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前段时间,在两会上,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提出修改《教师法》的议案:《教师法》要明确写清楚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

我个人认为,即使明确了惩戒权,惩戒权归还给了学校,老师也未必会接,教育现状也未必有改善。

要想惩戒权归还学校,先把家庭惩戒权建立起来。

以前的教育大环境,老师敢管学生

小时候,家长送孩子上学校,总要跟老师多说一句:“老师,这孩子不好好学习、淘气,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有些孩子爸,还会示范性的在儿子屁股上踢上一脚,场面一片欢乐!

小时候,开学前每位同学都要做一根教鞭送老师。

开学前,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到处找可以做教鞭的树枝;有同学的爸爸是木工,给刨的光滑的教鞭刷上油漆,真是让人羡慕!

老师的教鞭,有用来敲指黑板上的板书,有时用来打淘气学生的手心。

小时候,孩子们都很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

老师,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存在着的!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养孩子是秀场

现在的家长,特别是部分妈妈,养孩子都是在做秀,秀给别人看。

火车上,一对老夫妇,带着两个孙女。

火车快到终点站时,小孙女的妈妈打来电话,奶奶放了免提,只听那边的妈妈掐着嗓子,细声细气的说,宝宝,你一路累不累啊?

妈妈,明天去小叔叔家接你,好吧!

下了火车让奶奶领着你点,妈妈想你……。

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一路辛苦,这个妈妈,难道不应该先关心一下老人吗?

嘱咐一下自己的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书包自己背,孩子能照顾好自己就是给老人分忧了,有余力再照顾下爷爷奶奶。

而这个妈妈,嘴里说着想孩子,竟然当晚不去接孩子,而是要等到次日,言行不一,满口的想念都是在搪塞孩子。

有的妈妈,对着四、五年级的孩子,大叫宝宝。

如果真的拿孩子当宝儿,那就好好教育,认真陪伴!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面对自家的熊孩子,一句大言不惭的——我们家孩子是放养的!聊以自慰!

有的妈妈,跟孩子生气,就把孩子送去奶奶家,车门一摔走人了,或者把孩子一整天的反锁在房间里;1分钟后,在外人面前,却满脸堆笑的抱孩子上身,又是亲、又是啃,一副母慈子孝的样子。

孩子,往前跑摔倒了,妈妈赶急说,慢点、慢点……。

他已经摔倒!

妈妈的那句“慢点”是说给谁听的?

母子之情,应该只是母与子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没必要秀给外人看。

但是,现在,很多妈妈,带孩子时,眼睛一直在寻找着“观众”。

有的妈妈,为弥补没有陪伴孩子的亏欠。

在吃上跟孩子较劲,因为,给孩子吃,是最容易做到的;就像陪伴孩子的时候,给孩子一个iPad玩游戏最省事。

孩子不吃,妈妈就威胁说,我不再爱你了,我不跟你好了!

孩子被逼的一直吃,一个小人儿,吃下那么多东西,最后的结果就是生病。

家长要么是做秀、要么是贿赂孩子,人前人后两张皮的表演着自己多爱孩子。

以为,孩子小,就肆无忌惮的得胡作非为;其实,孩子已经有记忆了,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他会看清家长的真面目。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父母的真爱,才能让孩子有底气、有力量

前几天,一个访谈节目,朗朗刚去美国读书、参加比赛时,朗爸随行照顾。

刚到美国第一天,朗爸对朗朗说,我告诉你啊,我不怕美国警察,我该收拾你还收拾你啊!

朗朗玩笑的说,那你就不怕被遣送回国啊?

说完这些,朗朗爽朗的大笑。

朗爸是严父的代表,可是,你看到郎朗和父亲之间,因为父亲的严厉,而产生隔膜了吗?

并没有吧!

现在,有些人推崇美国的放养式教育。

但是,你要知道,美国的父母是真不管孩子的,孩子长大了也是真不管父母的。

中国的父母,扪心自问,你们能受得了吗?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大人们逼问,你跟谁好啊?

是奶奶还是妈妈啊?

有些妈妈,甚至因为孩子跟奶奶更亲,发脾气生气,非逼着孩子排名次,第一喜欢谁、第二喜欢谁……,非得让孩子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才能证明你对孩子好,孩子跟你亲!

远看古代,近观世界,犹太人有仗,中国古代有戒尺

喊着拒绝惩戒孩子的成人,都是在做秀!

他们不必为自己喊的口号负责。

有规矩的爱,才是真爱。

家长自己不管教孩子、不惩戒孩子;又不让学校教育惩戒孩子。

那么,有一天孩子离开了菁菁校园的保护走入社会,不再年轻的家长,不可能再陪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孩子没规矩的行为,会有很多人帮你惩戒你的孩子,那时候,家长连在旁边看的权利都没有。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老师心中的惩戒尺度,总会比家长低半格

老师“犯不着”为不懂事的家长管教他的孩子!

现在,老师们畏手畏脚的不敢管学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没有惩戒的职能,孩子也缺失了敬畏之心。

我不是要提倡,老师人手一个教鞭、戒尺,然后天天打孩子、骂孩子。

但是,最起码的应该让老师,能够有些惩罚的机制、惩罚的权利、跟惩罚的勇气吧!

丧心病狂,无辜打骂侮辱学生的老师还是个例。

成年人,坐下来细数一下,我们遇见过的老师们,是不是感动的更多一些。

地铁上,三个一起放学的孩子,其中一个小女孩的书包在她爷爷身上背着,另外一个小女孩和小男孩的书包、饭兜、美术用品都在自己身上背着。

一身轻松的小女孩对那两个孩子说,把你的书包给你奶奶吧。

小男孩,瞪大眼睛,义正言辞的说,你让我爸爸的妈妈给我背书包,我会被我爸爸踢屁股的。

孩子脸上看不出“被爸爸踢屁股”是羞于说出口的糗事,看到的是他说这句话时候的自豪,因为他没给爸爸的妈妈添麻烦。

然后,他对那个小女孩说,你的书包应该自己背……。

什么叫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真正的爱是有边界的爱,真正的爱是有尺度的爱,真正的爱是让孩子体验苦尽甘来的权利,真正的爱是让孩子体验挫折后的成长。

家长是有规矩的,是有惩戒的;老师才敢对你的孩子加以管教,老师不但会管,还会严管!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家长的态度,就是老师教育标准的风向标

儿子班上,有一个男同学玩游戏,老师找过很多次家长无果。

后来,发现孩子的妈妈,也跟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在游戏里面比排名。

老师也就不管了。

家长都不管,老师凭什么去管,家长管了老师才可能管。

所以,教育的惩戒权归还学校,并不是当务之急。

因为,即使回归了,老师也未必接,家长也未必领情。

前几年,北京环路上有一个标语: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其实,我觉得标语应该改成:净化成年人生活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因为,未成年的成长环境是成年人提供的。

当务之急是教育家长,尊师重道!

孩子四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批评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老师被调到分校。

老师批评学生,学生哭了,家长觉得孩子受委屈了。

老师走之前,正好赶上家长会,老师在家长会上问,孩子犯了错误,成人要不要提醒孩子改正?

老师继续说,作为老师,看见孩子的不良行为,老师应该提醒。

虽然,不是学习上的事情,为人处事上的事情,老师也应该提醒……。老师潸然泪下,当着学生、当着家长……。

不得不承认,有的孩子确实天生比较敏感。

从出生可能体质就不好或者是早产儿,缺少安全感,脆弱敏感;稍微说他一句,哪怕给他一个眼色,他都受不了,自尊心特强。

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心历练得更强大些吗?

孩子长大进入社会,社会是不会保护我们的小心脏的!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家长,成了学校的教鞭、戒尺

当下的教育,惩戒如何做的呢?

学校用一句口号——让家长参与教育。

这口号没错。

但是,这个参与不应该是现在这种参与方式——学校把家长当成了教鞭、戒尺,通过家长去惩戒他要惩戒的学生,这是懦夫在做的事情,学校成了懦夫!

老师,当的是担惊受怕,不敢管,封住嘴、束缚嘴。

学校为什么将孩子在校表现,用各类的APP软件分享给家长,或是在家长群里发布孩子成绩及作业完成情况等,不就是要借家长的手惩戒孩子吗?

听过一些小学生在校的违纪现象:

有淘气的男生,因为上课纪律,在课堂上跟老师顶起嘴来:“老师,你事儿真多!我爸说了,学校的老师事儿就是多。”

有女同学,在科学课上,就坐在座位上高声的喊:“老师,我想打你的屁股……”,全班哄堂大笑……。

补充一句,科学老师是一位男老师。

孩子,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知识及做人的道理,维护老师的威严和权力,老师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哄孩子。

中国人把孩子养的太金贵,一个个都是公主、王子。

过去,孩子在学校里的作业、表现大部分都能在学校教育解决,不用等家长出面,真到了请家长的层面,那都是大事了!

现在呢?

每个孩子后面,都配个全职妈妈,孩子还教育不好,为什么?

因为,妈妈没学习怎么当妈妈!

老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家中的戒尺才是孩子的底气和力量!


要想惩戒权归还学校,先把家庭惩戒权建立起来

现在,教育的大环境是,大部分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

有教育专家,还在喊着“快乐学习”的口号——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学习就没有快乐!

家长在讨好孩子,老师只会比家长的教育标尺低半个格,不可能比家长的教育标尺高半个格的。

上初中以后,有中考、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家长可能还会尊敬老师,接受老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惩戒,为时已晚!

小学,是孩子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的阶段,别再浪费对孩子的管教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