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上位后,第1件事就是杀和珅,为何纪晓岚还是做个小官?


拜热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所赐,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将电视剧中的内容当做历史史实,认为纪晓岚在乾隆朝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敢于直接与有皇帝撑腰的大权臣和珅正面交锋。实际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形象,与该电视剧中所展现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从年龄上来说,纪晓岚和和珅可以说是存在代沟的。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而和珅和大人则出生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年龄相差二十六岁。从相貌上而言,和珅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而纪晓岚则是“貌寝短视”,其貌不扬,当然,这不是重点。这两人相差二十六岁,可以说,纪晓岚是和珅的前辈,纪晓岚本人实际上对于和珅非常欣赏,他认为和珅有他年轻时的影子。所以,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敌对的。


虽然从年龄上来说,和珅是个弟弟,但是,如果从能力上来说,纪晓岚则是真正的弟弟。因为纪晓岚是一个纯粹的文官,而不是一个能够处理国家大事的官僚。任何一个有能力的皇帝都不会把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书呆子”,且看纪晓岚此人的任职履历(来自百度百科):

  •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纪昀伴驾热河。
  •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英武殿纂修。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功臣馆总纂。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国史馆总纂。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方略馆总纂。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 乾隆三十年(1765年),纪昀父亲纪容舒在献县崔尔庄病故,纪昀回家服丧三年。 [6]

  •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四月,提升为侍学士。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7]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乾隆帝修书需要,由刘统勋荐举,将其从新疆召回,六月初至京师,暂居珠巢街,受诏校秘书。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尚书。
  •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二月,调侍讲学士。大金川首领索诺木降。至此,大、小金川全境荡平。纪昀纂《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九月,充文渊阁直阁事、日讲起居注官。

  •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太子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纪晓岚担任过的具有实权的职位,不过是贵州都匀知府,以及各部的侍郎(都是副职),且此种情况在他的履历中并不常见,他通产担任的都是与学术有关的职位,比如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以及学政,学士等。因此,可以获得这样一条有用的信息,纪晓岚从头到尾,无论是嘉靖皇帝还是乾隆皇帝,都没有真正重用过他,皇帝只不过把他当做一个“书生”对待,而不是一个帝国的重臣。

与纪晓岚相比,和珅虽然年轻了二十六岁,但是他的仕途可以说是平步青云,甩了纪晓岚不知道多少条街。和珅不仅担任过实际上掌握实权的高级官职,同时他也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在此摘录部分和珅的官职: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任命户部右侍郎,三月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5]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吏部尚书永贵弹劾,因失察降两级留用,监督崇文门税务,总管行营事务。
  •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可以看出,和珅在三十岁之前就已经把权力掌握了一个遍,军权,政权,财权,他几乎都涉足过,同时也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天生的技术型官僚,并且是清帝国的重臣。

通过对比两人的官职履历以及能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和珅被扳倒之后,纪晓岚任然没有得到重用:第一,纪晓岚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他只是一个给皇帝助兴的人,而不能成为一名治国安邦需要的能臣;第二,纪晓岚和和珅二者并不是死敌关系,且纪晓岚在扳倒和珅一事上,没有任何的贡献,嘉靖皇帝自然不会重用他。


庭州行者


1,嘉庆为什么一定要杀和珅,嘉庆一上位,面临的就是应付各地蜂拥而起而起的农民起义,而国库已经严重空虚,杀和珅抄其家产简直是当务之急。


国库乾隆皇帝任用权臣和珅二十余年,和珅专权纳贿,大长贪污之风,使吏治日益败坏,苛政如虎。皇室、贵族、官僚地主、大商人等通过地租、赋税、高利贷等方式,层层盘剥,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深受压迫和剥削日益深重。八旗、宗室巧取豪夺,使得大量民众沦为他们的奴隶和佃户。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地在乾隆中期就像沸腾了的油锅一般,人民纷纷蜂起叛乱。嘉庆元年正月就发生了川楚白莲教大起义,叛乱了九年纵横在西南各省,嘉庆为此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和珅府抄没的白银只有4000万两现金,其他的田地、房屋、珠宝玉器都无法短时间折现,清代没有这个市场。并且即使能够折现,当时也没有生产力足以短期内使白银折合为生产力来赋予到嘉庆政府的行动中来。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只不过是以讹传讹而已。嘉庆从没有因为和珅跌倒舒服过,只因为和珅乾隆体系对吏治的腐化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嘉庆初年,川楚白莲起义,波及六省,攻破两百多州县,击毙军官四百多名,一品大员二十多名,清朝为此花费两亿两白银,正好与和珅被罚没的家产相当。



联想到明亡时,崇祯政府因国库空虚无力剿匪,最后国破家亡,闯王进京后却从王公贵族大臣家中搜出数十倍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财产,然后将这些王公贵族大臣全部杀光。从这个角度来说,和珅死于嘉庆之手真的一点都不冤。

2,纪晓岚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与和珅是否有交集,嘉庆上位后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命运?

纪晓岚是个文官,最高做到相当与文化部部长的职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尚书。在职期间多次伴驾南巡和避暑山庄。相当于乾隆的随身秘书。而和珅最高官至军机大臣,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两人同朝为官,彼此肯定是熟悉的,当所管领域不同,史书中没有两人正面交锋的记载,大体上是各忙各的,相安无事。



乾隆时期对纪晓岚的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期间也有数次贬官流放但时间不长又召回重用。传位给嘉庆时,嘉庆元年(1796年),纪晓岚任兵部尚书,没升也没降,继续在原职为朝廷服务。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十四日,酉时,82岁的纪昀病逝于京城。死后,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可以说是得以善终。

纷乱尘世中,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关注我,看更多精彩问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指导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享受舒展从容人生。


舒展从容人生


纪晓岚是乾隆的御用文人,没什么实权,除了陪皇帝吟诗作画外,他的主职工作是编书,相当于文学院教授吧,官职不过是礼部侍郎,只是胜在和乾隆亲近,当时还和六部尚书和珅有过调侃

一次酒宴,门外跑过去一条狗,和珅指着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那时候纪晓岚是礼部侍郎,和珅相当于隐晦的说你纪晓岚是条狗。不过纪晓岚毕竟才思敏捷,装作没听懂,回答说,狼和狗还是很好区别的,看尾巴就行,尾巴尖下垂是狼,这尾巴尖上竖是狗,上竖是狗,和尚书和大人呐,尚书是狗啊……

和珅权大,敢当面骂和珅是狗的,也没谁了

估计就这一次,纪晓岚入了还是太子的嘉庆之眼

嘉庆登基第一年,就提拔纪晓岚为兵部尚书,那一年是1796年,纪晓岚72岁

后来又让他做左都御史,专门负责监察百官。在1797年,纪晓岚又干了吏部尚书,替嘉庆掌控官帽子,不仅如此嘉庆还给纪晓岚加帽子: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这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入内阁,比一般的六部尚书话语权更大,而这太子少保,当初鳌拜也不过是太子少保

兵部、监察部、吏部、军机处,都是重要职位

可见1799年嘉庆杀和珅时,纪晓岚官职真心不小

不过1799年纪晓岚76了,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加上帮嘉庆培植势力干掉和珅,纪晓岚也算耗尽心力,嘉庆也就没再给他加担子,让其安心享受晚年

1805年,纪晓岚终老病榻,年八十一,谥号文达


灵石蕴珠宝


  嘉庆皇帝运气太好,前面去世了两位太子才轮到他,乾隆当太上皇的时候,嘉庆只是个有实无权的皇帝。

这个皇帝可以说连备胎都不如,他主要在位期间做的事就是除去和珅,镇压白莲莲。这一点可以证明当时大清已经向衰败。他在位的时候已经是十八世纪末,那个时候欧洲工业革命刚好兴起,而这位皇帝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人来拜访的时候,因为礼节的问题,使嘉庆错过了与世界融入的机会。可以说嘉庆皇帝是个呆板保守无创新的皇帝。

至于和珅的问题,最多的是他贪钱,他也做过很多事,无非就是太贪。他为啥是乾隆的宠臣?因为历史上康乾盛世并不是虚的,可以说当时的经济挺发达,要不也不会造成和先生贪了八亿两至十亿两白银,这个钱的数字就可以看出和先生会理财,思维能力敏锐。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个收藏家,这些东西不免有和珅的帮忙寻找,乾隆没钱和珅就送。所以不得不让乾隆身边有个提款机。嘉庆除去和珅,第一,和珅是钮祜禄氏,这个姓氏是满洲正红旗,爱看电视的人都听过某某是钮祜禄氏,某某是叶赫那拉氏,富察氏,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相互区别的符号,不同的姓氏表示着不同的家族。满族姓氏形成于氏族社会,最初是表示同一氏族内血缘关系的称谓,即为血缘集团的称号。后面和珅的儿子丰珅殷德娶了十公主,其次和珅军权在握,可以看出有篡权的可能性。嘉庆皇帝要实行闭关锁国,国库是空的,没钱就干脆除去和珅,除去和珅就等于国库多了几亿两白银军权也抢过来。而且是乾隆去世十五天后赐和珅死,为啥不在乾隆在世的时候杀和珅,因为嘉庆帝没权,还有一个原因乾隆和和珅的关系逼近几十年,和珅是钮枯禄氏,乾隆的生母是孝圣贤皇后,孝圣贤皇后的姓氏也是钮枯禄氏,杀了和珅就等于杀了这家族一员。

  纪晓岚这个人物,又一部电视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可以说纪晓岚这张嘴很厉害,有一个片段嘉庆还是太子的时候,纪晓岚就提醒过嘉庆,“清河深还是沙河深”,乾隆当时的回答是“沙河深”,意义就是杀和珅,所以当时乾隆就已经暗示了以后和珅的结果。在人际关系上,纪晓岚对和珅提供了很多帮助,在工作上,和珅帮助了纪晓岚,在《四库全书》编篡中中纪晓岚参与了其中,乾隆时期文字狱的达到五十多起,所有参与编篡的官员命运都不是太好,唯独纪晓岚被处分,他唯独不给和珅正面冲突,为官之道左右逢源,重大事件不参与,也为朝廷选拔了很多人才,去世之后嘉庆帝在碑文中盛赞了纪晓岚:“学问贯通,素优士林;总纂《四库全书》,为册府置雄文,极尽儒臣之能事;主持文柄,为朝廷从优选士;尽职礼部,位称大仪。”





书笑恩护士


嘉庆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杀和珅,纪晓岚还是做个小官,原因很简单。

乾隆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在位比较长的皇帝之一。其中和珅、纪晓岚伴随他时间也比较长。乾隆退位做了几年太上皇。

嘉庆上位,查处和珅,和珅毕竟是历史上的巨贪。除掉和珅,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纪晓岚如果被提拔当了大官,想必大家认为,这是两件大好喜事。但统治者毕竟有自己的考量。

乾隆在位长,也形成的影响比较大,嘉庆继位,势必要用自己的人。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展示自己的治国才能,也想争取在历史上留下不凡政绩。

嘉庆如果用纪晓岚,而纪晓岚带着乾隆的影子。那么后人首先想到的是乾隆还是嘉庆,尽管乾隆比嘉庆出名。但是嘉庆也毕竟是统治者。你们说呢😊。


田田历史


嘉庆皇帝亲政后必杀和珅!原因:一、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台后一般都杀前朝大臣来立威。和珅作为前朝宠臣,嘉庆自然要拿他开刀。二、杀了和珅,可以缓解财政困难。嘉庆虽然继承了个“康乾盛世”,其实这个盛世家底早已被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给败光了,国家财政已是入不敷出。嘉庆皇帝知道和珅是个著名的大贪污犯,撸了很多钱。至于贪了多少钱,查抄时还是把嘉庆皇帝吓了一大跳。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后世是众说纷纭。最流行的说法是和珅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光是查抄的黄金一项就高达710万两(合262.88吨)之巨,存量相当于当时美国国库的两倍。所以民间就有这种说法: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至于纪晓岚为何还是不得重用,原因很简单,纪晓岚是汉人。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对汉族人士很是猜忌,用人遵循“首崇满洲”的原则,汉人很难获得重用。


小鱼枫沙湖畔品历史


古代帝王之术中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用贪官杀贪官,乾隆皇帝就很好使用了和珅,利用贪官和珅为他解决了很多麻烦,做个很多脏事,同事也喂饱了和珅,养肥了和珅,在乾隆统治时期,帝王的统治力较强,社会稳定,皇帝也就没杀他,到了嘉庆时期,刚刚继位的嘉庆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时候他就需要做一件利民利国的事情,于是他就将目光看向了和珅,杀了和珅可以平息老板姓的怨愤,同时还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充盈国库,一举多得,于是乎,杀!而历史上的纪晓岚并没有电视剧中那些表现,他在现实中只是一个没那么重要的官员,于是他这种没那么重要的官员也就没那么必要杀他,所以他就继续做他的官了。可见平庸对于没有过多欲望的人来说还是更安全的,如今的社会也是如此,单位中的我们,在团队领导倒台后往往是那些能力更强更活跃的人跟着完蛋!


寒风孤影615


嘉庆上位乃是乾隆禅让,实权仍是乾隆掌控,因此,乾隆死之前,嘉庆就是一傀儡皇帝,尸位素餐。

乾隆死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正月十三,嘉庆抄了和珅的家,正月十八,赐死和珅于家中自杀。自此,嘉庆才真正意义上成为大清帝国的掌舵人。

从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入仕途,到嘉庆元年(1796年)被授予兵部尚书之前,纪晓岚一直从事的是伴读或是文献收集编撰的工作。

说白了就是为了满清毁书,因为毁书前提是要先认识书。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必须找个识字的。

期间纪晓岚也有机会外放担任一地之长,但乾隆认为,他的长处就在于“修”书,所以也没掌过实权。有几年还因为贪污串联被发配新疆。

和珅发达之后,纪晓岚就一直在和珅手下当差,还是做自己的老本行。

至于题主想说的那个意思:和珅和纪晓岚是对头,和珅倒了,纪晓岚该被重用了。这事连风影都没得捕,完全是杜撰、瞎编、胡勒。电视剧中情节有原型的也多是阿桂、刘墉、董诰等人的事迹。


不过乾隆禅位嘉庆登基之后,纪晓岚的职位确实高升了。

清嘉庆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书,移任左都御史。嘉庆二年(1797年),又迁任吏部尚书。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这几个职位可不简单,也不是什么小官,这几个职位都是从一品,在汉族官员里面也是相当显赫了。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左督御史,相当于总检察长;吏部尚书,相当于组织部长;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总理;太子少保,虚职。这几个职位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权单位。

但是你也看到了,这都是在和珅掌权的时候封的纪晓岚,这时候嘉庆可没权力安排官员的。

嘉庆四年,扳倒和珅之后,嘉庆并没有追究和珅集团其他人员责任,不然,纪晓岚以72岁高龄还能当这么高品级的官?


别酒怯流年


这么着跟你说吧,纪晓岚因为是个文官,本身在清政府就不具有多大的实权,她的就她就是编写个材料什么的,泛读一下紧张,就是个文化部部长,没有多少这个军政大权。

而和身不一样,和绅士军机大臣是乾隆的心腹。可以说大清国出了乾隆皇帝下来就是合身,所以他位高权重,至于它的。职位我就不必细说了,大家也都知道。

清乾隆61年。乾隆皇帝禅位,嘉庆皇帝也就正式登基了,但是此时乾隆皇帝并没有死,他做了太上皇,实际上大清国的掌权人,我仍然是乾隆皇帝,其次就是军机大臣和珅。虽然乾隆皇帝做起了太上皇,闭门不出,但是外界事物均由军机大臣和珅替乾隆皇帝一手操办,那么实际上嘉庆皇帝此时已经被架空了,实际上的掌权人就无异于等于是军机大臣和珅。以至于在,乾隆皇帝当太上皇这段期间,实际上大清国的掌权时人物就是军机大臣和珅。

所以在乾隆皇帝单为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纪方只知军机大臣和珅而不知皇上。见了军机大臣和珅的帅印,他们就认皇上的御令他们可能都不会。

由此看来的话,有合身就有点儿功高震主之嫌,毕竟新的皇上只是一个毛头小子。

所以我们在这里总结一下,说这个和珅贪污啊,谈了多多少少实际上大全国不缺钱,嘉庆皇帝缺的也不是钱,他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权力。和珅贪钱乾隆皇帝早就知道的,那么为什么乾隆皇帝没有处置和珅的,那是因为和珅和乾隆皇帝都心知肚明,这么说吧,合身,实际上就是乾隆的一个小银库,小宝库,但是嘉庆皇帝不同啊。他毕竟还嫩,她没有掌握实权,大庆给我长全人物他所以他只能拿和珅杀鸡儆猴,以敬效尤。

谢谢各位阅读。


战争分析员仙老师


帝王家不同于寻常百姓家,治理起来要有资本。一般的寻常百姓家是留一些土地家业给下一代,而大清朝那么大一个皇家治理起来要银子和立威,所以嘛,和珅只是乾隆留给他儿子的一份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