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蘇30戰機生產線,為什麼不生產更多蘇30而買美國戰機?

mic神


印度的蘇-30MKI生產線是按照許可證引進的,生產數量有合同規定,很多子系統和零部件都要俄羅斯提供,例如最關鍵的發動機,所以印度對這條生產線並沒有多少自主權。再說蘇-30MKI的產量已經夠大了,近250架,而俄羅斯的蘇-30SM也才100架。

再造更多的蘇-30MKI不是不可以,而是沒有太多必要。重型機性能是好,但是連帶著採購成本、使用和維修成本都上去了,使得任何國家空軍都不可能單純以重型機來保持必要的裝備規模。而且單純的重型機戰術靈活性也比較低,因為不是任何情況都需要出動重型機。所以,即使像美國空軍這樣的超強,也是F-16這樣的輕型機數量遠多於重型的F-15。
基於成本壓力、裝備規模等方面的考慮,印度在採購足夠數量的蘇-30MKI之後,需要採購一大批中型和輕型戰機來維持必要的裝備規模。按照印度空軍在2000年時提出的要求,戰機中隊需要42個才夠,但是到現在也才組建了34箇中隊,而且稍不留神還會下降,因為9個米格-21中隊已經很難維持了,飛機太老了。3個米格-27中隊、3個米格-29中隊以及3個美洲虎中隊也都面臨著戰機老舊的問題,即使升級也只是延緩退役速度,而且升級進度也很緩慢。
印度早都想換大批老舊戰機了,但是選型一直沒個準注意,中型機和輕型機招標都搞了好幾次了,時間也過了10多年了,能確定的只有36架法國的陣風,但是到現在採購陣風已經接近7年了,還是1架也沒拿到手。

面對巨大的戰機缺口,印度空軍現在如何解決還是比較茫然,一方面想用國產光輝戰鬥機充實一些中隊;另一方面繼續外購,而美國戰鬥機只是印度考慮的選項之一,並非最終決定。說實話,印度對於採購美國戰鬥機是有顧慮的,另建一套裝備保障體系倒在其次,而是美國經常附加很多政治條件,例如巴基斯坦裝備的F-16就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讓用。儘管美國現在沒給印度提條件,可是如果印度大批採購之後,美國突然來一手呢?相比之下,俄羅斯也好,法國也好,從來不會在戰機出售方面對印度提什麼太多條件,而美國卻是“劣跡斑斑”。

再說,印度和美國在印度洋是存在競爭關係的,現在看著美國拉攏印度,那是美國需要藉助印度平衡另一個大國,可是未來呢?美國很有可能也會對印度採取類似態度。

所以,印度並沒有被美國拋過來的誘人戰機銷售條件衝昏頭腦,不願由於採購大批美製戰機而越來越受制於美國。(S)


聯合防務


所謂的印度國產蘇30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自主,它的生產受到俄羅斯意志的制約並不是印度真正想要的國產武器。

印度有蘇30生產線,但不代表它能無限制的生產戰鬥機,印度生產蘇30需要俄羅斯授權並提供關鍵的技術設備,說白了,這些生產線只是為印度提供了部分工作崗位而已!其薄弱的軍工能力並不足以消化吸相關技術。印度在籌建國產的光輝HAL戰機時,就需要法國幫助另外採購設備建立新的生產線,可見它本身沒有任何基礎工業支持高端裝備的生產工作。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俄羅斯對印度的絕對優惠,只要它還想繼續生產蘇30俄羅斯就一定大力支持!廉價提供發動機和材料給印度是絕對沒有阻礙的!印度蘇30越多,俄羅斯賺取的後續維護費用就越多。那麼為什麼印度不願意採購俄羅斯的材料和部件,繼續組裝生產蘇30戰鬥機呢?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印度想擺脫對俄羅斯裝備的依賴!對於沒有軍工自主能力的國家來說,裝備渠道多元化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歷史上,俄羅斯利用印度僅能從自己家獲得裝備的短板沒少坑它。


印度吃夠了裝備受制於人的苦,下決心自主化,在國產武器不給力的情況下,它更希望用多元化降低對國外軍火的依賴,這是採購美國戰機的主要原因。

比如大家熟知的維克拉馬迪亞號航母,就說明裝備嚴重依賴俄羅斯一家不是好事。這艘航母原本白送給印度,原本達成的艦體改裝和艦載機購買合同總金額15億美元,其中艦體部分的整修重建將耗資9.7億美元,其餘5.3億美元用於艦載機的購置,這個價格本身就不便宜,但是實際運作過程中俄羅斯又不斷漲價。最終交付時的改裝費用漲到約23億美元;工程期限也從52個月延長到115個月,這讓印度清醒的認識到依賴俄羅斯不是好事。


更要命的是,航母入住印度後還麻煩不斷,很多工程細節的技術不過關,比如印度接手航母在試航過程中,剛加速到29.6節的極限航速鍋爐就報廢了!8個鍋爐就剩下1個能用,這些老式的KVG-3型鍋爐本就是蘇聯時代的產品,當維克拉馬迪亞號還在俄羅斯海軍服役之時,這些不可靠的鍋爐就經常出問題,導致航母窩趴了十幾年並轉賣給印度。在改造過程中,俄羅斯新設計了配備“電液綜合控制系統”的現代化鍋爐,當然了,這些新鮮玩意的研發、實驗和重建生產線都要印度人買單!再加上航母艦體的大拆大建,整個改裝工程給人的感覺就是新建了一艘航母,印度媒體公開諷刺稱:我們花錢讓俄羅斯重溫了一遍航母生產功課”。


除此之外,俄羅斯造船業也並沒有藉助印度的資金起死回生,它們沒能為維克拉馬迪亞號生產出合格的設備,更像是草草了事。印度人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維克拉馬迪亞號的好多部件質量低劣,無法滿足使用需要必須進行改裝替換。迄今為止印度科欽造船廠已經進行了2次大改,僅僅是2018年的第二次改裝就更換了推進系統25個軸承中的16個,耗資6.64億美元!也就是說印度在維克拉馬迪亞號上花費的錢足夠買一艘美國航母了,這個經歷讓印度迫切的想要擺脫俄製武器。


維克拉馬迪亞號的艦載機問題直接改變了印度軍方對俄製戰機的印象,米格29K的糟糕不僅讓印度海軍下決心尋找替代品,也讓印度陸基空軍心存芥蒂,這給西方戰機進入印度提供了可能。

同時,俄羅斯改裝出來的航母能選擇的艦載機非常有限,印度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給奄奄一息的米格公司,讓它去重啟米格29K艦載機的生產線,並完成擱置了幾十年的研發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定價5.3億美元,但截止到目前印度實際的投資已經超過20億美元。但是高價買回來的戰機妥善率卻不足60%,尤其是糟糕的發動機設備最讓印度頭痛,根據去年11月份的印度媒體消息,約有40臺米格29K的發動機不能工作。為此,印度海軍大將蘇尼爾·蘭巴專程前往俄羅斯交涉,希望獲得廠家幫助,將米格29K的妥善率提高到80%的水平。


對俄羅斯裝備失望透頂的印度海軍,在2017年發出替代米格29K的新艦載機採購招標,預計花費150億美元購買57架新型艦載機。其擺脫俄羅斯裝備限制的決心終於出現。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等西方國家乘虛而入,希望把俄羅斯重要的軍火貿易伙伴搶到自己手裡,打擊俄羅斯的軍火出口經濟。為了把米格29K艦載機擠出印度,美國提出了國際版F-18超級大黃蜂、法國則表示可以提供陣風M,但是這些艦載機都因為體型過大無法登上維克拉馬迪亞號,於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趁機提出讓光輝HAL上艦的計劃。


艦載版光輝的出現有給印度輕型戰機採購計劃帶來阻力,軍方看不上光輝,又被政府逼著購買,左右為難之際讓整個武器採購項目一拖再拖,至今都沒有進展。

但是,光輝戰機的糟糕程度比米格29K有過之無不及,左右為難的印度海軍至今未能如願以償的獲得新型艦載機。但是印度空軍擺脫俄軍裝備體系的決心同樣嚇到了俄羅斯高層。由於36架陣風戰機不能滿足126架輕型戰鬥機採購計劃的需要,印度公開重新招標。普京連忙前往印度遊說其高層購買米格35,並承諾可以順帶提供對米格29K的維護服務,希望能留住這個重要的軍火市場。但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不肯善罷甘休,瑞典的鷹師、美國的F-16同時與米格35展開競爭。


美國看到了印度急於擁有國產戰機的用心,提出將F-16生產線轉移到印度,這種售賣措施其實和俄羅斯轉移蘇30生產線的手段是一樣的,正中印度的下懷,目前印度國內的F-16生產線也已經全面啟動,不排除獲得126架輕型戰機採購合同的可能。但是,採購全新的武器系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2019年年初連續墜毀8架戰機的印度空軍到了裝備緊缺的地步,不能再猶豫也不能再等待,先引進一批廉價的俄製裝備是很好的選擇。

最新的印度裝備購買動態說明,它想跳出俄製裝備的圈子恐怕沒那麼容易。

根據經濟時報的消息,印度突然下單購買21架米格29戰機,而且還是蘇聯時代未完成的半成品,零部件封存了大約30年!雖然機身老舊但可以通過升級彌補,更重要的是這首爛尾工程機的價格非常便宜,僅僅相當於陣風的五分之一;與此同時,印度又提出購買零部件繼續組裝18架蘇30MKI,擴大主力機型的規模,這釋放出了一種讓俄羅斯欣喜若狂的信號,轉了一圈的印度有可能重回俄羅斯的懷抱。


兵器世界


目前,印度採購美製戰鬥機的事宜還沒有完全定下來,還在進一步協商談判中。至於印度為什麼不生產跟多的蘇30而要採購美國戰鬥機,還是以自身利益為考量的。


1.印度以自身國家利益為考量:歷來都是左右逢源

自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度外交戰略雖然在不同歷史階段有所調整,但不結盟作為基本指導方針一直延續至今。再加之印度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得印度可以左右逢源,在各個大國間遊刃有餘,並從各大國那裡都能獲得可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支持。既然要左右逢源,就必須要搞平衡,不能一邊站。不然的話,不但不能繼續兩邊得利,還會受制於人。

就拿蘇30戰鬥機來說,生產更多的蘇30,可能會使印度受制於俄羅斯。而採購美製或者其他西方戰鬥機,既可以使印度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進一步加深,為本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帶來更多的好處;又可以以此為要挾,迫使俄羅斯在關鍵技出口進和武器裝備價格等問題上作出妥協。

2.劍指巴基斯坦

美國在對印度推銷戰鬥機時主要推銷了其製造的F-16戰鬥機,並且表示願意提供生產線。而美國F-16戰鬥機目前是正是印度死敵巴基斯坦的現役主力戰鬥機。一旦印度獲得F-16戰鬥機,並完全掌握了F-16的性能,就可以制訂出針對F-16的戰術。到時對候巴基斯坦,印度就可以佔據很大的優勢。就算印度不是真的要採購F-16,也可以藉此炒作,離間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

3.謀求獲得第五代戰鬥機

2016年8月25日,我國首架量產型殲20交付部隊,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走完第五代戰鬥機論證評價、設計、研發、原型機測試、定型生產、最終服役全部階段的國家。

而印度總有一種中國有的我們也要有的思想。可是憑藉自身實力,印度沒有能力自己開發生產第五代戰鬥機,而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距離服役還有很長的時間。所以印度想要短時間內獲得第五代戰鬥機只能找美國採購F-35“閃電Ⅱ”戰鬥機。不過目前來看,可能美國對出售F-35這種能夠打破地區戰略平衡的戰鬥機給印度心存疑慮,所以美印談判一直還在繼續。

4.空軍作戰的需求

印度空軍中還有大量老舊的米格-21和米格-27在服役,這些飛機目前已經到了服役年限,需要跟新換代了。而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屬於重型空優戰鬥機,著重奪取制空權的作戰,不是完全的多用途戰機,對地對海性能差強人意,並不能完全滿足印度的需求。因此印度根據自身的作戰需要出發,希望採購數量更多的多用途戰鬥機。既然要採購,那麼貨比三家也是很正常的不是嗎?


不過目前總的來看印度詢購美國戰鬥機策略,還算是可以達到“一石數鳥”的效果。



就到這裡,大俠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不喜就噴!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上方的“關注”,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東斯坦因


首先來說一點:到目前為止,印度空軍那114架戰鬥機的招標工作正在進行中——還沒有最終結果。參與投標的都是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第三代戰鬥機的改進型,包括:美國洛馬公司的F-16最新改進型號(印度版稱為F-21)和波音公司的F/A-18E/F,歐洲的颱風、陣風戰機,俄羅斯的蘇-35、米格-35,瑞典的JAS-39鷹獅。實際上,印度想要的是一款中型戰鬥機,但誰都想得到這筆“軍購大單”,因此連俄羅斯的蘇-35也跑來湊熱鬧了。


印度新戰機的換裝工作已經拖了有十多年了,這次結果會如何?還真就不好說。美國的洛馬、波音公司給出的條件確實非常“誘人”,看上去中標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印度的要求也很“苛刻”,尤其是更看重性價比,比如:高性能、低成本、在印度生產。每架4500萬美元的生產成本,就此一點已經讓洛馬、波音無利可圖了,85%的戰機需在印度生產更是讓兩大軍火商“頭大”。再加上競爭比較激烈,美國是否能夠獲得印度的這筆採購合同,尚未可知!
一排蘇30MKI與一架米格21


其次一點:此次招標的這114架是中型戰鬥機,與蘇-30MKI的生產數量沒有任何的必然聯繫。重、中型戰機間沒有直接的競爭關係,兩者的作戰目標以及執行的任務也不相同,不存在著彼此替換的問題。也就是說:此次招標的戰鬥機與蘇-30MKI並不矛盾。實際上,這是印度空軍在向世界空軍強國看齊——“高低搭配”(或者說是“重、中搭配”)是空軍發展的必然趨勢,如美、俄、中等國走的都是這條路。中型機的採購費用以及維護、使用的成本都遠低於重型機,更適於大規模裝備。
陣風

重型機的優勢在航程、作戰半徑、性能等方面,但造價太大。舉個例子來說,俄羅斯生產的蘇-35,外銷的單價為8500萬美元,而一架同等技術的中型機的價格在5000萬美元左右。如梟龍這樣的輕型機的價格更低,單價3500萬美元。這還只是採購成本,重型機的維護、使用成本都遠高於中型機。因此,即便是軍費已超7000億美元的美國,也不得不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以降低開支。實際上,中型機無法替代重型機的地位,而重型機也不可能替代中型機——在可預見的未來,還不會出現“萬金油”型的戰鬥機。
印度國產的LCA


,因問題多多而不遭空軍待見

也就是說:無論美國能否獲得印度的戰機合同,這與印度是否會繼續生產蘇-30MKI都沒有關係,除非印度打算從美國購買F-15戰鬥機。至於很多中小國家的空軍只裝備了一種戰機,那是因為這些國家受各種因素限制而無法裝備其它戰機。印度目前還沒有購買美國的戰機,只能說是其計劃之一。印度為什麼不生產更多的蘇-30MKI?答案只有一個:印度仍在繼續生產蘇-30MKI。到目前為止,印度已經裝備了250多架蘇30-MKI,後續還要再生產50架左右。

印度空軍現在想要購買的是如F-16、陣風、米格-29這樣的中型戰鬥機,而不是如蘇-30MKI、蘇-35這樣的重型機。俄羅斯把蘇-35也拿了出來參與投標,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俄羅斯人夠任性!印度空軍計劃裝備的戰鬥機總數為750多架,也就是夠裝備42箇中隊,但目前只組建了31箇中隊。如果蘇30-MKI最終的裝備數量達300架,那麼中型戰機就會有約450架。印度空軍的缺口顯而易見,這還沒算上等著退役的米格-21、美洲虎等戰機——這是塊大蛋糕!

對於印度“國產”的蘇-30MKI,印度沒有自主權,並不是“想要生產多少架,就能生產多少”的!印度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I戰鬥機的許可證進行生產,它的生產數量受雙方當初簽訂的合同限制。實際上,若想生產更多的蘇-30MKI戰機,不僅需要得到俄羅斯的授權,而且俄羅斯還得為其提供幾乎所有的各種零部件——印度的蘇-30MKI生產線實際上只具備組裝的能力。不過,俄羅斯確實很願意印度能夠生產更多的蘇-30MKI,而且會全力支持,但前提是:印度得掏錢!對印度來說,外購武器裝備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



儒道之主


額,三哥買武器一直都是很喜歡買生產線的,比如前兩年像美國買的145門M777超輕型榴彈炮,只有其中25門是美國生產交付給印度的,剩下的120門將會在印度境內建設一條生產線,由印度自己組裝生產,其實吧,這些所謂的生產線僅僅是組裝線而已,也就是把主要的零部件買回國內自己組裝,你讓他自己生成甚至是仿製,印度目前還有沒有這個能力,畢竟三哥軍工能力的底子擺在那裡,基礎太差了,軍事武器的製造需要完善的工業體系支撐,而印度在整體上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只能東拼西湊(當然,東拼西湊這個能力也不是誰都有的)!


▲印度的蘇-30生產線

至於引進各種戰機的生產線,或者說組裝線,印度在上個世紀70代就開了先河了,從一開始的“美洲虎”,到80年代搞來的米格-27,然後是現在的蘇-30生產線,如上圖,在印度的蘇-30生產車間,其實在2016年的時候,印度是打算引進美國F-16戰機生產線的,然而,還是像前面說的那樣,印度引進的僅僅是組裝線,就拿蘇-30來說,發動機、機載電子設備和機身關鍵部位合金材料要從俄羅斯進口,除此之外像Targeting pods(瞄準吊艙)、ECM(發動機控制模塊)等是來自以色列,也就是說,印度並不能完全自主的生產蘇-30,這樣一來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


後果就是貴,印度如果要自產蘇-30,先不管產量有多大(據說年產量感人),但是價錢上三哥就要先放放血,看上圖,自己國產的造價比直接進口多出了2200萬美金,所以,印度空軍如果想要換裝自己的空軍裝備,在產量跟不上、價錢又太貴的情況下,考慮重新進口一款戰機也是不錯的選擇,還有一點,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空軍的換代計劃追求的是一款中型戰鬥機,從法國的“陣風”,到毛子的米格-25,再到後面想引進的老美的F-16,都在印度空軍的考慮範圍!

也就是說,不管印度有沒有蘇-30的生產線,他們現在都是迫切需要一款中型戰鬥機,這款戰鬥機來源於哪裡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印度能不能拿到生產線以及是否技術性能是否滿足空軍要求,因此,印度引進西方戰機跟蘇-30的生產線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僅僅是自身需求的問題,當然了,蘇-30的成本以及產量也是讓印度空軍考慮一款中型戰機的原因之一!


哨兵ZH


實際上現在印度並沒有確定一定就會採購美國戰鬥機。印度空軍目前一共擁有247架蘇-30MKI戰機,未來兩年內還要再接收25架,那時印度空軍擁有的蘇-30MKI總量將達到272架。基本上已經成為印度空軍絕對的主力機型。

但是即使有這麼多蘇-30MKI,印度空軍的戰機中隊依然降到了31個,而不是希望中的42個。主要因為印度還有老舊的米格-21與米格-27戰機在役。

印度知道自己的戰機太少,因此一直在不斷的招標新戰機。當然,其國內繁瑣複雜天天扯屁的採購程序加上本國航空工業嚴重不給力,導致新戰機的採購計劃一直被拖後。不光新型戰機的採購過度被拖累,國產LCA戰機的量產計劃也遙遙無期。

也就是鑑於這些問題,才有了印度自己有蘇-30那麼為啥不多生產點?起碼時間上有優勢。但是對於印度來說,一方面他們不喜歡武器裝備被一家獨大,必須有不同的選擇。在採購中也一樣,如果只有2個廠家招標的話,即使產品很滿意,印度也不會買必須多增加幾個廠家一起來才夠熱鬧,才會下單採購。這思路也是神了~~~ 另一方面就是蘇-30MKI這款重型戰機空優能力很不錯,但是印度覺得272架的數量已經足夠,他們希望更擁有一款多用途能力很強悍的機型。而這是蘇-30MKI所不具備的。因此,蘇-30很可最終只能止步於272這個數字了。

其實陣風戰機就很對印度胃口,可惜的是達索為了不給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背鍋,一直不同意讓陣風戰機在印度本土生產。最終126架戰機中只出售了36架。不過也確實按印度斯坦公司的水平,造出來的陣風確實也無法讓達索放心,最重要的是印度要求自己造的陣風出了問題,達索要負責。那法國人自然不幹~~~你TM搞的事兒怎麼鍋能給我呢?不如給你成品,出了事我到是可以擔著。結果36架是買了,但是花的價錢與之前126架一樣,這讓印度反對派急眼了,天天彈劾莫迪,這種情況下,新機中陣風就落了下風只能去湊湊海軍的熱鬧了。

至於F-16,起碼目前印度是不看好的。一方面因為是巴基斯坦都用了20多年的同型機,另一方面美製F-16不兼容布拉莫斯導彈也是印度很不滿意的。畢竟對於印度來說,遠程打擊力量還是靠空軍。畢竟,就算有核導彈一般的局部衝突中也不會沒事放著玩~~


陶德中士


印度目前並未確定說要買美國戰機——哈哈,我們說話就是這麼直接、乾脆,一針見血。

目前印度是在進行114架中型戰機的招標,其中有美國軍火商(洛馬、波音)參與。參與的不止是美國,還有俄羅斯的蘇35、米格35,歐洲的颱風戰機、陣風戰機,瑞典的JAS-39鷹獅戰機;美國參與的是F-21戰機(F-16的印度改型)和F/A-18E/F。

印度目前已經有200多架蘇30MKI,後面還會繼續購買部分,但與這個事情基本無關,因為蘇30MKI是重型戰機。對於規模較大的空軍來說,中型機採購、維護和使用成本都比較低,便於降低預算和維持規模,所以幾個大國,比如中美俄,都是採用中重搭配的方式。印度空軍戰機所計劃的規模為42箇中隊,也就是750多架。這個規模,基本是英、法、日等國戰機規模的2-3倍,還是算比較大的。所以,印度也是需要大量的中型戰機來補充的。

印度本打算採購126架陣風戰機,可是,結果大家也知道,縮水成了36架,所以就需要另外採購了。這次的114架採購,印度的要求更高,既要性能好,價格又要很低——生產成本每架不能超過4500萬美元,而且85%的戰機要在在印度生產等。面對這個大單,美國的洛馬和波音十分積極,紛紛向印度進行各種許諾。而俄羅斯為了爭奪似乎也放下了臉皮——為何這麼說呢,你看前文,蘇35都參與進來了,蘇35是中型機嗎?俄羅斯說是就是!

俄羅斯想要獲得訂單,自己以前的一些毛病還是要改改的。比如,他戰機是比較便宜,但是售後的配件、服務啥的並不便宜,而且還會越來越貴,還經常不及時。這會造成購買國機群維護困難,出勤率變低。所以,我國基本都努力自己維修;印度也想,就是能力不足。


晨曦軍情


印度手裡的蘇30mki生產線實際上是一條組裝線,也就能把俄羅斯運送過來的飛機零件拼到一起。

再說,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水平怎麼樣心裡就沒點數嗎?被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大修的,原裝進口的蘇30mki都經常摔的,這要是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版,信不信全軍覆沒,無一例外?


至於印度為什麼不願意相啊?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繼續採購的原因就不用說了吧,但是為什麼印度要向美國採購f21戰鬥機的,原因更簡單,那就是這次在生產線引進的過程中兩個新人的過程那就是,打死也不能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接手,讓塔塔汽車公司上吧,別的不說,起碼塔塔公司組裝的車還是可以的。

培訓培訓操作人員組裝個飛機應該沒問題吧?就算有問題,至少也比印度斯坦強啊。


嘯鷹評


印度的軍購實在是令全世界羨慕,首先能左右逢源,東西方作戰飛機隨便買,既有俄羅斯的SU-30MKI,MIG-35,還有法國的幻影2000,還能糾結陣風,英國的美洲虎也在繼續服役,現在對美製軍用飛機也用的有滋有味,C-130,C-17,P-8都被印度收入囊中,F-16的生產線也很可能轉移到印度。而且印度還能負擔得起這些採購項目,不像很多小國也想買但確實買得起。這和集郵差不多,看到好的就想拿下。

話說SU-30MKI是個非常鍛鍊人的項目,當年印度決策引進的時候,SU-30MKI完全是個紙面產品,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矢量發動機、三翼面、西方電子設備,把以前俄羅斯那種傻大黑粗的毛病一掃而光。而且建立生產線,組裝產品而已,應該也不是那麼難。印度人喜滋滋的以為撿到了便宜。誰知事情沒那麼簡單,一架戰鬥機的各個子系統整合絕非印度這種二流工業基礎國家輕易玩的轉的,俄羅斯自身對這個項目也是小心翼翼。這使SU-30MKI項目進度嚴重滯後,資金超支,形成戰鬥力比計劃延遲了很久。

而實戰也證明了SU-30MKI並不是那麼萬能,紙面上很美好的新技術在實用性上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印度再次得益於他左右逢源的政治立場,多次參加有美國等西方國家參加的合成空軍演習,在模擬作戰中矢量噴口這些玩意稍顯花哨,對比美國F-15,F-16這些空優戰機在空戰中根本佔不到什麼便宜,甚至傳出在SU-30矢量推力系列中最擅長的近距格鬥被F-15打的找不到北的傳聞。

當然,這可能也和印度飛行員和其空軍體系的水平有關。但按印度人的性格,看上去很美好的事物一定要收入囊中,所以意欲採購美國戰機不足為奇。而且美國軍用飛機在技術上,性能上,甚至長期成本上的先進性都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夠引進F-16生產線,對美國印度都是看上去雙贏的局面,美國可以甩出一個過時型號,榨取最後一桶金。印度能夠深入接觸西方先進型號,在巨大的F-16機隊維護升級上賺筆小錢錢。

所以,印度打算引進美國戰機很容易理解,反正蝨子多了不愁,多一個系列不算啥。


航空君


這問題其實挺好理解,首先在使用過程中,阿三發現蘇三靈並沒有紙面數據那麼優秀,可以叫蘇三不靈,比如,雷達看的遠卻分辨力不行,推力矢量好用可是噴口壽命短,飛機沒有飛火推集成一體,說白了,阿三的空軍對這玩意心態複雜。說完了心態問題,聊聊生產,其實阿三的生產與中國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相似的就是一開始都是俄羅斯提供零配件,組件,然後過度到自行生產部分零件組件。阿三到目前為止,還是有相當多的部件無法生產,只能由俄羅斯提供,這種情況下,阿三基本就被套住了,想生產,產能不足,採購零配件,組件,部件,資金不足,想改進,可是自己搞不定,要麼出大錢讓俄羅斯來改,要麼就是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採購其他飛機來彌補。這裡說幾句題外話,有一年去北京的航空博物館,館裡新進了國產化的殲十一,當時還是框架狀態,沒有蒙皮的。我很好奇的掀開蒙布看了看,框架上貼了很多靜力實驗的拉條,框架還是俄語標牌,個人愚見,如果是引進生產,靜力實驗一般不會做,即便做靜力試驗,也不會直接用俄羅斯的框架組件來做。按照技術規範圖紙做就好了,如果要吃透,自行改進,靜力試驗是必須的。分析俄羅斯的機身框架也是必須的。我不清楚阿三是如何生產的,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搞清楚了每個設計的原因,那麼改進也就順理成章了。我們國家基本可以完全自主生產蘇27和蘇30,還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進它,阿三做不到,因為它只是個拖沓成性的組裝廠,中印兩國航空工業的優劣就不用討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