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日线五连涨,节后注意把握两条主线!

盘面分析:

4月4日,今日早盘沪深两市股指双双高开,沪指在高位维持震荡走势,各大股指盘中震荡幅度有所加大。午后大盘虽然在震荡上涨的过程中再度创出本轮反弹以来新高,但成交量方面却未能出现有效配合使得上行基础并不牢固,致使尾盘波动幅度有所加大。截至收盘,沪指涨0.94%,报3246.57点;深指涨0.73%,报10415.80点;创业板指数涨0.51%,报1777.26点。

盘面上,早盘,受民航发展基金减半征收刺激,航空股上演涨停潮,上海自贸区概念延续性较好,再度呈现较大涨幅,随后化工、水泥、煤炭、银行等权重股发力,两市高位维稳态势显现。午后,猪肉概念卷土重来,白酒板块加速上涨,军工板块异动拉升,两市维持平盘线上方运行。

技术上,沪指震荡走高,站稳3200点上方,盘中回补了3250点一线缺口,盘面虽然回调,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恐慌盘,量能较昨日有所放大,两市成交继续破万亿,短线来看,沪指来到3250-3300点平台压力区,这里出现震荡的概率较大,只要这里不破下方20日线,这里回调都是健康的。创业板表现稍弱,盘中回补了早盘的缺口,在前高附近依然有压力,但回杀的力度并不强,这里在1750点上方整理过后,将继续挑战1800点一线压力。

总体上,今日市场主板股指高开高走,大形态上来看呈现的震荡整理运行的状态,两市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部分补涨的蓝筹品种上,题材个股出现分化,今日权重表现优于题材,量价配合较为健康,预计后市指数上行仍是主基调。

节后策略

今日市场高开,一度上冲突破3250点位压制,遇阻回落,承压态势显现。现阶段市场仍处于强者恒强的进程当中,但是盘中的走势也呈现一定的纠结,特别是一些个股出现分化的分化走势,影响了部分个股的做多人气释放。从本周市场活跃的品种可以看出两个极端,一是主流科技龙头股的持续大涨,二是很多低位股出现了连续的飙升,这对于赚钱效应的延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也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激进型投资者偏好科技,而稳健型投资者偏好低位即将启动的品种,两种都可以获取利润。

今天市场可能是由于节前效应,情绪没有昨天那么高,各个板块也就龙头表现而矣,助攻普遍不给力。从宏观基本面和机构资金驱动角度看4月行情,在强势行情面前,市场企稳攀升态势基本已经确立。

基于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外资将继续流入中国市场,因此,建议重点把握当前第二波反弹的布局期的两条主线,一是上市公司子公司科创映射主线,关注科技题材;二是一带一路主线,关注区域类主题。短期操作上,本着部分个股补涨预期的原则,耐心持有为主;追高的投资者适当预防部分个股的高位派现即可。

分析人士列举了几个标的:智飞生物、赢合科技、视源股份、珀莱雅、金风科技、牧原股份

热门标的

珀莱雅:线上表现强劲 业绩超预期增长

第一,毛利率上升,费用率总体下降。

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品类,毛利率同比增加2.3pct至64.03%,毛利率水平在国内可比公司中领先;净利率同比增加0.88pct至12.14%。2018年公司的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0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1.86pct至37.52%,主要系本期市场推广费用增加以及周年庆广告投入增加;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32pc至7.26%,主要系平台化机制下管理费用支出减少;研发费用率略降0.12pct至2.17%;财务费用率下降1.46pct至-0.54%,主要系利息支出减少同时理财收益增加。

第二,净营业周期缩短,经营性现金流改善。

公司净营业周期较2017年缩短33.5天,主要系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同比减少16.4/2.0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5.2天。2018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53.47%,主要得益于收入规模的快速增加,以及优资莱首批铺货产生一定信用账期。

第三,主品牌稳健增长,优资莱快速发展。

公司以“珀莱雅”为核心拓展多品牌,旗下品牌包括“珀莱雅”、“优资莱”、“悦芙媞”、“韩雅”、“悠雅”、“猫语玫瑰”、“TZZ”等。2018年珀莱雅/优资莱/其他品牌收入占比分别为88.8%/5.6%/5.6%。受益于品牌形象升级和产品年轻化,主品牌珀莱雅实现营收20.94亿元,同比增长32.38%;通过大力发展单品牌店运营模式,优资莱品牌实现营收1.33亿元,同比增长41.46%;其他品牌实现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24.84%。

第四,线上增速强劲,各渠道增速均有所加快。

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上/线下收入占比分别为43.6%/56.4%。一方面,线上渠道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9.9%。其中,天猫等直营平台同增90.2%,京东、唯品会等分销平台同增41.0%。另一方面,线下渠道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6.86%。其中,CS/商超分别同增7.45%/24.66%,增速均较2017年有所加快。CS/商超/单品牌店/其他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约为42.5%/8.5%/4.9%/0.6%

等周末消息下来具体分析,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