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灵水神堂


山西广灵水神堂


在山西广灵县城的南端,有一处风水极佳的好去处,这就是水神堂。这里有山有水有垂柳,有桥有塔有楼阁,高低有序错落有致。从空中看上去一座小山被一潭碧绿池水环绕其中,有小桥连通内外,正中高地上是八边形墙体围绕的建筑群,一幢小巧的阁楼式砖塔矗立其中。那山水与建筑是那样的和谐,宛若到了仙境一般,真是一座北方园林的典范。


山西广灵水神堂

小桥连通内外

山西广灵水神堂


睡莲

山西广灵水神堂


宝塔镇河妖

山西广灵水神堂


国保碑

山西广灵水神堂


参天古柳

山西广灵水神堂


山西广灵水神堂


位于广灵壶山上的这座水神堂原名洋水神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乾隆年间增建文昌阁,改名水神堂。水神堂坐北朝南,占地76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灵应宝塔、圣母殿、禅房、文昌阁、山门、钟鼓楼、老君殿等。


山西广灵水神堂


沿着水神堂八合院外围走一圈,钟鼓楼侧后朝外各建廊厅分属八角形之一边,廊厅内外中隔表里分徊并留通门,东廊壁绘九龙、西廊壁绘五虎

山西广灵水神堂

西回廊壁绘五虎

山西广灵水神堂

西侧石墙上的回廊

山西广灵水神堂


北侧

山西广灵水神堂


古松

山西广灵水神堂


山西广灵水神堂


北门

山西广灵水神堂


东侧回廊

山西广灵水神堂


山西广灵水神堂


山石

山西广灵水神堂

东回廊壁绘九龙

水神堂现貌为清代时规模,建筑群总体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约十三、四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建筑布局设计奇特,采用南北中轴线,中间主体之外,门、廊、厅、室八面环筑,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大小高低不等的建筑物40多间,错落有序,井井有条,毫无窄憋杂乱之感。典型的外观八合院,在建筑史上是罕有的。山上建有亭殿阁塔,山下草木丛生。“九江圣母祠”和“观音庵”是水神堂的建筑主体,配有东西观赏厅和龙虎廊,院内建有四丈多高的七级砖塔。东北角有一阁,登梯而上便是一个六角楼亭。从正南门入,殿宇轩昂,画栋雕梁。塔上铃声清远,松间鸟鸣上下。左右厢房造形别致,两侧拱门更觉深幽。若从后门而入,则屋宇随山势而形异,幽径绕殿堂而回环,使人宛登仙境,似入蓬莱。


山西广灵水神堂


回到正中拾级而上是山门

山西广灵水神堂


山门上为乾隆年间知县朱休度书“小方壶”竖匾,寓意此地可与海上仙境“三岛”之一的方丈(即方壶)媲美

山西广灵水神堂


鼓楼小券门上书“风洞天”

山西广灵水神堂


钟楼小券门上书“云洞天”

山西广灵水神堂


只有一进院正殿是圣母殿

山西广灵水神堂


圣母殿近景

山西广灵水神堂

内景

山西广灵水神堂


西侧壁画

山西广灵水神堂


东侧壁画

山西广灵水神堂


背后是观音殿

山西广灵水神堂


观音殿侧面的壁龛

山西广灵水神堂


东跨院的配殿和文昌阁正在修缮

山西广灵水神堂

西跨院配殿

山西广灵水神堂


西跨院碑廊

山西广灵水神堂


圣母殿西侧是百工社,原为三教九流祭祀师祖之所在,故塑像为老子、鲁班与孔子,道工儒三家

山西广灵水神堂

百工社西墙壁画内容丰富,内容反映了清代手工业和人民生活的状况

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内的这座宝塔,叫作灵应宝塔。位于院内东南隅,通高17.5米阁楼式。塔基为1.2米高的六角形石砌平台,边长为3.28米。塔身七层,高16.3米。塔刹覆钵以上部分在1911年地震时掉进壶山泉池之中,相轮、宝珠与刹杆系新补。塔体保存较好,仿木结构,呈六角形锥体,自下而上,逐层减缩。造型平稳端庄,玲珑俊逸。通体砖雕,精巧朴实。第一、二层环以风格样式各异的砖雕隔扇假门,三至五层为半圆形砖劵空心门具有减轻风力摧推的作用。第六层空心门内,藏有阴刻砖碑,碑高36厘米,宽15.8厘米,厚4.7厘米,座高6厘米。正中“灵应宝塔”四字,右刻“大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重修”,与塔身第三层假门之刻记相符;左刻“经理:复全店、至诚号、裕亨店。泥工:白鄂、李盛”。塔身各角柱为砖制,上置平板枋,拦额。塔檐环以三踩斗拱,不施昂。出翘上承耍头,配置平身科四攒,角科各一攒。各层斗拱经上雕椽飞、莲檐等。转角为木制老角梁、仔角梁,仔角梁首端装砖制套兽,下坠铁制风铃。仿木结构的灵应宝塔是水神堂建筑群的精粹,被推为雁北清代砖塔的代表。


山西广灵水神堂

第一、二层环以风格样式各异的砖雕隔扇假门,三至五层为半圆形砖劵空心门

山西广灵水神堂

转角为木制老角梁和仔角梁,仔角梁首端装砖制套兽,下坠铁制风铃

山西广灵水神堂

塔身各角柱为砖制,上置平板枋与拦额。塔檐下以三踩斗拱不施昂,出翘上承耍头

山西广灵水神堂


砖雕隔扇假门再下部塔身雕如意花纹

山西广灵水神堂


檐下细部

山西广灵水神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