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分析: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可以說,漢武帝劉徹是繼秦始皇嬴政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的第二個雄主。兩年多年來,不斷有人對漢武帝的文治武功進行評價,其觀點無非有二:

一是認為漢武帝時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一代雄主,文韜武略,擴土開疆;二是認為漢武帝“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司馬光曾說漢武帝“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但不管怎麼講,漢武帝一生確實非常喜歡發動戰爭,弄得漢朝“十室九空”、險遭亡國。那麼,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好大喜功,一言不合就發動戰爭呢?

總的來說,要歸根於漢武帝的人生遭遇,進而形成的獨特性格。

性格分析: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司馬光

登上帝王寶座的道路很曲折

漢武帝並非漢文帝的嫡出,也並不是太子的最初人選。漢景帝即位後,其薄皇后沒有生兒子,所以立了慄姬的兒子做了太子,而漢武帝則為王夫人所生,被立為膠東王。

漢武帝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還要多虧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姑姑,長公主劉嫖。這個長公主劉嫖非常不簡單,因為她是漢景帝的親姐姐,姐弟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所以劉嫖在朝廷的權勢非常大,堪比王侯。長公主劉嫖是一個政治慾望非常強的人,她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永享富貴,特別是自己極其疼愛的女兒陳阿嬌,希望她能夠成為皇后。這樣一來,兒子封侯(西漢白馬之盟約定“非劉不王”)、女兒當皇后,權傾天下,富貴則無憂了。

劉嫖起初想把陳阿嬌嫁給太子,也就是慄姬的兒子。但是慄姬這個人嫉妒心非常強,因為長公主總給漢景帝進獻美人,所以非常憎恨劉嫖,於是就拒絕了劉嫖。劉嫖求婚太子不成,只好轉而找王夫人,王夫人答應了劉嫖。有一天,劉嫖抱著還是膠東王的劉徹,指著宮中眾多的宮女侍女問,“你長大了要娶哪一個當媳婦呢”?劉徹說都不要。劉嫖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陳阿嬌行不行呢”?劉徹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陳阿嬌,就一定給她造一座金房子”。

性格分析: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這就是著名的“金屋藏嬌”的由來。

後來,漢景帝廢了薄皇后,長公主每次見到弟弟漢景帝,就找機會說慄姬的壞話。而漢景帝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非常擔心自己死後,後宮會再次重演當年人彘事件的慘劇。所以漢景帝曾經囑咐慄姬,要一定善待自己的諸位姬子。可是這個慄姬實在是太小氣、太私人眼,竟然不答應漢景帝,而且向漢景帝出言不遜。於是,漢景帝就開始對這個慄姬產生了憤恨之心。

既然和劉徹之母達成了聯姻協議,那麼不廢掉現在的太子而擁立劉徹當太子,那陳阿嬌的皇后夢就不能實現。劉嫖經常在漢景帝面前誇讚膠東王劉徹,而漢景帝也開始喜歡這個兒子,還想起了以前漢武帝的母親王夫人曾說過有太陽入懷的事情。王夫人也暗地裡唆使大臣們上奏漢景帝立慄姬為皇后,更是給漢景帝火上澆油,因為慄姬沒有答應他善待後宮的囑託。盛怒之下,漢景帝廢了太子,改封為臨江王,慄姬也因此憤恨而死。

於是膠東王劉徹被立為太子,漢景帝駕崩之後,漢武帝登基即位。

因此,漢武帝年幼的時候僅僅是普通的皇家庶子,雖然有爭強好勝的性格,但是享受的待遇與太子相比差距是很大的,這樣勢必會在漢武帝幼小的心靈中埋下自卑的種子。

而自卑的人一旦得勢,則可能引起野心的劇烈膨脹,讓他永遠不會安分守己。

一度被保守派架空的漢武帝

十六歲的漢武帝非常驚險的當上了皇帝。可是不幸的是,朝廷大權並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被以竇太后為首的守舊派所控制。漢武帝希望擺脫祖母的控制,想要重振超綱,樹立在群臣中的威信,但總是不如意。

例如,漢武帝登基會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招,召集天下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可是,詔書一下,迎面而來的就是一盆冷水。丞相衛綰上奏說:“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

衛綰是一個老好人,他跟漢武帝說,“舉賢良”可以,但是要把類似申不害、商鞅、韓非子等法家,以及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家從名單中去掉。可即使這樣,衛綰還是惹得竇太后非常不滿意,很快就被罷了相。

性格分析: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竇太后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給漢武帝上奏章,讓漢武帝“毋奏事太皇太后”,結果被竇太后知道了,於是連同郎中令王臧一起被下獄,被迫自殺。

衛綰被罷相後,繼任者陸續為竇嬰、許昌、田蚡。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許昌只聽竇太后的話,而田蚡是漢武帝的舅舅。除了竇太后干政外,他的皇后陳阿嬌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母親王太后也多次干涉政治,他的舅舅田蚡做了丞相也把持朝政。

可想而知,漢武帝當上皇帝的頭幾年,日子過得是非常鬱悶。不過好歹漢武帝年輕,身體好,可以慢慢等機會。

建元六年,漢武帝的奶奶竇太后終於死掉了。

後來,竇嬰因罪被棄世,田蚡死了,陳阿嬌因巫蠱事件被廢。直到元朔三年,母親王太后也終於撒手歸西了。漢武帝終於慢慢的奪回了屬於自己的作為一名皇帝的權力,開始了自己的“自信人生二百年”。

可以想象,作為一名年輕的皇帝,成功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但是由於長期受到他人的壓制,讓他的內心始終充滿了壓抑感,急於宣洩。

大權旁落的無奈、壓抑、仇恨和憤怒,漢武帝需要更多的政治資本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見效最快的,無疑就是發動對外戰爭。

天下“大一統”、“四夷臣服”的恢宏夢想

漢武帝有個好爺爺,也有個好爸爸。經過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帝王辛苦經營,西漢國力強盛,內部諸侯王的問題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已經出具規模。

性格分析: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文景之治”的建設成果是豐碩的,武帝繼位的時候,整個國家物阜民豐,國庫充盈,人口大量增加,還通過馬政繁殖蓄養了大量的馬匹,為騎兵部隊的建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餘財。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乘(牛字)牝者擯而不得會聚”。

可以看出,漢武帝繼位的時候,國家有錢、糧食充足、馬匹眾多,加上大量增加的人口,漢朝確實具有了反擊匈奴、征服四方的國家力量。

性格分析: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喜歡發動戰爭?

而這個時候,恰恰又出現了一個董仲舒。董仲舒迎合漢武帝,重新闡釋的“大一統”的思想,他對漢武帝說:“四海之內聞盛德而皆徠臣,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道終矣”。

漢武帝對此表示了深深的贊同,於是將天下大一統、四夷臣服成為了他畢生追求的夢想。

總之,獨特的家庭環境、曲折的成長之路、大權旁落的失落感,以及恢弘的時代背景,造就了漢武帝好大喜功、虛榮自大、熱衷於發動侵略戰爭的獨特性格。時勢造英雄,漢武帝正是那個時代的獨特產物。

於是,在漢武帝的帶領下,西漢從一個內斂保守的農耕國家,變成了一個軍事主義色彩很濃厚且侵略性極強的軍事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