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家園
說明現在的農村文化建設落後於經濟建設,為什麼有錢的城裡人不熱衷修家譜呢?城市裡有錢人比農村有錢人多吧?
再打臉一下,那些把家譜當回事情的請回家去,請教些真正的大學問人,問他們你家的家譜真實性有幾何?
五代十國時期,除了孔孟少數幾家家譜之外,基本喪失殆盡了,早就失傳斷線。現在流傳至今的基本是明清兩代纂修。注意了,明清兩代有個特殊職業“譜匠”,專門偽造族譜的。你們拿著當寶貝的家譜就是偽書的可能性很大哦!研究者早有定論,孔家家譜“為隱惡揚善,矇蔽真相”也有胡說八道。
另,家譜根本是專制宗法制度的社會產物,在近代以前有其穩定社會的進步作用。並且修家譜基本遵循“隱惡揚善,矇蔽真相”之手法。所以歷代朝廷,政權只要穩定了,為加強統治力,從來是支持引導百姓修家譜。乃統治術之一也。<strong>
所以,毛主席的新文化建設,把宗法制度的象徵物“家譜”列於打倒之列。毛主席萬歲!
都已經互聯網時代了呢,<strong>聚族而居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固本穩民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修家譜根本是笑話。
<strong>回到問題。
至於村裡有的有錢人為什麼熱衷修家譜,根本是這些人託國家與黨的福氣,發家致富後產生了歷史幻覺,要學習古人建立門閥世家,維護門第。豈不是開歷史倒車?
不過幸好,只是些有幾個臭錢的傢伙試圖開歷史倒車,不像舊時代修家譜的全是些文化人官員等真正的上層人士。
我們村裡嘛,確實是些種田的老朽和某些做生意的人在牽頭弄這些事。那些上學出息的人、外出工作出息的人鮮有參加這種事情的。就算繞不過情面拿錢出來,也是不得已。
算為經濟流動做貢獻吧。
張李化
為什麼有的村裡的有錢人喜歡修族譜?你的村裡有修族譜的人嗎?
對於有的村裡,有錢人喜歡修族譜,其實也並不只是有錢人喜歡修族譜,農村一些老人特別是好事的人喜歡修族譜,修族譜確實也有一定的好處,至少能讓本家族的人知道,祖先是怎麼來的?自己是多少輩分?而且修族譜以後,可以再繼續續輩分,也不至於本家族的人起名字亂套,甚至欺了祖宗的現象。
修族譜在很多農村都非常流行,而且都會全國的尋找本家族的人,進行續譜,讓人感覺到有一種認祖歸宗的現象。我們家族一般是在15~20年續一次家譜,家譜介紹了祖先的由來以及家訓、家規,而且每次修家譜一般一個家庭自願的捐獻,有點錢作為續家譜的費用,畢竟有交通費用還有紙張費用,目前一般是5~10元/戶錢,當然有錢人也可以多捐獻一點。
村裡的有錢人更喜歡修家譜,似乎有一種炫耀的感覺,自己出錢,找村裡德高望重的人,特別是一些老人來進行修家譜。修家譜的時候,每個家庭都會進行調查,對於人口的增加,減少,做了詳細的登記,從家譜裡可以看出,哪個家族的家庭興旺,也可以比較出哪個家族有幾個有錢人。似乎有錢人可以從修家譜當中,找到有錢的感覺,炫耀的感覺,還有被村裡很多人,畢竟自家出錢修家譜,別人感覺到自己有錢做了一個歌功頌德的好事。
其實每個農村裡都有修家譜的人,而且也喜歡去修家譜,修家譜一般在年前年後的時間,主要這段時間,沒有農活,閒暇的人比較多,家裡人一般都在家過年,出去的人也比較少,也便於修家譜。修家譜需要有一個毛筆字寫得比較好的人參加,來進行修家譜。而且這些人一般都是不要報酬的,是自願的參加的,總感覺這是一件好事,也是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的歷史。
總之,在農村裡有的有錢人喜歡修家譜,其實這也是一個好事情,至少知道了自己的祖先是怎麼來的?有認祖歸宗的感覺,而且也省了本家族人其他捐獻修家譜的錢。的確修家譜,對於本家族長晚有序的起名字,也可以把自己的名字釘在上面,如果混的好呢,是一種炫耀,混的不好是一個記錄,祖祖輩輩流傳下來。而且現在農村,也有好多喜歡修家譜的人,他們不計報酬,在尋找自己家族的每一個人,也是在做一件好事情,對本家族的變遷作了一個傳承的記錄。
宗元三農堂
現在南方農村掀起了修家譜蓋祠堂作為本宗族一大任務,當然並非壞事,而且國家允許的,現在談談村民們真的願意去做嗎,據我所知現在農村修譜蓋祠堂它所顯示的社會效益與過去相比大打折口,而且一種形式罷了,在我鎮許多原住民大姓氐都修了譜,蓋了祠堂如章氐家族還上了央視四套節目鄉愁。聽聽他們大多數家族人員怎麼說,現在一家人都不關心一家,何必是同姓呢,祠堂原來給國家做糧庫,現在國家不要了,蓋祠堂又不要我出一分錢,我們沒有反對的理由,從此我將農村修家譜蓋祠堂歸納以下幾,一,掀起本村修家譜蓋祠堂都為,有錢人,退休的國家公職人員,和改革開放自已有成就的人,或者子女很有出息,在村上出類拔萃的人,除了上述幾類人,農村不可能修譜蓋祠堂。二,興頭的人不問過去與現在都是為了自已的名利留芳於後世。三,多數人認為修譜蓋祠堂已經沒有多大意義,本宗族人遇到困難,已經得不到幫助了,而且現在一家人為了私利反目成仇,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已是社會現象,何況只有一姓,那有親情而言。四,譜內的內容除了對人口繁衍追根塑原比較重要,其餘無關緊要,尤其沒有實性的真實內容,現在所修家譜除承前以前的內容外,現在大多數像一部人口檔案,作家家譜是重要的民間史料之一,那麼現在家譜中沒有一部家譜記載了本宗在這一歷史時段發生真實事件。對今後沒有史料價值,大可惜了,民間史料將成為空白。五,修譜蓋祠堂需要大量的錢財要按人丁與人頭分攤,對於大多數族人是一種經濟負擔。
蔣山老徐
國有國史,地方有誌,家有族譜。是沒有錢修不了家譜還是有錢人喜歡修家譜,我認為不重要。
原住地是個多省雜居地,少年時常大人互相稱:苣蕒菜(遼寧)熱河熊、達子(內蒙)老席子(山西)老坦(河北)棒子(山東)高力棒子(朝鮮)等等,這是大人們互相間的調侃?故鄉省份的代稱?懷念故鄉的心情是有的。改革後這些己過六十歲,有人回過故鄉,,有人懷念故鄉。我是為父親的懷念回祖籍地的,第一次是有孫子是必須回去,族兄弟是在五服,會見了老大股的長兄,我是老二股的長子,我們都有修家譜的意識,並培同我為先人掃墓。二次回老家收集了資料信息,互相準備修族譜。三次再回老家是十年後,這位長兄己故去,留下資料給他的弟弟,叫開明,我和開明兄用電話聯糸相關事項於2017年修完族譜,老三股由於我叔輩因故由外人撫養改為他姓,我自掏費用跨省聯糸,我的族叔己故,生前把歸祖的願望說給族弟,可見老人家有歸祖之心修譜之意。18年老四股又續編族譜把老三股續到第七服。說明了族中人都有修譜之意。沒有錢修不了族譜,沒有敬祖心、寬容心修不了族譜。
用戶馭手
為什麼有的村裡的有錢人喜歡修族譜?你的村裡有修族譜的人嗎?
俗話說“國有史,方有志,族有譜”,族譜又被稱為家譜、宗譜,是記載一個家族傳承和人物事蹟的書冊。雖然經歷了時代的更替之後,很多族譜都已經失傳,但是在農村,還是有不少家庭仍然有族譜流傳了下來。
而說起族譜,就不得不說起修族譜這件事,家譜作為我國三大文獻(國史,地誌,家譜)之一,編修族譜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不僅能幫助族人追根溯源,找到家族的由來,還能通過族譜上的名人事蹟起到教育後人、增長見識的效果,而且修族譜算是家族中一大盛事,能夠將族人聚集,促進族人之間的感情。
但是修族譜是一件大事,雖然看似只是給族譜進行編輯,但是其中所需的費用是非常之高的,包括印刷、紙張、差旅、辦公等等加起來可以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村修族譜的事情大多發生在一些有錢的人家。因為如果由於修族譜而給族人的家庭帶來經濟負擔的話,那修族譜的意義就變了味道。
所以總的來說,修族譜對一個家族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的前提是建立在經濟條件下的。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說白了,就是顯擺,你見過窮困潦倒,人到六七十歲,幾個兒子三四十歲了還沒成家的人牽頭修祖譜的嗎?我對此不以為然,當年我父親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倒大黴的時候誰關心過,親的近的都跑哪裡去了?平返了召雪了,都又打抱不平來了。
王者歸來
我家的家譜至今有一百年了,李氏祖譜
110110119119
有啊,今年過年回老家,爺爺就拿出我們李家的族譜給我看,裡面介紹的清清楚楚,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用戶81029592366
並不是有的村裡有錢人喜歡修家譜,而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敬祖仰宗,優良傳統美德孝文化的傳承族人的意識,族之有譜優如國之有史,參天大樹根是基,子孫萬代祖是本,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讓我們祖宗留芳千古,責無旁貸理當修譜,竟管當今社會人心叵測,做好自我,以示凝心聚族。我村我沒錢現在也在修譜,凡是從懷仁田莊村遷出的各地的蘇氏後人都可提供相關信息,我村祖先大明萬曆十九年年外故今山東安丘市,因文革運動蘇九德兄弟四人之後到大清乾隆分院田子輩四人之間斷檔續譜。謝謝仁人志士們的參與。我的微信號是wxid_ct8ggi7n10mf22.
用戶4067916689537
60年一大修,20年一小修。北宋以後,主庶都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