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著名叛乱?

H137224833


有网友问: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著名叛乱? 在太平天国攻克南京,正在北伐西征的时候。在1856年,云南爆发了杜文秀起义。杜文秀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几乎占领了整个云南省。

当时,清朝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太平天国身上。云南的3万多绿营部队,基本断绝了军饷来源。长期欠饷,缺乏军械弹药。导致在1857年,杜文秀就派遣马如龙,马德新带领2万人攻击省城昆明。

当时昆明一片混乱,云贵总督恒春也自缢而死。1858年,在长沙打败了太平军,导致西王萧朝贵阵亡的,张亮基担任了云南巡抚随后向杜文秀发动反攻。但是,云南清军绿营部队太弱,杜文秀部队日益壮大,大理,楚雄等地相继失守,清军处于下风。

到1862年,昆明在云南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被杜文秀起义军层层包围。1867年,杜文秀带领20万大军,发动了对昆明的最后总攻击,同时打败多路来增援的清军。

很快,因为镇压太平军,而办团总,后来还参加了中法战争的岑毓英从广西带领3万清军冲进云南为昆明解围。新任云贵总督刘岳昭率二万余清军由贵州毕节到达曲靖,而云南团练武装也纷纷起来袭击杜文秀部队。

1869年,杜文秀部队在昆明城外的所有营垒据点全部失守,随后清军转入反攻。相继占领了南安、楚雄、定远等地,进一步稳定了省城的局势。1872年,清军包围了杜文秀大本营大理,在用炸药炸开城墙以后,杜文秀为免清军屠城,自服毒药后赴清营,随后被杀。

清军对所有起义军和家属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首先将这十万人押解到苍山附近,随后开始动手。到1873年5月,清军攻克了杜文秀部队最后一个据点腾冲。


深度军事


嘉靖二十一年,云南元江(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土知府那钦去世,那钦的儿子那宪年仅十三,由其叔那鉴摄印,打算不利于那宪。那钦旧部为了保护那宪,向云南的“沐王府”,就是金庸《鹿鼎记》中那个世镇云南的“沐王府”请求,以巡抚和巡按的名义下令,让那宪前往昆明,理由是读书习礼,实则保护。

到了嘉靖二十五年,十六岁的那宪长大成人,朝廷派遣旗牌官一人,指挥、知州各一人,护送那宪,索要那鉴所摄“印信”,迫不得已将印信交还。

那鉴把持印信多年,早就打算据为己有,不愿意将印信交还。此前早就以叔叔的名义,大肆割掠属于那宪的庄资,如今假意让出土司府,自己搬到别处,同时阴谋贿赂那宪的奴仆,打算谋害那宪。“约定事成得印,则奴亦得为招霸,且重赏。”“招霸”就是当地土语“头目”的意思。于是这个奴仆果然在夜里暗杀了那宪,用的是火枪,可见云南当地土司为了对抗中央,早就蓄谋已久,大肆购买葡萄牙、西班牙火器。

图 明朝时期的云南地图

没想到的是,这个奴仆枪杀了那宪,那鉴并没有履行诺言,反倒上报“临安府”,不过这个临安不是杭州那个临安,而是今天的建水县,明清两代为临安府,这里有沐氏勋庄和直隶云南都司,是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栽赃那宪私通那个奴仆之妻子,那个奴仆因此“怒而杀之”,之后还残忍的杀人灭口,活剥内脏,因云南湿热尸体腐坏,还都用盐给腌上,做成肉干。充分体现土司的野蛮、落后,之后将那个奴仆的首级、内脏、尸体装在三个盘子里,前来邀功。

那宪有一个舅舅叫丰鸾,知道真相,报告了巡抚和布政司、按察司。责成“临安兵备道”处理。明代“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是明朝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早期主要就是管理边疆,所以西南地区的兵备道最多。

由于明朝收复云南时,当地的图集文献、档案资料都被元朝兵燹焚毁,明朝暂缓取消土司制度,摸索前进,早期就是如遇到土官绝嗣、土官之间互相仇杀或叛乱被平定、土官犯罪革职等,当地的土司制度即被废除,改由流官接任。

图 明平云南之战

兵备道知道那鉴实力强大,难以处理那鉴,就借此机会,推说“仇杀”是土夷常有的事,不予追究了。借此机会派遣政府官员用好言安抚,同时下谕让那鉴让出印信,与流官通判共同执掌地方权力。此后三年多的时间,朝廷数次派遣官员前往接受权力,但没想到那鉴为保住自己在当地的绝对统治,一手软一手硬,软的是每次都给前来的“流官”每人白银二千两,你也别回去了,就在我这,跟我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如果流官收了,就唯那鉴事从,一同隐瞒朝廷。硬的是,如果拒绝不收贿赂,就用毒药毒死,对外说是水土不服,因病而死。完全是独立王国,朝廷无可奈何,不服临安兵备道也只能期盼赶紧任期到期,调到别处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为了保住自己权利,《明史》载,还不惜“密约交蛮武文渊谋乱。”

终于嘉靖二十九年,云南巡抚和御史奏请朝廷剿灭那鉴,朝廷遂任命浙江台州人石简为云南巡抚,奉旨征之。此前嘉靖二十三年,徐樾以副使督学贵州,如今又擢升其为云南左布政使,一同参与了平定那鉴,彻底恢复朝廷的统治。

图 钤盖在公文上的云南布政使司印文

此时正值四月至八月,元江地区,天热瘴甚,本来不适宜这个时候用兵。无奈石简原来在贵州布政使时,有少数民族暴乱,抚按攻剿难克,遂命石简以威望招抚,简受命后单骑前往劝谕,事态得以平息。

但是贵州和云南不同,贵州不和边境接壤,山地多,更贫瘠,气候也凉快,大军一到,恩威并施,也就归顺了,所以石简一到任就下令出兵元江。

而元江直接连通边境,实力很强,离心倾向更强,元江地区是两山险而夹一道,那鉴就占据两边高山,同时在中间的道路的两边挖掘濠沟,又引山水注入濠中,使明军无法攻上两侧的高山,并令军队埋伏在山莽中,大军从山道中进入,前有壕沟阻挡,两侧有大军埋伏,纷纷中火枪而堕入水中。只能顶着酷暑和土兵对峙,人困马乏。大家请教巡抚石简下一步如何进展,此时石简也是无计可施,只能问计与徐樾,徐樾是云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地位仅此于巡抚,本不随军行动,此时是前来劳军的。

改土归流

徐樾献计“擒贼先擒王”,只随身带着几名布政使司的衙役随行,自己一马当先,信马由缰,装作前来招安,要求会见那鉴。暗中吩咐扈从,如果那鉴识时务,迫于形势,能够接受朝廷“改土归流”则“能抚则扶”,否且暗令身边精壮,以迅雷之势突然纵马上前,将其从马揪下来,摁在马上绑起来,赶紧就回马往本队大营跑,本队再派人接应,只要能顺利跑赢这二三里路,就算胜了。造成敌群龙无首之势,再传徼于众土卒。徐樾提醒众人,行动的关键在于,拿的人要“若隼之攫”,一击必中,同时官军的马,比云南的滇马高大,冲刺速度快,滇马为矮脚马,稳健耐力长,适合山路险路,土兵反应过来也追不上。而且随行的都是官府的衙役,不是普通冲锋陷阵的士卒,这些人十几年天天练得就是拿人,可谓万无一失。

故将大军留在四五里外,自己则头戴“喜鹊窝”(一种当地毡帽),服纻丝短袍,外披羊毛毡衫,下穿土布裤袜,全身当地少数民族打扮,前往土舍。

图 清代嘉庆2年云南省布政使司颁土地交易契尾官印

狡猾的那鉴得知,没有亲自出来,而是派被自己收买的一个流官经历叫张维,前来迎接徐樾,并拿出一张二万两的银票打算贿赂徐樾。徐樾看到这个被收买的经历,打算一剑将其斩了,那个经历吓得赶紧跑了。之后又来了几个被收买的生员,跟徐樾说那鉴打算归降,言语间说了很多那鉴的好话。明政府治理西南少数民族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当地设“儒学”,行政是土司,元江府学可是有上级管理,可见连府学也被那鉴给控制了。徐樾见状大怒,赶走了这几个生员,正在此时,战鼓声响,那鉴骑着一匹高大的战象出来了,这大大出乎徐樾的预料。徐樾一行骑马,人家骑大象,高高在上,突然擒之的计划没法实行了,身边的皂隶本不善战,此时也一起持盾牌挡在徐的前面,不让徐樾上前。

徐樾见状,知道擒拿之计也不可能,自己为了朝廷的尊严,也不能畏惧再折返回去,于是喝退众人,自己挺刃上前,与之交战。

有一个云南姚安(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土官叫“高国”,估计是音译,也有书里叫“高鹄”特别英勇,护卫在徐樾马前,徒手斗杀了四名敌人,徐樾见到高国如此应用,大声考赞“好土舍,好土舍,赏千两。”突然身中两枪,高国与徐樾一同战死。

徐樾也成为整个明朝在西南平定叛乱,阵亡的最高级官员。

图 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

后来徐樾的弟子颜钧寻其骸骨,将徐樾归葬于他的第二任老师王艮的墓旁。

徐樾虽死,但大军依旧围困,尤其是当地土人,痛恨那鉴戕主夺嫡,怎么都不退兵,没办法那鉴请降,但官兵惩罚他杀害徐樾,不接受投降,导致元江城中拆屋做饭,一斗米卖到银三四钱。直到嘉靖三十二年那鉴才兵败服毒自杀,可见西南的平叛多么艰难。

徐樾曾深受王阳明、王艮两位思想家的教诲,自己的弟子也是思想家,如果不是身死于战场,很可能也能成为一位思想家,名垂青史。


历史大学堂


提到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最著名的叛乱,就不能不提两场大仗——播州之乱和平大小金川。

播州之乱,是明末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战。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 1598年),播州(今遵义)土司杨应龙公开作乱,明廷由于需要安排在朝鲜的战役,因此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

但是大明终究是一头雄狮,当它驱逐了倭奴以后,就要转过脸收拾内乱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以都指挥使杨国柱讨之,一战失利,国柱战败被俘,三千人全军覆没。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新任贵州巡抚李化龙指挥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共计二十馀万人。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其中又以刚刚参加了朝鲜之役的刘綎部最善战,三月二十九日破娄山关(今贵州遵义县北九十里),娄山关既失,播州无险可守。五月十八日,明军会师於海龙囤下,轮番进攻。六月初六,杨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周氏、何氏自缢死。

播州之战,虽说名列“万历三大征”之一,但其实规模和历时都是最不值一提的,前后仅仅114日,明军也基本势如破竹。相比之下,清人大肆吹捧的“平定大小金川”,就混账的多。

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然而,大小金川却仍没有平定。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

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死伤众多,终于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就这么一场窝囊仗,乾隆却沾沾自喜称其为“武功”,还要算成两次武功。实际上,无论是起义规模还是所占领地区,大小金川都远不能与播州之乱相比。而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却花了五年才打的下来,足可见清朝武备废弛的严重。



青言论史


明代最大的是贵州的“奢安之乱”、播州之乱。然后是黔国公府都被洗劫一空、数州府道(云南当时的广西府、维摩州、阿迷州、宁州、临安兵备道等)都沦陷,云南驻军溃乱、大西军残部乘虚入滇的沙普之乱。清代主要还是吴三桂时候终于明朝的土司发动的失败叛乱(或可称起义),然后就是为了争夺银矿演变成回汉残杀、死伤无数的咸同滇乱了……再然后就解放了


纳楼茶甸喵大人


清朝,贵州黔东南,湖南湘西苗民起义。黔东南苗人张秀眉起兵抗清,集结数族十多万大军,横扫贵州大部,清政府派湘军镇压,湘军轻敌冒进,误入乌鸦山山谷被埋伏,被苗兵歼杀数千。、最后清政府集结新式火器的精锐大败苗军,张秀眉被擒杀。湘西苗人石保三,吴八月不堪清政府苛政与民族压迫,起兵抗清,苗兵作战相当强悍,在清朝强盛的中期,二十余万清兵久攻不下,主帅主将战死几任,后期苗军后勤不足,退守山岭,因土人首领出卖,吴八月被擒,苗败!


小文1247180931


元末,元朝派梁王坐镇云南,一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才平定云南,蒙古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投降。

明成祖永乐年间,贵州两个宣慰司叛乱,朝廷出兵平叛,平叛后,取消宣慰司。

康熙年间,三藩之乱,为改土归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乾隆年间,四川大小金川叛乱。


王者说史


安史之乱 奢安之乱


壹世的情缘


反抗起义和叛乱不是一回事


大正道


清末南方苗民,


用户93529188499


有韦拔群起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