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農村有專門的哭喪人,哪家老人去世,可以出錢找他們來哭喪,是真的嗎?

司馬大師說


聽說現在農村有專門的哭喪人,哪家老人去世,可以出錢找他們來哭喪,是真的嗎?

哭喪,可以說是農村一種舊時的喪葬文化了,與其說是“哭”,按照現在人們看來,不如說是把哭“唱”出來。人們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的哀思表達出來,同時也是表現自己的孝心,哭的聲音越大,也就代表著越孝順。

而有些人為了得到“孝子”的名聲,便會花錢請人來大聲“哭喪”,於是“哭喪”便成為了一種職業。在農村生活,小時候也見到過“哭喪”,現在基本上很難見到了,但是少數地區還是存在。

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在我看來,請人“哭喪”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孝子”該做的。什麼是“孝”?贍養父母才是孝,讓父母能有一個安生的晚年才是孝,而不是這種“生前不孝,死後亂叫”的行為。

與其花錢請人來“哭喪”博得一個明面上“孝子”的名聲,不如趁著父母還在世的時候,用這筆錢給父母買些吃食,這樣才能被人們打心底稱為“孝子”,而不是被人面前誇,背後罵。

總而言之,“哭喪”並不是一種值得人們繼承和流傳的文化,而是文化風俗中的一種糟粕,需要人們淘汰!

這裡是農技廣播站,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業技術以及農村相關信息,可以點個關注、點個贊!


農技廣播站


大家好,我是農村日記家裡蹲,正宗農村人。

別的地方不知道,就說說我們這裡的情況吧。

我們這裡本來也沒聽說過有專業哭喪的,後來聽去外面幹農民工的說山西那邊有專門哭喪的,有的家族的本家或親戚少,為了壯大聲勢,會專門找一些哭喪的。

專業哭喪的有男有女,一場白事下來主角恐怕需要幾百到一千的報酬。

他們也算敬業的演員。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認識死者,但跪在死者的靈前,那哭起來是昏天暗地,梨花帶雨,嚎啕大哭,比起有的親生兒女苦的都悲痛。

他們也有專業的團隊,平時和嗩吶版基本配套。有的人家有錢可以請十幾個哭喪的,有的請三五個。

請哭喪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比如家裡弟兄幾個,逝者沒有女兒,這時就需要找些女哭喪的,代替逝者的女兒。有錢的可以多請幾個,沒錢的少請幾個,逝者的後世和這些哭喪的一起守靈哭喪。

反之逝者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女兒會了卻逝者遺憾,為逝者請幾個男哭喪的,當逝者的兒子。基本情況就是這樣的。

而我們這裡的風俗是;逝者逝世後,就通知親戚朋友,來幫忙,親戚晚輩戴孝,白天黑夜一般由兒女子侄近親守靈,朋友鄰居,幫忙修墳墓,賣菜做飯跑腿等等。

但是每次吃飯前必哭一次喪,親戚、及自家本家後人來逝者家,特別是女性,在進村必須嚎啕大哭著來逝者家中。一般逝者會在家中停放三天,所以一天要哭好幾次,我們這俗稱“點仔”。

我們村第一次請哭喪的是這樣的一家,這一家有兒有女,都在外面工作,估計都是幹部。

都是年輕人,他們在廣庭大眾是在不會嚎啕大哭,所以就從外地請了一般哭喪的,在嗩吶樂器的伴奏下,在靈堂邊哭邊唱,熱鬧非凡。周圍村民都在看熱鬧,誰都沒見過專門哭喪的。

此種情況,不知逝者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我是農村日記家裡蹲,歡迎大家關注我,聽我聊農村的那些稀奇事。


農村日記家裡蹲


是真的,不過我們村裡目前還沒有這麼做得。

但是對於農村的哭喪,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前兩年我大伯母去世了,我奉母命回家奔喪。跟著我媽去伯母家,從距離伯母家還有五十米的地方就開始哭,我媽還得攙著我,一直哭到伯母靈位前,趴在地上繼續更加嚎啕大哭。哭個幾分鐘堂姐堂哥把我扶起來,然後我們繼續抱頭痛哭……這是第一次。

到埋葬前一天下午,我們做兒女的小輩們要去村口迎客——在村門口擺一張桌子,設置一個簡易靈堂,在這裡迎接從各個村子來的親戚們。當然親戚們老遠都要穿著孝服開始哭,客人哭了我們自己得跟著哭(注:男人都不需要哭,女人得陪哀)。客人從村口要哭到家裡靈前,我們就跟著一路哭過去。從村口到伯母家至少一公里……然後那天下午來來回回十幾家客人都要這麼一遍,有的年齡輩分大一點的老人去世,那親戚就更多了,幾十家都有估計。這一下午下來,我覺得我自己已經聲嘶力竭,那一陣還給孩子餵奶,都要回奶了好像……


迎客完了是守靈。晚輩們兩行跪在靈前,這時候基本是村裡人來祭奠,燒紙、鞠躬的,只要來一個人燒紙啥的你就得嚎啕大哭,一為悲傷死者,二為感謝來人。


……

正經下葬那天,扶棺痛哭時常會哭暈過去人的……

所以那天去同事家裡弔唁,大家就是在靈堂前三鞠躬以示哀悼,然後坐下來談談話,安慰安慰,很簡單的儀式。我覺得挺好。


生前珍惜最為珍貴,死後哀榮再大,又有什麼意思?


陝西女子帶你喋美食


哭喪這種職業有,但是很少。我們這裡過去沒有,近二三十年不知何時河南人組織了一個樂隊,這個樂隊裡就有位哭喪的女人,慢慢地哭喪這種弔唁形式亦在縣邑傳開,時有人請哭喪者,但為數不多。哭喪乃自已對亡人表示哀悼丶懷念之情,這是哭者與亡人們情感的表現,如果你父母亡故,你自已不去哭喪,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請一個專業哭喪者去哭,怎麼能表現你的內心情感呢?這位專業哭喪者與你父母又有什麼感情呢?他的哭詞千篇一律,音調陰陽怪氣,只不過引來一些圍觀者罷了。如果你請專業哭喪者來哭,只能說明你與你亡故的親人沒有感情,而且丟人顯眼,這種事萬萬做不得。如果你要請演員唱《祭靈》,那是弔唁的另一形式,無可非議。


魏其江


還真有專門哭喪的,一般都是樂隊的兼職做哭喪,披麻戴孝的一邊哭一邊唱,這社會為了錢啥事都有人幹,既然有人做就說明有市場,這農村還真是多土豪啊,我有時候看的直起雞皮疙瘩,常常想,也不知道這家老人在的時候這些後輩子孫是否有這麼孝順,肯這麼為老人花錢,如果在世的時候肯為老人這麼花錢,讓老人過得更好更開心,後事又何必做的這些排場給別人看呢?難道面子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了。


九韻如風


這問我作如下回答:

生老病死是每個家都有的,在辦喪事的風俗也多樣化,僅沉哀的氣氛是一樣的,然而喪葬禮義依民族風俗,地方風俗均有不同點,素百里不同俗的說法。

一些地方出殯要選好日子,亡靈在家一星期都有,一些地方不選出殯日子,就是三天出殯,當然都少不了給亡靈超度,請法師是重要的。

單說專業哭喪之俗,也許是從唱孝歌演變而來的。唱孝歌就是鄉鄰們在靈堂裡以孝為主題的形式,以感恩和悲傷的心情對亡靈的哀思。一些地方確有專業哭喪的人,遇到白事被請去哭喪,當然這些風俗具有好處是:靈堂裡過於沉哀,陰氣重重,有這些活動能充滿熱鬧的氛圍。

一些地方變了,將沉哀禮義樂隊化了,少了悲感,樂隊還演出豔舞的怪現象,將靈堂裡只放哀樂,改放"好日子"和其它流行歌曲,是很不解的時潮。


態和益康



喪事永遠是個沉重的話題,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經歷的必然結果,現在農村確實有這種服務,但也是幾個別的地方出現的,在一些地方死人要請響器樂隊,一般響器都有專門的人哭喪的,大概20分鐘100元,那個子女要求哭喪,這個子女和哭喪的一起跪在棺材前或者靈碑前,哭喪的人代替這個子女的心聲,又哭又唱的表達哀思,有的地方可能就是慢慢形成這種風俗了,都出現的攀比心理。

小邪君還是告誡各位,人活著的時候多孝順,別等老人死了留遺憾!



磚家小邪君之三農


都是土豪們乾的,老子死了,土豪躺床上,僱人哭靈,一般是些以前唱戲的,唱戲沒什麼市場,人家也是順應潮流,改行哭喪了,並且收入頗豐。大熱天,死了老子的土豪待在空調室裡,花錢僱人哭喪。爹媽生你養你,最終你小子連最後的孝道都不盡,花錢僱人哭喪,簡直一點人味都沒有了!社會的悲哀,人性的喪失!人渣的作為吧,哭喪作為一個職業,並不是平民百姓能請的起的,屬於高端消費!


啟晨91211519


哭喪在幾千年前叫哭號從那以後傳下來的,我看過聖經書,不懂的人以為人死了哭傷心沒用,實際上是上帝耶和華安排的在有些地方一直流傳到現在。


大俠326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