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时“父子”最牢靠,但为何实际上多是舅舅带外甥?

用户78894733866


风水宝地自古以来都是传统中国贵族喜欢的地方,为了证明自己的尊贵,他们更喜欢死后把自己葬在这些风水宝地里。



除此之外还不满足,他们还把生前所拥有的部分财富(例如金银珠宝,价值连城的物件)也一起带入土里。

以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陵墓,而这种行为也被广为流传在贵族圈子里。

当这些无主的“野生财富”暴露在世人面前时,总会有人不顾廉礼道德而觊觎它。于是就出现了发死人财的盗墓团伙。

在《中国人盗墓史》中,讲述了中国有文明开始之后就有了盗墓行为。

该书讲述了六大盗墓皇帝,四大盗墓天王和众多盗墓狂人等等,详细地剖析了盗墓的历史,未解之谜等等。

近些年盗墓小说也特别流行,以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为例,也使得大众逐渐了解了盗墓这个行为。但小说的流行并不代表这种行为的流行,在观看它的同时更多需要以此为戒。


盗墓在古代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虽然一直在被国家严厉追查,但其因为暴利的原因也一直有人在做,盗墓史上最早的名人可以说是伍子胥。

可这个人出名出在他盗墓不为钱财,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某些恶趣味。例如在盗了楚平王的墓之后,用鞭子抽了楚平王的尸骸三百下。

在其后的名人也有许多,像项羽、曹操、孙权等等。还有大家熟知的摸金校尉就是由曹操手底下的一支军队组成的。

这么多年的盗墓历史,自然也形成了很多规矩和组织。盗墓团伙按动机、宗系和手法大概分为四大组织,分别为发丘、搬山、摸金、卸岭。

盗墓是个技术活,往往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这项繁琐的工作的。墓穴都是在地下,而盗墓者进行盗墓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地面往下打一个洞,通过这个小洞进入陵墓实施盗墓行为。

这个时候一定需要一个人在地面上放风,因为一旦有不相干的人来此,把这个小洞一填,盗墓者就会永远被困在墓穴里了。(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放风)



并且这个放风的人一定得是盗墓者十分信任的人,能把自己的命托付给对方的。毕竟因为金钱利益问题而破裂的关系实在太多了。

那么一次盗墓就至少需要两个人了。有些墓穴因为机关问题可能需要的人更多。

那么在两个人的盗墓行为中,什么样的关系最牢靠,不会因为金钱而翻脸的?

当然是父子关系最牢靠。可是在大多数的盗墓历史里,为何父子俩一起盗墓的例子却是寥寥无几,反而大多都是舅舅带外甥呢?

原来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里,传宗接代是每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使命。一旦盗墓出现差错,基本父子俩都会一起丧命。因此家里的传承也就断了,这是古代的中国家庭绝对不能接受的事。

而因为盗墓者实施盗墓的对象多数为古代帝王,王公大臣,所以朝廷对盗墓的行深恶痛绝。

对于所有的盗墓团伙都是零容忍度,一抓即处死。这也加大了盗墓团伙的死亡率,更不会有父子一同上阵了。

至于为什么是舅舅,至今为止最能解释的就是一句话:有救(舅),能生(甥)还。


史之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非常简单。

古代盗墓贼很多,一般认为只有父子最可靠。

为啥?

因为盗墓在古代本来就是下三滥的事情,非常晦气。

感觉做这种事的人,基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甚至地痞流氓之流。

这些一旦发现墓中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下面就很难捉摸。

为啥?

这些人本来也不是好人,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很容易出事。

简而言之,可能互相用武器杀死,甚至洞外的人主动将洞口堵上,将洞内的人闷死。

退一步说,就算不出现因为钱的内讧,平时也够呛。

为啥?

盗墓和打井一样,是玩命的活。

古代打井师傅是高危职业,招收徒弟不但要胆大心细,还要尽量老实。

这又是为啥?胆大是怕一旦遇到塌方之内,自己不能先慌乱。心细是要求,遇到危险要镇定,尽量自救,同时平常避免危险发生。

老实就是一旦师傅因塌方被埋在井下,井口上的徒弟一定不能慌乱,不能怕事,要拼命去救师傅,不能自己跑了。

其实盗墓也是一样。

盗墓的塌方是很寻常的事情。

一旦塌方,往往土方量非常大,墓中的人就非常危险。

所以,盗墓的时候一般是儿子下墓,老子在外面。

为啥?

因为一旦儿子被埋了,老子就算拼了性命也会全力救儿子。而且老子年龄大,比较有主见,办法也多,换成儿子可能直接吓尿不知所措了。

道理很完美,实际上则不同。

盗墓极少有父子一起去的。

原因很简单。

在中国古代,父子如果一起死,叫做人伦惨剧,是社会上认为最大的悲剧之一。

在古代农村,父子一起死,这是一句骂人非常恶毒的脏话。

所以,原则上父子不会都做这种事,万一一起出事等于绝了门户。

那为什么舅舅带着外甥能去呢?

在古代,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几乎等于半个爸爸。尤其在农村,舅舅的权威很大,外甥对舅舅是非常尊敬的。同时,因为外甥是亲姐妹的儿子,舅舅对于外甥的感情也是很浓厚的,毕竟血浓于水,万一外甥出事自己还怎么见姐妹。

所以,最终就演变为舅舅和外甥去盗墓。

很多认为盗墓是传说?

其实是真实的历史。大概八十年代以后,世界文物市场尤其是香港那边,突然出现了海量的中国文物。这就基本都是大陆盗墓者走私出来的。

当时盗墓极为猖獗,整个河南境内的古墓基本全部盗掘干净。

有民警回忆八九十年代盗墓的猖獗:当时满山偏野都是挖古墓的农民,开始是晚上挖,后来干脆白天挖。我们去了以后,发现农民人数太多,没法抓,只能劝。但农民们不听,我们只能对天开枪威慑。但农民被枪声吓走后,我们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回来。80年代初期,有一句顺口溜流行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文化大省,那就是“要致富,去挖墓,一夜就成万元户”


萨沙


前些年,我踏勘过不少盗墓现场,我来简单说下这个问题。

盗墓的坏风气,古已有之。但是,观察历史上的盗墓,大体不过有这么几个群体。一是民间盗墓;二是乱世匪盗;三是利益集团盗墓。

我先简单说说乱世盗墓和利益集团盗墓。秦末汉初,项羽就打起了秦始皇陵的主意。西 汉末年,赤眉军到了长安城北面的渭河二道塬上,对西汉的皇帝陵墓下手。东汉末年,董卓把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给盗掘了。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等等,这些都是匪祸陵墓的例证。

说利益集团挖掘墓葬,曹操算一个代表人物,为了补充粮饷,曹操设置了专门的挖墓机构。唐代时期,武则天为了惩罚反对者,也安排人员挖掘了三朝元老徐懋功的墓葬。当然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题主所说的父子盗墓、甥舅盗墓、兄弟盗墓、夫妻盗墓等等,这在民间曾经很是普遍。不管哪种盗墓组合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安全。父子盗墓按说最安全,但实际上民间盗墓中,父子组合不多。原因是一旦出现塌方,父子全部丧命;或者被抓住,父子全部受刑;这就意味着一家子全搭上了。所以为了留住香火或者人丁,不至于断子绝孙,父子不盗墓。兄弟不盗墓、夫妻不盗墓同样是这个道理。而甥舅盗墓相对可靠的原因,一般是舅舅接应,外甥入坑。一是舅舅不会给外甥下狠手,当东西出坑后,在外面接应的舅舅不会把外甥埋在墓里。二是既是被抓住,甥舅不会互相出卖。也有迷信的人觉得,外甥和舅舅搭档,有舅(救)有甥(生)。

但是,不管什么形式的盗墓,既要遭到道德谴责,又于法不容。汉代就有“发墓者诛,窃盗者刑”的律令。唐代盗墓属于不赦之罪,就把“开劫坟墓”与“十恶忤逆、官典犯赃、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放火持仗”以及“关连”、“逆党”等同样,被列为最严重的罪刑之一。明代就有对盗墓者“共欲杀之”的说法。

古代有厚葬的习俗,曾经的盗墓几乎成为产业。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盗墓行规等。也就在前些年,为了求财,民间盗墓时有发生。几年前,四个盗墓者盗掘一个西汉无名冢时,墓葬塌方,三个入坑者被埋在地下。留在地面上接应的人员吓得魂飞魄散,最后投案。我去现场踏勘的时候,地面平静。可当救援的挖掘机挖出那三个丧命的盗墓者时,我总觉得三个无知无耻者的现代亡灵祭祀西汉亡灵,是十分悲哀的一件事情。

但是,甥舅盗墓的组合在前些年已经被打破,为了利益,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群体组成的盗墓团伙。盗墓无道,切莫为之。


文踪旅迹


我的回答直截了当,不转弯。

1,楼主说的不管是“父子”、还是舅舅带外甥,终究一点是信任,由信任产生的依赖,保证盗墓活动的安全。现实中,“父子”的确不多见,可能出于照顾家庭考虑,而且父、子的意见很难统一,这个应该都有体会。舅舅带外甥,也不见得多,现实中,一个村的死党、平时的狐朋狗友均可,没有限制。

2,当然盗墓是国家刑法明令禁止的行为,
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四)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盗掘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盗墓的量刑则重得多,为三年以上直至死刑。而对于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量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上不封顶。

3,盗墓行为,在道义上也不合规矩,还是给自己和家人积德吧!




本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喜爱青铜器、古铜镜、玉器收藏,喜欢收藏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我,谢谢🙏


华哥教收藏


诚邀,如题。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人类所有的羁绊中,父子应该是最为稳固的关系了,那么盗墓时为何父亲不愿意带自己的儿子,而多是舅舅带外甥或者叔叔带侄子呢?小编以为这两个原因很重要。

其一:墓穴的危险性极大

近年来热播的盗墓系电视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巧妙恐怖的地下世界。真实的墓穴中虽然没有粽子这种玩意,但是墓穴的主人也设计了很多机关用以防备外人入侵。像什么千斤坠,流沙,毒气,毒箭都是些小把戏了,举个例子,始皇陵的底下据说有着几吨的水银,千百年过去水银蒸发,整个墓穴中弥漫着剧毒的汞蒸气,盗墓贼一旦下墓,那可真是九死一生,没有人原意把自己孩子葬送在里面的。

其二:古代对盗墓者打击极严

人都会死,历代统治者谁也不想自己的墓穴被人打扰,所以在古代,统治者很忌讳盗墓这件事情,如果抓到现行当场格杀。父子团队被抓到后,家庭可能就要面临断子绝孙的后果。古人很重视传宗接代,所以父子共同作案与兄弟一起盗墓的情况相对较少。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盗墓自古以来都是神秘而又吸引人的一件事情,近几年各种盗墓题材的东西层出不穷,将盗墓描写的是神乎其神,于是乎,更多的人对盗墓感兴趣了。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干什么都是有规矩的,盗墓也一样。

题目说盗墓多是舅舅带外甥,这话不错,不过也是看盗墓之人是怎么想的。其实父子去盗墓的在历史上也不少,但是如果比较起来就很少了,有趣的是,父子盗墓只有儿子下墓,因为父亲绝不会扔下儿子,而儿子却有可能扔下自己的父亲。

言归正传,那么为什么一家盗墓一般都是舅舅带着外甥呢?盗墓是一个非常缺德的事情,每个朝代都是明文禁止的,在每个朝代,只要捉到盗墓,肯定都是重罪。而盗墓也不可能一个人去干,众所周知,很多大墓之中,机关重重,需要有人来照应,因此一次盗墓最起码也得两个人去,一个人压根干不了。

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盗墓组合,有夫妻伙,父子伙,兄弟伙,还有一些是自己组成的团伙,很多盗墓行为都是和亲戚一起干,这样可以避免分赃出现的矛盾。一般舅舅带外甥是最多的,首先父子如果被抓,那这一家人可就没后了,因此大家都会避免父子同盗一座墓,父子即使在可靠,他们也不会这样做,绝后的系数太大了。

舅舅带外甥则是一种美好的寓意:有救(舅),生:(甥)还。其实像小说中那样陌生人搞个小团伙去盗墓的还是比较少的,基本都是亲戚,迫不得已才会带着外人去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strong>


历史杂货铺


在古代,盗墓是一项极其危险但一旦成功足以使一个家族一夜暴富的行为。盗墓者不但要面临随时塌方的墓穴和墓主人设置的层层机关,由于盗掘的基本都是历代帝王将相的陵寝,当代统治者为了死后不被别人盗墓,对盗墓者打击尤为严厉,一经发现,身首异处肯定免不了的。

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许多人铤而走险,这其中不但包括普通百姓,还有曹操、黄巢、孙殿英等军阀枭雄。


事实上,盗墓这种行为一个人很难完成,最少也得需要两个人通力协作才有机会获得宝藏。一般一个人进入墓穴,需要另一个人守在洞口,不但为了放风(防止有人把洞给填上),而且墓穴中的人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上面的人能够采取措施补救。

因此,进入洞穴的人可以说把身家性命全部交给了上面的人,必须是最亲最近的人才能够有此信任。要说信任,那就非父子关系莫属了。

但事实上,盗墓很少有父子团伙,这是为何?

其一,盗墓危险性高,说不定两人都会葬身在墓穴,就算是成功,一旦被朝廷知道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如果父子都死亡了,这户人家就相当于绝户了,断了香火这在古代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其二,盗墓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危险性高,被人唾骂。因此,盗墓贼都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知道自己是干这个行当的,更不想自己的儿子以后走上自己的老路。

那为何又多是舅舅带外甥?

首先,舅舅和外甥是仅次于父子关系的组合,俗话说,娘亲舅大,姑舅亲辈辈亲,在信任上不会出现问题,一旦有难,另一方也会拼劲全力营救。

其次,舅舅和外甥分属两个家族,各人带各人的“赃物”,不会出现财产继承的问题,如果是叔叔和侄子,同属一个家族,日后万一有遗产纠纷,很难保证一方不会戕害另一方。

再者,就算发生意外,两人都不幸死去,也不会断了两大家族的香火,总比父子绝户了强。

最后,可能稍微有点迷信吧,甥舅甥舅,有甥(生)有舅(救),在迷信的古代,我想可能也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吧。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我很喜欢看小说,包括大部分网络小说,唯独对近年来流行的盗墓贼小说深恶痛绝。

盗墓小说的流行,反应的一个现象,即我国八十年代以来盗墓贼之猖獗。

有无知者将考古称为无证的盗墓,实在是贻笑大方。第一,现在国内考古的头号原则是不主动发掘古墓,而是对已经暴露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第二,考古会对包括墓主人的尸身在内的所有文物妥善保护。

而古往今来的盗墓贼,无论是民间性质还是官方性质,都有一个特点,大肆破坏。能偷走的东西偷走,偷不动的东西砸烂后把里面值钱的带走。

比如前些年的狮子山汉墓,就出土了一件金丝已经被盗墓贼抽走导致完全无法拼装的金镂玉衣。而前段时间大火的芈月更惨,她的墓地考古出土的全都是绳索、菜刀、洛阳铲、电线、鼓风机。值钱的小件全被偷走,大件全部砸烂,地上还有大量被烧毁的竹简残骸。河北田庄大墓,墓室极其豪华,但因为盗墓贼的大肆破坏,考古学者连墓主人生活的年代都无法判断。盗墓贼为了财物,甚至把棺椁撬开,墓主人尸骨满地散落。

大概十年前,和一个考古专业的朋友聊及这个话题。他痛心疾首,泪流满面说了一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八十年代以来,因盗墓猖獗所损失的文物,十倍百倍于文革时期破坏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发现了不少极有价值的古墓,却总是被盗墓贼捷足先登,内贼外鬼,不杀几个我心难平啊”。让一个平时文质彬彬,谦虚有礼的学者愤怒到想杀人,盗墓贼可谓功德无量。

近年来盗墓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变着法给盗墓贼洗白,我实在无法理解这是为啥。可能是因为当年一大批盗墓贼已经通过盗墓发财上岸,如今有钱了可以通过收买几个斯文败类为自己的财富来源洗洗?


老贝


盗墓一般分为官盗和民盗。

官盗就是动用士兵,明火执杖,公然盗掘。古代比较有名的官盗就是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盗掘坟墓的财物来为军饷集资,可以说是把盗墓体系化的第一人了。



那么民盗一般分为团伙作案和单干,这里的外甥和舅舅的盗墓组合算是小团伙。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前面两句我们都好理解,一家人在一起做什么事都会有个照应,但是为什么说到盗墓的话一般是舅舅和外甥搭档比较多呢?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我更倾向于这两个观点。



第一点:与法律有关,因为在古代死者为大,所以盗墓这一行业在古代乃至现在都是不被允许的。当然现在的考古是和盗墓的性质是不一样的,考古是为了研究了解和传承,而盗墓大部分纯粹是为了暴利。 所以古代在法律和政策上,对盗墓的处罚都是非常严厉的,基本上被逮到的下场都是死刑。所以如果是父子搭档的话,家里面还有其他兄弟姐妹还好,要是独代单传,那被抓到基本上就是段子绝孙了。而且像这种在刀尖子上讨生活,两个人一起有个照应,而且还不能找关系靠不住的,所以一般外甥和舅舅的组合比较多。



第二点,与迷信有关,因为古代人对鬼神是很信奉,就算是胆子特别大的,或多或少也会对鬼神有敬畏之心。因为那个年代不像我们现在科技那么发达,许多东西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古代人对于解释不了的现象,就会认为是鬼神做的。所以呢,舅舅和外甥的组合就被赋予这样的寓意:有救(舅),能生(甥)还,讨个口彩吉利。



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盗墓都是违法的,不管有多么暴利,逝者安息,谁也不希望走后还被打扰。


小宝的大胡


盗墓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存在。受我国古代封建思想影响,许多古墓,尤其是皇陵,当然,元朝除外,都会在墓中藏有大量宝藏。这就使得有一部分人,打起了地下宝藏的主意,因为只要得手一次,一辈子就不用愁了。

从黄巢起义试图挖开乾陵,到孙殿英掘慈禧墓,不管是光明正大的盗墓,还是开山卸岭,偷偷的倒斗,似乎盗墓这种活动就没停过。除了上述这些“伙盗”者,那些单干的一般是至少有两人合伙,由于这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职业。所以必须要找绝对可靠的人一起干,最好是亲戚。



所以,表兄弟、舅舅和外甥变成了最佳搭档。因为他们虽是两个家庭,而关系又是仅次于父母和亲兄弟的。所以,在可靠性上能过关。但如果是亲兄弟、父子、夫妻,虽然这种关系足够亲,可一旦出点什么事,就全家都出不来了,即使被官府抓住,也都是死罪,这样一来,断子绝孙的风险极高。


而舅舅和外甥,是两个家庭,相当于把这种风险平分,另一种说法,“舅(救)”和“甥(生)”两个字都非常吉利,所以能在心理上增加安全感。对于这种风险极高的事情,在盗墓之前他们都会拜祖师爷,对于这种迷信的说法他们也是深信不疑。所以,在古代,舅舅和外甥一起盗墓,是最佳拍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