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恶苗病、病毒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象甲、稻蓟马等,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水稻 “三虫、三病”,“三虫、三病”是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曲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由于各地气候生态环境不同,病虫害发生种类也不同,可根据当地病害发生种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防治。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和推广抗(耐)虫品种,对于抗病性差的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达到杀蛹灭螟、降低基数的目的。灌水耙田时,打捞田间“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初始菌源。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倒伏,通过健身栽培措施增强植株抗虫能力。有条件的可稻田养鸭、稻田养虾(鱼)等措施均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或减轻病虫草的发生和危害。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2、药剂浸种和药剂拌种预防病虫害发生。药剂浸种用咪鲜胺或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等种传病害。药剂拌种每5公斤稻种用60%以上的吡虫啉14-28克或30%噻虫嗪有效成分4.5-6克等专用种衣剂,对水200-300毫升拌种,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稻象甲,减轻水稻病毒病等病虫为害。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3、“三虫、三病”化学防治技术。

稻飞虱防治技术。可在稻飞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坚持达标防治。一般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及时开展药剂防治药剂可选择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等药剂。施药时用足药量,兑足水量可每亩兑水60公斤,确保药液流到水稻基部,施药时保持水层3-5厘米左右水层5-7天,确保防治效果。

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可在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期防治,坚持达标防治,一般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药剂可选择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氟苯虫酰胺、阿维菌素等轮换交替使用。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浅水层5-7天,无水田块,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稻纵卷叶螟危害症状

二化螟防治技术。二化螟可在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期选择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茚虫威等药剂防治,重发田块7-10天后再补治一次,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注意药剂交流轮换使用。

稻瘟病防治技术。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药后7-10天再补治。药剂可亩用有效成分稻瘟灵、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三环唑等,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叶瘟危害症状

稻曲病防治技术。在水稻破口前10-15天(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药剂可选择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井冈·蜡芽菌、井冈·烯唑醇等,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稻曲病危害症状

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一般在早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10%,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15%、抽穗期病丛率达20%的田块,中、晚稻拔节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的田块,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亩用有效成分肟菌·戊唑醇、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己唑醇、氟环唑、井冈·蜡芽菌。可选择在上午有露水时均匀将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第一次施药后7-10再补治一次,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水稻“三虫、三病”防治技术

稻曲病危害症状

由于水稻病害在同一生育期可能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可在某一时期以防治某种病害为重点,有针对性选择农药来兼治其他病虫害,可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防治成本。如水稻拔节期纹枯病和水稻稻飞虱混合发生,可以选择噻呋酰胺+吡蚜酮来防治,在防治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种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来防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