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切痛苦源于对“我”的执着

我们的一切痛苦源于对“我”的执着

我们的一切痛苦源于对“我”的执着

我们的一切痛苦源于对“我”的执着

 我一直都很崇敬星云大师,他弘法足迹遍布全球,不知感化多少人心。去年,我和他进行了一次对话,读书可以让人获得知识,但是知识不代表智慧。只有读心,才能抵达智慧的彼岸。我们读一个地方,读一个人,读一朵花,读一杯茶,或者读一片流云。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读自己的心。如果说读书是起点,那么读心就是落点。读心,可以让人知道,自己的本心在哪里,自信在哪里。

  从2008年到2013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而我们的心情并不轻松。很多事情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压力,有一种历史使命感。2008年,中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大地震,中国人众志成城,抗击灾难。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小悦悦事件,以及今年发生的长春偷车事件,都让我们感到道德底线受到冲击。这些究竟是小概率的偶然事件,还是社会现象的折射?

  我记得《周易》最早对于“文化”下的界定,叫做“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文化”最早的界定。这里给了我们两个坐标:第一是宇宙自然的坐标,第二是社会人生的坐标。站在宇宙自然,就要观察天文,了解四时春夏秋冬的更迭,添衣减衣不得病。第二在社会人心中要“观乎人文”,每一个人的想法,我去观察,然后提炼出一种理念和价值观,再去流化人心,这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读书,在如今,真正能够陶冶人心,加强自己内心的信念。

   问问“我”还在不在

  有个禅意故事,说是一个公差押解一个和尚。这个公差一直很负责,每天都要检查四样东西。一个是包裹,里面有衣服和盘缠;一个是公文,通路报官所用;一个是和尚,还有一个是自己。在路上,两人之间也变得很熟悉,相互聊天。有一天两人到了破庙躲雨,和尚主动说,去前面的集市买东西给公差吃喝。公差答应了,和尚便买来了,公差醉到不省人事。和尚乘机将公差头发剃光,互换衣服,自己走了。第二天,公差发现包裹、公文、和尚都在,唯独自己找不到了。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的自己还在不在?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四样东西。包裹是物质条件,代表着衣食住行,我们的物质生活总是越来越好,这是人的本能;公文是我们的工作,我们总是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工作会让我们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名片上的头衔也总是在不断提升;而和尚则是我们管理着的东西,我们总是在不断管理着很多东西,但是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了被管理的东西,而把自己弄丢了呢?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问问自我还在不在。那么,多读书吧,心若在,自己就丢不了。

  中国字“忘”,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心”,如果心不在了,人就忘了。这两个字还有一个组合,那就是“忙”,忙也是另外一种丢失自己的方式,忙着忙着,心就忘了。我们该去开家长会了,我们该去给父母祝寿了,我们该和朋友聚会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说“忙忘了”,“忙”和“忘”经常联系在一起。

  “慈悲”也都从心。如果我们对别人的苦难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非心为悲”,痛得一颗心都碎了,那是真的悲伤。如果没有慈悲之心,只是拿钱去做事,那算不了善心。所以中国人讲“感恩”,“因心”而起才是“恩”情,要用心思在里面。而一旦做错了事情,我们会“忏悔”,我们有“惭愧”,都是竖心旁,也就是说,人心里对自己要有反省和校正。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就是“懒惰”。“懒”在中国人看来不是肢体的事情,而是心里懒,一个人如果说我就是懒得上班,他的岗位一定没有给他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一个人说回家就懒得收拾,就懒得跟家人讲话,一定是心里出了问题。大家谈恋爱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懒人呢?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讲一个王阳明的故事,他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王阳明的家庭是读书官宦之家,十岁的时候,教书先生问他,什么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事,王阳明说是当圣贤,这句话从十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很令人吃惊。他很小就研究格物,认为什么事情都是有道理的,为了格竹子,他站在庭院里七天七夜,没格出什么道理,反倒把自己格出病来了。可见,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是很难格出道理来的。十几岁的时候,江南少年驰骋关外。在他的生命中,总有一种跳跃的激荡的热情,我们不妨问自己,当初的热情还在吗?

  王阳明十八岁是就中了举人,但是此后并不顺利,一考就是十年。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只是把不及第当成对自己的锻炼。到了二十八岁的时候,王阳明考中了官员,先后在刑部、吏部担任过官员,但是奇怪的是,他一辈子没有当过文化官员。在当时,宦官当道,朝廷黑暗,因为王阳明坚持上书,被廷杖四十,发配。尽管条件非常刻苦,但是他的内心非常强大,从容而坦荡。

  正是在山水之间,王阳明认识到格物致知,知识不在身外,而是一种对于内心的唤醒。人人内心都有良知,人人都可以做到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在王阳明看来,仁者有恻隐之心,智者有是非之心,勇者有羞耻之心。

  后来,朝廷重新起用王阳明,让他到江西、福建等地平定叛乱。他平乱的方式很特别,就是用武装编制老百姓,然后讲文化说道理,很快就平复了。回到宫廷后,他还平叛了一场政变。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阳明又遭到排挤,又被革职发配。那时候的王阳明,内心已经非常充盈,也有很多学生。学生问他:“你说天下没有心外之物,可是有些花树在深山中总是自开自落,和我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呢?”王阳明回答:“当你没有看到此般花树时,花树与你的心一样处于沉寂之中,无所谓花,也无所谓心;现在你来看此花,此花的颜色才在你心中一时明艳起来,可见,这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在发达时,能够兼济天下。在贫困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儒学,孔孟朱王,孔子提出理论,孟子运用到社会中去,朱熹寻找到哲学之道,而真正到了王阳明这里,就是最终集大成者,也就是心学。

随处可读,让阅读变得“奢侈”

  如今我们说,阅读是一件普通而奢侈的事情。说是普通,是因为随处可读,在电脑上、手机上,随处都可以进行阅读。说是奢侈,那是因为我们很难用一段时光去阅读,我们已经习惯了百度,习惯了去搜索。我们更多的是享受信息,而不是阅读。

  一次用餐,第一道菜是一道浓浓的乳白色的汤。我问大师,这是什么汤,味道能够如此香浓。大师说,这就是普通的菌汤,只不过,出家人不用浓油赤酱,不会煎炒油炸,只会用时光慢慢炖出来。这不是吃饭,这是在参禅。阅读也是如此,我们何时才能真正从容地读一本书呢?

我们有时候的阅读,是有用的阅读,从中获取知识,用于考学或者工作。但是,无用的书更有助于成长,往往那些信手拈来的书籍,更有意思。不如让我们多读一些闲书,养一些闲心,让生命更为从容。

  有一位死刑犯,在行刑之前,恳请典狱长给他两三个小时,让他读完一本书。到了这个时候,读书无关功利,只是一个简单的心愿。苏东坡在扬州时,经常过江去找金山寺的佛印和尚,那时候的苏东坡春风得意,满眼风月,但是他却说,“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那三个地方,却都是他流放落魄的地方。

  中国文人讲究“左琴右书”,哪怕身处穷山恶水,只要有琴有书就足够了,足够生出一颗欢喜心来。苏东坡被发配到岭南,吃不到东坡肉,但是看到荔枝,立刻就高兴起来了。

   有时是自己“绑架”了自己

  弟子问师父:我怎样才能解脱?师父反问:谁绑架了你?子弟接着问:何方是净土?师父说:是谁玷污了你?弟子又问:究竟什么才是涅槃?师父说:是谁把生和死给了你?

  有时候,我们是自己“绑架”了自己,接受了玷污。苏东坡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份豁达,那么美好的人生是可求的。彩虹总在风雨后,“竹杖芒鞋”才能欣赏到山头温暖的斜照。沿着这温暖的斜照走去,这个世界也无风雨也无晴。读书的最后一个落点就是养心。我们现在很多所谓“怕”的事,其实“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这件事情发生的动静,只要不怕,都能从容走过。

  谁是苏东坡?如林语堂所言,每一个中国人在提到苏东坡的时候,嘴角都会泛起会心的微笑。有人会问,苏东波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沉浮,难道心里没有恨吗?林语堂说,苏东坡恨事不恨人。因为恨人是无能的表现。一个人恨事,更有动力去改变。

  我们离苏东坡这么近,是否真的了解了他的人格、欢喜呢?古人的世界,进入我们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古人左琴右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追思中,让自己的心能安顿下来。

   读书读的是老理和规则

  其实喝茶,也是了解中国节令、土地的方式。一把茶在手,如坐山林。中国都市化进程快,高楼大厦起来了,最不应该忘记的是土地里有我们的规矩。人心要守住我们的根本,让孩子守住土地里的信念。春茶,是不发酵的茶,那是带着阳光的茶色。一旦到了秋天,万物萧瑟,平衡地喝半发酵的茶。冬天,很多人喝红茶,全发酵的茶,一点一点温暖人心。中国祖上神农尝百草用生命换来的福报,为何不珍惜?现在人们把茶喝得太矫情了。其实,喝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喝茶也是静心的方式。

  人不能忘本,也太容易迷失。读书读的是老理和规则,从天地道理中找到规则。有人问我中国人过节和西方有何不同?在我看来,西方,人为神过节。中国的节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是给人过的节,这是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了的。节气,能够让人不误农时,这样才有收获。

  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说“我的天哪”“我的妈啊”。从中也可看出,中国人信天理、伦理。守住底线就是别伤害天理、伦理。人只要讲理,就坏不到哪里去。

   向月亮学一颗平常心

  读书原本是件朴素的事。人最应该要的就是一份坦然。古人左琴右书,有人会说,听不懂交响乐。其实,音乐,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懂的是内心的呼应。陶渊明酒后弹“素琴”,一根弦都没有,但却弹得气势磅礴。

  “山坡上开满鲜花,在牛羊眼中它只是饲料。”如果我们功利心太强,那不就是用看饲料的眼光在看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愿意,把心放下,就能听得见花开花落。人会有杂念,但是觉悟可以转化它。

  守望江南,古往今来的这些人养了什么心?李白,穷困潦倒日子,那么天真的诗句呼唤了出来。今天,人们写不出李白的诗,不是没有才华,而且没有天真。现在,没有钱,会觉得没有尊严。李白的天真,就是天地间的大快乐。

  让明月入怀入心,不仅爱明月,而且爱明月之心。月有阴晴圆缺,向月亮学一颗平常心。除了读书,还要养流光闲心。

  明月一直在,只要信念在,好日子就在。梦想接地气就是理想。多一些理想,少一些幻想,杜绝妄想。我们从现在出发,从扬州出发,我们给扬州一个美好的未来,给中国一个美好的未来。


心理学笔记,为你准备了海量心理学资料。心理福利来啦:30G心理学资源大放送~最近,很多刚刚入门心理学的小伙伴们都在咨询心理学笔记,怎么入门心理学,应该先学什么,看什么书?在此,我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30G心理学资源,包括620本心理学电子书,以及约25G超过20种心理类课程,赠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保持对心理学的热爱!

想要申请的小伙伴们可以,转发后私信:心理福利,可以通过指令获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