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什么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脑洞人物史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当戚夫人唱出了这曲深宫哀怨歌之后就注定了她悲惨的结局。

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戚夫人所遭遇的“人彘”的刑罚可谓是惨绝人寰,就连吕雉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都看不下去,最终选择了终日饮酒,不理朝政。

那么为何吕雉会疯狂到不顾亲生儿子的感受,执意要对戚夫人施加如此严酷的重刑呢?这还得从戚夫人的得势说起,作为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有取代当时的皇后吕雉之势。

在楚汉相争刘邦兵败彭城之时,落荒奔到一处僻乡,这家姓戚的老汉知道刘邦是汉王之后,主动将女儿献给了刘邦。在这之后,刘邦把戚夫人接到身边,因为戚夫人年轻貌美,又赋有特别的甜酣歌喉和动作柔美、轻盈的舞技,同时还是一个能鼓琴瑟、能击筑的音乐才女。所以深受刘邦的宠爱,两人终日形影不离。

从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与日渐得宠的戚夫人相反的是,年老色衰的吕雉日渐受到冷遇。女人之间的嫉妒心可是非常吓人的,看着备受恩宠的戚夫人,在想到自己的冷遇。在吕雉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面对已经“失去”的丈夫,吕雉也无计可施,只得将寄托到放在了儿子的身上。作为刘邦的嫡长子,刘盈拥有着继承皇位的先天优势。但是即便是在拥有了这样牢固的优势之下,刘盈的太子之位也受到了威胁。

这个威胁同样是来自于那个让吕雉咬牙切齿的女人——戚夫人。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载:“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在生下了儿子刘如意之后,戚夫人不甘心只做刘邦的一个宠妃。也许是母性,也许是对权力的渴望,戚夫人一心想着依仗她的美貌及高祖刘邦对她的宠爱,让自己的儿子如意成为太子。刘邦本人也因为戚夫人的“日夜啼泣”以及“如意类我”而动了更换太子之心。好在吕雉赶紧找张良商议,请来了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这才打消了刘邦更换太子之心。

对于吕雉而言,戚夫人先是夺走了自己的丈夫,随后又险些夺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此仇此恨岂能善罢甘休。随着刘邦的去世,戚夫人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而吕雉则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此时身为皇太后的吕雉便开始了对戚夫人的复仇,因为刘邦当初就是被戚夫人的美貌所迷惑。所以吕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戚夫人引以为傲的乌黑长发尽数剪去,还用火钳烫她的头皮,白天穿着编有号码的赭红衣,一天十八小时替吕后舂小米。原本将戚夫人残害至此的吕雉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只要戚夫人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的奴隶,放她一条生命也没未尝不可。

养尊处优的日子过久了,再来从事如此繁重的工作,戚夫人岂能受得了此等痛楚。于是她便唱了那一首直接造成她悲惨命运的曲:“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正是这首歌曲让吕后下定决心杀死戚夫人。为了斩草除根,吕雉先是宣召了赵王刘如意进京,趁着汉惠帝刘盈外出的机会毒杀了刘如意。

随着赵王如意去世,不久之后吕雉就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和脚,挖了她的眼睛,熏聋了双耳,并让她喝了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最终这个可怜的在一滩污秽当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没有得宠之时的咄咄逼人,也许她将会得到一个安稳的晚年。


煮酒君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的独子刘盈继位,吕后荣升太后至尊。然而,刘邦尸骨未寒,未央宫便刮起了杀气腾腾的阵阵阴风。

吕后首先要杀的便是汉惠帝刘盈同父异母的弟弟,赵王刘如意。为了把刘如意从封地诱骗到长安,吕后煞费苦心,终于得逞。

汉惠帝刘盈既没有父亲的狡诈,也没有母亲的阴毒,但对他们的秉性却足够的了解。因为担心自己的母亲对尚是少年的刘如意下毒手,刘盈颇为仁爱,他每天刻意和刘如意同吃同睡同行,想用寸步不离来保护自己这个弟弟。

可惜,百密一疏。

一日清晨,刘盈早起去狩猎,未喊醒尚在睡梦中的刘如意同行。吕后抓住这个空挡,随即毒杀刘如意,由此可见这个女人的杀心多么地让人窒息。

丧心病狂的背后,一半是嫉恨,一半是践踏。

一个悲剧刚结束,另一个悲剧便登场。

一日,一个太监带着汉惠帝来到一处臭气熏天、鼠蝇满布的茅厕。太监神秘地对汉惠帝说:“太后请陛下观看一件稀世珍品。”

汉惠帝不解,问:“何物藏身此地?”

太监诡异地回道:“太后曰,此乃人彘(猪的意思)。”随后便领汉惠帝走进茅厕,一看究竟。

呈现在眼前的景像吓的汉惠帝毛骨悚然、面如死灰:但见一个只有人身和脑袋的怪物在蠕动,既无两手,也无两足,眼内且无眼珠,只剩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一张嘴开的甚大,苟延残喘却又不能发出声音······

又惊又怕的汉惠帝问太监:“此究是何物?究为何人?”

太监说出了三个字:“戚夫人”。

听到戚夫人的名字,汉惠帝几乎昏倒,勉强定神后,他拉过太监要知详情。太监告诉他,戚夫人手足被断,眼珠被抠,两耳熏聋,喉咙药哑,扔入厕中,折磨待死。

汉惠帝惊怒:“何人胆敢如此!”

太监道:“此乃太后之命。”

听到这,汉惠帝痛苦万分地哀叹:“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人彘”让汉惠帝的内心受到了强烈刺激,从此他自暴自弃,放浪形骸,等同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这段历史最让人费解的地方,不是吕后的阴毒凶残,而是她为何要让自己儿子去目睹这一幕?凭着对汉惠帝秉性的了解,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做会吓惨自己儿子?

要深究的话,只能这么朝下分析:第一、吕后是离精神病人不远的偏执狂;第二、宣泄嫉恨的同时,此举可以让她肆意践踏刘氏皇权。

吕后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刺激,让她掌权后成了可怕的偏执狂?

刘邦是个颇有流氓色彩的开国帝王,在追随他的一路上,吕后遭受的磨难是常人无法想像、无法承受的。

刘邦还是泗水小亭长的时候,其风流恶名便是远近皆知的。史书上说,吕后之所以会嫁给他,一是吕老爹会看相,二是吕后自己有眼光,其实这是个事后贴金的说法。真实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吕后性格不好,人又长的一般,家人为甩掉累赘,这才把她这个老姑娘塞给了中年地痞二流子刘邦。

这决定了她和刘邦从一开始就没多少幸福可言,不过是生活所迫罢了。

刘邦离家出走开始“造反”后,吕后的境遇更是非人的。先是婚姻名存实亡,带着刘盈守活寡,接着便是被项羽俘去当人质。遇此磨难,刘邦要是在乎她还好,可刘邦偏偏是个不念人情,根本不在乎她死活的混蛋,面对项羽要杀他父辱他妻的时候,他硬是能做到一脸的嬉皮笑脸,无所谓。

作为女人,吕后不可能不记恨这一点。

等到终于脱离苦海,回归刘邦身边,吕后的心境不是春暖花开,而是雪上加霜。那时的刘邦早已是佳人环伺,根本无暇去搭理她这个糟糠之妻。

尤其是戚夫人,依仗着刘邦的宠幸,差一点让刘盈失掉了太子之位。作为唯剩在权力中寻找慰藉的女人,吕后对此不可能不深恶痛绝,事后不可能不疯狂报复。

可以说,这一路走来,吕后跟刘邦几无夫妻感情而言,吕后在刘邦那里,先是摆设,到后来就是刘邦捍卫皇权的“帮凶”。

总而言之,因为对刘邦只有怨恨,少有深厚的情感,因为遭受的屈辱太沉重,一旦掌权后,吕后对刘邦女人、后人的偏执仇杀,对刘氏皇权的肆意践踏也就不难理解了!


黑句本


吕后为什么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这件事,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是对吕后的污蔑,其实不用怀疑,中国最有名的两部史书《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述是一致的。

首先了解一下“人彘”的制作过程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把高祖侍寝而受宠幸的妃子都囚禁起来,薄姬因很少见高祖,侥幸随着儿子刘恒到封地代国去了,躲过一劫。

而戚夫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吕后最恨的就是她。

吕后剃光她的头发,锁链锁住双脚,让她从早到晚舂米,完不成任务就不给饭吃,虐待戚夫人的同时,吕后开始对付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汉惠帝知道母亲要下毒手后,不忍心残害这个从小的玩伴,把他接到宫中同吃同住,不给吕后下手的机会,老虎总有打盹的时候,杀手趁汉惠帝外出,刘如意睡懒觉,一杯毒酒要了刘如意的命,汉惠帝回来的时候只看到一具七窍流血的僵尸。

吕后为了给汉惠帝一个教训,就派太监领着他去看“人彘”,汉惠帝甚是稀罕,跟着太监曲曲弯弯的来到茅厕,见到一个人身,花脸无发,没有手和脚,眼内无眼珠,只剩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也没有鼻子、耳朵,但是身子还能动,嘴巴张的很大,舌头被人剪去,汉惠帝吓了一跳,问是什么东西,太监说“戚夫人”,汉惠帝直接吓的晕死过去,醒来后哭着说“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卧床一年多不起,病愈后,日夜借酒浇愁,24岁就去世了。

吕后本来想给儿子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听自己的话,谁知道这个儿子这么胆小不争气,汉惠帝是听话了,但是看完人彘后没多久就抑郁而死了。

吕后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对待戚夫人呢?

有人说是戚夫人成功夺取了刘邦的宠爱才埋下祸根,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刘邦和吕后之间早已经没有太多的感情。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两人年龄差距太大,刘邦比吕后大了整整十五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差可以做父女了。

二是吕后最初对这个婚姻是不满意的,吕后的父亲见到刘邦非说他有天子之相,非要吕雉嫁给他,而当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吕雉和她母亲都不满意这桩婚事。

三是当年刘邦的父亲和吕雉寻找刘邦,落入项羽手中三年,成为威胁刘邦的人质,刘邦毫不在乎,还要分一杯老爹的羹汤,吕雉对刘邦是非常寒心的。

四是刘邦当年被围困,急于逃跑,就把儿子刘盈跟鲁元公主推下马车,两人害怕,紧紧抓住马车不放手,刘邦费了好大劲,三次才把他们推下车。刘邦的自私自利让作为母亲的吕雉非常伤心。

可见,吕雉和刘邦之间早已经没有了夫妻感情,所以,戚夫人的争宠对吕雉来说无关痛痒,就算戚夫人不争宠,刘邦宠爱的女人多了去了。

而最终让吕后痛下杀手的是戚夫人要动吕后的权力奶酪。

争皇后之位

虽说吕后是正妻,但是戚夫人非常受刘邦的宠爱,每次打仗都是戚夫人伴随,刘邦登基后,吕雉还在往家赶,皇后花落谁家还没有确定,戚夫人又哭又闹,非要当皇后,刘邦架不住动了心思,大臣们极力阻拦,再加上吕雉多年来持家有方,生儿育女,最终皇后之位没有落入戚夫人手中,但是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夺太子之位

没有当上皇后,戚夫人瞄上了太子位,非要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取代吕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枕边风是一股一股的吹,刘邦也感到刘盈的性子太弱,不适合接皇位,而刘如意更加象年轻时候的自己,便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甚至把这件事拿到朝堂上去讨论了。

吕后彻底着急了,急忙请张良出主意,张良献出邀请“商山四皓”担任太子师傅的计谋,刘邦看到自己多次没有邀请到的四个大家竟然愿意当太子的老师,知道太子羽翼已丰,再加上大臣们极力反对废长立幼,戚夫人的计谋最终没有得逞。

正妻的皇后位、嫡长子的太子位都受到威胁,戚夫人屡次触及吕后的底线,这已经不是争宠那么简单了,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戚夫人既然出招,就不能怪吕后反击了。

可惜,吕雉的毒辣心肠最终导致儿子孙子都死于非命,吕氏一族遭到清算,差点灭门。

而并不被看好的薄姬却因祸得福,儿子刘恒被迎立为汉文帝,孙子为汉景帝,重孙子就是有名的汉武大帝。


世事如此纷扰,争来争去最后还不是一场空,既作践了自己又伤了别人,你说这又是何必呢?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吕后一生最憎恨的人就是戚夫人,最感激的人是审食其,因此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而审食其则做了右丞相。吕后如此残忍好杀,为啥吕后没有把薄夫人做成人彘,还将薄夫人送到刘恒处养老呢?别人对你不好,就要思考一下你对别人做了什么?最开始戚夫人只是被罚为奴役,在王宫里舂米,戚夫人为了表达她的文采与歌喉,她舂米时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吕后听闻戚夫人的大作后,先毒死赵王刘如意,再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处死!


刘邦是一位生性风流的帝王,即使在战乱纷争之中,他也没有忘记寻花问柳,到处沾花惹草,处处留情。刘邦还是一个地痞流氓的时候他就跟村里的曹寡妇有不正当男女关系,还有一个私生子刘肥。吕雉嫁给刘邦后,刘邦还是跟曹寡妇藕断丝连,但是曹寡妇明显没有威胁吕雉的地位。刘邦在进入咸阳后吃喝嫖赌,把秦宫的嫔妃都宠幸了;彭城之战刘邦逃命后,遇到戚寡妇,见而悦之,宠而幸之,很快就生了一个儿子刘如意。有了儿子刘如意后,戚夫人就开始谋划扳倒吕雉,自己做王后,自己的儿子做王太子。

吕雉跟刘邦是患难夫妻,刘邦亡命天涯时家里大小事宜都是吕雉在操持,刘邦的父母对美丽能干的儿媳妇吕雉十分满意,吕雉成了老刘家的当家人。彭城之战时吕雉跟刘太公被项羽捕捉,在楚营当了三年的俘虏,期间受尽折磨与谩骂,可以说刘邦该受的罪吕雉都帮他受了。吕雉受难期间,戚夫人不断的给刘邦吹枕头风,要求立刘如意为太子;吕雉回来后,她又处处跟吕雉作对,意图扳倒吕雉,弄死吕雉。吕雉在功臣集团的支持下,同时刘邦也不愿意杀发妻,最终吕雉取得了最好权力,她好好的报复了戚夫人,实现了以牙还牙的理想。


大秦铁鹰剑士


在历代后宫争宠中,论手段之残忍,或许很少有人比得上吕雉。这个吕太公家的千金小姐,从亭长夫人做到了大汉皇后,在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了一个心狠毒辣的老妇,甚至竟然将大活人斩去手脚、扣去双眼、弄聋弄哑,然后扔到厕所当猪来养。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吕雉的做法都是极为狠毒的。而促成使吕雉采取极端行为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

首先,吕雉打压包括戚夫人在内的一批刘邦妃嫔,自然有后宫争宠的成分。

吕雉一生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可谓是九死一生。然而,她终究还是女人,是女人就免不了争风吃醋。刘邦出身于市井,花花肠子原本就多,得势以后身边更是不乏美女。刘邦晚年对戚夫人尤为着迷,这自然令他的结发妻子心怀不满。从这一点来讲,吕雉痛恨戚夫人,倒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吕雉与戚夫人之间的仇怨,还涉及到夺嫡之争。

吕雉是刘邦明媒正娶的夫人,刘盈乃也是大汉名正言顺的太子。可是,戚夫人却觉得自己得宠,想靠着吹耳边风来撺掇着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如此一来,作为正宫皇后的吕雉,势必要捍卫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否则,一旦戚夫人得逞,那么遭殃的必然是吕雉和刘盈母子。

再者,吕雉对戚夫人采用极其残忍的手段,也是因为被刘邦伤的太深。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当初吕太公将吕雉嫁给刘邦,都是有些委屈了这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吕雉嫁给刘邦后,一直相夫教子,并且处处帮自己的丈夫经营谋划,以造声势。

可是,刘邦在老家时,便与曹寡妇不清不楚,后来身边又不断出现年轻女子。令吕雉伤心的是,戚夫人凭着自己的姿色,就把刘邦迷得神魂颠倒,甚至想要废刘盈立如意,让戚夫人母子后来居上。所以,吕雉打心底里就对刘邦产生了怨恨。

如此一来,等到刘邦死后,吕雉便开始贬黜、遣散了后宫女子,但唯独对戚夫人母子痛下毒手。她趁汉惠帝刘盈不在,毒杀了刘如意,又命人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这一切,都是一种宣泄,长久以来的压抑情绪彻底爆发。

当然,吕雉通过对戚夫人母子的打压,也在向朝臣释放一个信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此,吕后的专权时代,正式开始了。


夕阳下的晚枫


司马迁写《史记》,把吕后描写成一位个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尤其是对戚夫人一事上,记得当时看《资治通鉴》时读到“人彘”这一段实在是让我心惊胆战,之后吕后还让亲儿子刘盈去看戚夫人的惨状,那时我在想,这世界上居然会这么恶毒的女人,从此我就对吕后都一点好感都没有。


吕后与戚夫人的恩恩怨怨

两个女人争风吃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们背后的男人。刘邦一向喜欢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认为他像自己,经常有想着废长立爱的想法。直到张良献计请出了“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之后,刘邦才清楚臣民的想法,只能忍痛割爱,封刘如意为赵王,刘盈则继续坐他的太子宝座。

吕后自然是不会放过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毒杀刘如意和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也确实符合司马迁对吕后性格的描写。不过有必要吗?吕后真的有必要这么毒辣吗?


毒杀与“人彘”迷案

易中天先生在《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就有质疑过这件案子的真实性。吕后根本没必要做出这么可怕的事,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刘盈是刘邦的嫡子,跟着刘邦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臣民对刘盈的支持力度比刘如意要大的多。尤其是张良这位汉初大功臣,从这一点来看,可能刘邦和戚夫人的楚歌楚舞或许也是增加一点戏剧效果,是做不得真的。

“人彘”事件的结案陈词

我个人是同意易中天先生的说法的,吕后没做过所谓“人彘”,也不会叫刘盈去观看,这都是司马迁的夸张修辞。意义就是要把吕后描写成一位人狠心毒的政治野心家,为她后面分封诸吕和祸乱朝纲来个性格的铺垫,好让一切都顺理成章。

至于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做呢?我的观点是为了讨好汉武帝,因为在汉初时候,吕后其实是和刘邦分治天下的,吕后“垂帘听政”和分封诸吕表面看起来不被臣民容忍。可在吕后做这些事前都是问过大臣们的,结果除了丞相王陵之外,御史大夫陈平和太尉周勃都是同意吕后做法的,这说明吕后是经过朝廷的认同而临危受命来理政的。


“君臣共治,拨乱反正”

到了后面吕后一死,诸吕立刻被杀,大汉朝廷开始正式步入君臣共治的阶段。为了消除吕后的影响,还出来了个“白马盟誓”的说法,也为刘家宗室和大臣们拨乱反正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


狐史首丘


吕后,名叫吕雉。她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几个第一。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临朝称制”在实质上与“垂帘听政”没有区别。

能够创下这么多中国第一的女子,一定是具有非常政治眼光的,也一定是具有非常政治手腕的。

贤惠吕雉、嫁给刘邦受尽委屈

吕雉的父亲吕公在沛县地位挺高的。吕公搬家的时候,县里主管官吏升迁、降职的主吏萧何负责给到场的宾客安排座次,祝贺乔迁之喜的沛县官员都有一定的地位。

地位极其低下的亭长刘邦也来祝贺。他在人情单上写了“礼钱一万”,实际上一分钱没有行礼。

萧何把刘邦的贺礼告诉吕公,吕公亲自出面看看刘邦是何方神圣。

吕公一看见刘邦的气势,还真是惊讶不已。他觉得刘邦具有非凡之相。联想到刘邦行礼一分钱没有、还胆敢写上“礼钱一万”。吕公心中想到:刘邦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

吕公不但没赶走刘邦,还把他请进正厅、并安排上座。吃一顿饭是小事,还有更大的事情在吕公的心中盘算着。

宴席散场之后,吕公把刘邦留下来,询问他多大年纪。虽然知道刘邦比自己的女儿吕雉大了15岁,但还是要把女儿吕雉嫁给他。

当时的吕雉是不到20岁的黄花姑娘。她遵从了父亲的主张,嫁给了亭长刘邦。

刘邦家庭不富裕,但是,却很喜欢浪荡在外、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经常头戴一顶青竹编制的帽子四处晃悠、蹭吃蹭喝,有时候几天不归家。

吕雉,一个富家女子嫁到刘邦家中,从来没有抱怨。她在家中勤劳耕织、孝顺父母、养育儿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刘家。

刘邦在外遇到困难,吕雉不惜一切代价为丈夫排困解难。

吕雉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刘盈、和一个女儿即后来的鲁元长公主。

吕雉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刘邦过上夫妻恩爱的幸福生活。

可是,刘邦是怎么做的呢?

公元前205年,刘邦与项羽大战期间,项羽军队把刘邦父亲以及刘邦妻子吕雉等家人统统俘虏,作为人质。

项羽知道刘邦很孝顺父亲刘太公,就用烹煮刘太公来威逼刘邦投降。令人想不到的是。刘邦却说:我们是结拜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真的把你爸爸煮了,记得分一碗汤给我。

刘邦对待父亲是这样的态度,对待妻子吕雉更是满不在乎。吕雉在项羽军营受尽苦难,但是,她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与刘邦过上好日子的。

后来,楚汉议和,项羽把刘太公、吕雉等刘邦家属释放。吕雉回到刘邦军中。此时,刘邦身边已经有了新人——戚姬、也就是戚夫人。

吕雉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犹如肥皂泡,已经被吹破,只是存在头脑中的一个幻影。她把所有的、对幸福的盼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刘盈身上。她最大的愿望是儿子继承皇位,自己当皇太后。

吕雉的愿望能实现吗?

刘邦喜欢、戚姬受宠欲改太子

吕雉从项羽军营回到刘邦军营时,发现刘邦身边有了年轻漂亮的戚夫人。

刘邦做汉王时,得到戚姬的。戚夫人不仅漂亮,更有心机,很会迎合刘邦,刘邦万分宠爱戚夫人。

刘邦外出打仗、处理公务,都是把戚夫人带在身边;年长的吕雉总是作为看家的主管,留在宫中。

对爱情充满渴望的吕雉,彻底失望了,他把所有的希望变成怨恨,并且深埋心中,她在盼望着儿子长大继承皇位;她在寻找着、等待着报复戚夫人的机会。

因为爱情的失落,吕雉已经十分痛苦。后来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令吕雉更加愤怒。

戚夫人跟随刘邦之后,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刘如意。

随着刘如意年龄增长,刘邦越来越喜欢刘如意。每当有人提到刘如意时,刘邦总是说:如意像我。

而长子刘盈软弱且宽厚慈爱,刘邦觉得刘盈太不像自己了。

吕雉长期留守关中,没有机会与刘邦交流,感情上也越发生疏。

戚姬总是跟随刘邦左右,并且经常哭哭啼啼。刘邦要与她亲近时,戚夫人就乘机恳求刘邦改立太子,把刘如意册立为太子。

枕边风的温润、加上自己的喜欢,刘邦好多次都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尽管许多大臣尽力劝谏,但是刘邦依然想法不变。

公元前196年,刘邦重病卧床休息。戚夫人经常抱着刘如意在刘邦身边侍候。刘邦说:我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如意之上。

知道刘邦想改立太子,吕雉更是心急如焚。她想方设法要保住自己儿子的太子宝座。后来,她采纳张良的计策,终于成功了,刘邦没有改立太子。

戚夫人霸占了自己的丈夫,已经使得吕雉痛恨不已;现在又要废掉自己儿子的太子地位,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雉无比愤怒,吕雉对戚夫人恨之入骨,恨不得食肉寝皮。

因为有刘邦活着,吕雉没有权力去惩处戚夫人。

吕雉继续等待机会。

刘邦去世、吕后惨绝残害戚姬

公元前195年4月,刘邦在长乐宫去世。皇后吕雉开始掌握朝中大权。

皇后吕雉立即开始布局一场充满血雨腥风的阴谋。

吕后对审食其分析:这些大将都是与皇帝一起打江山的平民,在高祖面前称臣,有时候都表现出闷闷不乐的神情。现在皇上这么年轻,如果不把他们全部杀死,天下是不得安宁的。

刘邦死亡已经过去了4天,吕后还是不发丧。她准备派兵把所有立过功劳的文臣武将全部杀死。吕后的计划被大将郦商知道了。

郦商求见审食其,详细分析了吕后计划的利与弊。最后郑重告诉审食其:朝廷中的大臣从内部发动叛乱,受封各地的诸侯在外围起兵造反,大汉王朝在抬脚的时间里就会灭亡的。

审食其转告了吕后,吕后害怕,很快为刘邦发丧,并且对所有的政治罪犯既往不咎、给予重新开始的新机会。

吕后赦免了天下大臣,但是,绝不轻饶戚夫人,因为戚夫人在皇宫中活生生将自己与丈夫的爱情埋葬了。

吕后命人把戚夫人关押到皇宫中一条狭长的小巷——永巷之中。吕后将戚夫人头发剃光,在其颈子上套着一个铁圈,给她穿上罪犯的红色衣服,并强迫她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宠妾生活,戚夫人不愿默默忍受这样的苦役。她任性地发挥着自己的天赋:唱歌。她本想唱歌发泄心中的怨恨,没想到招来的却是母子二人无底深渊一般的灾难。

戚夫人舂米的同时,唱着自己即兴吟咏的歌曲: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戚夫人如泣如诉的歌声没能传给千里之外的儿子赵王,却传进了吕后的耳朵。曾经的苦难、一幕一幕在吕后的脑海中浮现。

在项羽军营中备受凌辱的入骨折磨,在皇宫中独守空床的相思孤独,为保儿子太子之位绞尽脑汁的揪心痛苦,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每一件往事都勾起吕后对戚夫人的刻骨仇恨。吕后下决心要用最残酷的方式来结束戚夫人与其儿子刘如意的性命,以报自己的深仇大恨。

吕后三次派人去召唤刘如意到京城来,都被保护赵王刘如意的大臣阻拦了。太后非常愤怒,她命人先把保护赵王的大臣召回长安,然后再次派人召唤刘如意进京。

汉惠帝刘盈仁爱慈善。他知道母亲太后要害死刘如意,自己于心不忍,便想方设法保护刘如意。

刘如意走到霸上时,汉惠帝已经到此迎接了。汉惠帝带着小弟弟刘如意一起入住皇宫,每天与他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不让母亲太后有可乘之机。百密终有一疏。

公元前195年12月,一天凌晨,汉惠帝早早外出打猎。吕后抓住机会,命人把掺有剧毒的肉粥送到皇宫内寝居室,让刘如意吃下去。

汉惠帝打猎回来,发现刘如意已经死了。虽然对太后十分不满,但是汉惠帝除了抱怨母亲、也没有别的办法。

太后吕雉老谋深算、自以为是,她担心儿子太懦弱、不能有效治理天下。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双重效应:既残害自己的情敌、政敌,又强化、提高儿子汉惠帝的政治心态和政治手腕。

刘如意死亡之后的某一天,太监领着汉惠帝走到皇宫后院深处的茅厕旁,没有告诉汉惠帝要干什么。

来到茅厕旁边,汉惠帝看见了令人痛彻心扉的情景:一个手、脚都被砍掉的人体,立在空的猪圈里。两个眼睛没有眼珠、只有空洞。

汉惠帝双眼泪流,走到跟前,询问她是谁。她毫无反应,原来她的耳朵已经被烟火熏聋了;她也不能讲话,已经被药物毒哑了。

汉惠帝质问太监这是谁,太监告诉他:这是戚夫人,现在是人彘(意思是猪)。

汉惠帝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竟然放声大哭。他明白这一切一定是母亲所为。

他找到母亲吕雉,泣不成声、声泪俱下。他对太后说:这样的事情人是做不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真的是没有办法去治理天下啊!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一方面为自己报仇雪恨,另一方面希望让儿子认识到政治斗争是十分残酷的。前一个目的达到了,后一个希望却完全相反了。汉惠帝不但没有继续从事残酷的政治斗争,相反却十分讨厌政治、甚至主动远离政治。

自从在茅厕旁边看见戚夫人被做成的人彘之后,汉惠帝不理朝政、贪酒自伤。公元前188年,年仅22岁的汉惠帝去世了。

母亲好斗残暴,最容易伤害自己的儿子。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验证“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句话的真伪性。可是女人狠起来,动天雷,山地摇。这是多么深的恨,多么深的痛转变成多么癫狂的行为模式。

公元前195年,地痞流氓般的汉高祖刘邦驾崩于长乐宫。他想不到的是所谓安排好一切的后事,却算漏了宠姬戚夫人怎么办?他的儿子们怎么办?他懂得世间上的权谋与人性,却唯独不懂女人的心,尤其是一个被遗弃与冷藏多年,还擅于权谋与独立的中年女人的心。

汉惠帝刘盈继位大统,吕雉皇后升级为吕太后,这位久居深宫的中年女人从后宫走向朝前,开始她弄权作威,临朝称制的时代。也开始她无所顾忌对刘邦宠姬及后代清算的时刻。

最先打击的是戚夫人,这位刘邦后半辈子的女人,差点抢夺太子之位的女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差点让自己一无所有的女人。

吕太后直接把戚夫人剔成阴阳头,穿着破烂的衣服,赶到宫里杂物房去舂米,每日必须要定量,如达不到标准就没有饭食供应,但这位戚夫人从刘邦手中的月亮小甜甜变成阶下囚的时候,却仍然不自知及收敛自我,以期活命。在进行舂米的时候,发出“子为王,母为虏”的感慨,这周围都是吕后的眼线,直接报告给吕太后,让吕太后知道赵王刘如意是必须要先解决,戚夫人已然是瓮中之鳖,随时可以处死。

那时候刘邦派遣御使大夫周昌与赵王刘如意到封地去,作为赵王相国辅佐。刘邦死后,吕太后直接下诏书把御史大夫周昌调回朝廷另有任用,又大费周章般把赵王刘如意从封地骗到长安。

汉惠帝刘盈觉察到母亲吕太后的谋划之后,汉惠帝刘盈对于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刘如意十分的喜欢与要好。不管吃饭睡觉一起,不分离,就预防害怕赵王刘如意被自己的母亲害死。但后宫都是布满吕太后的眼线,刘盈的去向及一举一动都会汇报给吕太后,汉惠帝也是百密一疏,最终在清晨外出打猎之时,赵王刘如意被母亲吕太后赐毒酒身亡。

汉惠帝想不到自己的疏忽让自己的弟弟就此阴阳两隔。好了赵王刘如意解决了,那就到你戚夫人了。

阳光明媚的日子,太监喊着汉惠帝到藏污纳垢的厕所,太监对汉惠帝说:“太后让皇上看一件稀世珍宝,妙不可言”。

汉惠帝询问:“此为何物”。

太监说:“人彘就是戚夫人,戚夫人手足被断,眼珠挖出,熏聋两耳,药哑喉咙,方令投入厕中,折磨至死”。汉惠帝说:“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对于汉惠帝来说,不幸就会接着有更大的不幸,从此君王不早朝,身心俱死,英年病逝。

那我们分析一下,吕太后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是重度精神患者,还是一位心理极度病态的女性,还是被心死由恨的报复结果。

1.原配夫妻,不如小三好:从刘邦与吕雉夫妻二人白手起家,那时候的吕雉还在家里带娃赡养老人,刘邦下海去打天下,好不容易把汉帝国这个公司给打造全国闻名的大企业财团的时候,所以正宫地位还是自己的。可是丈夫刘邦的心却不在自己身上,都在小三戚夫人身上,连看自己一眼都不愿意看,最主要的是小三戚夫人还一直想要谋求正宫地位,把自己的属于自己的一切都给夺走。这种恨是把对丈夫的爱转为到小三戚夫人身上,把所有的怒火都转移到小三戚夫人。

2.为了汉帝国公司的利益,不顾吕雉的死活:项羽抓了吕雉及小孩,想要交换刘邦决斗,但是刘邦却是一副无所谓的状态。作为一位丈夫能够为了汉帝国公司的利益,完全不顾妻子吕雉的死活,还一副耍无赖的心理与决然而然的状态,你想想一个女人看到丈夫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失望而是恨,恨,恨。

3.大龄剩女,只不过是搭伙过日子:吕雉作为大龄剩女,心高气傲地脾性,对于流氓地痞的刘邦是看不起,使唤习惯了。这两位哪里有什么爱情,只不过是为了舆论的目光压力而搭伙过日子。只不过想着“望夫成龙”的心理,让她有所期盼,但最后发现真的成龙天子的时候,她却够不着刘邦了,产生自卑而固执、偏执,失落的心理反差。

4.小三而已,你有我也有:吕雉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恶心刘邦的心理,自己却与审食其发展成为地下情,自己养的男宠。我就是为了让你刘邦看到恶心,让你知道你被带了绿帽的心理,让你也知道作为女性的自主选择,而不是男人的附庸。让你也尝试一下被人背叛的心理。

总之,吕雉本来只想过着相夫教子,平淡无奇的生活,只是社会大潮把这夫妻俩卷入其中,让她的生活破灭,让她看到丈夫刘邦的冷漠,无耻,无性无爱的婚姻状态,激发出她的恨,她的痛苦,她的不堪往事,这都是他的丈夫带她的恶果。她要对他的儿子及宠姬报复,狠狠地报复,就是为了让刘邦知道,你背叛我的恶果,你无视我的结局。


历史伴读小二


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这么狠,还能是为什么,自然是因为“恨”了。抛开吕雉的身份,单从女人的角度去分析这件事,其实吕雉的这种恨意并不难被理解。同时,权力斗争本来就是无比残酷的,更何况是皇权之争,戚夫人既然选择了踏入这个漩涡,那么就要承担失败的后果。

吕后的命运其实很悲惨

单从女人的角度讲,吕后的一生的确称得上不幸,虽然拥有了令人羡慕的权力,但她真的幸福吗?

吕太公一家为了躲避灾祸来到沛县,为了全家安危将吕雉嫁给了已经四十多岁的刘邦,他们的婚姻本就是带有政治目的的,又何谈幸福。更何况,刘邦是什么人?四十多岁虽未婚配,却已然婚外生子;虽为亭长,却不事生产;虽与吕雉成婚,却整天不顾家。

自嫁给刘邦之后,吕雉不但为其生儿育女,平日里更是一人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孝敬公公,此时的吕雉或许谈不上幸福,但却充分体现出了其贤惠的一面。

刘邦因罪逃入芒砀山,面对秦国官吏的追查,吕雉又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饭、送衣,甚至为此蹲过一阵大牢。

刘邦起兵之后,吕雉又带着两个孩子的吕雉又提心吊胆的呆在家中,生怕传来不幸的消息。

彭城之战后,吕雉和刘父又落入项羽手中,身在敌营举目无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身为一个女人,吕雉的青春就是这么度过的,完全谈不上幸福,甚至有些悲惨。嫁给刘邦之后,刘邦不仅从来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乱世之中的吕雉到底经历了什么?心性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我们很难想象,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使得吕雉最终成长为吕后。

丈夫无情,儿女已是全部寄托

刘邦登基称帝之后,作为原配的吕雉被封后,再正常不过。然而权力大了,生活优越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这真的就幸福了吗?

刘邦本就好色,成为皇帝之后在获取了权力之后,美色也随之而来,他很快就被戚夫人、薄姬等年轻貌美的妃子所吸引,芳华尽去、年老色衰的吕后自然就被抛弃到了一旁。

经历了那么多,吕雉应该早已对刘邦彻底死心了,虽然贵为皇后,但吕雉毕竟只是个女人。失去了丈夫这个感情寄托,她只能将全部心思用在一双儿女身上。

然而就是这样,戚夫人还要凭借刘邦的宠幸夺走刘盈的储君之位,吕后怎么可能忍得下,于是吕后开始反击了。

幼稚的戚夫人,狠辣的吕皇后

或许刘邦为了避免刘氏江山落入吕氏手中,只是利用了没有根基的戚夫人罢了。但戚夫人却真的认为仅凭刘邦的宠信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她有野心,可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政治手腕。

戚夫人的所作所为完全触碰了吕后的底线,面对一个抢走丈夫宠爱的女人,竟然还要抢走自己孩子的皇位,吕后的反击很快就开始了。她没有傻到去和戚夫人争宠,既然不能通过刘邦获取支持,她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拉拢朝臣和外戚。

凭借朝中的陈豨、靳歙、丁复、傅宽、蛊逢、郭亭、郭蒙、朱轸等吕氏集团嫡系,再加上丰沛系的萧何、樊哙等人的支持,又拉拢了张良、周昌等人,吕后迅速就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这给了刘邦足够的压力,最终艰难保住了刘盈的储君之位。

可以说吕后对戚夫人是恨到极点的,但有刘邦的宠爱,吕后并未对其怎样,直到刘邦去世,这种憎恨才全面爆发,全部降临到了失去力量来源的戚夫人身上。

正如前文所说,既然选择了参与权力斗争,那么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或许吕雉的手段是狠了一些,但并非不能被理解。


香茗史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大多观点认为戚夫人触碰了吕后的核心利益,遭至杀身之祸。吕后对待戚夫人确实有斩尽杀绝的意味,其实对待别人也是如此,只要是有直接或间接威胁的人,她都不放过,这就是吕雉一种独有的暴戾性格。
(吕雉剧照)


先斩后奏杀韩信

韩信是开国第一功臣,刘邦对功劳大、有能力的人从来都不信任,因此将韩信从齐王降为楚王,再由楚王贬为淮阴侯,最后放在眼皮底下盯着。即便如此,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因为他找不到把柄。陈豨叛乱后,刘邦御驾亲征,吕后得到韩信有谋反嫌疑,马上将韩信诱捕,直接杀死。既没有请示刘邦,也不等刘邦回来查实发落。

斩草除根杀彭越

彭越被人诬告谋反,刘邦本心知肚明,可还是派人悄悄赶往梁地将彭越抓到洛阳,为防止以后有变就把彭越发配蜀地。彭越走到半路,遇到了从长安赶往洛阳的吕后,彭认为遇到了救星,跪在吕后面前,把张飞哭成了林黛玉,苦苦哀求吕后在刘邦面美言几句,让他回梁国封地。吕后满口答应,拉上彭越就往洛阳赶,等见到刘邦,吕后却说彭越死心不改,想回到老家造反。结果吕后不但把彭越垛成肉酱,还灭了全族。
(戚夫人剧照)


一网打尽诛群臣

刘邦去世,吕后封锁消息,然后找到审食其谋划,以刘邦的名义假传诏书,将所有大臣抓捕处死。其险恶用心与当年赵高如出一辙。后来审食其经好友郦商劝告说,这样的作法只会引起天下大乱,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又将不复存在。审食其向吕后说明利害得失,吕后这才作罢。

从上述三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吕后的为人,她即对权力充满野心,又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

吕后的毒辣,与早年经历有关。

如果按史书讲,吕雉嫁给刘邦的原因是吕公精通相术,认为刘邦日后必成大器。且不说这个原因可不可靠,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吕雉相貌平平、刘邦穷且无赖。刘邦成天在外面厮混,吕雉下地劳作操持家务,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可能没有怨言。刘邦因为放囚事件跑进芒砀山躲了起来,秦朝廷抓了吕雉坐牢抵罪,为此吕雉受尽折磨,还差点遭狱卒侵辱。

(吕后剧照)

刘邦彭城大败后,吕雉又被项羽抓为人质,整整被关押了28个月,直到刘邦与项羽达成鸿沟议和,吕雉才回到刘邦身边。但此刻已经是物是人非,因为刘邦怀里边早就有了别的女人,早就忘了她这个糟糠之妻。

刘邦称帝后,册封了吕雉为皇后,但是宠幸的女人不是她。吕雉为刘邦受了那么多的苦,遭了那么多的罪,只换来了一个皇后的位置,以及与刘邦渐行渐远的感情。吕后内心不会平衡,怨恨也越来越深,她不能对刘邦发泄,只能另找突破口,那么这个与她即争宠又争太子之位的戚夫人就步了韩信及彭越后尘。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