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职位备注是参公管理,是编制吗?与真正的公务员有区别吗?

妖过宫考


参公管理的意思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在我国的体制内的单位是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行政单位使用的是行政编制,也就是俗称的公务员,而事业单位就比较复杂了,还分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他们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

其中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虽然也是事业编制,但是因为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因此参公身份的人员其实也和行政编制人员差不多,也需要进行公务员登记,然后确定职务与级别,而不是像其他事业编制一样通过评聘职称等方式来实行管理。在工资待遇上、晋升提拔上都和公务员一样,公务员可以发的车补等补贴他们也不会被落下,因此可以说是事业编制内最好的一种编制。

虽然目前国家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但即便未来参公单位转为全额拨款单位,对于改革前已经考入单位的人员影响也不大,因为我国改革正常都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进行,参公人员的参公身份是不会失去的。

所以说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只是理论上有差别,在实际工作上基本没差。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公务报考职位备注是参公管理,说明报考的职位是事业编制,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在职务和职级晋升、工资套改等各方面,均按公务员标准执行,享受同等待遇。因此,参公管理事业编制虽然不是行政编,但各方面待遇与公务员无异,没有什么差距。

参公编制的形成有其由来,过去由于行政编制有限,拿不出太多编制用于招录人员,而不少事业单位又实际上承担着行政执法职能,为了符合法律程序,于是采用了折中的方式将部分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按公务员法来管理其在职人员,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由于待遇和晋升方式都一样,某种程度上来说,参公人员就是公务员。但细究起来,参公和公务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说交流,很多地方已经实现参公和公务员自由流动,两者之间相互调动没有障碍,但也有一些地方不行,将参公人员调行政视作“逆向流动”,除提拔到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允许调到行政机关外,一般人员仍不能实现参公到行政的自由流动。特别是本次机构改革后,很多参公单位取消,一部分参公人员可以随职能划转分流到机关安置,还有一部分参公人员将随单位改公益,保留参公身份,虽然身份待遇保住了,但是在公益类事业单位无法执行公务员管理系统,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职务上升空间,对这部分参公人员而言,未来非常尴尬。而相反,如果是公务员,无论怎么改,晋升体制不会变,无非单位好赖有差别而已。

所以,如果考公务员,能够考行政编,尽量别考参公。

我是小公,专注体制问题解答,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可以关注我,私信交流


80后小公


一、国家公务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定的执行国家公务员的国家公职工作人员,工作机构性质为行政机关,当然使用行政编制,财政全额供养,职位包括:

(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各级地方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

(二)国家政权机关,包括: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

2.国务院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

3.国家监察委员会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

4.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

5.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检察院机关及派出机关工作人员。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中央机关及地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

(四)各民主党派、中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央机关及地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

(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妇女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组织中央机关及地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

(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中央机关及地方各级机关工作人员。


二、参公管理人员,全称为“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

(一)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习称参公单位,机构性质是事业单位,当然使用事业编制。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原来为党政机关,在多次机构改革中,因缩减行政机构限额、压缩行政编制,而退出党政机关序列,成为事业单位,但仍然具有行政职能,工作人员仍然执行国家公务,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享有与国家公务员相同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由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与公务员毫无差别,说句大白话,就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

(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在深化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中,予以消化,不再保留。

预计在今后的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告中,将不会再出现职位备注为参公管理人员。



z山海


参公管理人员的编制是事业编制,但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参照公务员,和公务员是基本没有区别的。

如果岗位是参照公务员管理,说明这个单位就是参公单位。参公单位本质上是事业单位,编制形式是事业编制,但是参公单位的人员都参照公务员管理,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车补发放、年终奖、绩效考核奖发放等方面,和公务员是没有区别的,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之间也是可以相互交流任职的。

像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一般都是参公单位,这些单位的人员编制是事业编制,但是在职务、工资等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方面,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是一样的。比如,车补的发放,现在公务员车改政策已经到位,车补也已经从2016年开始发放,而事业单位的车补政策还一直没有落地。参公人员虽然编制形式是事业编制,但照样和公务员一样,享受公务员的车补政策标准。

但是,现在随着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将会逐步剥离行政职能,部分参公单位也会转为事业单位。原参公人员也会进行分流,有的会直接转为事业身份。所以说,在岗位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除了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外,其他参公单位都有可能变成事业单位,参公人员也有可能会变成事业人员。

总之,参公管理的编制是事业编制,但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车补发放等方面和公务员是没有区别的,不过要注意的是,那些因机构改革而失去参公属性的单位,原参公人员很有可能会转为事业身份。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所谓参公管理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本质上其实是事业编的一种,并不是行政编,只不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既然和公务员管理的法律依据一样,那么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

也就是说基本和公务员没差别。

但是是基本没差别,至于差别大还是小,要看当地政府如何规定如何管理。只要不违反公务员法都是合理的。

有的地区参公人员可以和公务员互调,参公人员可以到行政单位任职。但有的地区就不行,公务员可以到到参公单位任职,参公人员却不能到行政单位任职。

待遇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当地财政富裕,自然两者不会有太大差距。但若是当地财政不富裕,那么一般是以保公务员薪资为主,参公和事业编为辅。所以经常看到某地区事业编押工资,但很少看到公务员押工资。

虽然理论上参公和公务员相差不大,但实际上还是有差距,即使政策放开。参公人员想到行政单位任职调动等还是很困难的,毕竟前面还有那么多公务员排着呢。同样有什么好事,也是公务员先上,参公往后排。

也有人这样描述

公务员是亲生儿子,参公是养子,事业人员是干儿子

如果有能力直接考公务员最好考公务员。因某种原因无法考公务员,选参公也不错。


话匣子红追


我就是参公单位

省考考进去的

身份也是参公

参公单位一般没有实权

但是有公务员的待遇 比如 车补 等等

参公只能吧

可以考


袁点好帅


参公管理是事业编制待遇参照公务员,基层公务员编制少,许多具备行政职能的单位只能以参照形式管理,具体到个人,之前两者没啥区别,这次机构改革,主要是改单位,不改革人员属性(可能是为了稳定,不会像前些年企业工人一样下岗)。现在说改革是否成功还早,之前多次机构改革就出现机构越改越多,人员越改越多,希望这次改革有所改变。


金色世界7


事业单位,只是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的来,公务员有的你也有,不过以后可能参公单位会逐渐取消了,是划归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就不得而知了


太阳掉进井里


说白了,就是事业编,参照公务员管理,享受公务员类待遇,云云如此。


岁月王歌VV


你有本事尽管考事业单位退休金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