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窝子”里的金凤凰,一个农村传承六代,毅然守望戏曲舞台


大吕庄村隶属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坐落在豫北黄河故道的沙土地上,背靠上古时期颛顼、帝喾二帝陵,南依汉代金堤,东至龙城濮阳市,西道古镇道口镇、古城浚县均不超30公里,正在兴建的郑济高铁顺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也是大平调的培养基地。

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大吕庄村,长期以来由于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汇碰撞,促使该村文化底蕴较为丰厚,戏曲大平调在村经历百年以上,传承达六代,至今仍有20多人在戏曲舞台上守望。

2019年1月,对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大吕庄村的戏迷们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和好日子,他们聚在一起唱大戏,喜迎猪年春节的到来。

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大吕庄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大平调的传承基地,多年了专业剧团输送了200余名演员,是真正的“戏窝子”。

大平调,又名大梆戏,俗称大油梆。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是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该剧种表演粗犷,场面宏大,刚毅豪爽,唱腔浑厚深沉,吐字清晰,轻重缓急分明,是我国稀有的、古老剧种之一,演出剧目以袍带戏为主。滑县大平调剧团是专业的演出团体,有多名演员是该村的村民。


大平调是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大吕庄村的精神食粮之一,人常说“大吕庄,三里长,人人会唱平调腔”。父老乡亲们依照家风祖训和生产生活习俗,经常哼着戏曲在田间地头劳作。

大平调使用的梆子长50厘米、5斤多重,用枣木雕琢而成,声音浑厚深远,当地观众也叫它“大油梆”。故又称为大梆戏。多名在县大平调剧团的村民曾于1981年进京演出,轰动京城。

大平调在黄河两岸有着很大影响,因基础腔调的差异而形成三个支派,即西路平、东路平和河东平调。大吕庄平调是西路平的唱法。滑县大平调剧团团长邢宝军是西路平的代表性人物,曾唱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河南省十大演员之一。《探知》栏目所发图片均为其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和收藏,盗用必究。请提供奇闻趣事和拍摄线索,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