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上有沒有權傾朝野,但是忠心耿耿,而且還不讓BOSS猜疑的人?

茳J魚兒的淡淡心事


秦朝以前的歷史不可信,被儒家美化太過。堯舜禹在儒家典籍中有禪讓大德,非儒家典籍裡堯帝年老昏庸,被舜奪權流放。伊尹在儒家典籍裡是扶龍忠臣,非儒家典籍裡,伊尹陰謀流放了國王,被流放的國王后來自己打了回來奪回王位殺了伊尹。管仲可能算一個,最開始小白是不相信管仲的,後來拜管仲為相,直到管仲死去,印象中沒啥猜忌。

秦以後,李斯死後,趙高絕對是權傾朝野,胡亥估計還沒來得及猜疑他就被幹掉了,所以趙高應該算一個。

漢朝霍光不瞭解不評論。

三國魏全程猜疑,吳沒有能權傾朝野的,王公貴族把朝野弄得一塌糊塗,蜀諸葛亮勉強算權傾朝野,劉備對諸葛亮是有猜疑的,劉禪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兩晉皇帝出了名的弱智,估計不知道猜疑是啥意思,但是世家門閥太多,誰都做不到權傾天下。


段子首席詩人


諸葛亮和和珅算不算,我只能說不算。諸葛亮無需多說,很多人看多了《三國演義》都覺得諸葛亮是百分之百受劉備寵信,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先不說諸葛亮在劉備時期並沒有權傾朝野,其實死後也託孤,諸葛亮也只是掌軍而已,掌政的是李嚴,試想如果諸葛亮真的不猜忌他,為什麼要讓李嚴掌政呢?而和珅更不用說,的確權傾朝野,也的確忠心耿耿,但是你說他不受乾隆猜忌怎麼可能?和珅只是一個奴才,乾隆晚年不殺他,只是留個兒子嘉慶留個立威的理由罷了。



當然至於中外歷史上有沒有權傾朝野,但是忠心耿耿,又不讓領導者猜忌的有沒有?這個外國的我不清楚,中國古代的我也不太清楚,不過近現代的清朝我倒是知道一個,那就是乾隆時期的少有的文武全才的重臣章佳.阿桂。

阿桂我想熟悉乾隆史的應該都知道,在和珅權傾朝野的時候,阿桂是少數幾個能夠在朝堂上壓制著和珅的主,和珅幾乎不敢與之作對,我想若不是晚年的阿桂一直在外地為乾隆辦事,恐怕朝堂上就不是和珅能夠一手遮天的了,可以這麼說其實乾隆一朝最受寵的不是和珅,而是阿桂,和珅乾隆早知道他的奸,會留下他只是為了給兒子一件立威的事情罷了,而阿桂乾隆也早就知道他的忠,而這也就能說明為什麼乾隆獨獨放心讓阿桂一直在外領兵,亦或者替乾隆在外辦事。


阿桂是乾隆大學士阿克敦之子,1736年因父蔭做了大理寺丞,自此進入官途。當然前期的阿桂仕途並不順,雖1743年坐上軍機章京的位置,但是此後數年阿桂可謂是遭受到了接二連三的打擊,先是在擔任戶部銀庫朗中之時,因受銀庫被盜的牽連,而被貶為吏部員外朗。後又因為跟隨兵部尚書赴四川金川協助平定大小金川叛亂之時,受到平定大小金川叛亂失利的牽連而被捕入獄,本應處死但乾隆念其父親僅有他一子,隨免與一死。不過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阿桂遭此一劫後於次年開始了飛黃騰達的一生。

先是再任吏部員外朗,五年後直接升為禮部侍郎兼內閣學士。當然此時的阿桂雖已是滿清重臣,但地位卻還是依舊低,乾隆也不是很看重他。直到1755年,阿桂才開始了被乾隆倚為近臣,併成為朝堂舉重若輕的臣子,這一年,阿桂利用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幫助乾隆徹底的平定了新疆的禍亂,天山南路自此歸於滿清統治。之後阿桂又幫助乾隆在新疆伊犁屯田,在其任上阿桂憑藉著獨特的手腕,徹底收復了新疆的人心,同時屯田更是大獲成功。也就在這一年,乾隆皇帝為平定西北的功臣們按照戰功大小在紫光閣懸掛其畫像,阿桂名列第十七位,乾隆贊其“心可干城,楚材繼出,為國之楨”。



而後因經營新疆有大功,1761年遂被乾隆晉封為內大臣、工部尚書、議政處行走和鑲藍旗漢軍都統等職。1763年正月又被乾隆賜予軍機大臣之職,並授予紫禁城騎馬的殊榮,而不到六個月,阿桂又因伊犁屯田有大功先是被乾隆有下五旗的正藍旗抬到了上三旗的正白旗,要知道滿清一朝能夠被抬旗進入上三旗的臣子可是少之又少,就連曾經的和珅都從未得到過。後又被授予了正紅旗滿族都統和太子太保一職。1767年阿桂又因定緬甸有功,被晉升為正一品伊犁將軍,自此阿桂正式成為封疆大吏。

但此時的阿桂還有真正進入到滿清的核心層,甚至在徵緬甸晚期因建議被乾隆認定為不合時宜,遂被罷官,但仍被留軍聽用。不過此時的阿桂隨無官,但乾隆還是很信任他,1774年阿桂率軍平定大小川之亂,阿桂利用計策終於在1776年徹底的平定了危害滿清數十年的大小川之亂,這次功勞可以說是徹底的將阿桂帶到了權利的最核心,先是晉爵為一等誠謀英勇公,後封其為協辦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和軍機大臣。



此後在京中阿桂的地位是一升再升,1777年授武英殿大學士,併兼管吏部,後又兼任玉牒館、國史館和四庫全書總裁,及淵閣領閣事經筵講官。1778年又開始兼管理藩院和兵部,同年成為滿族皇族讀書之地上書房的總師傅。1779年更是成為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次年又成為地位最高的大學士,自此阿桂成為了滿清百官之首,成為真正的滿清宰輔,及滿清第一重臣。


而後阿桂雖已是遲暮之年,但是乾隆還是十分信任於他,之後的阿桂幾乎很少留在京中,全國各地哪裡出事,哪裡乾隆在意,乾隆就會派阿桂前往,阿桂也經常作為欽差大臣替乾隆巡視各地。而其死後更是被賜予了入賢良祠,永世享受滿清歷代皇室香火的資格。可以說阿桂是清朝少數幾個文武全才的重臣,晚年的他可謂是權傾朝野,但乾隆卻從未猜忌於他,更是時常讓他以欽差的身份掌握軍權,及巡視各地,可以說他真正做到了“功高震主”卻能善始善終的結局。


澳古說歷史


權傾朝野,但是忠心耿耿,而且還不讓皇上猜疑的人。肯定當屬宦官居多,他們沒有子嗣不存在篡位不會讓江山改名換姓,而且太監出身貧寒,除了自己沒有其複雜的關係,他完全是依附於皇上才有的今天,所以他是皇上的代言人,雖然權傾朝野,但是不會讓皇上猜忌。


第一名:唐朝高力士。

高力士

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時期,其地位達到頂點,因為幫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第二名:明朝魏忠賢。

魏忠賢

魏忠賢少年時原本是一個無賴,萬曆時因賭輸自閹入宮,事中官魏朝,得識熹宗乳媼客氏,並與之私通。後來一步步憑藉著溜鬚拍馬的絕活,地位權勢與日俱增,成為太監界的大佬。其在朝中專橫跋扈、目無綱紀肆意殘害忠臣。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人稱九千歲。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第三名:秦朝趙高。

趙高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從秦始皇病死沙丘之時,趙高就秘不發喪其陰謀就開始了。公子胡亥當政之後,趙高的權勢日益膨脹,朝堂之上公然“指鹿為馬”的典故成為後世之談。因為對權勢的貪婪,這位位高權重的大太監最後死在了自己精心安排的秦三世“子嬰”手上。

第四名:明朝王振。

王振

明王朝可謂是盛產大太監的帝國。王振是明王朝第一個專政的太監。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人,略通經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他便自閹入宮。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等到明英宗上位之後,王振就開始在朝中如魚得水逐漸的掌控朝堂。

第五名:明朝劉瑾。

劉瑾

劉瑾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從此改姓劉。弘治年間犯罪赦免後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寵愛,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製造了“奸黨冤案”。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劉瑾被捕後,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他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1510年八月,劉瑾被判以凌遲。

第六名:清朝李蓮英。

李蓮英

李蓮英整整在清廷皇宮混了52年,混成了西太后慈禧身邊第一紅人,深得慈禧太后的喜愛。其當紅之際並沒有像明朝那幾位太監一樣專權亂政,但時不時的在慈禧太后身邊說說話還是挺頂用的。

第七名:東漢張讓。

張讓

張讓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漢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洩,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害了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第八名:唐朝李輔國。

李輔國

李輔國是唐肅宗時的當權宦官,唐代第一個當上宰相的宦官。相貌奇醜無比,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權在握後李輔國更加為所欲為,最後被人刺殺身亡。追贈太傅,諡號為醜。

第九名:北宋童貫。

童貫

北宋權宦,"六賊"之一。在杭州為宋徽宗蒐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後來被蔡京推薦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當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後來宋欽宗即位,被處死。

第十位:清朝安德海。

安德海

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咸豐帝死後他干預朝政,打壓恭親王。同治八年時,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歷史擺渡人


看了幾個回答,有說郭子儀的,有說諸葛亮的,等等。但都達不到權傾朝野吧,包括張居正,只能說功高震主。

那麼什麼叫權傾朝野呢?

古代有句話叫:尹霍之權。尹指尹伊,霍指霍光。因這二人有過廢立主子的權力,可稱權臣。權臣自然就權傾朝野了。

現在數數從秦漢至滿清的權臣:

秦:無

西漢:霍光,王莽

東漢:董卓,曹操

曹魏:司馬兄弟

孫吳:諸葛恪

兩晉:劉裕

南北朝:宇文護

隋:宇文化及(勉強算一個)

唐:晚唐的太監頭子

五代:無

兩宋,遼,金,西夏:無

明:無

清:多爾袞

上述人等,都有廢立皇帝的權力,左右國家命運的手段,即權傾朝野。

南北朝還有個殺了好幾個皇帝的權臣,忘了名字。

除了稱帝的,有幾個有好下場?

所以,權傾朝野而皇帝不猜忌的,沒有。


史毓郎


中國古代歷史上,權傾朝野,忠心耿耿還不被皇帝猜疑的人,怕是沒有。比如眾所周知三國時候劉備因為猜疑諸葛亮所以託政於李嚴,清朝乾隆因為猜疑和珅而讓他在自己兒子嘉慶手中殺了年豬。

真要拎出來說,郭子儀算是一位。郭子儀在唐朝可謂是權傾朝野,但是卻忠心耿耿,唐代宗雖猜疑,但是郭子儀做人做事太滴水不漏,愣是讓唐代宗找不到弄他的理由,只得不停給高官厚祿,這才是真厲害。

(郭子儀)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之前,可以稱得上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吏,安史之亂一爆發,銅鑼一響,黃金萬兩。郭子儀可謂犀利,愣是從一個小小的權朔方副節度使一路殺回了京都長安,解放京都。整個安史之亂肅宗朝,肅宗前後不下於千道詔書表彰郭子儀的軍功,隨便一道放到尋常人手裡都能拿出來嘚瑟幾年,然而郭子儀很識趣,在每平定一次戰役,都會把那些詔書藏起來當沒事人一樣,然後一到都城麻利兒地把兵權還給肅宗。



(安史之亂戰役圖)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就是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弄出來的么蛾子,所以肅宗可謂是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打心底裡就不太敢信任節度使郭子儀,所以也是很快收了郭子儀兵權。在人事上,也是傾向於信任自己貼身太監魚朝恩。魚朝恩可不是啥好貨色,一介閹宦,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居然也嫉妒起郭子儀的軍功來了。這不,鄴城唐軍敗了,本來沒郭子儀啥事兒,愣是被他在肅宗面前把黑鍋蓋到了郭子儀頭上。郭子儀在當時在軍中威望正是鼎盛時,手下部將多是各地偏將,完全擁有反的能力。當然,肅宗也是知道里面的貓膩,也是想看看郭子儀到底有多忠心,哪曾想郭子儀愣是逆來順受,接受貶謫,乖乖回了家。這次時間,也算是辛苦了魚朝恩,賠本給郭子儀賺了吆喝,從此民間無人不知郭子儀軍功與忠心。

又一次,輪到他和肅宗兒子代宗的較量,在背後使絆子嚼舌頭的太監變成了程元振。郭子儀率領軍隊攻打吐蕃時,做夢沒想到他在前線浴血奮戰誓死也要保護的人,卻在背後偷偷把他家祖墳都給摟了。原本這件事也是程元振狐假虎威乾的,代宗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看郭子儀有沒有反意。

(郭子儀)

哪知道郭子儀凱旋歸來,非但沒有發脾氣,反而跪下哭的涕泗橫流自責道“一定是我管理下屬不嚴讓他們去幹瞭如此喪盡天良的事,別人才會如此報復自己啊!”

代宗一看,羞愧得有點無地自容。於是對郭子儀信任無二,最後用一個尚書令試探一次,從此把郭子儀引為心腹首輔,把自己女兒都嫁給了郭子儀兒子。一次郭子儀兒子和公主拌嘴說“要不是我爹,你爹還不一定能當皇帝呢!”

此時後來讓代宗知道,代宗笑著對公主說“我這兒女婿說得一點不錯,沒有他郭子儀,還真沒我今天!”


不書公子


能達到這樣一個高難度境界的,無可爭議就是一位:唐朝戰神郭子儀。

雖然在幾乎要掉唐朝半條命的安史之亂裡,比起老戰友李光弼來,同樣有再造唐朝功勳的郭子儀,只能算是第二號功臣。但是,在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政局裡,郭子儀卻多次擔當起挽救唐朝的重任。吐蕃攻陷長安後,手裡沒兵的郭子儀只憑著心理戰加巧妙用兵,就將吐蕃打的狼狽而逃,避免了唐朝半壁山河淪陷。吐蕃與回紇聯合進兵,郭子儀單槍匹馬進入回紇軍營,說服回紇臨陣倒戈,與唐朝一起痛擊吐蕃。

可以說,從安史之亂起,一直到唐代宗年間,大唐王朝幾次國難,都是郭子儀慷慨挺身,冒死救火。赫赫的戰功,也造就了他風光的威權。昔日跟隨他一起打拼的部將們,到了郭子儀七老八十時,基本都成了手握一方重兵的節度使。可這群人在郭子儀面前,卻是從來恭恭敬敬。郭子儀對他們頤指氣使,他們都是畢恭畢敬聽從。等於是大唐一多半驕兵悍將,當時都是唯郭子儀馬首是瞻。

那風光到如此的郭子儀,有沒有被皇帝猜疑過呢?說個事情就知道:郭子儀的兒子,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一次小兩口拌嘴,郭子儀的兒子脫口一句渾話:如果不是我爹,你爹能不能當上皇帝還不一定呢!昇平公主憤怒的去找唐代宗告狀,聽到如此大逆不道言語的唐代宗呢?卻是呵呵一笑:我這好女婿沒說錯,沒郭子儀我真當不了皇帝。

那如此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為什麼就這麼安全?一部分原因,是形勢比人強。當時風雨飄搖的大唐王朝,需要這位戰功卓著的戰神來壓場。但更重要原因,卻是郭子儀的高情商。每次打完仗後,郭子儀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兵權,絕不貪戀權位。甚至他被太監妒忌,祖墳都被太監刨了,嚇得唐代宗擔心郭子儀要造反。誰知郭子儀見面就是一頓哭:“皇上,一定是我犯了錯,所以上天降罪我,導致我的祖墳被刨啊”。這樣的戰將,皇帝如果還猜疑,那就是沒心肺了。

總之,能屈能伸的郭子儀,就這樣完成了他多次再造唐朝的功業,換來了富貴終生的晚年。


歷史風雲錄


有!

前秦霸業的締造者王猛!

出將入相,位極人臣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人,雖然出身貧寒,但素有大志。前秦東海王苻堅聞王猛大名,召請王猛,兩人一見如故,非常投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待苻堅登基,王猛從中書侍郎做起,一年內五次升遷,“權傾內外”。建元六年(公元370年)王猛率軍攻滅了前燕,苻堅更是給王猛加封了近乎誇張的頭銜:

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太子太傅、司隸校尉、持節、常侍、將軍、侯如故。稍加都督中外諸軍事。

從此,“軍國內外萬機之務”,無論大小,都由王猛負責。

丞相、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等頭銜任選其一都可以說權傾朝野、位極人臣,而王猛一人兼之!

千古權臣,罕有其匹!



文韜武略,霸業宏圖

當時,長安附近的氐族貴族自恃功勳,為非作歹,四處橫行,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王猛嚴格執法、打擊不法權貴。

王猛鐵腕治國和大權獨攬引起了氐族權貴的嫉妒和敵意,勳貴樊世當眾辱罵王猛,苻堅大怒,將其處死。其他氐族貴族詆譭王猛的也被一一治罪,苻堅用絕對的支持和信任幫助王猛樹立了權威。


符堅給了王猛完全的信任和支持,王猛則以全部的能力和才華相報答。經濟上王猛獎勵耕織,興修水利,屢經喪亂的中原經濟逐步復甦。文化上提倡儒學,選拔儒生,考核人才選拔,推動了前秦政權的漢化。

王猛鞠躬盡瘁,勵精圖治。在他的治下,前秦百姓豐樂,國富兵強。憑藉著雄厚的國力和軍力,前秦不斷對外擴張,在王猛去世前,前秦已基本實現了北方的統一(未入版籍的前涼和代國也已臣服)。



千載知遇,萬古流芳

苻堅與王猛義雖君臣,情同兄弟。

苻堅不僅將軍國大事放心的交付給王猛,還要求自己的兒子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王猛,足見親信敬重。為了報答苻堅的知遇之恩,王猛鞠躬盡瘁,不辭辛勞,巨大的工作強度最終催垮了王猛。王猛病重時,苻堅親自在宗廟社稷為他禱告,還派親信大臣赴名山大川為王猛祈禱。當王猛病情好轉時,欣喜若狂的苻堅甚至為此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的犯人!

可惜天不假年,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積勞成疾的王猛溘然長逝。苻堅哀慟不已,以漢代大將軍的禮儀下葬,諡“武侯”,備極哀榮。

千古君臣知遇,良可唏噓!


雄州霧烈


人畜無害,且權傾朝野,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

歷史上能夠做到權傾朝野的人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做到人畜無害,且對君王忠心耿耿這樣的人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但是,歷史上也存在一些人極有權力,且在歷史擁有很好的口碑。但這樣的人並不多,我們暫時稱他們為古代權力界“四大金剛”。這“四大金剛”為:太師郭子儀、諸葛亮、“書法政治家”王導、“麒麟閣功臣”霍光。

太師郭子儀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今天的陝西渭南華州區)人。郭子儀是唐代名將、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早年郭子儀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但從軍後卻一直未被受重用。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被臨危任命為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共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部長)。



郭子儀的一生可謂是十分的精彩,一生功績無數,平定安史之亂,克復兩京,抵禦吐蕃,長期執掌兵權。

但是,郭子儀一生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屢次遭到讒言,也曾被剝奪軍權。但是,郭子儀卻對統治者忠心耿耿。

臥龍先生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位及權臣,且對蜀漢政府忠心耿耿,一心為民!




書法政治家王導

王導是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曾侍奉於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兩晉之際,王導身系東晉一朝安危興亡為己任。王導的為政精神在於寬,但這在當時是不得不如此的,但寬對後來的影響是不好的,寬的壞處,到東晉後期就都浮現出來了。所以說王導在前期是有功的,而後期也是有過的。





麒麟閣功臣霍光

霍光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西漢大司馬霍去病的異母弟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忠厚有餘,但才智不足,誠哉他不學無術!廢昏君立明君,功著漢室。他的一生有功有過!

BM大嘴 用“吐槽”改變世界!


BM大嘴


有,肯定有,至少唐朝的郭子儀就算一個。

先來看看史家對其的評價。唐代史臣裴垍稱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君子不之罪。”這個評價夠直接,夠有力了吧?

郭子儀(697—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人,唐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歷經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在“安史之亂”中展現了驚人的軍事才華和過人的膽略,為延續李唐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仕途上步步高昇,以至於出現功高蓋主的情況。在這裡我們舉兩個例子,一是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曖娶了唐代宗的千金昇平公主。昇平公主嫁入郭府之後,不改金枝玉葉的做派,經常對公婆發脾氣。封建社會,按理說,媳婦是要向公婆行大禮的,可是昇平公主是君,作為長輩的郭子儀夫婦反倒要向公主行大禮,這讓郭噯心裡十分不滿,有一天在家宴上他多喝了幾杯,於是就命令公主向自己的爹孃下跪,結果遭到公主的嚴詞拒絕和厲聲呵斥。郭噯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藉著酒勁就把公主狠狠收拾了一頓,把公主打得粉面開花。於是公主就進宮找自己的皇帝老爹哭訴去了,原以為老爹會幫自己出頭,誰知唐代宗非但沒有責備女婿郭噯,反而積極地出面調停,為小兩口和好如初創造條件;還有一次,郭子儀做七十大壽,家人、親友紛紛前來道賀,昇平公主卻託辭未去,這讓郭噯很是不滿,於是就去找公主理論,結果兩人又爆發了激烈衝突。郭噯當時估計也是喝了酒,一時頭腦發熱,居然大聲說道:“別仗著你爹是皇帝就欺人太甚,我父親只是不稀罕當皇帝!”這還了得?勃然大怒的昇平公主立刻進宮告御狀去了。結果你猜皇帝怎麼說?唐代宗聽了女兒的哭訴之後,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才說:“郭噯說得沒錯,郭令公要是有心造反的話,天下早已不是我們李家的了”,然後就命令昇平公主返回郭府。事後,郭子儀把兒子關了起來,然後進宮面聖謝罪。代宗皇帝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好言相勸了一番。從這兩件事,我們就不難看出郭子儀權勢如何顯赫,皇帝又是如何沒有忌諱他了。

公元781年,郭子儀以85歲高齡走完了他那波瀾壯闊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的一生也成為君臣相處的典範,備受後世推崇。


蘭亭泛舟


中外這樣的都有先說外國的:

奧托·馮·俾斯麥

成就:作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當時獲得了令歐洲震顫的成就,在他的運籌帷幄下,普魯士王國打敗了強大的奧匈帝國,成功的吞併了所有德意志地區,使普魯士成為了當時盛極一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是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打敗了拿破崙三世所率領的法軍,俘虜了法國皇帝,也使得法國不得不割地賠款。


忠誠:<strong>俾斯麥號稱死硬保王黨,在1848年的自由主義革命運動中,俾斯麥組織軍隊鎮壓了革命保護了當時的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取得了信任,使得他的權力不斷提升,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威廉一世時,完全放權給俾斯麥,全權負責外交以及政治。

周瑜

成就:周瑜在曹操南下眾人都慌亂中穩定中眾人的情緒說:”曹操雖然假藉漢朝丞相的名義,其實是漢朝的奸賊。將軍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業,割據江束,土地方圓幾千裡,軍隊精良,物資充足,英雄樂意報效,正應當橫行天下,為漢朝除去奸邪惡賊。何況曹操親自來送死,怎麼能去迎接他呢?請讓我為將軍您籌劃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經安定,曹操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曠日持久前來爭奪疆域,又能夠同我們在船艦上較量勝負嗎?如今北方並沒有安定,加上馬超、韓遂還在潼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依仗舟船,和吳越的人爭鬥較量,這並不是中原人的長處;並且現在天氣嚴寒,戰馬沒有草料;驅使中原的士兵長途跋涉江湖之間,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這四種情況,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貿然為之。將軍您擒獲曹操,應該就在今天。周瑜我請求得到精兵三萬人,進軍駐守夏口,保證為將軍您打敗曹操。”這一番話穩定了軍心,才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這一戰使得曹操再無南下之力,也使得孫吳有了拿下荊州的本錢。

忠誠:《三國志》記載:“這一年是建安三年。孫策親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做建威中郎將,當即撥給軍隊二千人,戰馬五十匹。周瑜當時二十四歲,吳郡的人都叫他周郎。因周瑜的恩威德信在廬江很出名,就派他出去防衛牛渚,後來兼春谷縣長.不久,孫策想要奪取荊州,任命周瑜做中護軍,兼江夏太守,讓他跟隨去攻打皖縣,攻克。這時得到橋公的兩個女兒,都是天姿國色的美女。孫策自己娶了大橋,周瑜娶了小橋。”周瑜與孫策是連襟,忠誠度不言而喻,而孫權更是把他奉為大都督,把下簡、漢呂、劉陽、州陵給他作奉邑, 周瑜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給太子孫登。兒子周循娶了公主,授任騎都尉,可想而知周瑜一家所受的恩寵以及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