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為什麼有那麼多異域風情的老建築?

小蛙餐飲大學


大連充滿人文精神寫滿歷史感的建築,外地遊客你還真不曉得。

現代化的大型建築,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之八九,最高的最奇特的都顯眼的立在顯著的位置上,這裡不做闡述。

我想說的是,那些寫滿家族奮鬥的老建築,綻放在那個時代的商業街上。即使現在,你透過建築,也能嗅出奮鬥的味道,這像極了高滿堂的系列民國時期奮鬥劇中描述的營商場景,你家做布料生意,我家開洋行,他家開酒肆,爭芳鬥豔,好不熱鬧。這樣的街區就在大連人民的眼皮底下,他們是:東關街老建築群、鳳鳴街老住宅群、南山官邸群。

——

先說東關街老建築群

東關街那裡,有條街叫市場街,來源於東關街大市場,前幾年扒掉了,甚為可惜。一同要扒掉的是整個東關街老建築,傳說大連走出的著名開發商首富買得該地塊。老房子都被圍擋圍起。不過因為爭議導致現在沒拆成,就那麼半拉卡機停在那裡。東關街建築群是典型的經商一條街,這裡有大連市最古老的藥房,妓院、照相館、大煙館、飯莊、布料行等等。建築集中在2層到5層,每個家族一棟小樓,鱗次櫛比,好不熱鬧。那時,你家蓋了三層樓,我家便要蓋四層樓,暗中較勁,生意也是。但相鄰的建築,彼此會協商好,保持一整條街的和諧共生。

東關街那裡仍有在營業的老旅社,很難想象,這個老旅社存在了半個世紀,服務員都是60多歲的老人,他們在這裡度過了大多半人生。你去看看,那裡的木大門,紅油漆難掩歲月沉澱,大門上還可能有“關東新聞”“讀賣新聞”的報紙投遞箱。這些建築因為民國時期都是私人財產,每個大戶人家都會精心修建自己的建築,生怕和別人不一樣,所以你會看到每棟建築的細節沒有雷同。雨搭、房簷、牆體圖案、拱門、扶手,都不一樣,這些細節構築了建築的魂,透過這些,能看到整條街的生意場,商賈雲集,三教九流,一條街,一個時代。

再說鳳鳴街建築群

——

在大連爭議最大,導致現在仍有部分建築未拆,但大部分還是拆掉了。拆掉的房梁、紅磚,很多都流失了。還有一些歷經這麼多年,仍舊像垃圾一樣堆在原地,無人處置。那些筆直的房梁是好木料,雖然見雨這麼多年,仍舊不腐不爛。磚和瓦以及建築上的金屬件已經被人搞走了。鳳鳴街的建築以居住為主,每家每戶的建築都不一樣,全部是獨門獨院的大別墅。鳳鳴街寬約6米,長約1200米,有近百年的歷史。街兩側原有100餘棟建於上世紀20、30、40年代的“和風歐式”建築,大多是兩層,俗稱“日本房”。小樓造型別致,極少重複,並都配有獨立的院落,具有極高的觀賞、研究和史料價值。可惜雖具有觀賞研究史料價值,但沒人在意,如今落得個死不死活不活的兩難境地。據說多方研究後的結果是,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高爾基路193號、195號將原址保留,因為位於高爾基路與擁警街交會處的193號、195號聯體日本房,正是郭安娜、劉長春的故居。郭安娜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期間結識的日本少女,兩人後來結婚,生下多名子女。抗日戰爭爆發後,郭沫若拋妻別子回國抗日,那名日本女子卻始終沒有忘情,不僅隨郭沫若姓,改名叫郭安娜,還遠渡重洋,帶著子女來中國尋找丈夫。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安排她來大連居住,在高爾基路193號一直居住到以101歲高齡離世。名人加持,免遭劫難。只可惜那些名聲不太大的,幾乎已經銷燬了。

——

最後說南山官邸群

南山是上世紀20年代有名的官邸建築聚集區,南山,日本統治時期,是高級職員居住的地方。房齡起碼都在65年以上了,由於年久失修,大都已破舊不堪。近幾年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中,保護性改造的甚少,大都被開發商們,在豐厚的經濟利益驅使下,用剷車簡單將其推倒,取而代之高聳的大樓。一個城市特有的風格,一個特有風格的城市,即將消失,市民們既感到惋惜,又為之嘆息,顯得很無奈。後來政府有關單位對日本建築進行保護性改造,將近百棟別墅扒掉重新建造,對原建築東瀛風情做了高度概括,概括的好不好我不知道,大家可以去看。





記者裡的設計師於明龍


曾經,大連的異域風情的建築是比較多的,不過,由於城市的改造,不少異域風情的建築被拆,如今,大連市開始重視這些具有異域風情的建築,並對其進行了保護。

其實,大連之所以有這些異域風情的建築那是和大連這個城市的被殖民的歷史是分不開的。正是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相繼對大連進行殖民統治,並且經營大連,並把他們本國的建築設計理念帶到了大連,按照他們的理解對大連進行城市建設,建造了很多具有異域風情的建築。

比如大連市內兩大風情街——俄羅斯風情街和日本風情街,那都是當年兩個國家的殖民者留下的印記。

先說俄羅斯風情街及大連的俄式建築

俄羅斯風情街在西崗區勝利橋北,未建成街區時,街上都是些俄式的建築,木製的建築,有尖頂,和那些高樓相比顯得很有特色。後來,這條街進行了修建。對街區中的大部分俄式建築進行拆除,並重新修建,但是,這條街上只有兩棟建築進行了相對保留。街頭的大連藝術館(圖三),這棟建築是這條街上及其富有特色的建築,而且,歷史悠久。這棟建築曾經是“東清輪船會所”,後來被拆除,進行了原樣復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原樣仿製出來的。

還有一棟是街尾原大連自然博物館,目前仍然留在街尾。只不過,拆除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甚為可惜。

其實,勝利橋北附近不光俄羅斯風情街的建築顯得具有異域風情,其周邊不少建築也都很有特色。比如俄羅斯一條街周圍的“煙臺街28戶”,也是俄式建築,而且,每棟樓都不一樣。

當然了大連市內的俄式建築基本上就這一片區域了,在市郊,旅順太陽溝還有俄式建築。如果各位來大連旅遊,去旅順的話,可以去太陽溝看看,大和旅館對面有棟建築其外觀和以前的“大連自然博物館”很相像。

我倒覺得這個也比較符合歷史狀況。因為,勝利橋北是大連市的城市原點,沙俄由此開始進行建設。不過,沙俄殖民統治大連的事件並不長,只有幾年,所以,留下的建築並不多。加上旅順是日俄戰爭的主戰場,所以,那裡也有不少俄式建築。

後來,1904年,日俄戰爭開始,經過大約一年的激戰,沙俄戰敗,被迫將大連“吐出”,日本開始對大連進行了長達40年的殖民統治。

再說日本風情街及大連的日式建築

中山區有日本風情街,那裡是當年日本統治大連時期,日本達官顯貴居住的地方。那裡的環境確實不錯,十分清淨。即使到了幾十年後,這裡的環境仍然不錯,用中國古話講“風水不錯”。看來,日本人對中國的古文化沒少學,也比較講究風水。

日本建築和俄式不太一樣,一般日本的民居是拉門,進門是地板,有榻榻米。

除了南山日本風情街外,鳳鳴街也是日式建築集中的區域,可惜,現在已經拆除了不少了。

日本對大連進行了長達40年的殖民統治,建的建築也很多。目前的大連,很多建築幾乎和以前日本時期差不多。大連的火車站的外觀和日本某個火車站很相像。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大連人俗稱鐵路醫院)也是日偽時期,大概1925年建的,接近100年。

據說,當年日本為了顯示其長期殖民統治的野心,在大連市內建了三棟建築,從空中看是“大日本”三個字。


筆者倒認為,大連市內雖然有很多這種異域風情的建築,但是,這真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是大連遭到壓迫的“血淚史”。不能因為小日本在大連建了那麼多所謂的建築我們就要感謝他們,要知道,這只不過是無意間的作用。

保留這些建築,不止是欣賞這些建築的美,更重要的是要我們的後代記住,在中國的土地上,這麼多異域風情的建築,其實就是歷史的恥辱,要記住侵略者的罪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