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都挺好》直击心灵,如何从小给娃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xiangping_sdk


一部《都挺好》直击心灵,也引起观众的思索,到底应该给自己的娃创造怎样的原生家庭呢?

可以说,原生家庭、家庭教育这件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们都希望尽可能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让孩子成长无忧,过上幸福的生活,拥有光明的未来。

问题是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才能让娃们满意呢?

有的人说父母相爱;

有的人说钱财富足;

有的人说更多陪伴;

有的人说公平对待……

每个人对原生家庭的预期都不相同,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原生家庭并没有多么完美,依然觉得是家庭给了他最初的力量。



而有的人生活条件很好的原生家庭,因为一点原因,也可能并不满意,觉得家伤害了他。

就算父母再小心翼翼,也不可能保证完全让孩子满意。

记得杨澜曾说过,不管怎样小心,都不可能避免在孩子的心上留下划痕。

这句话我很赞同。父母也只是凡人,再爱孩子,再为孩子着想,民不或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孩子的心阳城去,让孩子完全满意。

想要为娃创造的原生家庭,只要尽自己所能,保持正确的三观,尽可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理解和爱,让孩子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做好自己、努力生活已经足够。

孩子会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学到理解、原谅、感恩这些让他们更有力量的能力。那他们就已经是拥有了很好的原生家庭。


艾灵育儿


剧中苏家的支离破碎,风雨飘摇,一地鸡毛,看苏爸苏妈,就会发现二老的三观不正,性格缺陷,和孩子们的亲子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了孩子们性格上的缺陷。

反观朱丽的家庭,父母恩爱,三观正直,对女儿也是疼爱教导有加。朱丽虽然有女孩子的矫情,但也是一个正直、有担当且负责、上进的女孩子。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想,父母自身的能量场,是必备的基础。

一.父母自身的问题

1.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必定了恩爱。只有如此,才能滋润孩子,让孩子有幸福的基垫。

2.父母本身的性格,也尤其的重要。古代社会讲究男子外出耕田,女子在家织布,虽然这是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事实证明这是很好的搭配。

但现代,很多女人却扛起了一片天,老公躲在太太的羽翼下生活。这就导致了父亲缺乏阳刚,果断,坚强,承担,独立的性格优势。而强硬果敢的母亲也缺乏慈爱,温柔,善良的一面。

家庭当中应该高大形象的父亲形象崩塌,子女没有榜样可看。而作为链接兄弟姐妹,亲子关系的母亲不慈爱不温柔,兄弟姐妹的关系没有优化,亲子关系得不到稳固,家庭没有凝聚力。

3.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在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教师。中国讲“以身作则”,父母本身的道德修养,行为准则,就是孩子活生生的“教科书”。但像苏父苏母这样三观不正的家庭,很难孕育出三观正的孩子。

父母能作为榜样,便有了好的家庭基调。那么和孩子的相处上,亲子关系上,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亲子关系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著名的猴子实验,可以证明稳定,安全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年后带来的影响。

哈洛把幼小的猴子和母亲隔离开来,并给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这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钢丝做成,胸口上放了个奶瓶;另一个用绒布包裹,但没有放奶瓶。令人没想到的是,小猴子只在特别饿的时候,才会跑到铁丝妈妈那里喝几口奶水,然后又飞快地跑回来紧紧抱住绒布妈妈。

 

如果按照“有奶便是娘”的道理,小猴子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又是十分正常的,因为绒布妈妈是有温度的,是温暖的,柔软的。

 

残酷的是,这些猴子长大后,不仅不能融入正常的族群生活,性情冷漠,更是拒绝与任何同类相处、交配,有的即使怀孕,对生下来的孩子也非常冷漠,甚至出现杀死自己孩子的情况。

因此,光喂饱孩子是不行的,是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和存在,孩子才能得到安全感、过上幸福的生活。

只有从小拥有爱,幸福,才能奠定良好的安全感。这样才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完整。只有完整的人格,充分的安全感,才不惧怕生活当中所面临的困难。

反观苏明玉,虽然坐拥豪宅,配备豪车,但从小没有被爱过,所以她外表上是一个相对冷漠,狠的一个人。而且因为长期被明成欺压,心理上对明成一直存在恐惧。对苏家,除了恨,更是阴影。

所以,一个人童年在原生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因为长大后,或者事业上的成功,而减少。不曾被温柔对待,被爱过,那么就很难去爱别人。即使事业再成功,但这始终成为性格的缺陷。

电视剧中,明玉因为遇到了蒙总,给了她光明。后来遇到了石天冬,温暖了她。现实中,会有多少人有这种幸运,如果没有,那很可能就是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害,度过一生。

当然,真正的爱,作为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理解。像苏母对苏明成的溺爱,表面上看是爱,但实际也无非是苏母享受着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而故意的纵容。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也本不易。我们需要去思考自己给予孩子的一切,是他们真的需要,还只是父母的一己私欲。做父母,如果想要做一对好的父母,教孩子前,必须先教自己。与自己过往的缺点,与自己的欲望做斗争。这本是一场自我的博弈,也是一段艰难的成长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