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荣枯鉴》这本书有什么看法?对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

岭上行者


《荣枯鉴》,是古时候五代时期一个宰相叫长乐老所写,是一本较为经典的谋略著作。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本书就是写“小人”,因此又叫“小人经”。



因为《荣枯鉴》一书就是告诉你怎么样看待小人,角度很独特,什么是小人?怎么防范小人?怎么对付小人?就是这些内容。

曾国藩说:“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



《荣枯鉴》句赏: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

你能不能走上仕途,当上官,并不是说来计算你做的好事多,还是你做的坏事多来决定,你会不会升官发财同样也不是衡量你是否君子或是小人来决定。



“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小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极会讨好领导,领导喜欢这样,也需要这样;而小人身边的干活大众都不喜欢这种行为,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你们是没有权力给小人以惩罚的。



“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

做为员工如果只知道干活,不知道“拍马屁”,又太直,会被领导怀疑而不信任;而员工如果只知道给拍领导射马屁,不好好工作,其他员工也会认为这人不实诚,讨厌他,不跟他在一起。


祥河诗语


《荣枯鉴》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小人如何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用行动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反映了古代官场小人当道的局面,更针对性的把如何做成一个小人,一个人让人气愤而又让很多人去奉承的一种行为,实则是一种反衬的手法在描写,在更大揭露丑陋的同时反映了真善美应是社会盛行的风气。现实往往不尽人愿,而这本书恰恰就把这种行为描述的淋漓尽致,对于历史是一种回顾,对现实具有敲打作用。现实中的社会,很多事情和书中描述的人物形象非常贴近,“墙头草”“混水摸鱼”“趋炎附势”等等都是现实存在的情况,有时候我们需要把这些事摆出来,让人们看到,正所谓“人心隔肚皮”,我们不怕得罪君子,但是我们要防范小人,所以说是给现实在写照的同时,也能让正气在社会中飘荡,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