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写太假,实写太俗,旧体诗的未来在何处?

诗语淡然


回诗语淡然兄:

唐人有两句写实诗,用字明白如话,却不觉得俗:蓬膑荆钗世所稀,布裙尤其是嫁吋衣"。

郭沫若先生一次到某景区,有一农民诗人留有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写实:"一道飞泉晴亦雨,千張桥木夏疑秋",就是这两句诗,引得郭老看望了这位农民。

所有的弦乐乐器,都得把弦崩紧才能发声,怎么崩紧?把弦向两个方向拉,把这个道理用在写诗上就是:把不俗的东西写俗,把俗的东西写得不俗,诗味自己就出来了。有位诗人写船家撑船竹竿:

自从到郎手,泪滴从未干。

这两句也很俗,感情多么丰富动人。


匹夫有择762


你说虚的太假,梅园老人就先给你来首虚的: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绝《瑶池》,诗人李商隐到过西王母的瑶池吗?没有,这一切都是诗人想象的,但这首诗虽虚但一点也不假,联系诗的本意,根据神话传说,穆王西游昆仑山时受到西王母酒宴的热情款待,并作歌与穆王,穆王答应三年之后再来,奈何穆王命短未能赴约,西王母还在翘首以待,打开窗户听到的不是穆王隆隆的马蹄声,而是周穆王自已所作哀民歌《黄竹歌》,再联系诗人李商隐所处的生活时代,唐未诸位君王为追求长生不老而服仙丹,但最终还是同凡夫俗子一样身死魄散,这明显是一首隐喻的讽刺诗:负西王母事小,负天下黎明百姓事大。梅园老人认为,这首虚的诗不仅不假,而且读起来很有感染力。

梅园老人再给你弄一首实打实的: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这是唐代诗人王建《雨过山村》七绝,诗人描写的雨后山村田园景物再寻常不过,句句都是实实在在的,诗中的村妇村姑肯定也是土得掉渣,就是这样一首诗,你认为俗吗,除非你不懂诗,我的哥!这是一首构思巧妙,极富山村劳动生活气息的好诗啊,前一联通过景物描写点明题意,后一联截取生活场景的一个片断,由于诗人抓住了雨后山村景物和人物的本质,使得全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读起来含蓄而又温藉,回味无穷。

虚的太假,实的太俗实际上是一种不知诗为何物的幼稚愚见,诗是有感而发的吟咏之句,是什么让你感到虚而假的,诗也并非人物传记或真实的叙述历史事实,又是什么让你感到实而俗的?高明的诗人都把虚和实结合起来写,实的描绘景物,虚的抒发情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体诗的出路在哪儿,梅园老人也可明确的告诉你,只要你多背诵一些古典诗词,明白其中的意思,旧体诗的出路可能就在眼前,作为一个人,你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吧,既使你没有眼睛,是个瞎子,你总得有自已的思想吧,把你发现的美和思想也可以写成诗呀!你会说旧体诗太难了,要求对仗,格律等,那么多古典诗词你怎么不拿来用??格律方面的知识学点就可以了,关键在于你自已不肯学习,"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作诗"再说旧体诗并非需要多么高超,梅园老人认为旧体诗还是有出路的,旧体诗和现代白话诗相比,旧体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更深中国人民的喜爱,平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用旧体诗更能表情达意,而现代白话诗则越来越晦涩难懂,路子也更窄了。

如果不是为了名利,请热爱旧体诗吧,因为它是古代诗人智慧的结晶。在尘嚣直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吟哦诵咏旧体诗也是一种难得雅兴,但若你写旧体诗是为了达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那种高度,那是痴心妄想…


宋详军


浮浅之论。

所谓虚的太假,是你不深入生活,不与时俱进,不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章,一味单调地模仿古人的用词句式,无病呻吟,生搬硬套,不假才怪。

所谓实写太俗,只能说明你古诗词功底差,词汇量小,表现手法单一,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味同嚼腊,如老干体一样,焉能不俗?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思维艺术的高妙表现形式。如何学习继承,避免虚假白俗,我以为做到下面几点:

一,当然是多读,多体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同时,亦当多读古人其它经典文体,如散文、政论和赋等。

二,在熟读的基础上,生活中遇到人和事,或风景和自然现象,将古人相关诗词吟诵一番,用心体会。

三,自己试着写,有一句写一句,不必急于成章。但这一句两句的一定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记之在册,酌情修改,从格律、用词等方面达到诗意化的要本。

四,初写时我认为一定要格律化,格律这东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长期坚持,习惯就好。比如“五笔字型”,道理相仿。

五,“诗言志”,兴、观、群、怨,切忌空洞,同时掌握起承转合之法,遣词造句之功,从内容和手法上努力。

六,书法上有言:“不工求工,工求不工”,意思是说,初学时一定要严格按规矩办,待成熟时应形成自己的风格,诗词也一样。

七,严忌食古不化,从格律上讲,应以现代普通话的四声为基础。从押韵上讲,也应以现代新韵为主,必要时押押邻韵也无妨。千万别受那些一味古韵古律的影响,一是严重阻滞你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兴趣,二是没有发展创新,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死亡之路。

八,多结交诗友,切蹉进步。多关心社会,一些民谣,段子,网络用语也很生动,巧妙入诗,一具时代待征,二备自己风格,三有可读之趣。

昔年白居易诗成后读与老太太听,不断修改,直到能听懂。

可见虚则太假,实则太俗是个伪命题。


五棵松人


写诗词,入门是真容易,写得好是真难!

哪有不虚写的呢?眼前全是钢筋水泥,蕾丝T恤,面对灰蒙蒙的天空,叫我如何写出清风明月,翠袖云鬟来?

黄山谷说,闭门觅字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这种情形还遭到后世人的质疑甚至是批判,可是哪些批判的人十有八九不也是如此。

我们的窗前没有梧桐,没有燕子,只有对面的楼宇。我们的桌前没有笔墨,没有红笺,只一台电脑。难道让我们这样如实写,诗词要是写不出古韵古味来,还叫做古诗么?

电脑屏前尽网红,落尽键盘语不工。这样的诗句就算写上一万首不也是不伦不类么?

在一个有网络就可以视频聊天的时代里,我们诗里的离别如何比得上诗词里的江湖夜雨,一别经年?

这岂不就是楼主所说的“虚写太假,实写太俗”,真和美,竟然站在了对立面,真是天大的讽刺,而这个讽刺却又如此清晰,清晰得可以闻到它的呼吸。

所以,我个人的选择是能实写就实写,实写不成就虚写。反正我不要当什么诗人,也不想刊发出书,更担不起传承任务,只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而已。

既然是爱好,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让自己开心怎么来!高兴了我就把QQ,杀马特,蓝瘦香菇放在诗里,不高兴就是孤馆轻寒,落叶长安。偶尔也讥讽一下“雾霾迷却蓬山远,或有玉人吹玉箫”

拿得起,就放得下!


亦有所思


一,时间问题。现在人都很忙,没时间把时间、精力放在写作上。走路,上厕所,都忙着看手机,甚至临死还得告诉阎大哥,你先等一会,我还有条微信没发呢!

二,现代人自由惯了。近体诗又平仄,又押韵,还有普通话已经没了去声,写首古诗就如带着很重的手铐脚镣。天天带着镣铐跳舞,这得多累,忙了半天还不能减肥,谁愿意找这种不自由。

三,如于普通话没有去声,结果好不容有了点灵感写出来的东西被用律韵一套,这儿,多了个手指,砍去!那儿,少了条脚,安个假肢!结果,变成四不象,全变了味,让人自然没了兴趣。

四,难以找到志同道和的诗友,就像唱歌的找不着观众一样,写了只能孤芳自赏,最后不得不送与唯一的知音___垃圾桶,多没劲。


也无风雨也无晴9014


网上的李子体、金鱼体都是用白话文写出新的意境,语言通俗,境界和情致都颇为不俗,试举几例:

《清平乐》(2004) (李子)

那时真好,黄土生青草。跑有牛羊飞有鸟,花朵见谁都笑。

炊烟摇动天空,点燃落日之红。多少河流走过,石头睡在风中。

七绝/除夕(2003) (李子)

来年将少往年多,彻夕烟花人奈何。

笑摁掌间生命线:今天已到这儿么?

金鱼的诗:

即景 

瓜多缘架结,花少傍墙开。风过衣绳静,蜻蜓落一排。



旧书 

静卧仓房岁月堆,深蓝封面满尘灰。一只纸鹤页中夹,忘是当年折给谁。

 

下面再举一个女诗人的例子吧:

南歌子 周末网上算命(孟依依)

抱枕人迟起,居家发懒梳。蓬头且作小妖巫,卜卜将来那个是儿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里无?刷新之后再重输,不信这台电脑总欺奴。

是不是觉得这三个诗人写的诗都挺新颖别致呢?

所以,现代诗词能否出新而不俗,关键还是在于作者的水平。


傆神


诗言志。志在于事物的真,灵感是情怀的触景,触事,触人情感由心而生,读史叙物震撼心灵非一吐而快瞬作。虚写太假,实写太俗,旧体诗的未来在何处?

一,专心静心读。读为写之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克服急于求成,急于成名的浮躁之心。

二,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书读得再多,疏于动笔等于白读。

三,养成勤于观察生活的习惯。生活就是诗作之源,如《诗经》无论风,雅,颂无不源于生活。要有热爱生活的激情,才能感觉到天文地理,人情风物的生命,艺术与魅力。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从生活中提炼出写作的精华。

四,要养成出游的习惯,阅历决定诗作的广度与深度。决定诗的内涵及生命魅力。太岳归来天下小,五岳归来不看山。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都是有道理的。李白为何斗酒诗百篇,这与他的出游阅历息息相关。

五,养成情不真不作诗,景不真不出言的习惯。为啥现代人诗写多多,名诗寥寥。喜欢随意动笔事小,喜次处处传播事大。这样最坏的毛病就是太虚太假,既无真言,更无真情,无病呻吟,无乐自娱,失去了诗言志的真意。

情不由衷,景不由实。虚情假物又何为诗呢?文字游戏而己。看不到诗的真善美,充满着假伪丑,自己都厌之,何况他人!

本人爱好文学,也读了一些当代所谓诗人的伟作,有震撼心灵的,有令人鼓舞的,也有耐人寻味,掩卷默想的,也有令人景仰由衷而生敬意的,当然更有心烦俗不可耐的。古体诗的未来路在何方?我个人认为诗言志是不可违背的。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愿华厦国粹古体诗继往开来,前景辉煌!


明明白白224706934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诗词,同样有一个“功力"的问题。虽然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与古人相去巳远,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既:语言表达的一一功力,已无疑与古代诗人相去甚远。语言中的功力,不仅仅是研究如何表达的问题,同时也是如何表达更有意义的问题。这里所言的意义,指思想性,既自己的基本想法,技术性,指自我对语言的基本感受,艺术性,指语言中的审美观念,以及自己对待诗词写作的基本态度。所谓一一功力,就是指作者对这样一些要求深入的程度。如何连这样一些基本价值认识都缺乏,那怎么可能写出有意境的文字表达?假也好,虚也好,其实都是缺乏学问功力的基本因素。正因为缺乏学问缺乏功力,才难以从生活中寻找到自己对待诗词文字表达的基本深入角度及方法。未来在何处?当然是在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对待我们现实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对于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刻理解,对于语言表达的深厚功力的培养。这些只要你都做到了,那还会有什么虚与假的存身之处?(画自写')。



乾德堂1


我来解释一下关于写诗,虚写太假,实写太俗的。诗,其实是一个很精神化的“产品”,本人觉着,这种文学形式也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难把握的,原因无非是历史原因(历史高度一时难以达到和超越),二中国诗语言的复杂(比其它语种),三现实时代对个人心灵的影响还不够(诗意),好在新的网络技术使得写诗的人更加广范,交流更加便捷。那么,咋会感觉虚写太假,实写太俗呢,首先,虚写太假是表相,诗的内容(特别是现代诗,)本身就是一种很情绪化,朦胧,甚至孤僻的精神内容的诗化反映,再加上现在表现方式创新,虚写当然很难理解,显得太假,对务实时代来讲,更是因为太难理解而显得假。再说实写太俗,实写是一个时代根本要求,写出来太俗,我认为一是作者的能力太差,很难(俗)到符合大众的内心(雅)的需求,写出他们的诗和远方。或者我们这个时代还真应该挖掘出民族的大众的浪漫情怀,至少是高于(务实)的精神需求,所以显得实写的太俗,当然,这说法本身就太表相,不够深刻全面的总结。写几句结束这个评论:仰天仗剑一首歌,埋头觅食不啰嗦。人间自有诗情在,春来燕柳舞婆娑。


清华未来93924861


作为一名草根诗人,我曾经对这个问题也非常的迷茫。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出答案,但我有自己的想法,古诗词博大精深,如浩瀚的星星,闪耀它独特的光辉,绝妙的汉字又赋予它倍增的魅力!我们不应丢弃它,这是中华民族融在血液里的智慧,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让它发扬光大!诗词不一定是中国的未来,但没有诗词,就没有未来!

我个人的建议是,教育部门应该增加古诗词的基础知识,不能仅限于背诵。作为家长,应该增加自己的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先辈的智慧,让中国诗词走向世界!

不过毕竟时代不一样,所以古诗词发展到今天,呈现出颓势!我们也应该放开心胸去拥抱未来,顺应时代的潮流,学好古诗词,拥抱现代诗,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期待诗意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