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早认字,会有什么的后果?

想念农村的日子2


昨天刚和朋友说过这问题。

我小时候是个认字狂魔,家长没有教,就是听一遍这个字念啥就记住了。

我女儿快三岁半了,认识的字应该不到十个,她不问我,我就不教。

因为我认字太早,爱读书,不太理人,除了书上印的,别人说的都不太当回事儿,也没什么观察力。

更可怕的是,上课听讲,听见的东西我记不住,这样的话上课对于我就是浪费时间,没有效果。回家靠读书来学习,时间也不够,书本能提供的资源也不够。

总结就是视觉学习能力可以,听觉学习能力太差。

所以我希望孩子不要像我一样。目前看,还没有发现她不认识字的害处来。


保持礼貌


不少家长都不想孩子比同龄小朋友落后,于是孩子从小就开始各方面培养,很多家长在孩子2、3岁时就开始教孩子认字学习,这样到底好不好呢?

研究发现:

过早的教孩子认字,虽然在刚入学时,比未识字的孩子感觉表现的更优秀,占优势,但跟年龄增长,孩子过早开始认字会渐渐不在优势。这类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没有太大不同,但在学习方面,态度表现往往不积极,不够集中,因为目前所学的大部分字,孩子已经在之前学会了,老师教的字,既然自己学会了,就不在对识字产生更浓烈的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等行为。时间长了,造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习惯,不利于学习。

家长们会发现,幼儿园一般不会过早教孩子认字、写字,更多的是进行朗诵、背诵一些诗歌,古诗等。于是很多家长感到疑惑甚至不满,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却不教认字、写字?有的家长按耐不住,生怕自己的孩子上学后不如别的小朋友,园里既然不教,那就自己来教了。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学前的教育,主要是放在培养及孩子各种能力的教育方面,是为孩子升小学做准备,主要在于教育和养成孩子一种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内容上,不必太过强调,只要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和热情,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幼儿园之所以不会让小朋友认字、写字的道理。

过早认字除了会导致以上所说情况还会出现:

因为过早就认识了不少字,在前期的学习中,学习成绩会占优势,容易产生骄傲的心理,觉得学习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自己很聪明,一旦遇到比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出现,在心理上很难接受,遇到挫折容易受打击,气馁。

影响孩子的创造力,过早的灌输孩子不属于他们年龄阶段应该接触的知识、事物、思想等都会使他们在创造力,想象空间范围及大脑思维受到影响,2至3岁的孩子基本未形成逻辑思维,认字也只是不理解的强迫性记忆,不利于孩子智力发展。

教学研究表明:年龄达到4至5岁的孩子,可以达到认字水平,家长可以开始进行正确的教育。

如果孩子自己表现很有兴趣学习,家长可以进行引导,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意愿而强要孩子过早的认字。


决胜网


说说我自身的经历吧。

我认字很早,大概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认字写字了。好处就是我自主阅读很早,应该是在小学前就可以自己翻看各种故事书了,也热爱读书。阅读量大的好处就是理解能力比较强,从小到大读书学习都很轻松。


而问题则是完全没有想象力,无论到哪里,看到什么第一反应都是去看文字,而忽略了其他的画面。小时候作文也写得不好,因为想象力比较贫乏。有人说中国文字象形字比较有想象力,说实话除了最开始认字的时候会象形引导一下,后来适应了基本还是死记硬背。

所以我女儿四岁多我完全没有要求她认字,甚至没有刻意引导过,准备等她到五岁以后再集中学习一下。比起我小时候她读了大量的绘本,所以识图能力强,观察力很敏锐,想象力也很丰富,经常自己编故事讲给我听。但是我目前还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可以自主阅读,不过我觉得她求知欲还是很旺盛的,一旦认字以后自主阅读应该能够追上来。


TT三宝麻麻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个人感觉孩子早点认字是好事,不过,我很少刻意过早的教孩子认字。有专家调查,孩子2-3岁是黄金记忆的最佳时间,如果这时能给孩子们多点提供学习的机会,对了将来对孩子的成长会非常有利。

我家大宝的认字情况

大宝现在12岁,从小因为先生比较宠爱,我们基本什么都没有学,三年的幼儿园时光也是经常请假,也但是我会经常讲故事给他听,从小就特别爱听故事,所以讲故事就一直坚持,就这样糊涂的到小学三年级,大宝就开始自己看书,只要没什么事,就喜欢看书,图书馆是他的最爱。这种好习惯一直保持着,所以平时没事,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看书。

二宝的认字情况

二宝今年五岁上中班,特别不喜欢认字,我问过他几个同学,别人学过的字都记得,他却很多都不会,所以平时我就抽很多时间陪他认字,都却不感兴趣,我也没有过度强迫他,经常在他玩的时间放唐诗和加法口诀给他听,特别是唐诗,他基本听5次左右,就能学着会背,而且很感兴趣。就是认字和算数差一点,我并不着急,也没有刻意教他。

最好的教孩子认字方法

孩子实在不喜欢认字,我没有强迫的,仍然每天讲故事给他听,有时间会叫他记一些成语,他感兴趣的东西,我就多引导一些,但是有时在街上,还是会教他一些字,告诉他写的什么,是什么意思,有时候他也会主动问。

孩子早点主字,就更容易对学习感兴趣,能早点自己看书,而看书,是我们孩子一生最值得坚持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喜欢认字,那就是最要多多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坚持下去,我们要陪他们一起看书学习。如果孩子像我家二宝这样,不爱认字的,我们可以把认字融入到生活当中,边玩边学,比如商场的一些牌子上的字,比如外面的很多广告牌,也可以在家里都贴上名字,孩子经常看,不知不觉中就能认识很多字。

有听朋友说,现在手机上也有很多认字视频,听说孩子们都很,这个偶尔可以给孩子看一会,注意控制时间就好。希望能帮到你们。

我是王书霞,全职宝妈,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和点赞,有免费实用的亲子课程,有需要的请关注私信。

王书霞19


如果昨天回答这个问题,我一定不赞成早识字,反对早教,认为早教不利于孩子成长,使劲玩,给孩子快乐才是正确的。

可就在刚才我看了一本书,关于孩子教育的,让我的观念发生转变。

一个天生的低能儿,一出生就天分落后,可是,父亲没有放弃儿子,而是开启了早教之路。

经过14年的培育,儿子掌握六种语言,精通四个专业,获得两个博士学位,毕业于哈佛,终身在一所大学讲学直到逝世,人们对他有口皆碑。


这位父亲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并说,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不管是谁使用我的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按照他的方法,受益于这本书的有威纳·巴尔,维尼夫雷特,都是哈佛毕业。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也是参考这些将女儿培养成功的。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伴随人出生的同时,人类还有一种特殊天分或者说是天赋,它隐藏于身体内等待挖掘,这种天赋随着成长是递减的,如何避免减退呢?那就是,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要开始教育。

所以,这个教育家说,合理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孩子天赋,激发潜能,每个孩子都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我今天从新认识早教,如果说我们的早教成果不大,那一定是方法不得当。


六一育儿


我承认我是被标题吸引进来的!😓😓原来虚惊一场!孩子早认字,好处多多,哪有什么后果?


我女儿小时候在识字方面很有天赋!识字卡,一包识字用的积木几天就滚瓜烂熟!带着上街大部分店面招牌上的字都认识。变得特爱看故事书,每次上街都要在书摊上抱本书回家。我们也省事:以前睡前总要讲睡前故事,现在不用讲了,她自己读,讲给你听。😄😄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她不愿在小班呆着,说是整天玩没意思。我不得不找人调剂让她直接上中班(中班开始识字,写些简单的字)。这时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比那些大一岁的孩子接受能力强多了,经常得到老师表扬。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到今年高三,成绩一直在班上稳居第一,我想和幼儿园里经常得到夸奖和小红花的奖励是分不开的!


虽然过早识字是有益的,但家长同志切勿拔苗助长!在玩耍之余教些简单字词时,更要注意培养孩子识字,阅读兴趣!


渐行渐无踪


看这个题目一惊,在我意识里“后果”应该是不好的结果的意思。其实孩子过早认字根本就没有不好的结果,全部都是有益的!

自己家孩子刚刚一年级,我们认字不算早从5岁开始我们根据一位知名学校老师的引导买了教材,然后每天都让孩子认3.4个字!这个任务一直是爷爷的!因为脾气好有耐心。大概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吧!所有的教材都写完了,让我惊喜的是孩子不止认识教材里的字原来有很多没有学过的字她也全部认识!目前的水平我觉得读报纸不生僻的字,还有儿童类的刊物小说完全没有问题!曾经带她去图书馆可以稳稳当当的看3个小时的书一动不动!


我也纳闷这么多不认识字她是怎么认识的呢?我也问过她!因为我们没有学拼音,而且中国的汉字是音形分开,不是你认识拼音孩子就能记住这个字。后来她说妈妈我看动画片不知不觉就都认识了!忽然想起来原来很多的动画片都是带字幕的!孩子听的看的同时,也会出现相对应的字幕,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认识了!有时候出了原版的英语类的动画电影,也会带孩子看!本意是练练听力,不过她为了看的明白很多字也潜移默化的就认识了。所以让孩子从各个方面多接触,多看多听多玩真的是不知不觉就会了!没有感觉很吃力!

现在说说好处。一年级孩子一般只认识简单的字,所以在别的孩子要在学“天地人,你我他”的时候你就可以读小说了!大量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极有好处!一位资深语文老师跟我说过很多孩子三四年级就会差距显露出来。尤其是语文方面,那就是文学素养差,积累少!“下笔如有神”的前期需要大量的积累!

不仅仅是语文方面,孩子在数学上因为认识字,理解力比一般孩子好所以一般的题目别的孩子还在等老师读题,她就已经做完了!而且准确率非常高。这也是得益于认字并很好的理解了题意!

孩子认字的好处真的是太多了,有时候她还会躺在床上给我念绘本,我念一段,她念一段孩子更有参与感!让她更加热爱阅读!

所以如果家有宝贝在4.5岁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尤其的游戏中就让孩子认字了!我想提醒的是不要用认字卡,因为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枯燥!建议买小故事和一些认字的教材!不要盲目的急功近利,要有耐心陪伴 每天只需30分钟一年后孩子们基本就可以阅读了!欢迎关注,相互交流!


糖妈爱糖


孩子过早认字,会有什么后果?孩子过早认字,除了欲速则不达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更严重的危害。

一、直接损害孩子的健康

1、3岁以前过早认字,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发育。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通过具体的感知觉来感受外部环境,对大脑全方位的刺激越多,孩子就越聪明。有前瞻性的家长给孩子选择早教中心学习,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如果过早认字,会造成学龄前的孩子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直接导致身体发育迟缓,影响孩子智力发展,而且这些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得到解决。

2、3-6岁孩子过早认字,容易形成懦弱、偏执、极端的性格。

3-6岁,是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但孩子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图画、图形、声音等具体的感官来接受外部事物。

如果家长强迫孩子过早识字,孩子受压抑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的不断加剧,就会寻找发泄情绪的突破口,采取暴力等极端手段去攻击比自己弱小的同伴儿,甚至自残。除此之外,像跳楼、卧轨等自杀行为也极易出现。

二、过早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1、培养好习惯

学龄前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处于特殊时期,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始终对学习有兴趣,愿意去提问,愿意去探索。那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个别机构为了迎合家长,以“认好字,多认字”为教育目标,是极其错误的,应当给于及时纠正。

2、“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园时期,避免“小学化”,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孩子提前认了很多字,几乎没有阅读障碍,上小学之后,会让孩子在一年级时学习非常顺利,会让孩子“得意忘形”;到了二年级虽然成绩依然能领先,但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到了三年级,尤其是三年级下学期,孩子的成绩会一落千丈。这样的结果,孩子对学习还会有兴趣么?。

3、避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在部分地区,过早认字的孩子,多数都是填鸭式的,给孩子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家长通过买好吃的,去游乐场,“你只要多认字,我就很高兴”,这种不恰当的鼓励方式,导致孩子为了认字而认字。孩子在众多压力下认字,必然导致成绩下滑,过早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影响以后的前程。

三、正确的认字方式和最佳认字时期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识字习惯。

有位奶奶带着孙子去超市买棒棒糖,这位奶奶就问孙子那是什么?孩子马上脱口而出。这位奶奶经常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次数多了,孩子认字的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

2、在轻松的环境中,随时随地学习。

有这样一个家庭,家长经常带孩子开车出去玩。一路之上,家长会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认读交通标志牌上的字。孩子也乐于在游玩的过程中轻松认读。在家里,孩子还经常跟父母玩认字游戏,看谁反应快。日记月累,孩子的认字量增长非常迅速。

3、6岁是最佳认字时期。

很多家长会认为,6岁之后再认字,岂不是“落在了起跑线上了?!”当然不会落后,即便是“落后”,那也只是暂时的。孩子的认字数量在小学三年级以后激增。

(从这张图不难看出,小学阶段对阅读量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阶段是激增的。)

家长们,千万别让孩子过早认字,咱不差这一会儿。千万别认为孩子不早点认字,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过早认字,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在孩子认字的最佳时期认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彬彬乐学



孩子正式学习认字写字是进入小学后,从语文课开始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六岁之前都算早。那么题目中的过早是多早呢?三岁?四岁?五岁?

在说孩子过早认字的利弊前,我们要先想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让孩子早认字的目标是什么?

是基于社会普遍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大班学习的焦虑?还是基于对孩子学科学习的长期规划?或是盲目跟随潮流?

第二、幼儿期(3-6岁)学习,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是认识多少字吗?是能够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吗?一定不是!幼儿阶段,孩子在学习方面最需要关注的是,保护好孩子生来具有的、探索未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兴趣。


所以,关于孩子过早识字,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后果就是,他未来学习兴趣被破坏。下面,来说说两个最有可能破坏孩子学习兴趣的因素。

第一,识字的时机。

孩子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遵从个体心理生理能力水平的特点,不宜超前,也不宜滞后。比如考虑到孩子的手部肌肉的发展,学钢琴最好在四岁以后。

一般来说,孩子认字和书写的敏感期会在四五岁。具体的表现是,孩子会主动询问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文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比如看书时,他会要求大人用手指依次指读出每一个字,在等公交坐地铁时,要询问站牌上每个站的名称,会想要学习写自己的名字等。

第二、识字的形式。

幼儿阶段的孩子,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其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这就要求孩子的识字方式应该是具体形象化的、游戏化的。我们需要关注识字的过程是不是有趣的、愉悦的,能持续激发孩子探索文字、探索其他抽象事物的动力,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好奇心,也需要关注识字的工具是不是足够直观、具体、形象。


最后,不论是早期识字,还是早期学数学、学乐器、学英语、学运动,我们最需要想明白的一定是,孩子在该年龄阶段学习这项知识或技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为孩子选择的学习时机和学习方式能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超级育儿师兰海


孩子过早认字自然有诸多不好,凡事过犹不及。我们对待孩子的培养也是这样,很多家长为了赢在起跑线,过早学习太多内容,导致揠苗助长,很多学生后劲不足,到了初中就开始下滑了。



我们可以看看德国,他们法律规定,孩子在上学前,任何人都无权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课外阅读、奥数、舞蹈、绘画、乐器、外语诸如此类皆为禁止。那么德国是怎么抓好十分重要的学前教育的呢?他们更加注重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孩子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从而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情商,感受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孩子过早认字,对于语文基础学习是有好处的,对于小学学习是有帮助的。可是这样会导致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因为老师教的都学过了,感觉非常简单,而掉以轻心,不能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对于学习,做好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过早认字,对数学学习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小学数学,不少题目的意思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不过数学学习最终拼的不是语文,而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小学数学的应用题特别多,到了中学,基本是纯数学学习了。孩子过早认字对于数学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反而影响数学思维的训练,以及其他重要能力的培养。



为了赢在起跑线,就算要让孩子过早认字,也是需要在兴趣中认字,在生活中认字,在游玩中认字,不是强迫要求要认几百上千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要注重科学的培养孩子,而不是一厢情愿。我是这样认为的,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