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行是怎麼評價郭德綱唱戲的?

青春與我無關3


郭德綱自出道前期所面臨的窘境,再到大紅大紫多年,似乎從來都不乏他人的評論。批評的、表揚的、間接的、直接的,似乎都不再少數。往年裡,大家對郭德綱的評價更多的還是源於他的相聲。



除了說相聲,郭德綱對唱戲也是情有獨鍾,經常在相聲表演中,附帶一些京劇的唱戲。不說,唱的還是挺好的。而且近來,他也時常率領麒麟劇社大唱一場。

對於唱戲呢,很多人都普遍的認為它更多的源於京劇,而非相聲的本職。縱觀大多數的相聲演員中,能唱的似乎也不多,所唱之戲也不是特別的專業。



難麼郭德綱作為現今最為紅火的相聲演員之一,他所唱之戲,梨園行又是怎麼個評價呢?

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梨園行》,其實它就是京劇界的從業人員,在古代,戲曲人員也被稱為梨園弟子。

也就是說梨園行是京劇的專職人員,對唱戲自然是比較專業的。就如相聲演員對說相聲、歌手對唱歌、演員對演戲一樣,自然是比較內行的。

梨園行對郭德綱的態度更多的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雖然說,梨園行的京劇從業人員沒有正兒八經的對郭德綱的唱戲進行直面評價,但對於郭德綱這位相聲演員的唱戲還是持肯定態度的。

郭德綱從小除了學習相聲外,他還專心學習京劇和評書,小時候他還經常輾轉於梨園,兼職做一些文丑、銅錘的行當。所以說,對唱戲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也正因為從小對戲曲的酷愛,在後來的相聲演藝中,他所說相聲也時常會增加一些唱戲的段子,以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其實,相聲本來就是民間的一種說唱曲藝,與戲曲京劇也有很大的聯繫。而且,相聲的特點就是說、學、逗、唱,其中也就包括了唱這一學門功夫。像《太平歌詞》、《蓮花落》等可都是非常的經典。



所以,郭德綱的唱戲也是相聲的一部分,他對藝術的弘揚,對本職工作的熱情,想必梨園行也沒必要去批評吧。

再說,郭德綱作為一名相聲演員,雖然相聲也包含唱這一門功夫,但他完全可以不用去唱,每次演出之際,他都經常會唱一兩首,他並不是為了展現他的唱功,更多還是對唱戲的熱衷,以及對戲曲文化的弘揚。



像小陶陽,他原本是京劇演員,郭德綱當年對他的唱戲可是非常的欣賞,以致後來收納他成為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這或許就是對戲曲的熱衷吧。

論郭德綱的徒弟中,唱戲的也不少啊,就張雲雷來說,唱紅酒非常了得,這除了他本身的天賦異稟外,還離不開郭德綱的栽培。



所以,作為一名非專職出身的唱戲人郭德綱,在唱戲上能有如此作為,而且唱的也不俗,重要的是觀眾喜歡,還對戲曲進行弘揚,就憑郭德綱的這份心,梨園行對他應該也是比較肯定的。

不知大家對前兩年,在北京北展劇場舉辦的《龍鳳吉祥》有沒印象,其中郭德綱就被受邀與八大京劇名家一起為“國粹”發聲,可見,郭德綱在京劇中,還是備受肯定的。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梨園行人對郭德綱唱戲的“輕蔑”

郭德綱在相聲界如今如此的紅火,可想當年也是備受同行的排擠。而本非京劇出身的他,時常在舞臺上一身京劇服裝的打扮,唱起了各京劇小曲,還有那麼多觀眾的親暱。



多少人對他在舞臺上的風光無限而眼紅,我們不得而知,但應該是不少。或許,很多京劇名家,唱了一輩子的京劇,都沒有郭德綱一個非專業出身唱的那麼受歡迎。

而且,郭德綱的唱戲,在普通觀眾眼裡還行,但在梨園行裡,頂多也就個“票友”的實力。沒有具備高深的實力,又怎能服眾於他人呢,被“輕蔑”,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啊。



總體來說,郭德綱對戲曲的熱愛,以及不斷弘揚戲曲的精神,還是備受梨園行專職京劇的名家們所認可的,畢竟他們都在為戲曲而努力。

歡迎留言討論、點贊關注,更多精彩娛樂資訊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之前從來沒有發文的經歷,今天按捺不住,來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郭德綱近幾年來很熱衷於唱戲,尤其是近幾個月,基本上每月一場大戲。每件事物都有他本身的優缺點,下面我就來說說我自身認為郭德綱唱戲的優缺點。

首先說優點,郭德綱唱戲,無疑會帶動郭德綱的粉絲進入劇場看戲,這點來講帶動了京劇的發展傳播,自然會有不少觀眾在聽過郭德綱唱戲後深入欣賞從此迷上京劇,這樣的例子不僅有,而且不在少數。對於長期聽戲的戲迷來說,郭德綱演出了許多南派京劇,使得我們有機會欣賞到劉公案這一系列的連臺本戲,發揚了南派,避免了京劇界北派一花獨放的局面,從這兩點來說郭德綱唱戲是件好事,是值得支持的。

我再來寫一下我認為的不足,前些年有很多人說郭德綱唱戲有股評劇梆子味,我要說一下,有沒有評劇梆子味,我不知道,因為我不常聽評劇梆子,所以沒法點評,但是郭德綱的京劇不論是行腔吐字都有些不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我是這樣認為的:郭德綱很是喜歡麒派藝術,崇拜周信芳和私塾麒派的趙麟童,這兩位的吐字發音,說實話,有很多南方江浙地帶的口音,這也成為了他們二位的一些特點,而郭德綱很喜歡麒派,自然要往他們二位的吐字發音上去模仿,然而郭德綱是北方人,這樣首先就具有了一定的難度,而且郭德綱又有評劇梆子的功底,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之中造成了現在的演唱風格(以上僅僅代表個人猜想,絕無貶低諷刺之意)。然後在說一下郭德綱的演唱唸白的技巧方面,怎麼說呢,我看過郭德綱前幾天演出的秦香蓮中王延齡罵陳世美一段,聽完以後,只有一個觀點,就是吼,全段全是通過好嗓子在吼,而沒有韻味,我知道這樣會找罵,但是不得不表達出我心中的觀點。還有就是做派不行。這就是我認為郭德綱唱戲的缺點。這裡要補充一下,郭德綱畢竟沒經過學習,沒有坐過科班,所以以上缺點我認為情有可原。

而京劇圈的一些名家,都和郭德綱關係很好,像群借華的時候楊赤邀請郭德綱演曹操,以後還合作過鍘美案,還有紀念李和曾的時候辛寶達,十年之約裡的各位名家,同時還有劉桂娟等,這裡不得不說說陳少雲老師和郭德綱的關係,據說每次郭德綱去上海演出都要邀請陳少雲。另外還有年輕的王夢婷魯肅等等,可見郭德綱唱戲在圈內是獲得認可的。

最後總結一下,我認為對待郭德綱唱戲,應該鼓勵,至於真正想深入欣賞京劇還是建議觀看一些藝術家的表演。同時我本人也是十分喜歡郭德綱先生的,希望郭德綱先生再接再勵,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相聲,帶來更熱鬧的南派京劇。



無意蟬鳴


曲藝界歷來就喜歡厚古薄今,這個早就司空見慣了,不足為奇。郭德綱早年間開始拉起小劇場相聲時,也是被某些同行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如今那些指指點點的都沒什麼成就,反而德雲社獨霸相聲江湖。


沒聽過梨園行(戲曲從業人員)站出來評價郭德綱京劇水平,幫襯、指點並和郭德綱同臺演出的京劇名家倒是有不少,真正會指手畫腳的都是京劇票友——而票友指責比自己還專業的票友,就多少有點天理難容了吧。

2017年1月,八位京劇名角和郭德綱一起,在北展劇場上演了一場“十年之約京劇全明星《龍鳳呈祥》”,共同為“國粹”發聲,而且賣票方式還採用了最新方式——眾籌。八位名角分別是:王平、譚孝曾、朱強、趙葆秀、孟廣祿、遲小秋、李宏圖、楊赤等。

幾天前的2018年12月30日,郭德綱受邀參加了“京劇名家名段北京新年演唱會”,與名家名角一起齊聚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還表演了南派名段《劉墉下山東》。

這兩個事件足以說明,郭德綱並非不受梨園行待見,而是很受喜歡和青睞。只有外行才會動輒自以為是地挑三揀四,名家只會謙虛謹慎

郭德綱對戲曲的痴迷和熱愛,觀眾都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唱了幾年的戲,包括京劇、評戲、河北梆子,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會和京劇神童陶陽一見如故、成為忘年之交,為什麼會創辦麒麟劇社、為什麼教出張雲雷等對傳統戲曲曲藝那樣精通的徒弟,為什麼會拜趙麟童為師。

有人說郭德綱唱腔不正宗,這不奇怪,畢竟他並非從小坐班出身,又帶有評戲韻味,和梨園行比起來,肯定屬於“高級票友”水平。而且,郭德綱從來也沒說自己是專業京劇演員。

京劇,往大了說是藝術,往小了說,是個人的買賣,要對得起花錢買票的觀眾。”郭德綱如是說。


岑詮


過去認為梨園行深不可測,自從出了個郭德綱,郭大神真是對犁園行明白了一點,千萬不要聽本行人吹本行如合如合的大吹大擂。什麼從小學藝,找名派認名師,還京劇研窮生班,純扯蛋,郭德諷沒有系統的學過京劇,以前也沒拜過什麼名師,可以說是天生就會,從娘肚子裡就有基礎,京劇,評劇,梆子小曲那樣不是第一,犁園行名角名家名人都不服氣,可是嘴不服心服,就是個嘴硬,但近期京劇名角名家投降郭德綱的人可真不少了,也認頭陪郭唱戲了,打旗跑龍套都行,只要能跟郭同臺賺了錢就行,架子也沒了,什麼這個派,那個派,名人名角,研窮生一律投降了,讓郭德綱打的梨園行的臉都變屁股了。郭德綱不是人,是神,是大神,不服氣吧?不服接著說:一段老掉牙的小曲淫調,詞不雅,曲不美,郭搬出來就紅半個天,給了徒弟紅了整個天,萬人場館說相聲有誰能行,演京劇目前就郭一人演有人花錢看,誰人能比,只有神才行,大神才行。說郭德綱是相聲大師,戲劇泰祖,藝術家,罵亍人祖宗,還有不服的,這些郭德綱都沒放在眼裡,要做就做娛樂界的大神,各位拿好錢準備給他修廟吧?娛樂神。


三門俠


沒人回答?怕捱罵?我不怕,我來說!

首先我是個鋼絲,郭德綱老師拯救了相聲,同時也拯救了戲曲,也就是梨園行。沒有郭德綱之前,誰去花錢聽相聲?誰去買票聽京劇?增票我還沒時間呢!可以說,現在很多買票去聽郭德綱唱戲的人,聽的不是郭德綱的唱功有多麼的精細,有多麼的純正,而是奔著郭德綱本人去的!

那麼細分析一下郭德綱老師的唱功,對於評劇,和河北梆子,老郭應該說沒問題,尤其是highC的嗓門,不唱梆子白瞎這嗓子了!但是京劇的發音位置跟梆子評劇不同,老郭本人也常說,難學專業人士的三分之一!所以唱功上來說老郭欠缺火候,稍顯業餘。

再說說郭德綱在京劇舞臺上的節奏與調度,相比專業的京劇人一般無二,完全夠的上一線水平,這也得益於他早年的戲曲舞臺經歷,再加上有京劇老藝人們的指導,又有頻繁的京劇演出經驗,保障了他在京劇舞臺的排演水平非常專業了!



郭德綱的麒麟劇社,主要是排演一些新版的海派京劇,因為麒麟劇社是以京劇神童陶陽為主,現在叫陶雲聖。陶陽擅長的就是“麒麟童——周信芳”的海派京劇。海派京劇,無論從故事劇本到舞臺道具,都要比京派更緊跟潮流,所以郭德綱的京劇更有看點!


現在郭德綱已經把相聲帶的火了起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梨園行在郭德綱的帶領下也會迎來第二春。現在很多人噴郭德綱,說他不配唱戲曲,糟蹋藝術。其實他只是把以前人們不敢做的做了,而且還做好了!讓我們的國粹放射了更璀璨奪目光彩!這裡祝福老郭飛黃騰達!藝進更深!


周巠力木公


現在的梨園行如何評價郭德綱唱戲?參考前些年相聲界如何評價郭德綱說相聲就明白了,尤其是在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之前。甚至直到現在相聲界還有不少人不願意接納和承認郭德綱。

曲藝界講究門派,碼頭,師承關係,只要你沒有師父,個人能力再強也沒用。楊少華楊儀父子就一直被認為是海清,也就是野路子出身,儘管他倆的業務水平比很多所謂的相聲大師都要高的多。沒能上春晚是老楊先生一生的遺憾。

現在郭德綱帶火了相聲,讓觀眾重新走進劇場,讓買票聽相聲成為習慣,讓全國的相聲同行看到了希望和繼續說相聲的勇氣。假設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商演200塊錢一張票,那你讓其他人怎麼活?他們票價越高,其他人就越有機會。不僅如此,他更是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和個人愛好,正在振興傳統曲藝的演出市場。

為什麼很多人質疑郭先生的唱戲水平?其實質疑的人大多數是外行,或者是入門級的票友,專業的戲曲演員和劇團對郭先生都是正面評價,因為一是郭先生真有能耐,二是他們跟郭先生一起唱出戲,不僅能迅速打開知名度,而且掙得也多。前幾天質疑孟鶴堂和謝金的人,其實大多也是外行。至於“公式相聲”之流,頂多就是郭先生說的“觀眾起義”這個類型的,這麼多年來他遇到的“起義型”觀眾多了去了,早就見怪不怪了。

不僅是曲藝界,其實體育界也是如此,厚古薄今是個常態,大家都覺得少的不如老的,活的不如死的,所以郭先生才說誰活的長誰就是藝術家。質疑郭德綱的唱戲水平,主要是因為他相聲說的太成功,個人標籤太耀眼,不管他說什麼,一開口大家都覺得是在說相聲,甚至唱戲也覺得滿嘴的梆子腔和評戲味兒。更重要的是郭德綱在京劇界沒有正式拜師,沒有門戶,地道的野路子出身,如果郭德綱在京劇界有個威望極高的師父,那麼大家瞬間就認為他是京劇大師了。這跟郭德綱之前在相聲界的遭遇一樣,其實他在拜師侯耀文之前的業務能力和個人風格就已經相當成熟了,侯先生最大的貢獻是領郭德綱正式進了門,入了行,在專業方面的幫助和指導真心沒多少。

說到專業不專業,正統不正統,不管是相聲還是戲劇,其實這都不重要。真正的大師表演同一段作品,不會每次都一模一樣的,同一段相聲,郭德綱能連續一個月不重樣,同一段京劇,梅蘭芳也能有很多版本。藝術是活的,演員是活的,觀眾也是活的。相聲和京劇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有觀眾喜歡,都快進博物館了,還有人在爭論正統不正統,真是腦子有問題了。再說了,能有新的表演技巧和風格,新的作品湧現,不正是藝術進步的表現嗎?難道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墨守陳規就是對的?


荊棘鳥Home


看了好多篇問答,感覺文不對題!人家問的是梨園行的看法,好多都寫成了自己的看法,顯得自己對京劇多麼的專業多麼的懂行!其實要是這麼多行家這麼多的愛好者京劇也不會淪落成小眾藝術了!只是梨園行怎麼看待郭德綱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來:1、郭德綱在京劇界是有師承的,雖然趙老先生突然故去沒能親自收徒,但師孃同門師兄弟都承認,也舉行了收徒儀式!2、梨園行的名角兒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看法,和郭德綱合作的名角很多鄧沐瑋劉桂娟於魁智趙秀君楊赤魯肅等等。3、京劇觀眾!再高的藝術功底賣不出票也是白搭,老郭每年有將近20場的京劇商演,場地夠大票價夠高而且滿坑滿谷,但觀眾有相當大的部分根本不喜歡京劇也是個不爭的事實!4、對京劇的扶持,麒麟社在德雲社是個特殊的存在,他是一個專業的京劇團體,剛開辦的時候老郭每個月要賠幾十萬的!但老郭依然支持,現在麒麟社終於有起色了,不用賠那麼多錢了!


手機用戶80393579864


我不懂戲,無法評論郭的水平,我以為,他當然比不上自小坐科學藝的專業人士。但必須要肯定郭的作為,因為郭帶動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戲劇,曲藝的愛好,這是基本面。如今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愛看戲,不是演員唱或演得不好,而是大眾壓根就沒有興趣,假如中國京劇院上一部全本紅樓夢,你去調查一下,有幾個小年輕會去買票看。唱唸做打,你一身本事,可你問問大眾,有多少人懂的。你見過零零後追戲劇名家的嗎??那是不是我們的國粹過時了,該捨棄了??這不行,對傳統文化,我們要傳承,要發展。但真要幹,你乍麼做呢??你只能帶著觀眾來,培養市場來。郭今天紅了,他有對戲曲的熱愛,願意去演,他的粉絲也樂意去捧,眼紅的人都說郭是假把式,可他們沒看到,那起子年輕人固然是捧郭,可他們捧的也是戲曲呀!這年月,能有個熱點人物,願意攏著一堆年輕人去看戲去聽曲,不好嗎??


林林老闆


郭德綱的京劇水平僅僅是相聲四門功課中的學。所謂學就是非專業的,因為他自己也說過,梨園行是要從小坐科的,他如今快五十了已經來不及了。唱唸坐打都是不能簡單糊弄過去的,半路出家也就算個票友吧。有人說,拜師了呀,有師承,可您別忘了梨園行有帶拉師弟這個規矩嗎?請不要跟相聲混餚了。郭德綱京劇這個輩分很像當初黃金榮的“天字輩”。郭德綱唱評戲還是有點功底的,畢竟正經學過,當初在戲班時還沒出名,老師也敢教,他為了生存也能踏下心來學。京劇真的算了吧,歲數過了,也沒人敢教了,他自己更沒那個心態去學了。別說什麼自成一派,那是胡扯。


盧奕天


現在很多傳統藝術的失傳,其原因就是放不下身段。總覺得自己藝術家了,不能再幹那種跌份的事了!什麼叫跌份?街頭演出、小茶館演出!都藝術家了,演出最起碼也是正規的大場子,唱的得是全本戲,聽眾必須有多年的審美沉澱,否則都聽不懂!這種自抬身價的心理,很多傳統曲藝的門檻變高了!

當下社會娛樂多元,曲藝還要端著架子等年輕觀眾頂禮膜拜,這是手機不好玩了還是電腦壞了?你不親民,民怎麼親你?沒有觀眾,演員的收入就跟不上,沒有收入就不可能吸引更多人入行,那不死才怪了!

老郭和德雲社就是一個大流量平臺,在這上面,就是隻會翻跟頭都有人看!所以他唱的好不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觀眾知道京劇評劇的藝術魅力,慢慢的薰陶,總能燻出來一起喜歡的觀眾,有了觀眾基礎,後面才能談傳統曲藝的繼承和發展!

老郭能鍥而不捨的去推動這個事,就已經功德無量了,如果他自己就把這事包圓了,那還要京劇院、評劇院這些專業院團幹嘛?

專業院團也要積極動起來,別死守什麼藝術清高,只要能讓普羅大眾喜歡,這就是價值!一個演員,死都應該死在舞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