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将至,农村俗语“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你是如何理解的?

为人和善


小年将至,农村俗“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我国长期的农业活动中,秋收冬藏,冬天属于休息的季节,人们有充裕的时间,举行庆贺丰收、祭神祀祖、驱邪除秽、迎春纳福、休闲娱乐等活动。这类活动从冬至就已开始,也有人以腊八节为春节的序幕,称腊八为“小年”,直到现在,从祭灶开始,除夕祭祖、守岁,初一拜年,初二或初五接财神,初七过人日,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系列活动,都属新年的范围。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指的是二十三送灶神回天,再到初一五更回来的过程。

祭灶,是我国农村最为常见的一种活动,祭灶这一日又被称为“小年”、“小年夜”。所祭的灶神,也称灶君、灶君菩萨、灶王、灶王爷、锅灶神君、东厨司命、司命菩萨、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等。祭灶的日期因以前出现过的各种变化,留存至今的有“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说,即官府在二十三日,平民在二十四日,生活在船上的船民在二十五日,如今则是北方二十三过小年祭灶,南方则在二十四小年祭灶。



关于灶神的传说也有很多。但传到如今,人们普遍相信的是,二十三日小年这一天,灶神会将在人间看到的一切向上天反应,有做过不好的事的则会减人寿命,灶神成了玉皇大帝派驻人间的监察御史,并兼任各家各户的家神。这一说法,一直沿续到现在,人们祭灶仍是希望灶王爷不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三道四,给家人带来无妄之灾。


祭灶后来发展为送灶和接灶两项活动。接灶,也称迎新灶,一般是除夕夜或初一清晨,在厨房里贴上新的灶神像,在像前焚香、燃烛,有的地方还要烧纸钱,放鞭炮。灶神“上天述职”期间,则由玉皇大帝亲临人间视察,通常在接灶的同时,也要送玉皇升天,一举而两得。这也就是农村俗话“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的缘由典故!


湘村小之草


谢谢(为人和善)的邀请,前面几位朋友的回答都很精采又全面,拜读了。我小时侯就常听老一辈讲灶王爷的故事,现在仍印象深刻,一直以来都很敬重灶王爷,逢年过节的或特別的初一与十五的日子,我都敬天敬地敬宗祖,然后灶台上也点燃香烛恭敬灶王爷,希望保估我家红红火火,顺顺利利。后天又到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了,在人间守护了一年的灶王爷上天去言好事,向玉皇大帝作年终总结,聊聊老百姓的故事,说说凡间的变化。愿灶王爷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下界时多带些吉祥和如意回凡间,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浪淘情


小年将至:农村俗语(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到小年,距离春节也就不远了。一年一度的的腊月二十三到了,传说:这一天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在凡间的工作情况,等到初一五更才回到人间,坐到灶火墙上,保佑千家万户岁岁平安,年年丰收,

灶王爷是我国传说中的神仙,又称灶君爷,上天言好事,是指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汇报所以家庭一年的生活情况,包括家人的善与恶。所以我国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升天,礼拜灶王爷的习俗,到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嘴里塞上糖果之类的甜食,寓意:灶王爷上天后与玉皇上帝只说好语,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国古老的文化故事,几千年的民间传说,、很多寓意都是向往生活更美好,人间更温暖,国家更富强!


饮水思源28190


腊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腊月只有二十八天或二十九天,所以灶王在天上呆五天或六天,实际上算路上应是六天或七天,而六是五数的小满数出一的数,而七数是孕育之数,炼丹都是七七四十九天的。

因而灶王返回日是新的一年正月初一夜的午时,早年间乡村午夜要到村大街的十字路口接灶王回家,再在灶墙上贴灶神画示灶王回位的归坐表示。

灶王即位后才吃饺子过交子时的,过了子时年就过完了,再过就是过春节了的节日了。去除迎接灶王后,年与节混在一起了。

民国前1.4.7是准备,2.5.8是回返,3.6.9是往外走。现在农村仅用2.5.8与3.6.9了,1.4.7不再用了。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个人对老年间的民俗不甚理解。听老人讲:腊月23日是小年,″祭灶日″,传說灶神是一家上主,事无臣细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暗中观察一家人的善恶,每到腊月 23曰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供上天椐以赏罸,故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說,灶神(灶王爷)在腊月23曰回天庭述职,正月初一回下界(人间)继续司职。虽然是传說,有点迷信色彩,但人在做,天在看,善恶总有报。人在世多做好事,善事,好人一生平安。


4796老兵


应该是说一家之主灶王爷,辛辛苦苦照看一家人,为了一个家的平安煞费苦心,只有在腊月二十三至除夕,去玉皇大帝那里回报各家的生活状况,为人处事。所以家中人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便开始祭灶,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一句俗话,灶王爷吃糖瓜,手拿把抓。


实玉1


没听说的哦,没这个说法的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