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期,“茲”有哪些意思?

18393510667


野渡回答:古代時期,“茲”有六個方面的詞性,詞性不同,其詞意有所不同。下面逐一舉例說明。

一是當動詞用,其意是草木茂盛

據《說文》解釋,茲,從艸,滋省聲,形聲詞,本義是指草木茂盛 。

例如《素問.五藏生成論》: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茲者,茂盛也。

又如《爾雅.訓詁》:草木茲茲。茲茲,茂盛狀。

二是當名詞用,其意有三

(1)當年字用

如《呂氏春秋》:今茲美禾,來茲美麥。茲者,年也。

(2)指代草蓆

如《爾雅》:蓐謂之茲。茲者,蓐席也。

(3)現在,此時

如《書·盤庚上》:茲予大享於先生,爾祖其從與享之。茲,現在也。

又如:茲聘請李先生為本校教員。茲,現在之意。

三是當代詞用,其意有二

(1)這個,此

例如:總茲戎重。語出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茲,此意。

例如:揮手自茲去。語出唐·李白《送友人》。茲,此也。

例如:茲遊快且愧矣。語出《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茲,這也。

例如:而母立於茲。語出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現代用語:茲事體大。意即此事牽連甚廣,關係重大。

(2)這裡

例如:文王既沒,文在不茲乎?語出《論語》。茲,這是之意。

現代漢語:茲,也有此,這,這個,這樣等指代之意。如此日。此事等。

四是當連詞用,意思相當於則或就。

如:若可,師有濟也;君而繼之,茲無敵矣。語出《左轉·昭公二十六年》。茲,則也。

五是當語氣詞用,可以不翻譯

例如:周公曰:嗚呼!休茲!語出《尚書·立政》。茲,語氣詞,相當於吧,也可不譯。

六是當副詞用,通“滋”字,其意有二

(1)更,更加

例如:由由乎茲免。語出《管子·小問》。茲,更加之意。

又如:行地茲遠。語出《管子·小匡》。茲遠,更遠也。

再如:賦斂茲重。語出《漢書·五行志七》。茲重,更重之意也。

(2)增加,增益

例如:我思肥泉,茲之永嘆。語出《詩經·邶風·泉水》。茲,增加也。

總之,據考證,“茲”在我國古代文章典籍中,使用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其意思也因語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以上列舉的六個方面含義,純屬個人理解,不當之處,請留言交流!








洮野渡


茲兩個讀音:zī、cí。形聲。據《說文》,從艸,滋省聲。本義:草木茂盛 同本義。又如:茲茲(增加繁殖)  《申集上》《艸字部》 ·茲〔古文〕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注》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注》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聞道國學


茲本意就有實際的一面,現在加個助詞,茲有,作為介紹。聯繫業務。


本來身份證就是尹新橋


指的是“現在有”的意思,是出於一種禮貌、書面性更強一點是一種禮儀用語。


柳嫿之fighting


茲字用法甚多,但初意當從么發展而來。由么而為玄,由玄而為茲。么為絲,引申為小。雙么為幽微,或有結繩記事意。雙玄即茲,說文訓為黑。後改艹頭,表草木初生如絲縷之多茂。引申為柔弱、緩慢。茲作此意時,表記事到現在、此時;慈,心地柔弱、愛憐;滋,慢慢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