确实会掉。”

于是挥手叫他出去,没再追问。

很明显,朱元璋有意装糊涂,如果他不装,很容易就能揭穿光禄官的谎言:这玩意儿端上来的时候就有了,怎么会是老子的龙须呢?难道除我之前,这旮沓还有一条“龙”?

可朱元璋没这么做,因为他也是人,也喜欢听好听的,无论是什么话,只要听着顺耳,都是好话。

而光禄官之所以没找理由辩解,比如厨子不小心啊、不是有意的啊,而一口咬定是龙须。

因为他明白,每个人都有弱点,只有对准那个弱点,挠一挠痒痒肉,挠舒服了,天大的事也就不是事了。

投其所好是优势,切记别投错了地方!

不是神童是人精!朱元璋出上联,7岁孩童脱口出的下联,令人叹服

03

无独有偶,也是在《前闻记》里,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孩子。

故事的名字叫《驿儿属对》,说的也是朱元璋时期。

有一次,朱元璋到一个驿站去检查工作,发现驿夫里面,竟然有一个小儿,而且显然不是来玩的,因为他穿着驿夫的制服。

朱元璋有点蒙圈,叫过来一问,那孩子回答说:“臣父当此役,近日死,臣代役耳。”

又问他几岁了,回答说七岁,又问他能不能作对,回答说能。

朱元璋便出了个上联,“七岁孩儿当马驿”,那孩子张口就对:“万年天子坐龙庭。”

朱元璋大喜,免除了他的差事。

七岁孩子能对对,这个我信,古代类似的神童多的是,但七岁小孩就知道投其所好,知道挠人的痒痒肉,而且还挠得这么准,难以置信。

但无论是杜撰,还是真有其事,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

情商多么的重要!

不是神童是人精!朱元璋出上联,7岁孩童脱口出的下联,令人叹服

04

据记载,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也就有十六个驸马,其中一个叫欧阳伦。

这个欧阳伦,不是什么好鸟。

洪武三十年仗着皇亲国戚,故意违反《茶马法》,走私茶叶牟取暴利,被朱元璋反腐砍了脑壳。

《前闻记》记载了与欧阳伦有关的另一个故事,很是香艳。

话说某一年,驸马都尉欧阳伦挟四个妓女喝酒,事发后,官府对妓女进行追捕,追得很急,妓女们认为必死无疑,便打算换上普通的衣饰,意思是装穷,希望能躲过这一劫。

一位老胥(上了年纪的小官)知道后,找到妓女们说,给我一千金,我有办法让你们不死。

妓女们马上给了他五百金,剩下的待事成之后付清。

老胥说:“皇上怎么可能不知道你们平时有多奢靡,这么low的欺骗,只会弄巧成拙,你们几人一切如常就好,或许能得到宽宥。”

妓女们问他具体怎么做,老胥说:“洗澡,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全身涂脂抹粉,把自己搞得香香的,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最好看的首饰。切记万万不可素面朝天,素衣素鞋。能亮瞎人眼最好。”

“那我们该说些什么呢?”妓女们又问。

老胥说:“什么也不要说,只管一味哀呼。”

妓女们也别无他法,决定照他说的做。

等见了皇上,斥令她们自陈罪状,妓女们却不发一言。

朱元璋看了看左右说:“绑起杀了!”

妓女们仍旧一言不发,解衣就缚,从外至里,一层一层剥开,层层华丽无比。

“珍贝堆积满地,照耀左右”。

当最后一件衣服被剥掉后,人们看到的是如玉的肌肤,闻到的是醉人的香气。

还没等妓女们发出哀呼呢,皇上就叹了口气说:“你们这些妮子,我见也当惑了,何况是那厮!”

然后便教训了几句,就把她们放了。

这个老胥,不愧是洞悉人性的人精!

不是神童是人精!朱元璋出上联,7岁孩童脱口出的下联,令人叹服

05

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堡之变”爆发,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不幸被俘,瓦剌首领也先带着英宗来到边塞,以此要挟明朝官吏,勒索财物。

那些官吏却不敢多献,大多敷衍了事,惹得英宗很不高兴。

没办法,这些官吏有他们的小心思,害怕。

怕啥?怕有资敌之嫌,怕朝廷怪罪,怕新君继位后,拿他们问罪,怕这怕那,怕东怕西。

英宗当然也不想他们多献,但敷衍了事,显然无法向也先交代,他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唯独大同府同知霍瑄是个例外,每当接到英宗的旨意,“必极力呈进,唯恐不及”,而且将全部家财献出。

后来,明英宗被瓦剌人释放回国,并戏剧性地复辟成功。

重新坐上龙椅后,英宗立即召见霍瑄,升他为工部侍郎。

剧情如此反转,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其他官吏没想到,霍瑄也不可能想到,霍瑄不过是尽了一个臣子的本分而已。

人性本无毒,做人凭良心,如此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