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后,该不该发朋友圈说“一路走好”呢?为什么?

1997坚强


1、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对于我这种平时都不喜欢发圈的人来说,

我估计当时,我是没心情发圈的。

奶奶去世的时候,感觉整天都在忙。

晚上守夜,白天除了招呼客人,就是想坐在奶奶身边陪着她。

根本没心情去拿手机的。

然后就是哭,不自觉的。

哭累了就发呆。想她在的日子。

就这样过了三天。然后就是葬礼。

亲朋好友的好多人,大家忙着干这干那。

那有空去看手机,甚至手机没电了都不带知道的。

2、等奶奶下葬之后,

感觉整个人都被放空了一样,

看到家里空荡荡的依旧伤心。

那几天一直在守夜,所以也没怎么休息。

葬礼结束那天,开始躺床上睡。

一直睡了大概两天,感觉整个人才清醒一点,

活了过来。那一周时间感觉自己都灵魂出窍的了。

接受不了这个事情。一直昏昏沉沉的。

这种状态怎么去发圈?从来没有过这中想法。

3、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做法。

我也有朋友,亲爸去世了当天,

还在朋友圈发爸爸终于不痛了,愿天堂没有伤痛之类的。

后来,才留言让她节哀。

但,想想有屁用。真正的伤心是任何安慰都无用的。


佛系妈妈育儿


我妈妈昨天刚下葬,去世的那天我只在朋友圈写了“妈妈……”并把头像改为黑白,这么做我只想记住以后的今天就是妈妈的祭日,也不想太明了的表达什么,怕朋友圈那些关系一般或遥远的朋友们尴尬,所有的节哀我都没回复,因为我要料理妈妈的后事,找人帮忙、看墓地、打碑、买物质、招待客人、守夜、做道场、奔丧……任何细节都要想到,白事真的太慢操办了,稍不注意就得罪人。服侍妈妈也十年了,洗澡抹身、喂饭喂水换尿不湿都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干,一般老人下身都会长疮溃烂,我妈妈没有,我都是用痱子粉帮她涂了又涂,保持干燥,妈妈走了,我没有悲伤,相反,有一种都解脱了的感觉,难道是我不孝吗?


骆驼祥子34


这个事情,见仁见智吧。现在这个社会,你干啥都有人说;你啥也不干,还是有人说。所以啊,你想发就发,干嘛想那么多呢?

不过,既然你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你的想法了:你想发朋友圈,但是又怕人说是不是?

那么我就帮你分析分析,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你就发;没道理,你就别发。

首先,我要说的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生老病死是一种常态!没有谁可以长生不死,所以,没有谁可以无视死亡!死亡,意味着一生的努力,曾经的爱人,曾经的荣耀,曾经的美丽,曾经的喜怒哀乐,曾经喜欢的美食、游戏、宠物、曾经的所恨所有,通通归零!从此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生者的哀思会渐渐淡去。再等到将来的一天,那些思念的人也死去,那么,原来的先逝者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点点滴滴就彻底不存在了。古人曾经说过:“三寸气在千般好,一旦无常万事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人的意义何在?答案是,死了如果能够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某一天还能想的起来,那就是没有白活。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发朋友圈就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知觉了,离开我们了,就人走茶凉,那样的话肯定禽兽不如。

同时,我们的亲人死去后,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进入更好的,没有痛苦只有欢乐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堂。“一路走好”,这句简单的话语,是千千万万人对亲人哀思的一句寄托!希望有另外一个世界,也希望他们能够进入那个世界,不死不灭!

所以,你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自己对亲人所表达的是不是恰当,而不应该顾虑那些和你毫无瓜葛的人!

在以前,亲人去世,要墓园结庐,守孝三年!这个表达的是对亲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如今,这一点很显然不合适了。毕竟,活着的人要学习、工作、赚钱养家。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比如就像你所说,在朋友圈发一句“一路走好”,不是很好吗?

如果我们连这个也顾虑重重,实在没必要!毕竟,是你的亲人或者朋友,而不是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的家人去世!等到将来,你无意中又看到了你的朋友圈,你也会为自己的有情有义所感动!

该发就发,想发就发!为了去世的人,也为了自己!


玉颜斌哥


亲人离世是一件悲痛伤心的事情,这种思绪需要一个人静静的整理,消化。本人有经历亲人离世的情况,也有经历同事朋友离世的情况,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亲人的离世,是无法马上抽离当时的空间整理思绪发朋友圈,如果有人真会这么做,我只会觉得这个人假,并没有真正体会伤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悲痛亲人的离世,除非他对这个离世的亲人没有眷恋,所以在矫情的发朋友圈。同事朋友还可以有片刻的空余让人感慨,惋惜而发朋友圈。古语说:哀莫大于心死。真正悲哀伤心的人,需要表达出来发朋友圈也需要等待到春暖花开的日子了。让朋友圈多出现正能量的阳光,让伤痛尘封在记忆的锦盒里吧!


CeliaP潘麗婭


如果你的朋友圈能夠涵盖你的亲朋好友,且有些亲友常在圈内联系,但又不经常见面或住在异地,那建议你在圈内发个讣告,这样做显得合情合理。

如今的朋友圈好比,先前北京大前门的茶馆,朋友们时不时都聚在茶馆里喝大碗茶,唠唠嗑,农村的大榆树下,乡亲们茶余饭后都聚一起,家长里短说一说。这过程便知道张家婆姨生了,李家母猪下了。隔壁王大爷病了,邻村的刘木匠去了。而有了微信聊天都改在网上了,茶馆里喝茶的人少了,榆树下吹牛的人没了。也因此要想说什么也就在网上了。

在网上圈中发布一下消息是合适的,因为当下的朋友圈是发布消息最好的平台,若说以前不这样,怕不合规矩,那是以前没有网啊,就象以前通知远方的朋友什么事需要写信一样,现在只需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就成,但仍要求要写信通知才合规矩一样,没道理呀。

说到亲人去世,在圈内发一讣告,一方面表达自已对亲人的追恩,二方面在讣告中告知亲朋好友对逝去亲人后事的安排的具体日程,让亲友们能及时得到讯息,进而安排好工作,准备好准时参加葬礼。

当然亲人去逝当大事,该有的礼节也不能少,比如至亲一定要派人通知到,主事的一定要派人去请,以及不在圈内但需要通知到的亲友。等等。


桶叔


人是情绪动物,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以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克制,有的人封闭自我,有的人愿意倾诉,这不是哪一个人如何,而是人的表达方式差异,所以不管怎么样,都没有错误。

亲人去世了,没有人会不悲痛,有的人会默默的流泪,有的人会诉诸笔端,写出来抒发出来,其实现在的朋友圈,既有一种社交的作用,也有一种日记的作用,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心情和日常,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份人生的底稿,当你未来回望自己的时候,翻看一下朋友圈,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我也经常看到朋友圈有朋友亲人去世之后,写句“亲爱的XX一路走好”之类的话,然后再配点鲜花或表情,我感觉这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心底的情感表达。对于我们旁观者,是体会不到那种心情的,人家在朋友圈写出来,肯定以为自己的亲人在天堂能够感受的到,这是告慰亲人的方式,也是安慰自我的一种倾诉,没什么不妥。

所以说,这不是该不该的事情,我们也不要鄙视人家的这种行为,因为旁观者永远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可以不赞同这种方式,但也不要绑架人家的意志,每个人的活法和处事方式不同,你眼中的对未必就对,人家做的也未必就是错的。


元芳有看法


这个要看个人对朋友圈的看法。有的人会觉得那是自己记录生活的地方,会把遇到的任何事都发出来。

有的人把它当成公共场所杂乱的市井街头,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东西放到上面,就像被曝光了一样。

前段时间还有亲人去世,在网上求赞的……。我们不是当事人,无法随意说对错,只能说以后这些猎奇的事还会越来越多,当普遍了,我们也就习以为常了。


大写的季节


为什么非要发朋友圈呢?这不是喜事,有什么可炫耀的?真要思念,放在心底就可以了


家有十五


自己的朋友圈不需要别人的认同,想咋发咋发,发不对了自有人来找你。自己的朋友,在意就会斟酌,无需在意就随意了呗。大不了被屏蔽了呗!朋友圈也见过,朋友关系好就安慰一下,不知道说什么就发一个合适的表情,或是不出声了。我觉得没什么,又不是刷屏了。


哼哼年新年快乐


一五年爸爸走了,那天我发了朋友圈……以后想起爸爸的时候就会返回去看看那天的朋友圈,看看我爸爸的背影……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