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为什么有那么多异域风情的老建筑?

小蛙餐饮大学


大连充满人文精神写满历史感的建筑,外地游客你还真不晓得。

现代化的大型建筑,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之八九,最高的最奇特的都显眼的立在显著的位置上,这里不做阐述。

我想说的是,那些写满家族奋斗的老建筑,绽放在那个时代的商业街上。即使现在,你透过建筑,也能嗅出奋斗的味道,这像极了高满堂的系列民国时期奋斗剧中描述的营商场景,你家做布料生意,我家开洋行,他家开酒肆,争芳斗艳,好不热闹。这样的街区就在大连人民的眼皮底下,他们是:东关街老建筑群、凤鸣街老住宅群、南山官邸群。

——

先说东关街老建筑群

东关街那里,有条街叫市场街,来源于东关街大市场,前几年扒掉了,甚为可惜。一同要扒掉的是整个东关街老建筑,传说大连走出的著名开发商首富买得该地块。老房子都被围挡围起。不过因为争议导致现在没拆成,就那么半拉卡机停在那里。东关街建筑群是典型的经商一条街,这里有大连市最古老的药房,妓院、照相馆、大烟馆、饭庄、布料行等等。建筑集中在2层到5层,每个家族一栋小楼,鳞次栉比,好不热闹。那时,你家盖了三层楼,我家便要盖四层楼,暗中较劲,生意也是。但相邻的建筑,彼此会协商好,保持一整条街的和谐共生。

东关街那里仍有在营业的老旅社,很难想象,这个老旅社存在了半个世纪,服务员都是60多岁的老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大多半人生。你去看看,那里的木大门,红油漆难掩岁月沉淀,大门上还可能有“关东新闻”“读卖新闻”的报纸投递箱。这些建筑因为民国时期都是私人财产,每个大户人家都会精心修建自己的建筑,生怕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会看到每栋建筑的细节没有雷同。雨搭、房檐、墙体图案、拱门、扶手,都不一样,这些细节构筑了建筑的魂,透过这些,能看到整条街的生意场,商贾云集,三教九流,一条街,一个时代。

再说凤鸣街建筑群

——

在大连争议最大,导致现在仍有部分建筑未拆,但大部分还是拆掉了。拆掉的房梁、红砖,很多都流失了。还有一些历经这么多年,仍旧像垃圾一样堆在原地,无人处置。那些笔直的房梁是好木料,虽然见雨这么多年,仍旧不腐不烂。砖和瓦以及建筑上的金属件已经被人搞走了。凤鸣街的建筑以居住为主,每家每户的建筑都不一样,全部是独门独院的大别墅。凤鸣街宽约6米,长约1200米,有近百年的历史。街两侧原有100余栋建于上世纪20、30、40年代的“和风欧式”建筑,大多是两层,俗称“日本房”。小楼造型别致,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史料价值。可惜虽具有观赏研究史料价值,但没人在意,如今落得个死不死活不活的两难境地。据说多方研究后的结果是,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尔基路193号、195号将原址保留,因为位于高尔基路与拥警街交会处的193号、195号联体日本房,正是郭安娜、刘长春的故居。郭安娜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的日本少女,两人后来结婚,生下多名子女。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抛妻别子回国抗日,那名日本女子却始终没有忘情,不仅随郭沫若姓,改名叫郭安娜,还远渡重洋,带着子女来中国寻找丈夫。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安排她来大连居住,在高尔基路193号一直居住到以101岁高龄离世。名人加持,免遭劫难。只可惜那些名声不太大的,几乎已经销毁了。

——

最后说南山官邸群

南山是上世纪20年代有名的官邸建筑聚集区,南山,日本统治时期,是高级职员居住的地方。房龄起码都在65年以上了,由于年久失修,大都已破旧不堪。近几年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中,保护性改造的甚少,大都被开发商们,在丰厚的经济利益驱使下,用铲车简单将其推倒,取而代之高耸的大楼。一个城市特有的风格,一个特有风格的城市,即将消失,市民们既感到惋惜,又为之叹息,显得很无奈。后来政府有关单位对日本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将近百栋别墅扒掉重新建造,对原建筑东瀛风情做了高度概括,概括的好不好我不知道,大家可以去看。





记者里的设计师于明龙


曾经,大连的异域风情的建筑是比较多的,不过,由于城市的改造,不少异域风情的建筑被拆,如今,大连市开始重视这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并对其进行了保护。

其实,大连之所以有这些异域风情的建筑那是和大连这个城市的被殖民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正是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相继对大连进行殖民统治,并且经营大连,并把他们本国的建筑设计理念带到了大连,按照他们的理解对大连进行城市建设,建造了很多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

比如大连市内两大风情街——俄罗斯风情街和日本风情街,那都是当年两个国家的殖民者留下的印记。

先说俄罗斯风情街及大连的俄式建筑

俄罗斯风情街在西岗区胜利桥北,未建成街区时,街上都是些俄式的建筑,木制的建筑,有尖顶,和那些高楼相比显得很有特色。后来,这条街进行了修建。对街区中的大部分俄式建筑进行拆除,并重新修建,但是,这条街上只有两栋建筑进行了相对保留。街头的大连艺术馆(图三),这栋建筑是这条街上及其富有特色的建筑,而且,历史悠久。这栋建筑曾经是“东清轮船会所”,后来被拆除,进行了原样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原样仿制出来的。

还有一栋是街尾原大连自然博物馆,目前仍然留在街尾。只不过,拆除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甚为可惜。

其实,胜利桥北附近不光俄罗斯风情街的建筑显得具有异域风情,其周边不少建筑也都很有特色。比如俄罗斯一条街周围的“烟台街28户”,也是俄式建筑,而且,每栋楼都不一样。

当然了大连市内的俄式建筑基本上就这一片区域了,在市郊,旅顺太阳沟还有俄式建筑。如果各位来大连旅游,去旅顺的话,可以去太阳沟看看,大和旅馆对面有栋建筑其外观和以前的“大连自然博物馆”很相像。

我倒觉得这个也比较符合历史状况。因为,胜利桥北是大连市的城市原点,沙俄由此开始进行建设。不过,沙俄殖民统治大连的事件并不长,只有几年,所以,留下的建筑并不多。加上旅顺是日俄战争的主战场,所以,那里也有不少俄式建筑。

后来,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经过大约一年的激战,沙俄战败,被迫将大连“吐出”,日本开始对大连进行了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

再说日本风情街及大连的日式建筑

中山区有日本风情街,那里是当年日本统治大连时期,日本达官显贵居住的地方。那里的环境确实不错,十分清净。即使到了几十年后,这里的环境仍然不错,用中国古话讲“风水不错”。看来,日本人对中国的古文化没少学,也比较讲究风水。

日本建筑和俄式不太一样,一般日本的民居是拉门,进门是地板,有榻榻米。

除了南山日本风情街外,凤鸣街也是日式建筑集中的区域,可惜,现在已经拆除了不少了。

日本对大连进行了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建的建筑也很多。目前的大连,很多建筑几乎和以前日本时期差不多。大连的火车站的外观和日本某个火车站很相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人俗称铁路医院)也是日伪时期,大概1925年建的,接近100年。

据说,当年日本为了显示其长期殖民统治的野心,在大连市内建了三栋建筑,从空中看是“大日本”三个字。


笔者倒认为,大连市内虽然有很多这种异域风情的建筑,但是,这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是大连遭到压迫的“血泪史”。不能因为小日本在大连建了那么多所谓的建筑我们就要感谢他们,要知道,这只不过是无意间的作用。

保留这些建筑,不止是欣赏这些建筑的美,更重要的是要我们的后代记住,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么多异域风情的建筑,其实就是历史的耻辱,要记住侵略者的罪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