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卖老汤饸饹面,十五块钱一大碗,面不够吃免费加


阳春四月,在河南郑州一家老汤饸饹面馆里,今年32岁的贺帅辉正端着一大盆羊油辣椒,准备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贺帅辉2017年从老家来到郑州创业,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开了这家饸饹面馆,由于他家用料上乘,熬汤讲究,做出来的饸饹面汤香面筋,每天慕名来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

饸饹面是北方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在河南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近两年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饸饹面在网上的热度与日俱增,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面”。在贺先生背后的灶台上,有一口正冒着热气的大锅,锅里熬的就是他们用来做饸饹面的老汤。

时间临近中午,客人陆陆续续到店,贺帅辉抱着一摞有五十多斤重的大瓷碗,准备下面盛汤。“这摞碗不轻,不过比我在部队抱的炮弹轻多了。”贺帅辉笑着说到,原来他不光是个美食创业者,还是一名曾参军12年的退伍老兵。


军人做事情有担当,干起事业来也特别较真,同样是做饸饹面,贺帅辉和一般人不一样,比如这做面用的面粉,他拒绝往里添加任何添加剂,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试验,选用更高等级的面粉,才达到了他满意的口感效果。

除了面粉,还有做面用的牛肉和羊肉,由于从本地采购的肉煮出来达不到他的要求,他放弃了选用本地的牛羊肉,而是开车从一百多公里外的郏县三郎庙拉牛羊肉,这里的牛羊肉自古以来就很有名,耐煮、肉筋、很出味。

汤是饸饹面的灵魂,所以熬汤是他最看重的事情,这锅汤里放的有牛骨、羊骨、大块的羊油,和茴香、草果等十几种大料。每天晚上打烊后清锅,把骨头捞出丢弃,第二天加入新鲜的骨头和老汤一起继续熬,这样日复一日,老汤的滋味愈加香醇。

之前听人家说做餐饮很辛苦,贺帅辉也是入行之后才有切身体会,他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要到店,晚上十一点钟离店,除了过年歇上七八天,平常几乎没有休息日,好在当兵的经历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现在这点辛苦他完全抗得住。

饸饹面不但好吃,其下面的过程还颇有观赏性,因为厨房都是开放式的,大家看着一小团面放进机器里,然后瞬间像瀑布一样从机器的底部“流出”,飘散在清澈的面汤里,让人还没有吃到嘴里,就已十分向往。

筋道的饸饹条捞进硕大的青瓷白碗,撒入碧绿的葱花或者香菜,然后放入一两牛羊肉,再来一勺配制的调味料,就可以拎勺盛汤了。由于贺帅辉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重新定义饸饹面”,所以在他这里,一切操作都是标准化,放的肉都是事先称好放在小蝶里,用的时候方便快捷。


盛汤的时候先用勺子挖一点羊油辣椒,然后再去汤锅里舀汤,勺子上下翻飞间,一碗香喷喷的饸饹面就盛好了。老家的饸饹面多分大小碗,他家的饸饹面全部是大碗,十五块钱一碗,吃不饱不要紧,免费加面续汤,来了就让人吃饱。

“饸饹面要趁热吃,早下筷儿。”,贺帅辉不断地给客人交代着,他说这是饸饹面的特点,时间会影响面的口感。“汤真好喝!”这是很多食客对他的饸饹面的评价,每次看见顾客把碗里的面吃得精光,他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口感稳定统一的饸饹面,贺帅辉下过很多功夫,他汲取师傅几十年的经验,自己也做了很多创新。现在这家店的生意已相当火爆,不过这并非他的最终目标,他的理想是做出一碗能得到更多人认可的好面,把这碗古老的美食,推向全国各地。摄影记录|邱华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