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凡事都跟我對著幹,難道是提前進入叛逆期了嗎?

Visual_Infatuation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脾氣越來越差,簡直是一點就爆,嚇得父母都不敢靠近他們。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一口一個“不要你管”,但其實,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被關注。

所以,父母不要因為怕激怒孩子,而躲得遠遠的,相反,要想辦法多和孩子溝通。

畢竟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會有比以往更多的困惑,他們需要一個可靠的人來幫他們指點迷津。

下面將青春期分為三個階段,看看父母分別該怎麼做?

第一階段:11-12歲

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開始成熟,大部分女孩已經發育,青春期開始徐徐拉開序幕。

應該說此時的孩子無論思維邏輯能力,還是對生活的掌控感,都處於較弱的時候。

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也比較強,親子關係總體上比較平順。

此時,父母的任務是:對自己:轉變角色

父母的角色要轉變:從嚴厲的、居高臨下的權威,轉為平和的、可信賴的盟友。

父母在這個階段轉變,傳達的是“愛”。

如果拖到下個階段再變,則傳達出的是“無奈”、“迎合”、“討好”。

所以,在青春期開始時,父母就要有意識的逐步轉變。

對孩子:訓練思維條理化、系統化

青春期之前,孩子可能只顧眼前玩樂,但進入青春期後,孩子思想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開始思考未來。

因此,訓練孩子思維上更條理化,更系統化,將讓他們對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感。

訓練方式:最簡單的就是整理自己的房間。

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說過:一個人如果整理不好自己的房間,那麼他未來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對孩子:培養權衡利弊,承擔責任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都聽父母的,但現在,父母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自己拿主意。

怎麼訓練?

首先,教給孩子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其次,幫孩子看到兩面性的不同結果;

最後,在趨利避害的原則下做出選擇。

告訴孩子:選擇前,深思熟慮;選擇後,承擔風險。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學會了如何做決定,那麼在之後的青春期中,焦慮和煩惱就將大大減少。

第二階段:13-15歲

這個階段是青春期全面爆發的階段,也是父母最頭疼的階段,它的主要特徵是——激烈的情緒。

青春期情緒分兩大類:

暴躁、抑鬱

兩極化:一會兒非常好,一會兒非常糟。

至於原因,最主要是源於社交壓力。

人一生當中,社交壓力最大的就是這一段青春期了。

孩子們不再像小學時,那樣有話直說,他們開始變得含蓄,特別是有些較早成熟的孩子,能玩轉各種社交暗示。

而較為晚熟的孩子,則對此非常困擾、苦惱。

他們在意同伴的意見,卻又無法準確把控,如果因此遭受孤立,更是讓他們抓狂。

於是回家後,在安全的環境下,就會“莫名其妙”發脾氣。

父母該怎麼做?幫孩子分析、解讀社交困惑

具體來說:

如果能瞭解孩子社交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父母可以憑自己的經驗,給出建議。

如果孩子不肯說細節,那麼父母可以現身說法,把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供孩子參考。

教給孩子一些抗壓的方法

抗壓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適合孩子的有:運動、呼吸、音樂、冥想、日記等等。

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

父母千萬不要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說:“你這樣,當然沒人喜歡你!”之類的話,那隻會雪上加霜。

父母應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讓孩子在外面想起父母,就充滿了勇氣和力量,而不是充滿了膽怯和恐懼。

第三階段:16-17歲

孩子身體日趨成熟、強壯,思維日益嚴密,社交也有一定掌控力,這個階段孩子最大的愛好是:冒險!

冒險有危險,孩子理智上完全清楚,但對強刺激的狂熱,讓他們對潛在危險的恐懼大大降低。

作為父母,孩子正常的社會實踐應該鼓勵,但對於冒險,應該予以正確引導。

父母可以這麼做:

  從孩子朋友處入手

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同伴的影響,如果他的朋友都是較為理智的,那麼他也會變得理智。

所以,密切留意孩子的交友動向,善待孩子的朋友,必要的時候可以借力干預孩子的想法。

給孩子足夠的溫情

溫暖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在做冒險決定時,多一點牽掛,少一份衝動。

2015年有心理學家發表論文,闡述了對23名青春期少年進行追蹤觀察的結果。

其中,即使15歲才開始與父母關係變得親密,這部分青少年的冒險行為仍將大大低於與父母關係不親密的孩子。

而且,只要後續親子關係沒有嚴重反彈,一般這種較為平穩的狀態能持續到青春期結束。

青春期對孩子來說,就是回顧自己過去的童年時光,放下一些能放下的,然後裹挾著那些深刻印進心裡的東西,迎接屬於自己的人生。

青春期對父母來說,是修補之前十幾年育兒過程中的缺憾、漏洞,這是最後的機會,爭取印進孩子心中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溫情與接納。

所以,青春期不應是爭鋒相對期,而應是相互珍惜的親子時光。


留守兒童幫幫營


別那麼急焦躁,換個角度,孩子和你對著幹,那你索性和他站一邊好了,雖然他的意思或者想法是錯的,你和他站在一個觀點上,讓他認識到錯誤,這也是一種收穫啊,如果他認識到了錯誤,那你可以試著讓他站在你的觀點上。我想這樣你和孩子之間會更親近吧!而不是,小孩子不聽話,一頓責罵,越是這樣,孩子不是越叛逆嗎?因為孩子會覺得爸媽從來不和我站在一起,不是說好陪我一起成長的嗎?為什麼我想去試探一些我不瞭解的東西,而沒有聽取你們的意見時,你們就那麼焦躁呢?

所以,父母們放下身段,放在自己是家長的身份,和孩子做朋友,以朋友的口吻,和孩子對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