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工業4.0、產業互聯網、智能製造、智能+……一系列全新概念落地過程中,我們發現高科技的力量,我們發現在消費互聯網、產業生態圈中“融合”、“跨界”的力量。新元科技有關行業機器人新概念的提出,及真實應用的推進,也是高科技力量為基礎的融合與跨界。如果之前我們記住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這樣的門類,這次,我們有關於行業機器人相關知識的啟蒙;如果之前我們熟悉了互聯網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如今,“人工智能+行業機器人”的綜合解決方案新鮮出爐。

隨著一款款行業機器人的研製、發佈及佔領市場,新元科技或將推動起機器人應用的又一波浪潮。

動起來的東西,動起來的機器人世界

魏玉虎喜歡搗鼓一些東西,喜歡自己動手把實實在在的東西製作出來,本科時他便搗鼓了不少電路板,總覺得不過癮,他開始動手做能走會動的機器人。“起初跟著做電路板的東西,覺得衝擊力不那麼強,除了外面的燈閃亮著,完全不知道它在幹嘛,做完之後沒有興奮點。後來做機器人,我在本科期間參加過智能車的比賽,就是比誰跑得快的那種,拿了華北地區的一等獎”。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魏玉虎喜歡做會動的東西,這種有衝擊力的、越來越智能的機器研製工作,貫穿了他此後的職業生涯。1986年出生的魏玉虎研究生畢業後,就參與到實際應用的機器人項目中,那是電力系統在變電站使用的巡視機器人。魏玉虎本科就讀於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09年畢業後保送本校的研究生,研究生二年級時就跟著導師開始做應用機器人相關的課題。

經過多年的研究攻關,電力巡檢機器人產品終於開始試驗試用,2013年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首次進入國家電網招標目錄,在國家層面上形成了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准入門檻。也就是說,魏玉虎在研究生導師的帶領下,是電力巡視機器人最早一批研究人群中的一員。市場的迅猛發展出乎預料,這是一個真實的、發展迅猛的需求,每年都有新的技術和新的標準落地,技術標準和現實應用螺旋向上發展。

“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三年,包括研究生兩年,一直專注於做電力系統機器人,經歷了這個行業從開始到不斷成熟的過程。變化速度真的很快,幾乎每年都有變化,每年都有一些新技術的落地。”魏玉虎說。待2016年底魏玉虎加盟清投智能(2017年9月併入新元科技)時,他已能挑起一個技術團隊,帶領著團隊成員在電力巡視機器人技術上不斷摸索:研製新品、投向市場、反饋迭代,品種延伸。工作6、7年時間裡,他不斷地接觸機器人的真實世界,從電路入手,從傳感器切入,軌道技術都演變了幾個輪次。如今,他已是清投智能機器人事業部的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邁向行業機器人的技術探索和實際應用。

如今,魏玉虎把目光投向了更遠處,他認為人工智能算法是機器人更核心的地方,決定著未來的競爭優勢。他越來越關注機器人的綜合解決方案,並致力於把時髦且高端的人工智能算法推向一線的機器人實際應用中。

2019年3月26日,在新元科技戰略升級發佈會上,被冠以“電寶”名稱的、經過多次迭代的電力巡檢機器人正式對外發布,這是一攬子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是新元科技不同系列的行業機器人集體亮相的日子。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這次發佈的幾款機器人,有好幾款2017年就開始試用,有些2018年就有一定批次的量了。我們開發的不止五款,有一些試用失敗了,沒走下去。也就是說,我們在這一領域裡已摸索了很久。只是現在這些相對成熟的成品,我們集中進行了一次展示。還有些在研發過程中,沒有公開亮相。我們只是以公開發布的形式,明確這個新的突破方向。”新元科技董事長朱業勝介紹說。電寶、維寶、路寶、安寶、視寶,“5寶行業機器人”在北京裕龍國際酒店隆重登場了,現場儼然成為一個機器人組成的小世界,屬於有衝擊力的、靈動的世界。它們一一對應關係是這樣的,電力系統綜合智能巡檢系統,簡稱電寶;IDC數據中心運維輔助系統,簡稱維寶;道面智能檢測系統,簡稱路寶;智能媒體內容監測系統,簡稱視寶;安防巡邏機器人系統,簡稱安寶。

僅就為每一款產品擬人式地命名這一細微舉動,我們就能看出新元科技背後有一群像魏玉虎一樣年輕、有開創活力的技術專才、市場專才,在迎接“智能+”新時代過程中付出著艱辛努力,共同促進著新元科技全新事業的發展。

真實應用場景,行業機器人新概念

不要以為電力巡檢機器人是一款小產品、小應用。目前全國變電站數量超2萬座,預計2020年達3萬座。國家電網自2013年開始對變電站巡檢機器人首次招標,華泰證券曾測算2018-2020年國內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總需求約477億元,年均需求約159億。分別對應變電站巡檢機器人9000臺,市場空間72億;配電站巡檢機器人8.1萬臺,市場空間405億元。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清投智能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張亮看上去像一個大男孩,卻是清投智能最早的成員之一,2008年至今已在公司摸爬滾打了10多年。從一線銷售員做起,區域銷售經理、銷售總監,後來做行業處的負責人,再到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張亮從市場需求端感受到對行業機器人的呼喚,他每天都會接到主動定製機器人的相關諮詢電話,都是不同行業企業的迫切需求,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二十多個。

魏玉虎說:“這幾年來都是各類需求方主動來找我們,他們帶著一個個需求,帶著問題來找我們,一起商量怎麼用現在的技術框架去滿足現實需求,我們都是被需求方推動著走的”。

安寶機器人就是這樣一款需求推動的產品。

與潛在客戶深入接觸,才能挖掘出真實的需求。在接觸中,新元科技的機器人市場開拓人員發現,廠區的巡邏並不是倉儲行業的剛需,倉庫裡面的安防需求更急迫。舉例說,糧食通過自動化流程注入倉房,6米高的倉身容易形成糧面不平,有高有低,需要人力進到倉內填平。這樣的工作勞神費力,工作量大,且有一定危險性,曾發生過糧食把人掩埋的危險事件。平一個倉一人要用一週時間,30多個倉5萬噸的倉儲區,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但目前這類勞動力嚴重不足。另外,為了保鮮儲備糧,倉內會放置些化學物質。如此,開倉時相關人員的工作就充滿了危險性,灰塵及化學藥品隨著倉門打開猛然撲來,會給工作人員的身體帶來較大的損害。

這些就是深入市場才能得到的真實需求信息。“我們一直強調說真實的應用場景,是跟客戶有暢通的溝通基礎,然後才可能接觸到它的應用場景,而不是站在外面怎麼做機器人,需要什麼功能,那些都是想象出來的。我們不是說要創造一個行業,我們是要去發現不同行業到底有什麼問題需要機器人方案去解決。”張亮介紹說。

在我們採訪魏玉虎、張亮、朱業勝及其他新元科技的員工時,“真實應用場景”、“行業機器人”這類字眼被頻頻提及。仔細搜索機器人背景知識後會發現,“行業機器人”是一個新提法,是一個新概念,是新元科技公司內部在實際產品研發、推廣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新理念,不知不覺中他們創造出了一個全新概念。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在新元科技行業機器人新品發佈會上,魏玉虎給出了較為明確的定義:行業機器人是一種符合行業標準,遵循一定的行業規範,主要替代高重複,低成長性質工作的一類機器人。

機器人一般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即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我們一般提及的工業機器人,又以汽車行業的工業機器人為多,按照功能可分為焊接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按照機械結構,有串聯機器人、並聯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還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定義,不同的國家定義各有差別。中國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對服務機器人的定義是,“智能服務機器人是在非結構環境下,為人類提供必要服務的多種高技術集成的智能化裝備”。服務機器人可細分為個人、家庭機器人、專業服務機器人。

如此看來,行業機器人介於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的交集,既不能說純工業之用,又不能說純服務之用,工業生產系統或完整產業鏈與各行業細分服務的交集,就產生了對行業機器人的明確需求。

機器人本身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它依賴於許多基礎技術和產品的支持,包括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數控系統等,現狀就是絕大多數機器人關鍵的系統和部件,中國機器人生產機構、生產企業都依賴國外進口,其中減速器一項就佔到產品價值的35%以上。

二三十年來,中國公司投身機器人的開發和製造時發現,美國日本等國家已耕耘了五六十年,它們的集成度很高,技術壁壘較大,已領先不少。中國公司嘗試著在機器人核心部件上做替代和突破,雖然在一些領域有突破,但真正大範圍應用起來,還有較大難度。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對新元科技而言,行業機器人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行業機器人是非標機器人,需要定製,它不像通用機器人那麼普及,直接從市面上採購即可用。行業機器人的功能要根據不同的工種,不同行業做出對應的調整。比如,同樣做巡邏方面的工作,監獄巡邏跟在海關巡邏、糧庫巡邏,訴求點就不同,每款行業機器人都需要更細緻和精準的服務。“在監獄巡邏防止有人越獄,需要用到紅外線,得有夜視功能,需要識別出異常的圖像跑動。倉庫巡邏要防止失火,要有溫控監控,毒氣體洩露的監控。不同的行業,即便同類的工作都會有不同的需求。”新元科技機器人事業部技術負責人魏玉虎介紹說。

行業機器人的市場也是機器人龍頭公司、先行公司還照顧不到的市場,它們不可能深入到每一個行業,不可能吃透每一個行業。既然先行的機器人公司無暇顧及到細分行業裡競爭,也還沒有能力定製這類非標準的機器人。“那我們來開發好了,利用已有的一些成熟的技術,疊加了我們自身的一些長項和獨有的一些技術,結合我們對行業的認知,開發了出來。”朱業勝說。

切入行業機器人的門檻並不低,它需要各方面良性地協作和互動,需要對產業、行業有較深厚的理解。朱業勝說:“那我們從小處去著力、發力,我們相信,能一步一步往上去吃,總有一天會帶動核心部件,帶動標準機器人的發展。我們認為,行業機器人是我們切入整個機器人產業的一個方法。”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新元科技董事長朱業勝

做產業界的人工智能領跑者

新元科技是一家創新型高科技公司,成立於2003年,產品涵蓋環境治理、高端智能製造、智能控制、雲計算大數據信息技術四個方面,2015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新元科技一直致力於用高科技力量解決行業問題的公司,為客戶提供自動化裝備、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解決方案。

新元科技不是跨界做行業機器人的,公司在智能製造領域已耕耘了十多年,不管是人才儲備、技術積累、行業摸索都積累了不少核心的優勢。

比如人才儲備方面,新元科技擁有員工900多人,其中,研發、設計技術人員超過600人。既有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有熟悉應用場景的行業工藝專家,涉足的行業包括汽車、輪胎橡膠、煤炭、建築、鐵路、新材料等。

在行業機器人研製應用方面,新元科技從研發、設計、製造、樣機測試、應用場景驗證到市場化,都建立起一對相對完整的標準化體系。新元科技在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建有一流的現代化 製造基地,設有研發中心、測試中心。

2017年9月,新元科技完成對清投智能的併購。清投智能是高端大屏幕設備領域的領先企業,隨著高端大屏幕市場的開拓,積累了不少行業的合作伙伴、不少資深的行業軟件開發商。“新元科技對智能裝備有很深的理解和市場的開拓能力,既懂行業,也懂硬件,還融合了不少優秀的行業軟件開發商,行業機器人的出爐便水到渠成”。張亮如是介紹。

如新品發佈會上發佈的“5寶機器人”中的安寶機器人,就是跟糧倉相關的軟件開發商合作開發的。搭載了成熟的軟件和系統,加上新元科技研發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及硬件能力,糧倉用的安寶機器人得以迅速響應需求,半年左右即能製作完成並推向市場。

計算機大部分領域持續的指數級增長,數字化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重組式創新,這三種力量所帶來的突破,正在把科幻小說所描繪的場景變成我們的現實,其影響力甚至超越了我們近年來的預測和理論。行業機器人的發展,除了藉助已有的成熟技術之外,更加需要重組式創新。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如果沒有硬件能力,可能需要摸索小半年,如果沒有軟件能力,又需要摸索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沒有行業的積累,找到合適的行業需求,又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類似安寶機器人的落地,是在一切條件較為成熟的基礎上,集合而成,把各種能力統一在一起,得到了整體解決方案的昇華。

“三方面的條件缺一不可:本身就選擇了機器人這一發展方向,已部署了不少工作;比較深厚的智能裝備的開發能力和技術積累;及對行業的瞭解和廣泛的行業合作伙伴。這三者擱在一起,往這個方向努力,非常順暢地切入了進去,而且取得了很多階段性的成果”。朱業勝如是總結。

深厚的科研力量也是新元科技成為行業機器人領先者的重要保障。新元科技子公司清投智能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共同成立了“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發中心”。

2003年底,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該院是長三角地區最知名及最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之一,其“北斗七星論”發展模式極受矚目,是為“政、產、學、研、金、介、用”七位一體。清投智能與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聯手,在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及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這幾年不斷有新成果推出。

另外,新元科技還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單位有人才、技術、市場合作等方面的合作。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是新元科技的立身之本,朱業勝董事長總會強調,人才、創新、資源整合是公司發展的基石。不過,在技術研發十多年不斷開拓進取的道路上,多少艱辛和努力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有更深切的體會。

“創業過程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困難和痛苦肯定少不了。這麼多年來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突破發展的好機會。當時有可能都絕望了,但只要咬緊牙關挺住,過了這個檻,後面就迎來更廣闊的空間。”朱業勝頗為感慨地說,“做技術研發也一樣,關鍵時候可能就是突破不了,有些人可能就會說算了吧,要不然我們就放棄吧。但對我來說,我會死死堅持住。我做事情比較執著,大的方向判斷沒錯的前提下,在所謂前進道路上遇到障礙,我都會堅持下來”。

朱業勝分享了一個生活中的小片段,那是他在安徽一大裂谷旅遊時的一個情景。大裂谷裡有一條屬於探險的路,只能容下一個人緩慢前行,大概有100多米,上方水嘩嘩地往下流。從下面及左右方都看不到這條小路的延展,能不能繼續向前完全未知。很可能走了50米,認為是死路,就不想往前走了。當時朱業勝當時內心也有懷疑,不知道能走多遠。但他還是堅持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動,感覺有點擠,衣服也被水淋溼了。最終,他完全通過了那條小道,路變寬了,確確實實的美景也呈現在眼前。那就是內心豁然開朗的感覺,企業經營之路,技術探索之路何嘗不是如此呢。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這一次,新元科技又正式走上了對行業機器人的探索之道。

張亮每天都能感受到市場對機器人的強烈需求,但他也認為,現在的行業機器人還不是爆發期,樂觀地說也僅僅是爆發的前夜,還有不少技術應用還不明確的地方,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力量,需要技術在具體應用中成熟、迭代。

現如今服務機器人比較吸引眼球,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落地應用,圍繞著最常見的應用場景,一批批新興公司及大集團企業都湧入這個領域,形成激烈的競爭,如餐廳服務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等。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領域則已發展了五六十年,市場格局較難打破,在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之間的行業機器人,市場有迫切需求,大B客戶又有強大的購買能力,但這方面的供給卻不足。

初創公司沒有產業背景,比較難介入需要深厚行業背景的行業機器人領域。現在所謂的新興獨角獸人工智能公司,多是在算法方面的優秀。朱業勝說:新元科技的優勢在於產業背景,更貼近行業的真實應用,更懂行業。“我們的產品開發出來後能快賣到客戶,能在客戶那反覆的使用,得到更多的反饋,快速迭代。我們踏踏實實地幹,以市場為導向。把人工智能加機器人的技術用到真實的市場需求,服務市場,服務客戶,以客戶為第一”。

對比語音、視覺等在算法上進行突破的人工智能企業,“新元科技是人工智能緊密結合產業的,應該說是產業界的人工智能企業”。朱業勝說。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更智能,更智慧

隨著國內勞動力人口增長趨緩,勞動力佔總人口的比例也在迅速下滑,未來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的狀況,人口紅利也將隨之消失。目前有效的方法是傳統行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拉動下,機器人概念將持續火爆,市場參與熱度繼續上升。

今年“兩會”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高度關注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工業互聯網,報告明確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智能+機器人”成為機器人產業的新趨勢,也是推進行業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基礎,行業機器人可以涉入到高危、精細化和複雜生產領域裡面,可以進入到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處理的領域。

針對一種需求開發一類產品,針對一個行業研製出幾款相關的行業機器人,開發一類產品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並不是性感的商業模式。具體到新元科技未來的想象空間,“人工智能+行業機器人”才是綜合解決方案的關鍵。

新元科技堅持“以智能製造為基礎,努力成為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產業知名企業”的戰略思路,目前,新元科技已開發出通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這個平臺彙集了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如自動導航、自動避障,圖像識別、動態跟蹤、視頻分析、故障診斷、專家系統輔助決策等。

利用核心算法平臺,聚焦不同的行需求業場景,更迅速及高效地衍生出不同的機器人產品,這是人工智能算法平臺的魅力。

“當公司的戰略更堅定地走人工智能這條道路後,需要圍繞我們現在所處的行業紮根下去,對我們整個產品未來的定型,包括品類,對一些核心的技術做相應的提升,以滿足未來這幾年市場的需求。”

“我比較興奮的是,這次的公司戰略升級把之前零散的體系,綜合成行業機器人的概念。一開始就做比較具體的,如電力巡檢,如道路巡檢,再把它深化成一個行業,未來我們有更廣闊的行業應用潛力。”

……

這些是新元科技普通員工在戰略升級發佈會後發出的聲音。

【深度】真實應用場景呼喚行業機器人,新元科技欲重塑機器人世界

發佈會之後,新元科技將會有怎樣的步驟和計劃?針對這一問題,朱業勝董事長回答說:技術的聚焦與整合已在進行當中。“圍繞著新的戰略方向聚焦各方面的人才,用更好的技術、更高的目標,更有前景的方向推進我們的事業”。另外,新元科技會更主動去點燃客戶的需求。“之前不少客戶可能看不到相關機器人產品,現在我們帶上實際已落地的產品到客戶中去,激發出他們更多的真實需求”。朱業勝介紹說,公司將在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才,在人工智能領域主動做更多引領和引導性質的佈局。

除了在發佈會上正式發佈的5款行業機器人,深入到更多行業是新元科技的確定目標,將擴展或已在擴展的領域包括化工廠安全巡查、消防探查滅火、煤炭行業、市政排水管道探查、橡膠行業工廠自動化等,不斷完善的行業機器人家族已然成型。

新元科技有大型的成套智能設備、無人工廠的設計和實施能力,加上目前如火如荼推進的行業用機器人,開發出智慧的無人工廠呼之欲出。

新元科技用行業機器人撬動的新世界,利用成熟技術、響應真實應用需求、通過重組式創新,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我們相信,在“智能+”趨勢中,行業機器人定有屬於它的一片廣闊天地。

(作者:邱恆明,財經作家,著有《創業大浪潮》、《這個星球不配我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