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母亲是70年代嫁到农场的,从那时起,母亲就有了和大多数妇女一样的称号,家属。身为家属的母亲并没有和父亲一样有职工的待遇,在农场生活的几十年默默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也正是像母亲这些没有“编制”的家属们为北大荒的建设增添了生机。

有母亲的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来不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还喂猪、养鸡。那个年头儿喂猪和现在规模养殖不一样,饲草和菜叶子是猪的主要食物,偶尔也喂少许豆饼。张嘴的牲蓄最难伺候,一顿不吃就在圈里乱拱乱叫,每天捡饲草和菜叶子也就不能间断,熬到了年关终于可以杀猪了,自已留点儿下水过年,猪肉不舍得吃,都卖了,换来的钱刚好够交学费的。

母亲是勤劳的。在大集体生产中都是按劳力挣工分,"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一开始母亲就是一把劳动的好手,在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中,她常常是包上冷饭,早出晚归,不辞辛苦,争着干抢着干。一年下来,工分挣的最多,父母挣的工分也是一家老小所有的指望。

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母亲是坚强的。带着孩子在砖厂干活的那段日子,可以说在母亲的记忆中深深地烙上了印记。沉重的拉砖车子、滚烫的拉车皮带、灼热的橡胶手套,装窑、出窑、码坯子,一天下来只能赚几毛钱。听母亲述说那段滚烫的记忆,我的心头也不禁炽烈起来,心头有些酸楚……

母亲是艰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种了三垧地的小麦、玉米、大豆。说起种地,一年四季都怕了,一到开春就要筹备种子款、化肥款、机耕费,春天怕干旱种子难下地,夏天又怕连阴雨天小麦难收,秋天怕丰收的大豆泡在地里,冬天既怕粮食被偷,又怕粮价低卖不出好价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也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北大荒变成了大粮仓,农民的腰包也逐渐地鼓了起来。

母亲是执着的。为了让我们家生活宽裕点儿,那几年的夏天,大雨过后,天还没亮母亲就骑着自行车结伴而行,骑到18公里外的高利坝挖蕨菜、采木耳。颇有经验的母亲,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到最多的木耳,因为这本身就是强体力活儿,无论怎么巧干,都轻松不到哪去。临近中午,日头灼人,她早已饥肠辘辘,壶里的水所剩不多,简单吃两个馒头就柿子,太阳落山才要往回赶。采回的山货晾干以后就可以等着收购了,她高兴地说,苦些累些,终于可以挣到现钱了。

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母亲是睿智的。母亲家有姐妹七个,她排行老五,小的时候没上过几天学,生活的艰辛让母亲意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那个年代农村的老人们思想观念大多守旧,受家庭经济困难、“女不如男”等观念影响,很多女孩子辍学,或者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到了我们应该上学的年龄,母亲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流言蜚语,一直没有放弃我们姐弟俩的学业。就在左邻右舍的孩子纷纷辍学回家务农的时候,母亲仍然坚持“虽然没钱,虽然家里也缺劳动力,只要你们努力读书,就算砸锅卖铁也供你们上学!”这坚如磐石的话语一直在我们脑海中回荡,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回忆往事的时候,母亲的脸上挂满了微笑,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感恩母亲当年的那份执着,感恩母亲曾经的那份坚守。是母亲,让我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母亲,让我们在理想的学府自由翱翔;是母亲,让我们感受着城市的灿烂阳光;是母亲,让我们仰望着无垠的星辰蓝天!

母亲是善良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心怀平和,从来没和人吵过架,总是很乐意帮助人。她常教导我们:人活一世,还是多做好事,世上啊,还是好人多!对于左邻右舍的请求,她只要能帮上的,总会尽力去帮忙。母亲朴实旷达,用一言一行教导我们崇德向善。

母亲是旷达的。每年大雪纷飞的季节,她总是在天亮之前把公共道路打扫的干干净净。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从不气馁,而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即使对待无理取闹之人,她也会用宽以待人的方法赢得别人尊重。对任何时期所处的生活环境更是从不抱怨,落地生根,随遇而安。

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母亲是无私的。母亲不仅给予我们健康的体魄,也为我们传承了无价的精神财富。因为母亲,我们才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因为母亲,我们从未惧怕过困难,从未感到过孤独。“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更深刻感受到,母亲给予我的影响是上天恩赐我最宝贵的财富,她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宽容有道,教会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予了我一颗好强的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言传身教一直影响着我,在日后的时间里,我会更加珍惜同家人相处的日子,微笑生活每一天,快乐前行每一步。珍惜当下,珍惜有缘人,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只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才会知道那些麦浪滚滚、稻花飘香背后的苦衷;只有你的父母是农民,才会知道“老农”,隐藏着多少无奈和屈辱。弯曲的脊背,干枯的双手,脱落的牙齿和纵横交错的皱纹,都是无情的岁月刻下的印记。母亲付出了这么多,她仍然是一名家属,她知道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已经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

岁月燃烧了青春,也记住了曾经的过往,正当她准备靠父亲的退休金度过余生时,那个做了大半辈子的梦终于实现了。母亲突然得知,她是农场的大集体人员,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她的辛劳得到了回报,终于摘下了那顶戴了很久的家属帽子。领到第一笔退休金的时候,她落下了眼泪,这么多年的委屈化作强烈的自豪感,年轻时所有的努力,今天终于有了回报,她对这个家的付出,得到了莫大的肯定。

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母亲仿佛地里的庄稼,一直土生土长,很少出远门。如今,母亲的一些生活习惯已逐步融入了城里,现在不但经常去超市、逛商场,还忙厨艺、懂保养,这两年又学会了微信抢红包、视频通话,不亦乐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唯有用真挚的爱来回报母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在,不管我活到多大岁数,在她面前,便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如果母亲不在,我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表面还有花的模样,却失去了根。庆幸我现在还是有母亲的人,至少现在我的心里是安定的。

在全世界万千个母亲中,她是普通的,更是高尚的;她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母亲塑造出了高贵的品质,活出了她应有的模样,相信这就是生命赋予她的真正意义!

生活过的地方叫故乡     记 我的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