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40条,抓紧对比一下,看看你身边的领导有没有!

欢迎关注!【体制写作】根据体制内工作特点、任务需要、重大行动,以及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等学习材料,每日把最贴合当前实际最新最全的公文材料进行推送。同时也欢迎留言,把需要的材料私信给我,我将竭尽全力为你服务。

1.有的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负债累累、寅吃卯粮,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2.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打折扣,搞变通;

3.有的拍脑瓜决策,搞“一言堂”,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

4.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当太平官、逍遥官;

5.有的心浮气躁、跑官要官,到处拉关系、找门路、搭天线;

6.有的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信口开河,口无遮拦;

7.有的玩心很重,玩风很浓,吃喝玩乐,文恬武嬉,花天酒地,乐此不疲;有的以改善接待条件之名,大建楼堂馆所,总统套房,金碧辉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最后是自己受用;

8.有的欺压群众,弱势民生,甚至以权谋私,弄权贪腐,巧立名目,敛财牟利等等。

9.有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上班时间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

10.有的甚至随意离开工作岗位,外出溜达消闲;

11.有的服务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12.有的工作中梗阻,对上级交办的任务找客观原因顶着不办,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等等。

13.有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尤其是普通群众办事难上加难;

14.有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甚至收回扣、拿红包;

15.有的懒政现象突出,出工不出力,懒懒散散,不下基层,不联系群众,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体制写作,你身边的公文模板。

16.有的滥用职权、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借权营生;

17.有的执法不公,搞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等。

18.有的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用上网代替上门,用空话代替见面,遇到矛盾绕道走;

19.有的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机械执行,死板操作,好事办不好;

20.有的工作不专心,在位不在岗,天天走读,有事找不着人,领导职责空置;

21.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哄骗上级,糊弄群众;

22.有的方法简单粗暴,对待群众态度恶劣,随意训斥,“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

23.有的软弱涣散,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办事不公;

24.有的侵犯群众利益,克扣群众财物,个别地方的党政单位、干部,拖欠群众钱款,打白条、耍赖账等等。

25.会议精简不够,实效性不强。会议的议程、时间还可以简化和压缩;要求“一把手”参会多,开会写贯彻落实多,没有实际意义的视频会议多,主持人、主讲人发言重复多,讲话实际内容少,空话套话多。

26.图形式,不求实效。有的热衷于做表面文章,重部署轻落实,把思路当政绩,把布置当落实,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自认为掌握政策、情况熟悉,不愿下基层接地气,即使下到基层也是隔着窗子看风景、脚不沾地搞调研,看“门面”和“窗口”多,看“后院”和“角落”少,看不到实情、听不到真话、取不到真经。有的缺乏“钉钉子”精神和一抓到底的劲头,抓落实“一阵风”,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体制写作,你身边的公文模板。

27.说空话,文山会海。有的抓工作习惯于开会发文件,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有的陪会现象严重,凡是开会都要请一把手讲话、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参加,“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抓工作。有的作报告写文章,自己不动脑筋思考,都要秘书起草,说话不贴近实际,尽是大话、套话、空话、老话,不会讲短话、新话、实话,百姓听不明白,问题不能解决。

28.唱高调,好大喜功。有的刻意追求个人政绩,挖空心思提“新口号”,撰“新经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什么都讲“高级、高端、高标准、高规格”,什么都要“最大、最快、最优、最佳”,动不动就是“中心、核心、龙头、高地”,动不动就是“集群、体系”,不是“大发展”,就是“大跨越”,调子很高,看起来很宏大,就是没办法落实。有的唯 GDP,圈地造城,盲目建新区、搞广场、树地标,巨额负债、寅吃卯粮。有的无长远发展规划,不计成本大搞重复建设,原本好好的路挖了又修、修了又挖,原本好好的建筑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反复折腾, 不怕扰民。体制写作,你身边的公文模板。

29.务虚功,哗众取宠。有的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项大举措,追求轰动效应,一提新型城镇化,到处都是“开发区”、“中心区”、“示范区”、“宜居区”,一个比一个“好听,一味追求吸引眼球。有的只想要金山银山不顾绿水青山,只要发展速度不讲发展质量,最后经济上去了、环境破坏了,城市漂亮了、农村落后了,GDP 增长了、幸福指数下降了。有的想问题做事情围着领导转,只干领导看得见的事、不干群众最期盼的事,只干见效快的事、不干利长远的事。

30.搞变通,弄虚作假。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有利的执行、对自己不利的舍弃,或者明处不反对、暗里不执行,对上说一套、对下搞一套,甚至搞“土政策”打“擦边球”。有的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向上报假数字,向下压高指标,明知下面报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也听之任之。有的经济指标被注水,一些招商引资毛多皮少,项目去年签了今年签,一年接着一年签,招商引资“不少”,项目落地不多。

31.会议文件多。有的单位把开会发文当作“法宝”,以转发文件落实文件,以召开会议落实会议,重部署,轻落实,工作停留在“文发了、会开了、话讲了”,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召开会议追求高规格,以“工作重要”为由,要求下级单位必须一把手参加。一些单位负责人抱怨,自己“经常陪会,到处捧场”,上级的会要去,本级的会要讲,下级的会要到,地方的会要陪,“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抓工作。

32.台账资料多。有的推进工作一味要求基层有计划方案、工作台帐、总结汇报,到基层检查指导,看准备档案盒多不多,分类细不细,资料全不全,文笔好不好,你有台账就加分,没有台账就扣分,搞得基层焦头烂额,造假应付,对工作没有多少指导作用。有的单位工作总结多、要点计划多、数据报表多,向基层要材料、数据、报表,头天下通知,第二天要上报,留给基层单位的时间少,逼着基层玩“文字游戏”、造虚假数据。有的部门每年搞各类文件、讲话汇编,印制成本高昂,效果却不明显。体制写作,你身边的公文模板。

33.检查评比多。有的热衷检查、忙于评比,各类检查考评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表面笑脸相迎,实则怨声载道。有的争着在基层挂牌,给下面派活,搞各式各样的“创建达标”。有的为了显示部门权威,安排没有实质意义的工作和活动,给基层增加额外负担。一些基层单位反映,一年签的责任状就有二三十份,“一票否决”项目繁多。有的部门考核流于形式,“上午来、下午走、中午一餐酒”,走马观花看几处事先安排的“盆景”,就算了事。个别人甚至趁机索、拿、卡、要,不仅没起到应有的评价作用,反而助长了搞“花架子”、做“虚功”。

34.标语口号多。有的无论事大事小,都要挂横幅、写标语,有的标语口号还没贴几天,新的标语口号又张贴出来了,公路两侧、大街小巷、围墙院壁,到处标语林立。有的标语口号缺少人文关怀,缺少法制观念,禁止性的多、倡导性的少,冷漠强硬的多、温馨可亲的少,有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语言偏激,内容霸道,使群众产生误解,引发矛盾。

35.蹲在机关多。有的习惯于坐在机关“吹空调”,搞“遥控指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少,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干部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降低了,会讲地方方言却不懂群众语言。有的“坐在家里议路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下乡不进村,进村不入户。有的下基层习惯于“被安排”,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已事先安排。有的调研走马观花,下去“见见面、握握手、吃顿饭”就“打道回府”。 体制写作,你身边的公文模板。

36.作风飘浮,脱离群众。有的身在基层却一身官气,职务不高架子不小,把乡镇变成了“衙门”,把村部变成了机关,与群众没有多少交往,尽管身在基层,却没接“地气”,在群众中缺乏“人气”。有的虽然工作在乡镇,生活的重心却在城里,一年到头难得几晚睡乡镇,被群众称为“走读干部”、“候鸟干部”。有的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把上访群众当成“刁民”,认为提意见的群众“麻烦”,对他们的诉求不理不睬,对他们的建议不闻不问。有的不愿接触群众,即使下去,也是“猫”在干部家中,当“观光”干部,真正跟群众打交道少,情况不清、底子不明。有的做群众工作能力欠缺,与群众缺少共同语言,“进不了门、说不上话、交不了心”。

37.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一套、做一套,落实政策缩水走样,甚至好事办不好,好心办坏事。有的不说实情、不讲真话,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轻描淡写,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有的做戏做秀不做事,热衷于搞路边工程、面子工程,做表面文章,把口号当成绩、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上骗领导,下哄百姓。有的急功近利,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还。有的“打肿脸充胖子”,甚至拿财政资金买税收。有的通过做假账、重复做账,挪用项目资金,套取私分公款。有的政绩不够,数字来凑,报假情况、造假数字、编假经验、树假典型,粉饰太平,欺上瞒下。有的投上所好,干工作只为做给领导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热衷搞达标、争荣誉,上级检查什么就“包装”什么,包装的都是几个老“典型”、老“盆景”,奖牌得了一大摞,问题留下一大堆。有的开展活动只图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效果。体制写作,你身边的公文模板。

38.窗口服务流于形式。有的部门对按规定应进入“窗口服务”的项目,以各种借口不纳入或“小权进、大权不进”,一些项目虽在“窗口”受理,但审批大权还在原单位,服务窗口只是一个“收发室”,众多审批办证项目在窗口难以办成,“多头跑”、“来回跑”、“磨破嘴”、“跑断腿”现象依然普遍。有的服务承诺、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显示在电子屏上,装点门面,不起作用。有的向社会公布的服务电话、举报电话长期“打不进”、“没人接”,接了也只是听听情况,不解决问题,成了“聋子耳朵”。有的征求群众意见箱长期不开,意见薄是“空白本”、“表扬薄”,成了“高级摆设”。有的应付上级检查、领导视察,所有服务窗口都开放,平时领导不来,不管来办事的群众人多还是人少,几十个服务窗口就只开放几个,办事大厅人满为患,盖个章、取点钱、交点费都要等上老半天。

39.执法监管变味走样。有的重突击整治、轻常态管理,一遇到上级检查,就采取突击整治的手段,检查一过,就放松管理,各类问题又死灰复燃,缺乏长效管理意识和工作机制。有的搞运动式的集中整治,几乎成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作秀,就像韭菜,割了一茬,不久又长出来了。有的热衷于组织各式各样的“突击队”,搞集中整治周、集中整治月,整治期间严格执法管控,风头一过,一切照旧。有的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搞“下不为例、既往不咎”,隐瞒包庇,交钱摆平,常常是“抓了罚、罚了放、放了再抓”。

40.学风不正,浮于表面。有的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念一念、抄一抄,消极应付、敷衍了事。有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把学习当成“镀金”,热衷于上培训班、评职称、拿证书,为自己争取政治荣誉、职务晋升增加筹码,甚至把学习培训当成拉关系、找门路的良机。有的学习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满足于看看报纸、听听新闻,不能真正结合企业实际、带着问题去学,知识结构老化,对市场开拓、资本运营、企业管理等知识储备不足。有的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却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记了几段名言、背了几个名词,而对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钻研不深、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不能学以致用。

更多文章就在【体制写作】,如需公文写作材料可私信“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