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历史的荒野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各有千秋,题主非要一较长短!那么咱们就细细对比一下,看谁能独占鳌头,雄霸第一!

一、周瑜:四人之中名气最大,在东吴地位最为显赫。赤壁之战让他威风八面,风头正盛誉满天下,除此之外便是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赤壁之战从开局到圆满地实施成功这一系列过程中,却不是周瑜功劳最大,而是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没有诸葛亮借得东风而来,赤壁之战就是一场空谈。把最出彩地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周瑜身上,是小说《三国演义》里地过分拔高,还有苏东坡地《赤壁赋》所赞扬地那样,都是过誉了。周瑜其实是言过其实,志大才疏。“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出自周瑜。

即便真实的历史,周瑜除了赤壁之战之外也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英雄气短、年轻有为,还特会秀操作,这些让文学家、小说家们偏爱周瑜,其实周瑜也就是绣花枕头好看却不实用。


二、鲁肃:和稀泥的一把好手,在诸葛亮与周瑜之间充当和事佬,被关羽单刀赴会当成了肉盾,但是鲁肃此人是坚定地执行“孙刘联盟”共抗曹魏集团的战略家,其政治远见,战略眼光远在周瑜、吕蒙、陆逊之上。

“孙刘联盟”是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能否长久最为基本的先决条件,孙刘敌对,曹魏就会各个击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作为坚决维护“孙刘联盟”鲁肃,看似平凡,仅凭这一点便是居功至伟,立于不败之地。


三、吕蒙,一个能够知耻而后勇,默默学习,努力进步的武将,此人不论武功还是计谋在吴国都属于中游水平,是普通人脚塌实地,进而有所成就的例子,他之所以出名,无非是诛杀了关羽,也就是说不是吕蒙有多少真本事,而是他凭借着陆逊的计策偷袭成功,关羽之死让吕蒙名气大躁。

四、陆逊,不论是偷袭荆州,诛杀关羽,还是“火烧连营七百里”打的刘备病死白帝城,能足以证明,陆逊这个人在军事指挥方面,出谋划策方面很厉害。


由此可见:陆逊>鲁肃>周瑜>吕蒙


静言读史


四大都督中,周瑜文武全才,拒曹操于赤壁,保江东之不失,奠定三分天下之雏形;鲁肃长于战略,为孙权订百年大计,力主联刘抗曹,巩固孙刘联盟共图天下;吕蒙勇而有谋,勤而好学,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为东吴扩大地盘;陆逊智勇双全,沉着冷静,大破刘备于夷陵,为东吴解除亡国之险。

周瑜是帅才,鲁肃是谋才,吕蒙是将才,陆逊是相才。那么谁更历害呢?

周瑜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领导赤壁之战,大破曹操,赤壁之战明显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在弱者对抗强者时,没有胆怯,非常冷静,在东吴与曹操的首次交锋中能够凭借自身优势,合理选择战术,一举击破曹操,周瑜功不可没,其眼光、胆识、能力、思维均优于常人。



周瑜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而且在战略上很有眼光,赤壁之战前,周瑜就是坚决的主战派,力主孙权统一长江以南,与曹操划江而治,二分天下。赤壁之战后,看出刘备绝非善类,力主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其党羽,但孙权不听,只可惜英年早逝,要不然就能看到周瑜西征益州。

鲁肃一生最大的贡献是替孙权拟定三分天下的战略,早在孙权刚接手东吴时,鲁肃就为孙权谋划了江东版的“隆中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要早7年,可见其眼光深远,在赤壁之战前,力主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赤壁之战后,在周瑜死后接任大都督位置,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仍然奉行联刘抗曹的战略,确保了东吴能在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正是由于鲁肃的战略,才导致刘备集团的坐大坐强,包括后来刘备不愿意归还南郡,都是联刘抗曹的副作用。

吕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袭取荆州、攻取益州、伺机消失刘备集团,吕蒙的行为让东吴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不仅占有大半个荆州,而且将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让东吴的领土增加近三分之一,成为仅次于曹操的第二大割据势力。

吕蒙与孙权的谋划偷袭荆州,有利也有弊端,在战术上看是成功的,在战略上看是失败的,幸好还碰到曹丕这个二楞子皇帝,要不然带给东吴的就是灭顶之灾。由于吕蒙偷袭荆州,导致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当时魏国皇帝曹丕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联蜀击吴,事后来看刘晔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退一万步讲,如果当时曹丕听从了刘晔的建议,联蜀攻吴,那么东吴的灭亡就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吕蒙的偷袭荆州,导致吴蜀联盟破裂,这是相当危险的一步棋。



陆逊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夷陵之战,以沉着冷静、处事果断一兴击败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刘备,直接导致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彻底消亡,让蜀汉势力严重受损,间接导致刘备的郁郁而终。身为东吴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守土有责,进取无志,在夷陵之战后,再也没有意愿发动对曹魏更大的战争。

陆逊由于才能出相入将,成为东吴的丞相,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但深受孙权猜忌,由于卷入太子与鲁王的争权,被孙权逼死。

综合起来看,周瑜最历害,其次是陆逊,再次是鲁肃,最后是吕蒙。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东吴从周瑜到陆逊这几位都督每一位都为东吴做过很多贡献,今天笔者就应题目的要求,为这四位都督排一下名。

第四名,吕蒙。把吕蒙放在最后的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周瑜、鲁肃一样的战略眼光

在他担任都督的时候,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打下了荆州,吕蒙打荆州这个事情还很有争议,起码在笔者看来,攻打荆州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荆州在刘备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吴蜀联盟可以说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合作。历史证明,吴蜀联盟是正确而且不可替代的。而且在偷袭荆州之前,孙权让吕蒙装病迷惑关羽的时候,陆逊也看到了战机,向吕蒙建议偷袭荆州,而且拿出的计划和吕蒙事先准备的大致一样。所以笔者把吕蒙放在了陆逊之后,但他勤奋学习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strong>

第三名,陆逊。首先陆逊是唯一一位没有英年早逝的都督,他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多。从建议吕蒙偷袭荆州初露头角,到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彻底奠定了在东吴的地位,之后石亭之战又大败曹军。证明了他的指挥才能,但他晚年却卷入了孙权父子的斗争之中,最后愤忿而卒。以上两位的格局和战略眼光都不如周瑜和鲁肃,如果周瑜和鲁肃不英年早逝,吴蜀联盟得以继续维持,三国的结局有可能会更改。<strong>

第二名,鲁肃。

鲁肃绝不是演义中描写的老好人形象,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对三国时局的分析堪比诸葛亮,在很早的时候就拿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如果益州不被刘备先一步拿下,孙权按照鲁肃的策略,很可能出现二分天下。后来鲁肃坚持联刘抗曹,在荆州问题上周旋于孙刘两家之间,把孙权和刘备翻脸的时间整整延后了五年,让吴蜀两家都得到了恢复元气的机会,可惜的是后来两家都认为自己兵强马壮,虽然打不过曹操,灭了对方还是绰绰有余的,结果就在鲁肃死后几年的时间内打成了一锅粥,让曹丕逮到机会平稳度过了篡汉的不稳定时期。

第一名毫无疑问是周瑜的,一个赤壁之战让周瑜名扬天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那一套说辞,历史上应该是周瑜向孙权讲的。赤壁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周瑜还是为孙权开疆拓土的功臣,为东吴打下了江左的大片土地。在战略眼光上和鲁肃不相上下,但他曾建议孙权干掉刘备,这可是先知一样的计谋啊,要是孙权当时真把刘备杀了,孙权能否统一中国不一定,但统一长江以南却是板上钉钉的了,所以把他排在鲁肃之前。

以上,就是笔者对东吴四大都督的排名,欢迎各位读者加以补充!


邓海春


四大都督,如果要说谁最强,那应该是周瑜,毕竟周瑜如果不死,孙权都不安心。至于其他几位,就见仁见智,我认为,吕蒙和陆逊应该能并列,属于第二档,为什么这么说?陆逊活的比较长,大家熟悉一点,而吕蒙死得早,又因为荆州之战被蜀粉记恨,小院就来说一下吕蒙。

吕蒙其人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是孙策起家时的老部下,以勇猛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

吕蒙真正开始受重用是在孙权统治之后,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的职务

东吴先后有四个都督,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这是《三国演义》中扯淡的说法,历史上,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被并称为东吴四英杰,但有正式记载的,只有陆逊一个人先后两次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假节,这是因为陆逊之前也只是右护军、右都护,想要统帅大军,就必须加衔。

而且都督这个职位,只是个临时性的军职,并不是正式的官位,用时设,不用时撤,类似于明朝的督师。

吕蒙的官职先后是:别部司马、偏将军、领寻阳令、横野中郎将、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然后就病死了,从始至终,并没有担任过所谓的都督。

这是从职务上来说。当然,如果硬要说吕蒙担任过都督的话,其实也可以算,因为毕竟他曾经统帅过东吴的军队,从军权上来说,与都督并无太大分别。

吕蒙高明在哪里?

小院看来,吕蒙的高明之处,或者说强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勇猛善战

吕蒙是苦孩子出身,从小没读过什么书,十五六岁就跟着姐夫邓当在部队里混。最后能成为东吴的统帅,完全是凭借战功而不是家世、人脉等,一步步从基层晋升上来的,这样的将领,如果不能战,立功无从谈起。

担任山越县长时,以武力平定以武力平定了起事的山越族人。

在进攻黄祖的战役中,吕蒙统率前锋部队,身先战阵,亲自斩杀黄祖大将陈就,立下首功。

《三国志》: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其后在征皖城、讨伐庐陵盗贼、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濡须之战等战斗中都表现出色。逍遥津率甘宁、凌统拼死保护败退的孙权,否则孙权可能被张辽活捉。

二、善于学习

行伍出身的草根将领往往不重视文化,吕蒙是个异类,善于学习是他的特长。著名的孙权劝学的典故出自吕蒙,吕蒙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听从孙权意见后发奋学习,得到儒将鲁肃的肯定,吴下阿蒙从此被刮目相看。有两个成语就直接出自于这个典故,分别是“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

三、有勇有谋

在孙权掌权后,想调整部队,吕蒙听说自己的手下要被兼并,于是玩命操练,还去赊账弄来了整齐的装备,孙权来检阅部队时,看见吕蒙部下“陈列赫然,兵人练习”,不但没有减他的病,反而给他增兵。

赤壁之战后,益州将领袭肃率军投诚,周瑜上表,请孙权把袭肃所部拨给吕蒙管辖。吕蒙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从全局考虑,认为周瑜的意见欠妥。他极力称扬袭肃有胆识,有才能,并说袭肃向慕教化远道前来投诚,只该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该褫夺他的兵权。孙权觉得吕蒙说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归还了袭肃的部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攻吴,吕蒙多次献计被采纳,曹操见事不可为,主动撤军,吕蒙出力甚多。

《吴录》曰: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

尤其在零陵智取郝普,表现得狡黠果断,似乎就是白衣渡江的预演。

吕蒙的巅峰当然是白衣渡江,攻取荆州,擒杀关羽,这是一场完美的战役,在三国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吕蒙谋略的体现,在事前和事中吕蒙都以谋略麻痹了关羽。

四、治军严谨

吕蒙素以军纪严明著称,绝不纵容手下。取得荆州之战胜利后,关羽部下的家属都被抓获,吕蒙对他们厚加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擅人民家有所索取。

吕蒙有个老部下,因为拿了百姓一个斗笠,被吕蒙下令斩首,军纪严明至此,军中无敢不从。

以上几点,缺少哪一点,恐怕吕蒙都无法成为东吴实际上的都督,更无法取得荆州。

吕蒙被低估在哪里?

现在许多人的普遍观点是吕蒙没有战略眼光,身居高位,却破坏孙刘联盟,袭杀关羽,认为吕蒙只能成为一军主将,难为一国谋主。

这似乎有点一厢情愿的意思,吕蒙为何要成为一国谋主?他有必要必须成为一国谋主吗?

结合吕蒙的履历来看,能成为一军主将,对他是最合适不过的,吴下阿蒙为何非得去争那个一国谋主的地位呢?

吕蒙需要制定战略吗?需要,也不需要。

说需要,是因为他作为东吴都督级别的人物,确实需要在宏观上来把握战争的态势,考虑到行动的前、中、后所需要面对的局势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说不需要,是因为吕蒙无论提出哪种方案,他自己都不是最终的决策者,他提出的方案,只是供决策者参考,并不作为最后决定。

岳飞算得上帅才了,直捣黄龙喊得震天响,但不管原因如何,决策层并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

司马懿算谋主吗?曹丕、曹叡在的时候,他又能如何,连曹休都敢不鸟他。

明末的众多督师,孙传庭、洪承畴、地位与东吴都督类似,他们算谋主吗?

他们当然可以制定战略,挥舞方遒,但最后用不用,并不是他们决定,他们只要统帅手下兵马,依照最后的决定来进行战争,打好每一场战役就够了。

为何要把本来就无成为谋主能力的吕蒙拔高到跟周瑜一样的层次而进行比较?这似乎有点欲贬先褒的意思。诸葛亮算是谋主吗,夷陵之战他能劝阻的了吗?谋主不谋主,小院认为实在是个大帽子,最后做决策的都是孙权而已。

所以,小院认为,揪着吕蒙不会制定战略,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这些观点,完全以吕蒙的荆州战役为出发点,似乎吕蒙一生只参加过这一场战役,没有了荆州之战,吕蒙这个人似乎就不存在一样,白衣渡江前的吕蒙,被选择性无视了。

而事实上,荆州之战,从战争角度看,是一场非常漂亮的战役,从策划到执行到善后,都相当完美,没有高超的指挥能力和优秀的指挥能力很难做到,这场战役恰恰说明吕蒙的优秀。至于所谓所谓“背弃盟约”,“破坏孙刘联盟”等罪名,只是吃瓜群众的臆想,同战争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小院认为,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是真实的吕蒙,屌丝出身的吕蒙能称为与周瑜、鲁肃、陆逊等并称的东吴名将,其本身的意义更值得探讨。

吕蒙身后的评价

吕蒙到底被高估还是低估,看看别人对他身后的评价。

关于吕蒙,主席有一评价: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孙权的评价:“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陈寿的评价是:周瑜、鲁肃建独断之名,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用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他认为: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曾国藩:吕蒙诛取铠之人,魏绛戮乱行之仆。古人处此,岂以为名,非是无以警众耳。(这是说的吕蒙平定荆州后为了严明军纪,斩杀了违反纪律的手下。)

那么再看吕蒙,是不是很牛呢,我感觉有点。

唐肃宗时期评定的古今六十四名将里,三国时期有十位名将上榜,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吕蒙位列其中,吴国其他上榜的几位是周瑜、陆逊、陆抗。

我看,蔡东藩的评论颇具代表性:关公之败,失之过刚,吕蒙虽胜,不能无罪;亲汉贼而仇汉裔,蒙亦何心?此后人之所以深嫉吕,而不能忘怀于鲁子敬也。

不过似乎,大家更关心的是吕蒙为何要杀死关羽和他自己的死因,却忽略了吕蒙此人本身。

如果是为了关羽的败亡和蜀汉的衰落而因此对吕蒙心怀恨意,又如何做到公正地评价吕蒙呢,这样的评价,才是有失偏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小院之观


厉害这概念不好界定,不如借用下三国志11中的五维属性,日本人对三国人物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周瑜:统率97武力71智力96政治86魅力93;

鲁肃:统率80武力56智力92政治90魅力89;

吕蒙:统率91武力81智力84政治74魅力82;

陆逊:统率96武力69智力95政治87魅力90。

五项之和:1.周瑜2.陆逊3.吕蒙4.鲁肃

统率:1.周瑜2.陆逊3.吕蒙4.鲁肃

武力:1.吕蒙2.周瑜3.陆逊4.鲁肃

智力:1.周瑜2.陆逊3.鲁肃4.吕蒙

政治:1.鲁肃2.陆逊3.周瑜4.吕蒙

魅力:1.周瑜2.陆逊3.鲁肃4.吕蒙

应该说,五项之和的高低基本反应了四人对东吴的贡献大小。周瑜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陆逊猇亭之战打败了刘备,吕蒙从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鲁肃建立巩固了孙刘联盟,他的贡献主要在政治层面(政治排第一)。可以说周瑜陆逊排第一第二没什么争议,吕蒙和鲁肃在伯仲之间。


靖远0204


东吴这四位都督应该说都是那个时期的顶尖人物,对东吴政权的创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非要弄个排行榜,排个位次,理论一下谁个最厉害,掌心觉得如果从对东吴政权的贡献角度考量,应该是周瑜当仁不让当排第一,陆逊居其次,鲁肃排第三,吕蒙排第四。理由如下。

NO1:周瑜,文武全才,谋略过人。

在孙策英年早逝,孙家在江东立足未稳之际,周瑜带头拥立孙权,向孙权行君臣之礼,并积极为孙权开疆拓土,打下了江左的大片土地,为孙氏在江东扎根立足起,草创东吴政权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

特别是坚决主战,亲自谋划并主导的赤壁之战,一举确定了东吴政权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江湖地位。所以仅此两个功绩,不管怎么评价周瑜对于东吴政权的贡献都不为过。

NO2:陆逊,深谋远虑,智勇双全。

作为江东士族代表,一生出将入相,跟随孙权40多年,主政东吴10余年,可以说是东吴政权的”社稷之臣“。

特别是在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弄翻了周瑜、鲁肃定下的孙刘联盟阵线后,陆逊挺身而出,在夷陵火烧连营,抵挡住了刘备的疯狂报复,同时让蜀汉政权深受内伤,不得不再主动与东吴和好,共同抗曹。

更重要的是陆逊在四个都督中在位时期最长,官当得最大,贡献也最多,为东吴政权在不断内乱的情况下,能享国50多年,作为了巨大贡献。但考虑到周瑜开国元勋的江湖地位不可动摇,所以只能屈居次席。(其实掌心从内心觉得陆逊排第一绝对够格。)

NO3:鲁肃,长于韬略,忠诚刚直。

《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个没主见的老好人,经常被诸葛亮算计,一点都没有大都督的威风。史上的鲁肃其实不然,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代最有眼光的杰出外交家。史学家周思源称,鲁肃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坦荡豪爽、能言善辩、堪称一代豪杰。

在孙权即位后,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勾勒了东吴政权的发展蓝图。特别是在曹操率大军南下,江东本土派主降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NO4:吕蒙,国士之风,果敢有胆。

吕蒙可以说是东吴的韩信,为东吴开疆拓土,征战一生,战功无数,屡有军功,特别是白衣渡江,设计袭取荆州,击败当时威震华夏,风头正劲的蜀汉第一名将关羽,使荆州诸郡,大部分为东吴所有,奠定了东吴最大政治版图。

但如果从战略格局上讲,吕蒙夺荆州的策略还是不合时宜的,破坏了孙刘之间的政治互信,也为之后孙吴分别为曹魏攻破埋下了政治伏笔。从这个角度上讲,将吕蒙排到最后。

其实如果按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以及宋徽宗七十二位名将排名,也可看出周瑜、陆逊居前,吕蒙是后来追加进去的,排名靠后。

当然以上排名只是掌心个人理解,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孙权对这四个的评价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更客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同奉一主,也就是孙权,作为当事人,孙权的评价绝对有参考价值。

孙权评价周瑜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点明了周瑜开国无勋的江湖地位,而且有王佐之材,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孙权在评价陆逊时,将之与周瑜类比,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要知道在周瑜之后,辅佐孙权的有鲁肃,吕蒙,朱然、顾雍、诸葛恪等,独将陆逊等同于周瑜,可见其分量。

孙权把鲁肃比作刘秀的首席谋士邓禹:“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可见,鲁肃的谋略大局观在这四人中是最厉害的,对此周瑜也表示非常认同,称:“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孙权对吕蒙的评价时,将其与周瑜,鲁肃对比,称其:“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可见在孙权心目中,吕蒙是不及周瑜的,在军功方面,因其夺了荆州,比鲁肃强。

所以站在孙权这个当事人的角度,综合评价这四个人,周瑜排第一,陆逊排第二,鲁肃排第三,吕蒙排第四。这个顺序,孙权估计也会称:“善哉,正合孤意。”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周喻最厉害。

大家都知道三国将领有养私兵的情况。比如说关羽的五百校刀手,张飞的燕云十八骑什么的。

那么从战斗力方面来说,这些名将的私兵自然是各有特点,总体强大,那么评说谁最厉害,可以从数量上来体现。

所以说周喻最强!因为鲁肃,吕蒙都是周喻的人,鲁肃是文臣,私兵没多少,吕蒙赤壁之战的时候,仅只是周喻治下的一个私兵统领。

着重要说的是陆逊,因为江东陆氏是原住民,不像周喻系外来势力。

而讨论二者私人武装最强的时侯倒有数据可考。

赤壁之战后,和刘备,曹仁反复争夺荆州五郡时候,孙权只答应供给周喻钱粮,换句话说,争荆州时,周喻治下的兵员,全是私兵,数量,五万!以及韩当,吕蒙等一众东吴名将。

秭归火烧连营时,陆逊自提一旅轻骑追击,大家都知道,追杀敌方主帅(尤其是皇帝,实乃最大功劳,斩获自不必算,风险也极大,)不是自己人能叫上么?而一旅是多少?陈寿没说,三国史官也没说。为何?因为人少么,那么追刘备,人少陆逊敢追么?傻呀?只能说相对人少。

那么刘备攻东吴带了七万人,火烧连营的时候陷了五万在战阵里(个人估计数)自己带两万人跑路总说得过去吧?

那陆逊追击的人,大概就是相当于二万,或比二万多一些,顶多不过三万人的私人部队!

所以,东吴四督都,论私人武装,周喻最强!


咬丨人


四人都是吴国的将帅之才,都非常厉害。军事方面,周瑜辅佐孙策开拓江左,周瑜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偷袭皖城、侵占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联刘抗曹、火烧赤壁。三国演义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实际上周瑜是生病死的,并非三国演义里面心胸狭窄之人。周瑜生前都是一个非常大度的人,以前程普与他不和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龄大,经常羞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的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鲁肃:《赤壁之战》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为孙权策划天下大计、联刘抗曹。劝孙权同意借荆州给刘备,导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后来又为了荆州之事,设宴杀害关羽。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肃是生性警惕之人,军事才能相差周瑜不是一星半点。


吕蒙:
主要成就攻占皖城,智取三郡 ,濡须之战,白衣渡江等。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毛泽东说:“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陆逊:与吕蒙共同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夷陵之战破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四人当中军事中,论战略排名应该是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论战术排名应该是陆逊、周瑜、吕蒙、鲁肃。战术上为什么陆逊排第一,因为陆逊能打败刘备,周瑜只打败了曹操,刘备曾经打败过曹操(正史里面火烧博望坡是刘备打的),所以刘备比曹操更善于打战。治国排名陆逊、鲁肃、周瑜、吕蒙。所以综合实力而言最厉害的是陆逊,其次周瑜、吕蒙、鲁肃。除了这四位,另外陆逊之子陆抗也挺厉害的。


贫僧法号不戒148


三国时,江东多英杰,说起东吴的这四大都督,周瑜赤壁之战、鲁肃孙刘联盟、吕蒙白衣渡江、陆逊火烧连营,都可谓是各有功勋,名扬史册。

如非要在这四人中论个长短,那有书君认为,“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周公瑾当排首位。

为什么呢?我们从四位都督的统率能力、武力值、以及谋算力和政治远见来比较一下。

一、 先说统率能力。

在统率能力上,周瑜第一当之无愧,作为第一任大都督,领导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可见其眼光、胆识、能力、思维均优于常人。

陆逊在统率能力上也不赖,夷陵之战面对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刘备时,可以保持阵脚、沉着冷静且处事果断从而一把火将刘备一举击败。

但刘备实力不比曹操,此时的东吴也不是周瑜那个时候的东吴,所以,夷陵之战比不得赤壁之战。

吕蒙呢,白衣渡江夺荆州,属于巧取,与周陆二位相比,又有不如。

鲁肃在军事方面相对于其他三人多有不足,恐怕是要垫底的。

所以,四个人比统率力,周瑜排第一。

二、 再说武力值方面。

在武力方面,作为一代大将,从底层做起,是战场打拼出来的,武力值不会差;周瑜跟随孙策一起打天下,是经历了战场打拼的,而陆逊则是书生儒将,武力值有限,鲁肃呢,武力值方面,实在没看出有什么高强的地方,又只能垫底了。

武力值上面,或许周瑜稍逊于吕蒙,但做为都督,武力值应该也不是最关键的地方。

三、谋算力方面。

论谋算,周瑜可是一个连诸葛亮都忌惮的对手,可以说周瑜的智力是出类拔萃的,在四大都督中说第一也无可厚非。

陆逊虽用计逐步助长刘备的傲气,一举击溃刘备,说明陆逊的智力不俗。但陆逊面对的不是多智近妖的诸葛亮,所以说,他又比不得周瑜。

鲁肃或许显得憨厚,但是论智力绝对不凡,著名的草船实际出自于鲁肃,《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它安到了诸葛亮身上。

而吕蒙,一计白衣渡江也说明他的智力不错,但他面对又是荆州士卒。

四大都督都不是蠢才,但强不强,看对手,如此看来,谋算力又是周瑜第一。

四、政治远见方面。

虽然《三国演义》立场偏刘,对周瑜多有贬斥,但实际上,周瑜一直对东吴的走向具有长远眼光,赤壁之战中,拒不降曹,联刘抗曹后,又紧接着防刘,力求除刘备以扩东吴。只可惜天时不与,未能成功。

鲁肃能当上大都督,政治上的远见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早在孙权刚接手东吴时,鲁肃就为孙权谋划了江东版的“隆中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要早7年,可见其政治远见之高。但鲁肃对于蜀汉过于优容,导致刘备坐大,这也许是他的不足之处吧。

陆逊其实也是遵从了鲁肃的联刘战略,在刘备兵败夷陵后追击适可而止,给两家留足了周旋余地。是他的高明之处,不足的是后来参与东吴立嗣之争,这是他政治上的纰漏。

政治上最没有远见的是吕蒙,夺荆州,除关羽,对于孙刘联盟是一个巨大的破坏,是政治错误。

好,综合政治能力来看,有书君认为,周瑜又是当仁不让的头把交椅。

孙权曾和陆逊讨论周瑜、鲁肃和吕蒙。

孙权认为,周瑜,胆略过人,大败曹操,开拓荆州,很少有人能和他比。

鲁肃,指明孙权成就帝业的方向,又助力东吴抗曹操,很好,但是借给刘备地盘,是他犯的一个错。

吕蒙呢,少年果敢有胆量,长大后博学多识,有奇计,仅次于周瑜,后来图谋俘虏关羽,胜过鲁肃。

也就是说,孙权认为周瑜无人能比,吕蒙强过鲁肃。陆逊呢,虽是后起之辈,也是文武全才,稍可媲美周瑜呢。

也就是说,在东吴大老板孙权眼里,周瑜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都督。呵呵,有书君也很赞同这个观点。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要评价东吴四大都督,应该从出身、性格、谋略、功绩四个方面为标准。

出身

周瑜出身是世家大族,从祖父、祖父都是汉朝太尉,父亲是洛阳令,从父周尚是丹杨太守。

鲁肃出身是富家,父亲早死,跟着祖母长大,早年靠败家刷声望。

吕蒙出身应该是一般士大夫家庭(从其姐夫是孙策将军来看),并不高贵。父亲应该也是早死,跟随姐夫和母亲生活。

陆逊出身是江东大族(真正的东吴本地人,周瑜、鲁肃、吕蒙都是南渡的北方逃难人),祖父陆纡是守城门校尉,父亲陆骏是九江都尉,父亲早死,跟随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官职任上。

初始官职:

周瑜是居巢长(周瑜推辞袁术任命他为将的请求),鲁肃东城长(袁术任命的),吕蒙为孙策左右侍卫(吕蒙杀人后自首被孙策所赦免而安置的),陆逊是幕府东西曹令史。

性格

周瑜:大度,恢廓,擅长与人沟通——人际关系良好,以德服人,擅长音律(有“"曲有误,周郎顾”美名),最重要的是——是个大帅哥!

鲁肃:善于收买人心(和周瑜善于和士大夫们交际不同,鲁肃善于收买中低层人心),对金钱不敢兴趣,身材魁梧有力,有雄心壮志,喜欢谋略,少年就经常召集一帮人一起习武射箭,为人严肃认真,节俭不奢侈,治军号令森严。

吕蒙:勇猛有胆识,年少不读书经常让部下帮写奏折(后在孙权、鲁肃鼓励下读书),对待部下和朋友很是忠义,大度不记仇,反对在战争中滥杀无辜(在平定庐陵强盗时只杀为首的,其余都释放),擅长诡计(因兵少为避免被孙权合并,让士兵统一服装、认真操练,取悦孙权;鲁肃为都督时就提前提出防备关羽的三条不为人知的计策;白衣渡江夺取荆州)。

陆逊:陆逊是一个能力很全面的人,谋略、军事、治理都在行,他的性格只有吕蒙的考语:

“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谋略

周瑜:

力主抗曹:指出曹操并没有完全一统北方,还有马超等后患,加上北方不习水战,东吴对曹操有优势。

天下二分计策:吞并巴蜀、汉中,以荆州为基地,联手关中的马超,共同攻打曹操。


鲁肃:

榻上计:灭黄祖、刘表,夺取长江以南,称霸长江以南,等待北方动乱之机进行一统。

孙刘联盟:以吊丧刘表为由,暗中和刘备联盟抗击曹操。孙刘联盟抗曹,在刘表刚死时,就被鲁肃提出。鲁肃是第一个提出孙刘联盟的人,并非诸葛亮。

孙刘联盟的达成,其中的一个关键是:鲁肃是周瑜的好友。没有鲁肃的这句话“我子瑜友也”,刘备和诸葛亮不敢相信孙吴真有联盟的诚意。

借荆州给刘备:鲁肃借荆州给刘备,是出于整体大局去考虑:

“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

如果不借荆州:刘备继续弱小,不可能占领巴蜀汉中,成为曹操的敌手;孙吴面临两淮地区和荆州地区两线作战的局面,当时的孙吴还不能两头对抗曹操。


吕蒙:

救甘宁夺江陵:在赤壁之战后,曹仁以粮多、兵多两大优势镇守江陵。在夷陵的甘宁被曹仁派兵围攻时,各将都以本来吴东兵就少更不能分兵去救。吕蒙提出自己和周瑜率军救甘宁,留凌统留守大本营,又提前用300人把手险道夺取曹仁骑兵所丢弃的马匹,最后形成江南、江北夹击江陵的局势,迫使曹仁在优势条件下撤离江陵。

提前预备关羽密计:在鲁肃取得周瑜后,吕蒙即向鲁肃提出防备关羽的密计——真的是绝密,无人得知,就连数量也有分歧(《三国志》记录是5个计策,《江表传》记录是3个计策)。

密计让曹操进退不得:曹操率军在濡须攻打孙权,吕蒙提出了几个密计(怎么都不公开的,保密期限有这么久么?!),让曹操无从下手,只得退军了事。

急攻皖城让张辽无功而返:曹操让朱广在皖屯田,迫使孙权不得不攻打,各将都建议准备攻城器具攻打,唯独吕蒙建议趁皖城还没有修建完毕,立刻四面包围力攻夺下。如果不是吕蒙急速攻下皖城的计策,张辽的援军一到,东吴不可能攻下曹操精心用作攻打东吴基地的皖城。

屏蔽信息加恐吓战术妙夺零陵:在吕蒙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零陵太守赫普坚决不投降。吕蒙让赫普的朋友跟随自己去攻打零陵。攻打前先遣兵布将安排好,说是次日凌晨攻城,然后告诉赫普朋友:零陵城铁定能攻破,城破赫普必死,刘备、关羽太远,援军不会到了。吕蒙让赫普朋友入城让赫普出城和吕蒙和谈。结果吕蒙预先在各个城门安排一百人埋伏,在赫普一出城就入城开门,让东吴军入城,而赫普还傻乎乎的和吕蒙和谈,身后的零陵城已经被吕蒙占领。

劝孙权夺取荆州而非徐州:吕蒙认为刘备、关羽不可信赖,且荆州东吴水军可守,而徐州即便7、8万人也不能抵挡曹操骑兵。

以退为进、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说了。


陆逊:

夺取荆州、夷陵之战、夺取襄阳等战,陆逊都是以示弱为诱敌,招数比较单一。

功绩:

周瑜的赤壁之战、鲁肃的孙刘联盟、吕蒙的白衣渡江、陆逊的火烧连营,都是他们的最大功绩。


评价

先来看看陈寿对四人的评价:

周瑜、鲁肃评价为奇才:

“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吕蒙评价为国士:

“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陆逊评价为社稷之臣: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孙权在和陆逊评价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时,做出了一个排行榜:

1、周瑜;2、陆逊;3、吕蒙;4、鲁肃。

总结:

贵族之风的周瑜,是统帅将军的帅才,部下将军甘心受其调遣,个性雍容大度,赤壁之战没有周瑜难以成功;

大将之风的鲁肃,是治军严整的将才,带动吕蒙军中读书,个性严肃认真,孙刘结盟没有鲁肃的先见之名难以成事,借荆州虽然导致后来的荆州争夺,但成功塑造了蜀汉这个曹魏永远的敌人,成功转移曹魏一统江东的注意力。

智勇双全的吕蒙,可以说是四人中战争计策最多的都督,提出的密计都有几条,最精妙的当属诓骗赫普而取零陵、白衣渡江取荆州。说吕蒙是智囊,丝毫不为过——虽然吕蒙不读书!

能文能武的陆逊,陆逊的军事手段比较单一——以弱,治理能力倒是不错。陆逊更多是因孙权的重视——陆逊除了有能力,还是孙权的侄女婿。

既然评价的是四大都督,就是评价他们的军事能力:

统帅,周瑜第一;

治军,鲁肃第一;

谋略,吕蒙第一;

惑敌,陆逊第一。

因此军事能力排行榜为:

第一、周瑜——让别人心甘情愿的做,不需要自己动手,如同刘邦;

第二、吕蒙——计谋层出不穷,百战不殆;

第三、陆逊——口口声声打不过,招招都是偷袭;

第四、鲁肃——我是老实人,按规矩打。


周瑜推荐鲁肃为都督,是因为鲁肃是老实的规矩人是“临事不苟”;吕蒙成为都督全因军功;陆逊虽有荆州之功,但成为都督基本就是孙权提拔。


功绩排行榜:

第一、鲁肃。孙刘联盟,成三国局势;借荆州养大蜀汉专咬曹魏,东吴相安无事太多年。这是周瑜等人不能够比及的。周瑜的赤壁之战即便胜利,如果刘备依然薄弱,不能和曹操抗衡,不会有三国局势,曹魏、东吴的南北对峙更有可能。

没有孙刘联盟,没有东吴和刘备的水军联合,单凭东吴,即便周瑜能够在赤壁之战取胜,但无力夺取荆州,荆州只会紧紧的在曹操手里。

第二、周瑜。自然是赤壁之战,给了东吴和刘备崛起的空间和时间。

第三、吕蒙。夺取荆州是吕蒙最大的功绩,既给了东吴主攻的基地,也解除了东吴最大的威胁。

第四、陆逊。夷陵之战虽然大,但对于大局而言,效果不大。陆逊的功绩更多是巩固东吴的割据、称霸。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