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孩子,你慢慢來

或許你和三一菌一樣,也看過龍應臺的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

裡面的卷首語廣為流傳: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龍應臺的原意是要家長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傾聽孩子成長的聲音,不要用自己的節奏去揠苗助長。

文章瘋傳,概念瘋傳,很多家長忘了提出這個概念的龍應臺,本身就是有能力給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而且也有能力承擔孩子萬一廢掉的後果。

很多家長不明所以,就一味迷信:不作為、靜待花開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靜待花開≠無作為

在今天這麼焦慮的大環境下,靜待花開是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不讓孩子過早注重結果。

但只有態度好,要培養出一個好孩子,實在是不夠。

龍應臺雖然心態上支持“孩子,你慢慢來”,但如果你仔細看過她寫過的一系列親子書,就會發現,在兩個兒子的教育、成長上,她哪裡無為?明明是做了一個當爹當媽又當朋友的存在。

兒子安德烈有天跟龍應臺說:“媽媽,你得接受我以後會是一個很平庸的,不像你和爸爸一樣擁有博士學位,做很平常的工作,掙的錢也不多,不會受太多人尊重。”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龍應臺通過寫信的方法,跟他分享一個他們在德國遇見的畫家提摩的故事。

提摩從小喜歡畫畫,但在講究競爭和排名的帝國教育體系,畫畫並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兒。於是,提摩一會兒做外語翻譯,一會兒做鎖匠,一會兒做木工。這麼不專心,畢業就找不到工作。

1年、2年、3年……當年他失業時只有18歲,今天他41歲了,仍然失業,仍然只能和他母親住在一起,沒有結婚生子。

末了,龍應臺告訴兒子: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教育孩子,該給溫柔給溫柔,該講現實講現實,陽光雨露都避諱。盡完為人父母的責任,就靜待孩子自己吸收、成長。有為之後無為,這才是問心無愧的靜待花開。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況且,現在的孩子面對的壓力有多大?靜待花開,萬一孩子就是自己綻放不了怎麼辦?

又有多少家長能承擔一個廢掉的孩子,到處給他找關係上大學,給他安排工作,護他一輩子周全?你靜待花開時,別人家的孩子非但做好本職作業,還利用假期去參加各種夏校活動來充實自我。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8中國國際遊學行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2017年參與國際遊學的用戶規模在86萬人次,2018年參與國際遊學的用戶或將達到105萬人次,並在未來繼續呈擴大趨勢。

成熟的家長都知道,哪個孩子能隨隨便便就成長?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是見世面,在外遊學,不僅能培養青少年學生提早學習負責任的生活態度,更重要的是由此提早接受國際化的教育薰陶,熟悉語言,更深入瞭解國外多元的文明形態,開闊眼界和拓展人際關係。

年紀小從來就不可以作為孩子逃避責任的藉口。靜待花開也不是家長放任不管的理由。

快樂教育只帶來了平庸

父母管不管教育,孩子真的大不一樣。

常常有家長來諮詢三一菌一些教育的問題。其中有兩個孩子的經歷,最讓本菌印象深刻。

兩位孩子分別叫軒明和一傑,都是初中生,兩個孩子的成績都差不多,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暑假,軒明的爸媽給孩子安排了去英國遊學,他爸媽先了解了那邊的情況,知道那邊私立學校要比公立學校更靠譜,提前給他規劃了進私立學校的學習方案。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一傑則被爸媽安排去報名了一箇中國的夏令營,給孩子放個小假。

在夏令營裡,一傑過得很舒適——老師天天帶大家去各大景點參觀打卡,營裡的同學自由活動的時候就去打遊戲、看手機,大家都是中國人,溝通起來也好輕鬆。

他爸媽也不管,特別是看到老師的鼓勵表揚,對兒子完全信任、完全放手,卻完全忽視了孩子還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圈。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一個暑假過去了,軒明已經開始積極準備七橡樹中學的高中申請(英國私立中學前十),而一傑回來後卻久久緩不回神——他很想回到那個繁華的都市,可是他什麼也沒學到。

孩子沒有長遠規劃很正常,這時候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往往決定了孩子未來能走多遠。

在保質期內“逼一把”

最近刷《嚮往的生活》,沒有被黃磊圈粉,沒有被何炅迷住,也不羨慕Angelababy,但真心對呂思清和劉憲華路轉粉。

就因為他們倆小提琴合奏《梁祝》,太美妙了!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劉憲華說:“我小時候是被父母逼著學的。”

他還說:“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然後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Angelababy問他:“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劉憲華說:“非常非常感謝。”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劉憲華幾歲開始練習小提琴?五歲。

呂思清呢?四歲半。

那麼小的孩子,沒有父母的督促,堅持得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龍應臺說:“為人父母有效期只有十年。”孩子人生的前十年,是天賦開發的黃金期,也是心智模糊期,這時候父母多逼一把,他長大後會多感激你。

天賦也有保鮮期,努力才能留住它的神奇。

育兒這件事,前期越折騰,後期越省心。完全不作為,就靜待花開,是不可能的。孩子之於父母,需要喚醒。

所以父母應該在孩子成長之際,帶著孩子出去遊學。喚醒孩子的探究意識,催促孩子形成自己的三觀。能夠讓他們真正開闊眼界,從而對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追求。

就像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在他綻放之前,為人父母的責任就是喚醒他。

13年來,多少中國家長被龍應臺的那句“孩子,你慢慢來”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