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

驻足小站看历史


实际上,只要了解杨慎的生平和填词背景,就能完美解决题主的疑惑了。这里只做简单说明,因为我懒。

杨慎生平


杨慎这个人真的非常了不起,杨慎23岁就状元及第,出道就是六品官,还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解缙、徐渭合称明代三大才子,而以杨慎居首,他还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

36岁的时候,杨慎因“大礼议”被打了板子,还发配云南。这“大礼议”其实就是皇帝家里那点事儿,明世宗嘉靖这个人本来就是个奇葩,他一个藩王登基做了皇帝,非要给自己的爹妈博个名分,于情咱们可以理解,但是于礼,这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你爹没有当过皇帝,你怎么给名分嘛!

还是熟悉的剧情,朝中大臣分了两派,杨慎就是反派,所以遭罪了。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在被贬云南之后所作。在这期间,杨慎跟其他被贬的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倒把贬谪当做一次旅游,他四处体察民情,然后以诗文记录,并抒怀。

三十多年时间,他每到一地就与当地人聊天,与读书人谈诗,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廿一史弹词》——以史为鉴,自三代至元朝,填作弹词,《临江仙》便是其中之一,原是《说秦汉》的开场词,后被毛宗岗父子用于《三国演义》开场词。

创作心境

前面说了,杨慎被贬之后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杨慎的伟大之处,我们再看看这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起首一句就让人有熟悉感,因为这正是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这个起句也为全词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以长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在历史长河中,无论你立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都终会被带走,所以“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悲壮,也有失落。

“青山依旧在”,历史周而复始,车轮滚滚向前,是不变的;“几度夕阳红”,英雄人物你来我往,是变的。变与不变,这就看你能不能从是非成败中转过头来,如果能转过来,一切都可以抛开,如果转不过来,就是执念。

杨慎自然是看开了,看透了,所以他被贬后才不会意志消沉,所以他才能寄情山水,做一个白发渔翁或砍柴的老头,与春风秋月为伴。他不会再像世俗的人那样,追求功名利禄,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阿谀奉承,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节操。

当然,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也会想起过去在朝堂中,自己的风云事迹,但那些都不重要啊,只需要举起酒杯,笑对人生,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

终于,在开篇的慷慨悲歌之后,杨慎回归于平淡。他接下来的理想,将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成败得失之间,探索生命永恒的价值!



也可自话


知道杨慎的人可能真的不太多,知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是杨慎的暮年经典之作恐怕少之又少。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声音迷倒了很多人,多数人以为这歌词是罗贯中所作,甚至还有人以为是曹操的作品,你若跟他们说这首词是罗贯中引用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所著,很多人不相信。杨慎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一一《临江仙》明。杨慎

杨慎(1488年一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等,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等。


解缙、徐渭、杨慎被后人尊为明代三才子,杨慎翘居首席,可见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三个人的人生不是一般的传奇。解缙19岁中了解元,20岁就当了翰林学士,真可谓少年得志,轻狂直率,落得个被贬还乡的下场。后来被明成祖朱棣重用,贵为内阁首辅,总管编撰《永乐大典》,时年35岁。正值仕途得意之际,又参与王储之争,被捕入狱,落得个被灌醉了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的悲惨终结,卒年四十七。活脱脱又一个杨修!


与解缙相比,徐渭(文长)虽然一生可谓坎坷不堪,几经生死,晚年贫病交加,纵然多才多艺,自称“南腔北调人”,“青藤画派”的开山鼻祖,也不得不变卖藏书千卷,临去世时,身边仅剩一条狗陪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凉之极。时年73岁。

比较前二位大才子,杨慎的人生令人咋舌。其父杨廷和是内阁首辅,母亲也知书达理,杨慎的基因太好,注定了天赋异禀,加之又特别勤奋好学,十三岁随父入京师,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城,令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惊诧,收入门下,称其为“小友”。二十四岁时,考中状元,登上大明的政治舞台,官至翰林修撰。


杨慎有一个让无数羡慕嫉妒恨的家族背景、辉煌的人生开端,可他并不是一个慎思而后明哲保身的人,不畏权势,敢于直谏,数度触怒龙颜。与解缙犯了同样的错误,干涉皇家内务,为“大礼仪”叛逆君父,明世宗朱厚熜大怒,成了阶下层。几度杖刑差点亡命,命不该绝而后充军云南,流放三十多年,终老于流放之地,时年72岁。

杨慎一生著述丰富,涉足范围广博,经、史、诗、文、词曲、金石、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医学等等,造诣非凡,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学家。

《临江仙》一词是杨慎暮年之作,历经沧桑后的人生彻悟。上阙气势磅礴,慷慨悲壮,“是非成败转头空”言尽世事无常,在历史的长河中成败荣辱难以把控,不能于青山同在,只能听凭流水东逝,“浪花淘尽英雄”,无论英雄还是狗熊,都终将被浪花淘尽。其中多少憎愤、鄙视、落寞、无奈,如滚滚长江之水,不息昼夜。


下阙话锋急转,幻想勾勒了一个高山流水的故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寄情山水渔樵,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洒脱飘逸。“一壶浊酒喜相逢”,与这位世外高人相逢把酒言欢,不亦快哉?“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得失成败,一笑了之,淡然一切,可谓参透人生世事,超然隽逸,悟道天机。这白发超脱的渔樵老翁不正是历经磨难、坎坷漂零仍傲然于世、看破红尘的李慎自己吗?

这首诗是杨慎一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仕途嘎然而止,抱负壮志难以施行,折煞英雄!上阙荡气回肠,下阙发人深省,应了李白的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与柳宗元的《江雪》有异曲同工之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

(为您写诗,为您读诗!负薪映雪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图片源自网络,著作权归本人所有!)


负薪映雪


南京电视台有一说位资深编导,批驳杨慎的临江仙词说:他家就住在长江边上,天天看长江,长江并不是什么滚滚长江,而是浩浩长江!浪花不过是水花而己,又怎么能淘尽千古英雄呢?怎么淘呢?千古有多少英雄是被长江的浪花给淘尽了呢?长江边上的人大多会游泳,英雄就不会游泳么?是不是千古英雄都被浪花给淹死了呢?肯定不是!是非成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怎么会转头空呢?青山依旧在,这不是废话么?什么叫几度夕阳红?每天日出日落,几度是几次呢?朝阳不红么?白发渔樵江渚上,白发苍苍的老渔民为了生活还在风浪里打渔,古时候可能有,现在打渔使船的都是年轻人,四五十岁的人大多身体不好,上岸休养去了。江苏人,南京等地的人大多喜欢喝米酒,甜丝丝的,也有白酒,海之蓝,梦之蓝,洋河大曲等,酒很清亮,几乎透明!不知杨慎当年喝得是什么酒?可能是渔民自家酿造的酒,很浑浊吧!喜相逢说明杨慎和老渔民以前就认识,弄不明白古今多少事?多少事没有说具体多少件事情?都付笑谈中?当时渔民们风里来,雨里去,靠打渔为生,生活肯定是很艰难,很苦的,说不定家里还死了人,连英雄都被浪花淘尽了,普通人家境况更不用说了,可能是一把辛酸泪!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笑谈中呢!说明没有一点同情心,又有什么值得两人笑谈的呢?


导演编剧作家学者


明朝的文学家杨慎写这首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时,已经是古希七十二岁了。自明嘉靖三年流放云南,谪戍滇南,谪居有三十多年。

杨慎二十四岁,被钦定为当科状员,无奈在兄终弟及的"大礼仪"纷争中,敢于坚持原则,被皇帝发配云南永昌卫充军,客死他乡,再没踏进中原一步。他的这首巜临江仙》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日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把杨慎的思虑、思念,忧郁 、忧伤,忧愁的心境用一"空"字衬托出来,这是他历经磨难的总结。他把人生有志不能伸,有苦不能诉的境界,用"笑谈中"来淡然处之,豁达大度。

明小说家罗贯中将这首巜临江仙》作为所著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气势磅礴,广为流传。杨慎的一生,基本上生活在怨与愁中,少年得志,却经历了仕途的大的变迁,大起大落,生离死别,报国的梦想,转瞬成空。

他写此词的心境就象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无论你是英雄或狗熊,事事都成空,只有天地夕阳在,青山白云中。词人杨慎经历了世态炎凉,愁绪烦情后,始得大彻大悟。大明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到了晚年,方悟出一壶浊酒,大家笑谈着古今往事,闲看着秋日春风,那是多么美好快乐的事啊。

这首巜临江仙》悲中有歌洒脱豪放,怨中含笑淡泊大度,词人杨慎有种彻悟的感觉,人世间的一切纷繁杂事都烟消云外,无牵无挂,他已看惯了世间的所有恩怨情仇,懂得了怎样才能释怀人生他的心境应为放下一切,彻悟人生。


平安行者3


杨慎的《临江仙》被众口传唱,作歌词也可谓大气而精微,旷放而明达,被《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选作开篇词也用得十分精当。杨慎作为明代大才子,他的才情毕露,著述甚丰;他的人生跌宕,历尽磨难。写这首词只有杨慎这等才气加经历面对风云变幻的历史,面对人生品味,才能道得如此透彻明晰浑厚洞达。杨慎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说白些是朝廷讲经修史的,因犯颜直谏得罪皇上被廷杖差点打死,发配到云南三十多年,至死不赦,这也是他傲气才子的命数。这样的人把世事人生看得分明时,那首词里装了多少内涵谁人能够说清?本人实话说读杨慎的书不多,只因兴趣爱好读过数遍《升庵诗话》,这首词也是通读名著才知,已深知杨慎才名不虚,深感古代许多正直才子命运多舛。



手机用户山丁子


最近忙于搬家,实在没空作答。这个问题符合口味,想说上几句话,又不想敷衍了事,就拖到现在。

稍表歉意。

这首词写尽人生,感觉世间百味都蕴含其中了。从小就对这首词印象深刻,虽然一直没有细究它的创作背景,来龙去脉。



一开始接触到它,是在《三国演义》里面。很多名著都有一个很绝妙,让人印象深刻的开头。而《三国演义》的开头,就是这首词。当初我还一度认为这是罗贯中写的,这才华实在让人感叹推崇。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明朝的才子杨慎所作,开头的词不过是引用。

后来,又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忘记是第几部了,才对这位明朝大才子有多一点的了解。



杨慎,明朝文学家,文词赋曲俱佳,书法绘画了得。博学多才,后人推其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父杨廷和官至首辅,家世殷实,从小饱读诗书。而杨慎厉害之处是凭本事考到状元,并没有依靠关系。

前期可谓风光,可惜他为人正直,得罪了当时的皇帝。在内阁“大礼议”事件后,被贬滇南,开始下半生的流离生活。

这首词就选自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流畅的文风,清丽的诗词,深广的历史观,使得这词流传千古,传诵百世。

创作这词时,应该早已是被贬之身。出自评史,自然也在观史。看时代变迁,大浪淘沙,心中那份激荡,心中那份坦然,还有无尽的吁叹,都寄托在词里面了吧。

长江滚滚,流水东逝,眼前如是,千年历史何尝不是这般,一并逝去?

大浪滔滔,多少英雄豪杰,一时浮现,又一瞬沉没,似浪淘沙,都没了踪影。

成者王,败者寇。眼前是,身后非。

这一切,当初多么在乎又如何?

也不过竹篮打水,转头皆空。

唯有青山常在,又几度夕阳红遍,朝夕循环。

江上钓叟已白发苍苍,多少秋月春风,早已惯看,心境平静。

既然难得相逢,且借一壶浊酒,但话喜乐。

相谈甚欢,说尽古今事,也不过一笑而过,入喉罢了。

所作心境如何?

既如眼前长江激涌,一去无回。

又似心底镜湖宁静,此心长安。



末尾,附上原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那一年烛花正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发配充军的路上,杨慎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诗情画意的时刻,杨慎身上还架着枷锁,但他写出了别样的境界,无怨无悔溢于言表。当时,杨慎的身后就站着自已的妻子黄娥。这个女人,因为丈夫遭受嘉靖皇帝的廷杖之刑,而选择留在他身边照顾,同样遭受着千里流徙之苦。看着自已丈夫的身影,听着丈夫的这首《临江仙》,她心中更是豁然开朗。是什么的心境使得他们这般的超脱,可以在苦难面前,如此诗情画意?这一切归咎于他们坚守着共同的价值观。荣华富贵可得,但绝对不能委曲求全,坏了礼数,这是他们的底线所在。在他们眼中,“大礼制”事件虽然他们败了,但却败给了最高统治者,虽败犹荣!

在“大礼制”事件中,他们的父亲杨廷和对他们的影响巨大。当时,孝宗皇帝驾崩,按照祖制“立长立嫡、兄终弟及”的要求,当朝首辅杨廷和请大行皇帝的堂弟兴王世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后来的嘉靖皇帝。按理,他们杨家凭借此事就可躺在功劳薄上,尽享荣华富贵。但嘉靖皇帝却无理地提出给自己母亲改王为后,给已故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封皇帝谥号。在这件事上,杨廷和选择站在维护传统礼制一边。他态度坚决,认为当今皇帝应该遵照汉代定陶王和宋代濮王的例子,与朱厚熜一样称明孝宗为父,而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其母也不能封后,更不能加皇。即使嘉靖皇帝多番放下身架恳求他,利诱他,但杨廷和不为所动。最后更是因为嘉靖皇帝的坚持,杨廷和愤而辞职。因为,读书人就认一个“礼”字。“大礼制”事件最终以激烈的斗争方式拉下了帷幕,数百官员被嘉靖皇帝罚俸,16名官员受廷杖而死,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在当时教育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和几百官员一样,选择站在了嘉靖皇帝的对立面,也在廷杖之列,杖后他侥幸生存,发配滇南充军,遇赦不赦。“是非成败转头空”正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感悟。

在此之前,杨慎可谓意气风发。可说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个神话:他21岁参加四川乡试,考取第三名中举;24岁参加全国会试,获得第二名中举;接着殿试,被钦点为第一名,进士及第。黄娥则身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任工部尚书,出生书香门第的黄娥从小饱读诗书,少时就以诗词名满京城,是杨慎的超级粉丝。在杨慎妻亡后,这位才女续弦继室,嫁给了杨慎。她以石榴自喻赋诗一首:“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番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表达花开虽迟,却结为连理的欢喜之情。杨慎那时家庭幸福,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是,杨家培养了在大是大非上绝不轻易低头的性格。先是杨慎上书明武宗朱厚照《丁丑封事》,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因劝谏无效,改称病告假,辞官归里。最后,大礼制事件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大礼制事件中,父亲杨廷和辞官,再到杨慎受刑,发配滇南。就是到了需要得到妻子悉心照顾才捡回一条命的情况下,杨慎的精神世界却不受困扰,写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写下自已的人感慨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卑不亢。

杨慎夫妇在发配路上,路遇白发渔者,与其对饮,认定了平凡,对“惯看秋月春风”十分向往,过往的辉煌全部放下,过去都付谈笑之中。杨慎身体痊愈后,不忍妻子受苦,让妻子回老家新都。江陵一别,三十多年来,因交通不便,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黄娥只恨“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多知事


因《三国演义》知杨慎,概因开篇词为其所作,被罗贯中引用,虽然杨慎才高八斗,在明朝文坛也是杰出人物,但如非《三国演义》,也许大家知道杨慎的不会这么多,若问杨慎写《临江仙》时的心境,就要了解杨慎一生的经历,写作这首词时的年龄和处境。

查阅资料,杨慎一生虽然出生名门,才华横溢,但颇不得志,起起落落 ,坎坎坷坷,作《临江仙》时已是暮年,因此这首词就是写自己的心路历程,这首词并非为《三国演义》而作,应该是罗贯中认为这首词足以表达这部小说的灵魂而引用。

这首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山水之永恒, 叹人生之短暂 ,由山水之变换,感人生之起伏,由山水之春夏秋冬,悟人生之荣辱去留。

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言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岁月易逝,人生苦短,荣辱去留转瞬间,是非成败皆云烟。

下阕:“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言看透红尘,阅尽江湖,最妙当属友渔樵,品浊酒,赏风月 ,笑谈古今。

由此可知,杨慎这首暮年所作的《临江仙》,当时的心情:是阅尽人生沧桑后的顿悟;是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是去留无意、荣辱不惊的看淡;是隐如渔樵、浊酒笑谈的从容 ;是失意后的看开,是志未遂的遗憾 。中国许多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都非常强烈,但大多这个结果,壮志难酬,这也可能是罗贯中的心迹,因此成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也成了千古名篇!





文可之


读一首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代三大才子杨慎所作,同时也是明朝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后因皇统争议遭流放云南戍边。

对于这首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1524年,杨慎因得罪皇帝,被发配到云南戍边,他在押解的途中正巧目睹江边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煮酒谈笑,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不禁大发感慨,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词的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化用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比喻历史的岁月轮回,气势雄浑,悲壮豪迈。“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前两句主旨的推进,在历史的广阔沧桑中,任何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些况所谓的成王败寇,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谁也比不过历史,谁也无法逾越时间。词意到此,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呼之欲出了。末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好接上文,历史的唱和,从来不缺少英雄,滚滚长江,历史洪流中英雄都在浪花中消散,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青山依旧春绿秋黄,日月依旧东升西落。只有自然和宇宙才能亘古长存,人生不过须臾,两者相比,一种雄浑壮阔之外的悲凉感也随之袭来。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作为下片的开头,是转境之语,从上片慷慨悲壮的氛围转到隐居江湖不问世事的渔父、樵夫身上。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与其去争那些终将逝去的虚幻之物,不如徜徉山水之间,过一种自然平淡的生活。这里的“渔夫”、“樵夫”其实是指退出朝堂,隐居山水之人。“惯看”一词既表现出了良辰美景的寻常,又带着一股孤独苍凉的感慨,将末句“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朋友相见的欢喜烘托的极为到位。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友相逢,不需要什么歌舞美食,只要一杯浊酒,就足够表达金兰情谊,而那些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也只不过是两人酒中助兴的谈资罢了。

这首词借历史兴衰抒发人生感慨,从悲叹时光到超然世外,展现了词人一种“谈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洁精神追求,其所述的人生况味只能意会,恐难言传。

人生短短数十载,与历史不过一瞬,与山河比,不过尘埃。与其苦力劳神一辈子,不如乐山乐水一逍遥。


每天读宋词


杨慎祖籍四川庐陵,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赴京殿试获第一,中状元,官拜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杨慎生性旷达直率,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直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仪”受廷杖,被贬发配云南终老永昌卫。

1524年,杨慎被发配滇南充军途径湖北江陵时,偶遇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饮酒,谈笑风生,怡然自得,顿生感慨,于是,请押解他的军士找来纸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临江仙》一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着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的前两句,令人不禁想起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管是谁,哪怕叱咤风云,英雄一世,建立不世功绩,到头来,都避免不了被历史的长河淹没,烟消云散,唯有“青山”“夕阳”等自然界亘古恒长。一种人生易逝,历尽沧桑的悲伤油然而生。

是非成败如过眼云烟,变化莫测,而人总是追名逐利,在名缰利锁下苦苦挣扎。与其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无谓地折腾,不如超然物外,简单生活,寄情山水,悠然自得。不是有意消极避世,只因为尘世间有太多的无奈。既然看破红尘,那么,归隐山林,与高淡平和的知己为伍,与秋月春风为伴,相逢一壶酒,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杨慎的《临江仙》这首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历史兴衰之感,又有人生沉浮之慨,仿佛听到了历史的一声叹息,在叹息中寻求生命价值的永恒。诗人无奈而旷达,悲愤而淡然,乐观而超脱的心境跃然于词中的字里行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