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老师很奇葩,辞官回前竟要嘉庆皇帝亲自上山给他送饭三日

这位皇帝老师很奇葩,辞官回前竟要嘉庆皇帝亲自上山给他送饭三日

王希文(1766——1841),字景范,号艾山。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明中叶迁于下邳枣林庄(今江苏省邳州市连防艾山后村)。

王希文生在一个贫困家里,弟兄四人,希文居二,一家生活靠父亲在私塾教书维持。由于他聪明好学,省吃俭用。供济他读书,盼他成人后能光宗耀祖。希文五岁就学,记忆力很强,凡读过的书能背诵如流。但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命途多舛,几试不第。屡遭挫折后使他逐渐对现实不满,对仕途失去了信心。置父母教诲于不顾,一反常态,竟然和村中一些游手好闲的人鬼混在一起。

一年春天,他去田里送饭,途中正遇本村邹老财蹲在路边草丛中出恭。乡间规矩只要带好吃的,见到熟人就要打个招呼,礼让品尝,不然,就被论为不知礼节。当时希文也想与他打个招呼,但邹老财是在出恭,左右为难,只好一低头走了过去。没走多远,被老财追上,劈头就是几个巴掌,并骂到:“不知礼的蠢才,万世成不了道业”。这对希文来说是莫大的污辱,他虽人穷,但未受到这种窝囊气,加之个性刚烈,实难容忍,若是还手,又怕酿成大祸,虽然气的发抖,还是忍了下来。回家后睡床不起,非要寻死不可,父母束手无策,后几经乡邻劝说,方才回心转意,最后让父母把他关在小屋里,发愤苦读三年。这三年,使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奠定雄厚的基础。

这位皇帝老师很奇葩,辞官回前竟要嘉庆皇帝亲自上山给他送饭三日

同年年底,他参加了科举考试,文章和书法得到了主考官的赏识,考中“拨贡”,主考官见喜,收他为螟蛉义子,将他推荐给了乾隆皇帝。

奏折呈出不久,乾隆便下了诏谕,召见希文。乾隆独具慧眼,看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经过廷试,选在翰林院为太子侍讲。太子颙琰在希文的教授下,学业日进,乾隆为之高兴,对希文更加器重。

后来有段时间,太子对读书感到厌倦,希文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设法引导,太子仍掷书于地,希文见状,严加训斥。凑巧,乾隆突然驾到,为考验希文,便说:“我儿读书做皇帝,不读书也做皇帝,何必如此认真?”希文立即跪应道:“臣闻读书做尧舜之君,不读书为桀纣之王。”乾隆听后,忙双手扶起希文,严厉训斥了颙琰,并下圣谕:“如敎而不学,可严加惩戒。”

此后,希文更加尽职尽责,嘉庆也逐渐理解老师的心情,专心苦读,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希文出身寒微,皇帝虽对他器重,但朝廷内部互相倾轧的现实,使他产生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认为还是激流勇退,离开是非之地为好,便呈书乾隆,要求辞官归乡。乾隆为了弄清虚实,便传谕希文进入“官阶官”,让他任意挑选一顶帽子,希文已知皇上用意,只在那些帽子前踱来踱去,选了又挑,挑了又选,最后只拿了一顶“七品”官帽。乾隆见人各有志,不可强留,就放他到瑞洲府新昌县任知县。新昌县地处偏远,生活疾苦。他到任后马上设法,改变这种现象,严惩贪官,得到了百姓的称道。但也遭到官吏的反对,一意刁难和驾空他,使他无法在施展才能,他只好辞去知县,改做县丞。皇帝念其教育太子有功,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嘉封他的父亲王爰泰为“修职郎”,母亲石氏为“八品儒人”(见附),并赐给一把黄罗伞,只要打开,文官见之下轿,武官见之下马。他的身份虽然抬高了,但他脱离仕途的决心未变,在此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庙中向一位和尚学医,准备以后,为乡邻做点好事。

这位皇帝老师很奇葩,辞官回前竟要嘉庆皇帝亲自上山给他送饭三日

嘉庆元年,仁宗(颙琰)亲政后,微服私访,专程到了瑞州府新昌县,拜见了老师王希文。不知是谁透露了御驾将临的消息,瑞州府新昌县大小官员事前举着手本,跪迎了两三天,唯有希文没有出来接驾。希文平日得罪的那些人,便借机报复,拟了呈子,说希文不接圣驾,犯欺君之罪,知府派人去庙中缉拿。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嘉庆皇帝早已驾到小庙正同希文对饮。捕快闯人庙门,方知皇帝已到,弄得大小官员十分尴尬。

嘉庆为在这些官员中表露对老师的敬重,问老师有什么要求没有,希文没有推辞,提了两件,一件是让嘉庆亲自上山与他送饭三日,第二件要求辞官回乡。嘉庆为了报答师恩,便答应了这两个要求。嘉庆每日坐着轿上山送饭,府县官史皆跟在轿子后面往山上爬,连续三日方罢。三天之后,他便辞官回乡,安度晚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