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殲20不上航母?

天地大同x


近些年,關於殲20上航母的討論一直停不下來,有支持殲20上艦的,也有支持殲31上艦的,還有主張另外開發一款隱形艦載機的。殲20飛機問世後不久,就憑藉其出色的氣動設計贏得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也提升了我國航空領域的實力。但殲20本身是一款重型戰機,最大起飛重量甚至超過了殲15,達到了37噸。而且殲20的機身較長,可以說是目前國際上先進戰機裡最長的一個。其重量和尺寸都對上艦產生負面影響。

先說重量,37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超過了美國航母彈射系統的極限。而我國暫時還沒有彈射系統,如何讓這麼重的戰機安全的起降,是個問題。37噸只是陸基機場起飛的最大重量,如果要上艦,結構還需要加強,起落架需要加固處理。按照國際上一般的慣例,陸基飛機改成艦載機後,至少要增加10%到25%的重量。如果這樣看,殲20最大起飛重量就直奔40噸以上,難度很大。

殲20飛機機身很長,嚴重影響載機數量。如果是翼展很長的話,可以把機翼摺疊起來,但機身瘦長就不好處理了。如果按照中型航母的機庫面積和甲板空間來算,殲20的載機量會非常有限,影響戰鬥力。想要讓殲20上艦,恐怕需要大型航母才行。

殲20強調的是高速性能,而艦載機強調的是均衡。殲20需要進行一定的改動,完善其低速起降的氣動效率,但這樣改動是否對殲20能力的發揮有利,還要經過實踐和空氣動力分析來判定。從目前情況看,殲31上艦的難度要比殲20小一些,畢竟殲31體量更小,也更容易調整,沈飛在艦載機上也更有經驗。


兵說


關於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究竟是選擇殲20還是殲31,早就讓廣大軍迷和網友操碎了心,有人說殲20上艦明顯比殲31更有優勢,能夠幫助中國壓制美國的F-35,也有人認為中型隱形艦載機是未來發展趨勢,用數量換質量的做法不虧,殲31比殲20更有應用前景。總之,公說公有理,誰也不服誰。
殲20上艦想象圖

殲31上艦想象圖

前段時間傳出中國海軍內部已經正式把殲31“扶正”,賦予其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名分”,但這則新聞的迄今尚未經權威機構確認,可信度存疑。先不管殲20最終能否上艦,我們不煩來簡單分析一下殲20上艦的優缺點。


殲31上艦測試CG圖

優勢:重型戰鬥機天生比中型艦載機擁有更多的燃油和掛載量,意味著更大的航程和掛彈量,這會使得殲20在面對米格29K、陣風等中型艦載機時擁有比較大的優勢。


缺點:一方面,根據資料顯示,殲20長21米,翼展13.88米,這個尺寸在重型機中並不“誇張”,遠沒有大家所認為的那樣“笨重”,但相比中型機還是明顯要長了很多(米格29K長為17.39米,翼展11.32米),這意味著即使經過摺疊,殲20還是比米格29k佔空間,所以殲20上艦的話整體艦載機數量要少於中型機。
殲15即使經過摺疊還是“偏大”相比之下米格29K就顯得“小巧”很多


另一方面,未來國產航母肯定是彈射型航母,雖然彈射起飛相比滑躍起飛對艦載機自重要求有所降低,但還是會有限制。譬如,一般認為電磁彈射最大值不應超過35噸,而根據資料殲20空重16.5噸,正常起飛重量31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7噸,明顯超過這個數值。因此,殲20要上艦必須要限制重量,這就對艦載型殲20的研製工作增加了難度。

殲20上艦測試CG圖


現在還無法確定殲20能否上艦,一切還得由專家經過精密驗證後才有結果。不過,不管是殲31還是殲20上艦,都值得我們高興,因為這將是中國人自主研製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艦載機!為中國科研人員鼓掌!
中航工業宣傳片中赫然出現殲20身影

殲20模型被放在國產航母模型上


兵者詭道也


為什麼殲20戰鬥機不能上航母?殲20為什麼不能上航母?相關資料顯示 j20長 20.3米寬 12.88米,殲15長22.28米 翼展\t15.0米

殲20戰鬥機還比殲15小了一圈,

在珠海航展期間,中航工業發佈了宣傳片


宣傳片中能夠很明顯的看到殲20艦載戰鬥機的身影。

這至少說明,中航工業是希望殲20艦載機上艦的。

其次,在艦載機大型化的今天,很明顯中型艦載機都找不到它的定位,要知道美國的f35bf35c,那可都是披著中型戰鬥機外皮的重型戰鬥機。

更何況咱們的航母未來要幹嘛?未來是要衝破美國對我國的封鎖,需要和f35bf35c 這種第五代隱形單發重型戰鬥機對抗的,區區一個fc31?不覺得有些強人所難了嗎?

當然了,也不否認在航母上確實還有殲三一這種中型戰鬥機的生存空間,但是不是現在。


嘯鷹評


我們先來通過一張圖片直觀的感受一下殲-20的實際大小:

不難看出,通過對五款戰鬥機的對比,殲-20的體型可以說是目前主流戰鬥機中最大的!那麼是否就因此將其從成為艦載機的可能中排除出去呢?您接著看:

航母在戰爭中的作用是什麼?即一個可供以戰鬥機為主的飛機起降的移動機場或者平臺。它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飛機起降模式,使之具備機動能力;尤其是在核動力問世後,更大大增加了自持力。

但與此同時,航母相比陸地機場也存在一定的缺點:甲板空間有限、跑道距離有限、起降難度增加等。也是因此,航母對於艦載機的選擇有很高的適配性!並非只要是戰鬥機就都可以充當艦載機。

我們以現有的航母遼寧艦和艦載機殲-15為例:遼寧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0900噸,嚴格意義上屬於中型航母,這也就意味著它的整體尺寸和搭載空間遠低於大型航母。所以,艦載機的選用一定要具備起飛距離短、佔用空間少、自重小等特點。

但需要注意的是:殲-15艦載機的各項尺寸反而都要大於殲-20!殲-15艦載機全長22.28米、翼展15米且可摺疊、自重17.5噸;殲-20戰鬥機全長20.3米、翼展12.88米、自重17噸!既然體積比殲-15小,殲-20為何沒有被選作艦載機呢?

首先,殲-20的研發定位就是一款適用於陸基起飛的制空戰鬥機;如果在不經改裝的情況下,根本不具備上艦的條件!比如它的三角翼加鴨翼的氣動佈局,就很難實現類似殲-15那樣的機翼摺疊。

其次,體積比殲-20更大的殲-15其實質是我海軍航母艦載機的一型訓練、過渡機型;因為在迫切需求下更容易被改造為艦載機,所以才會被採用。可以預見,未來的主力艦載機還會有另外的選擇。

總體而言,殲-20之所以現階段沒有被用作艦載機,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1.其研發初衷是優先滿足空軍需要;2.體積相比除殲-15以外的艦載機還是過大;3.改裝代價太高;4.保有數量太少;5.或已確定艦載機另有選擇,比如殲-31.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殲-20戰鬥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款隱身戰鬥機,具備良好的隱身能力,另外還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和超強的機動能力。這是我軍裝備的一款拳頭兵器,目前已經在空軍作戰部隊列裝。我國是第二個具備研製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也是亞洲地區第一個能夠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

目前我國海軍使用的航空母艦固定翼艦載機是沈飛生產的殲-15戰鬥機,這是一款我國自行研製的重型艦載機,目前我國海軍只有一艘航空母艦,這就是在從烏克蘭建造的未完工的瓦良格號基礎上改建的遼寧號航空母艦。遼寧號是一款採用滑躍起飛和阻攔索降落的方式使用固定翼艦載機的航空母艦,這也是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一樣的方式。

我國正在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是在遼寧號的基礎改進而來,目前正在進行第四次的海試工作,同樣這是一艘採用滑躍起飛和阻攔索降落的航空母艦。殲-15戰鬥機是我國目前能在航空母艦上唯一使用的固定翼艦載機,其餘的機型都是直升機。由於目前我國的航空母艦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我國是處在航空母艦使用的超級階段,正在不斷摸索航空母艦的運用,所以現階段使用殲-15戰鬥機就已經足夠了。

不過面對未來的作戰環境,在世界海洋強國裝備第五代戰鬥機的大背景下,我國海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的隱身化也是一個趨勢。對於現階段殲-20戰鬥機來說是不能上航空母艦的,這是由於目前的殲-20戰鬥機是不具備機翼摺疊的功能,這個會嚴重影響航空母艦上艦載機的使用。另外對於固定翼艦載機的起落架還需要進行加強,而目前的殲-20戰鬥機是為了陸基用途,所以還不具備上艦的能力。要說尺寸的話殲-20戰鬥機其實與殲-15戰鬥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進行相關的改進是可以在航空母艦上使用。


航空視界


殲20隱身戰機(威龍)為什麼不能上艦?

一,首先殲20是陸基重型戰鬥機,體型大,作戰半徑大,完全是按照陸基為目標的重型戰機,暫時根本沒有考慮上航母,當然以後戰機成熟了,也不一定會搞一個艦載戰鬥機的版本的小中型來上艦,不過覺得鶻鷹殲31作為中型戰機的基礎進行艦載機型的改造更適合上艦,比殲20小,不佔地方,航母只有那麼大講究的是合理利用地方。發揮更大的作戰能力。




二,殲20如果要上艦,首先在機體會改小,減重,要加裝尾鉤,掛阻攔索,機體可能更加加強,機翼要進行能夠摺疊改裝,起落架要加強強度,其實整個飛機要進行艦載機標準設計才行。殲20是作為陸基重型戰機研發,暫時根本無法上艦。


牛頭馬面兩鬼


其實殲20為什麼不能上航母的原因,都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就是個大身子重。


中國目前只有一艘航母遼寧艦,滑躍起飛方式,艦載機殲15,最大起飛重量33噸。其實這個33噸的起飛重量只是個數據,因為殲15滿載33噸很難在遼寧艦上飛起來。當然,如果有彈射器的話又另當別論。也就是說,殲15在遼寧艦上滿載起飛已經很困難,那麼滿載40噸的殲20在遼寧艦上滑躍起飛就會更困難。起飛重量和起飛距離成正比,起重越大起距越大。結論是殲20不可能上遼寧艦類似的航母,包括正在海試的02號航母。那麼如果03號航母上了電磁彈射器,殲20能否上艦呢?答案是否定的,不能。
大家知道,現在的殲20空重是17噸,滿載39噸,如果改造成艦載機,份量要增加10%以上,也就是說滿載肯定超過40噸,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彈射器能否將40多噸的殲20彈飛起來。現在世界上最大彈射器是美國福特號上的彈射器,設計彈射重量是45噸,而美國所有迷尼茲級航母的彈射重量都在40噸以下,大黃蜂起飛滿載是35噸,都在40噸以下範圍。有消息說中國03號航母的彈射重量也是40噸,單從這一個原因說,殲20上艦的幾率就很渺茫。除非中國有了更大的彈射器。而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殲20著陸剎車距離是800米,雖然有攔阻裝置,但巨大的衝擊對撿阻裝置也是非常恐怖的考驗。
殲20,是中航成飛為中國空軍研發的一款第四代隱身陸基空優殲擊轟炸機,其各方面綜合作戰性能不亞於F22,而對F35具有碾壓優勢。雖然殲20如此優秀,但要改造成艦載機,無異於重新設計一款殲20版本的飛機,其工作量之巨大也另人卻步,因為成飛沒有生產艦載機的經驗。相對於殲20,沈飛的殲31則從各方面考量更符合上艦要求。記得幾年前央視財經頻道作了一個對話專題,當時中航老闆林鳴遠就說殲31完全可以乾死F35,殲31就是為了乾死F35而生,當時聽了很來勁。但後來看到很多媒體和網友們對殲31的解析文章,說殲31是沈飛自己立項自籌資金生產的一個外貿型號的隱身機,而且說殲31個太小發動機不行冒黑煙,等等。其實細想想,針對殲31的各種說法可以全當沒有。如果沒有中航點頭,沈飛能自己偷偷的立項研發生產嗎?豈不是反了?

自從殲31試飛,無論怎樣想都有上艦的味道,而且沈飛緊靠北海艦隊,有生產艦載機的經驗。一款艦載機從試飛到定型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進步過程,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對沈飛的努力視而不見或一刀切式的否定。有資料顯示,殲31的機身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鈦合金佔比達到35%,殲20只有20%左右,提高了有效載荷,為上艦打下一個良好基礎。有網友說殲31個頭小負載小,航程短作戰半徑小,不堪重用。這裡有一個悖論,既然上艦了為什麼還要大航程艦載機?當然不是多此一舉,而是航母本身就是一個移動式投送作戰平臺,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要求沒必要太刻恪,記得當年英國鷂式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只有600公里,還沒有殲31的2分之一,關鍵是起飛作戰效率才是重點要考慮的。從這個角度講殲31肯定優於殲20。並且,還能多上艦幾架。殲31的滿載起飛重量只有30噸,比殲20要輕盈很多,可以大大縮短波次進攻之間的銜接時間,掌握戰爭主動權。


03號航母呼之欲出,中國新型艦載機也要首秀,不出意外,肯定是殲31的艦載版本,讓我們試目以待吧!祝願祖國繁榮強大,人民幸福安康!

本文圖片取之網絡,謝謝閱讀請多關注!


家香水餃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也是一款重型作戰飛機,滿足了空軍對於未來五代機的需求,但是隨著我國擁有航空母艦,海軍對於五代機的需求也迫切起來,那麼為什麼海軍不選擇殲20上艦呢?

圖為艦載殲20設想圖。

要說殲20不上艦,就繞不過兩個東西:鴨翼和體積。有人說帶鴨翼的飛機不適合上艦,因為需要加強的地方更多,如果非要上艦,那麼需要對結構進行加強、增重,如此一來,飛機的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另外,還有人說殲20的體積太大,由於機體過長導致航母不能更多的搭載艦載機,會滿足了質量,影響了數量。

圖中可見,殲20的翼展和長度還沒有殲16大,殲16和殲15系出同門,長短寬度差不多,可見殲20上艦也不會影響載機數量。

其實,這兩個說法都是有問題的。首先,殲20之前也有很多戰鬥機是帶著鴨翼成為艦載機的,比如法國的陣風M戰鬥機和俄羅斯的蘇33戰鬥機,以及我國的殲15戰鬥機,雖然他們都帶有鴨翼,也為了上艦付出了重量代價,但是也足夠證明鴨翼飛機是可以上艦的,甚至對於飛機的短距離起飛是有好處的,蘇33和殲15就是為了短距離起飛才加上的鴨翼。

圖為準備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殲20艦載機。

至於說殲20體積太大,這更是無稽之談,殲20的具體尺寸數據至今尚未公佈,僅從其和殲16並排停放的畫面就能看出,殲20是絕對比蘇27系的飛機佔據空間要小的,如果殲15這樣的飛機上艦都不怕影響數量,那麼殲20就更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了。如果採用鴨翼和機翼的摺疊技術,那麼殲20還能更加節約空間,在航母上擺放更多的飛機。

艦載機必須要側重攻擊能力,圖為F35C型投擲精確制導炸彈。

但是海軍也確實到現在都沒有選擇殲20,原因或許在於海軍想要的並不是一個專注於制空作戰的五代機,就和所有的航空母艦一樣,我國海軍對於航空母艦是有攻擊要求的,航母必須具備強大的火力突擊能力,而不僅僅是制空權爭奪的作用,事實上,歷史上所有的航母作戰第一目標都是敵人的艦隊,而非是敵人的飛機。

圖為掛載4枚YJ91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隱身五代機艦載機設想圖,攻擊是艦載機的首要任務。

所以殲15也是需要掛載4枚YJ83反艦導彈的,而殲20即便是足夠強大,也可以使用先進的制導武器,也還是不能滿足攻擊的要求,海軍需要的重型五代機一定是一個非常強調航程、半徑、掛載能力的飛機,要能夠執行遠程精確的攻擊,可以對海面和陸地目標進行打擊的飛機,那麼這個飛機彷彿殲31更加適合,但是那是一箇中型飛機。

圖為軍博航母模型上的殲20艦載機。

於是乎,海軍很有可能選擇在現在的殲31的基礎上,放大一個重型的艦載機出來,作為自己的第五代重型艦載機,但是結果如何,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海事先鋒


據路邊社最近的消息,咱們中國的002型航母已經開工建造了。據路邊社稱,002型航母排水量高達8萬噸,裝備有四部電磁彈射器,採用常規動力,能搭載各類飛機90架左右。

隨著所謂002型航母的開工建造,關於我們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討論又熱鬧起來了。雖說目前的殲15是不錯,和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法國的“陣風M”同一個級別,強於俄羅斯、印度的米格29K。不過,戰機已經進入第五代隱形時代了,美國的第五代隱形艦載機F35C已經服役了,我們的殲15比人家落後了一代,是得要開發新一代的艦載機了。當然了,如果一切從零開始,那所花的時間和成本也太大太長了,不划算。所以,從現有的五代機中選一款出來,以它為基礎研發艦載機是比較“多快好省”的。

我國目前的五代機只有兩款:一是成飛的殲20,另一個就是沈飛的“發財31”(FC31),也就是網友們稱的殲31“鶻鷹”。這兩款戰機都不能直接上艦,得對它們進行必要的改裝才行,比如說加裝著艦尾鉤,把機翼弄成可摺疊型,加強起落架,加強機體並對機體進行耐腐蝕、耐溼、耐高鹽等處理,以適應海洋環境。可哪一款才適合上艦呢?

有不少網友看好殲31,戰忽局的杜文龍教授也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力挺殲31。他們看好殲31的理由是:首先,殲31是沈飛設計的。而我國現役的殲15艦載機也是沈飛的產品,沈飛設計艦載機有經驗。而成飛嘛,目前在艦載機方面還是零。其次,殲31是中型戰機,個子比殲20小,航母上可以搭載更多。最後,沈飛在設計殲31時就考慮到將來把它改裝成艦載機的問題。你看,它的後起落架就採用了“跪式”設計,前起落架是雙輪設計。這麼做都是為了讓它在高速降落時減緩衝擊力對機體的傷害。有些熱心的網友已經等不及了,在軍事論壇上P了很多殲31在航母起降的圖片,還有CG動畫版的。

當然了,看好殲20的也是大有人在——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反對殲20上艦的人最直觀的理由是它個頭太大了,不適合上艦。殲20個頭大是不假,但這並不代表著它上不了艦。我們先看一張照片:(見文末圖片)

這是在慶祝建軍90週年的時候,殲20和殲16同框的照片。殲15、殲16都是從蘇27(殲11)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它們的個頭相差無幾。從這張居高臨下俯拍的照片來看,殲20比殲16的個頭還要小一些,長度基本相當。換句話說,殲20的個頭比殲15還要小一點。既然殲15都能上艦,那殲20上艦應該也沒問題。另外要說明的是,一艘航母裝備什麼樣的艦載機主要是由它的升降機、攔阻索、起飛方式的最大上限額度決定的。假設說你的升降機、攔阻索、彈射器只能承受20噸的重量,你卻給它弄個30噸的飛機,那無論如何都是不行的。在升降機、攔阻索、起降方式最大上限額度所允許的前提下,航母艦載機都是越大越好。大了,就能掛載更多的彈藥,能裝更多的油料,擁有更大的航程和更長的滯空時間,能裝進更多更完善的電子設備,讓戰機戰鬥力更強。

美國是擁有航母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有著非常豐富的航母使用經驗,玩航母玩了一百年了。縱觀美國航母艦載機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變大的過程。如今美國航母的主力艦載機和即將成為主力艦載機的分別是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C“閃電2”,它們的最大起飛重量都已經超過30噸了,已經是屬於重型艦載機了。而當年蘇聯在為庫滋涅佐夫號航母選擇艦載機時,看中的也是重型的蘇27K(也就是後來的蘇33)而不是中型的米格29K。至於如今改回用米格29K,那沒辦法,俄羅斯軍隊囊中羞澀了,養不起蘇33了。再說了,蘇33已經服役二十多年了,機體壽命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航電系統更是落後了。印度選擇米格29K也是沒辦法,當初和俄羅斯簽署航母交易合同的時候,就只能選俄羅斯的艦載機了。至於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航母,沒辦法,它們都是屬於輕型航母,它們連中型機的起降都支持不住,更別提重型機了。法國的“戴高樂”航母由於天生缺陷,也只有選擇“陣風M”中型艦載機了。但儘管如此,法國人還堅持讓它向重型機靠攏。為了提高它的航程和增加武器的攜帶量,法國人甚至犧牲了它的部分安全性——例如加高起落架,抬高仰角。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降落時如果不小心將機頭拉得過高,屁股就磕到甲板上釀成事故了。我們的殲15也是重型艦載機。我實在不敢相信,比“遼寧”號、001A型更大更先進的002型會裝備中型艦載機。

有人說中型艦載機能攜帶更多,出勤率更大。這個我相信,但作戰效能根本不能和重型機相提並論。如果追求多和高出勤率,那我建議不如用二戰時期的螺旋槳艦載機更好。你想想看,二戰時期的八千多噸的護航航母或者說輕型航母,它就可以搭載差不多30架艦載機,美國的埃塞克斯級,日本翔鶴、瑞鶴、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等這些3萬噸左右的航母則能攜帶120架以上。要是換成現在的8萬噸級航母,那搭載個四五百架沒問題吧?前面說了,美國人玩航母都玩了一百年了,中型機、重型機作戰效能怎麼樣人家一清二楚。你看看如今美國航母的艦載戰鬥機,都是清一色的F/A18E/F“超級大黃蜂”——當然有少量的F35C在服役。它們都是清一色的重型機,起飛重量超過30噸。

杜文龍在媒體上說殲20不如殲31我認為不外是兩種情況:一是戰忽局奉旨忽悠。就像在2009年兩會的時候,空軍的何副司令員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的四代機已經造好了,快要試飛了。”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國內外媒體議論紛紛。很快,張局座就在媒體上“闢謠”了。他說你們大家都誤會了,何副司令員說的四代機不是你們想的類似於美國F22、F35那樣的四代機(如今改稱五代機了),而是在殲10、殲11的基礎進行改進的版本。我們國家的工業水平,航空技術和世界發達國家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怎麼可能會那麼快就弄出四代機呢?你們放心吧,所謂四代機其實就是三代改改改。結果美國政府非常放心的關閉了F22的生產線,專門搞F35去了。另外一點可能就是我們在航母升降機、彈射器和攔阻索等領域遇上困難,滿足不了重型艦載機的需求。但這我一點都不相信,畢竟殲15已經在陸上艦載機試驗基地進行過彈射起飛了。

最後,那些因成飛沒搞過艦載機就質疑成飛搞不了艦載機的觀點更是不值一駁。大家想想看,有什麼技術是天生就會的?在殲15之前,我們有哪個飛機公司搞過艦載機?既然沈飛能在技術空白的情況下以殲11為基礎弄出殲15,難道成飛在殲20的基礎上弄不出個艦載版的殲20?再說了,成飛、沈飛都是中航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時間要是再往回幾十年,成飛還是從沈飛那分出來的呢。如果成飛在搞艦載版殲20遇上困難,中航集團完全可以調沈飛專家幫忙嘛。




血染戰旗紅


殲-20上艦有困難,但並非不能上航母

如果單純上航母角度,殲-20的確要比殲-15這類的要困難的多,像遼寧號這種體格的中型滑躍起飛的航母基本上不可能搭載,但是並非不可能。從氣動佈局等方面來看,殲-20的登艦難度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重量限制。由於儘可能內部油箱和武器內置,五代機們空重普遍要比前代們高,殲-20在設計和製造上儘可能的採用輕量化,但其空重已經超過17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7噸。而陸基戰鬥機進行艦載化處理,需要大幅度增加結構強度,需要氣動上進行改動,這都需要增加起飛重量。美國海軍根據其之前經驗,得出過結論,需要增加大概12%~30%的空重。如此一來殲-20要進行上艦改動的話,空重要增加到20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要超過40噸,這就對航母彈射器提出考驗。

美國航母之前使用的C-13-2蒸汽彈射器最大起飛重量是34噸,福特級使用的電磁彈射器最大起飛重量是35噸。正式這一限制,讓美國海軍之前的A-12、F-22N和超級雄貓都是因為超重而取消。

這方面壓力就來到馬少將的電磁團隊了,馬少將團隊這幾年相當牛逼,就看能不能交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二是氣動改進。五代機在設計上都傾向於跨音速和超音速作戰,大部分都加入了超音速巡航的標準,所以在氣動佈局設計上普遍傾向於超音速區域。但是航母艦載機起降時對於低速性能要求非常高,美國海軍艦載機操作安全要求是,必須可以在海平面高度,300公里時速情況下,依舊可以進行1.5G機動動作方便調整,所以需要在氣動方面進行大改。

即使是沒有超音速巡航要求的F-35,其艦載型F-35C的機翼構型完全不同,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低速起降性能。而F-22當年為了上艦,推出的F-22N則是採用可變後掠翼的想法,以改善低速性能。

這方面殲-20設計上,採用邊條+鴨翼的方式,在保證出色超音速機動性能基礎上,低速性能也同樣比較出色。但是同樣進行修改的話難度也較大,具體怎麼個改法,也需要仔細琢磨。

三是著艦仰角問題。三角翼飛機著陸仰角普遍比較大,在艦載機著陸這種本身下滑角非常大時,就容易導致飛機起降難度大幅度增加,著艦時仰角太大。陣風戰鬥機著艦時仰角就非常誇張,殲-20重量更大,而且採用遠距鴨翼佈局的話,著艦仰角恐怕更大,非常考驗飛行員。美國海軍一向非常討厭無尾翼艦載機,這也是JSF計劃中X-32輸給X-35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合來講,殲-20要進行上艦的話,難度要大很多。並且很多方面原因不是由殲-20可以決定的,需要看電磁彈射器水平,需要看目標航母的排水量和降落環境等。而且我國實際上才剛開始進行航母艦載機研究,直接上來爆改難度較大,目前殲-15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在這方面上積累經驗,再進行下一步來確定海軍下一代艦載機標準比較務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