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重庆是直辖市里唯一一个没有双子星高校的城市?

用户68042581


双子星大学的标准,一般是:综合文理大学+综合理工大学

比如:

北京的北大+清华

天津的南开+天大

上海的复旦+上交

武汉的武大+华科

广州的中大+华工

……………………………………

所以,双子星高校除了综合性文理类院校,另一个应该是综合性理工类院校。

重庆大学目前算是重庆最知名大学了。虽然弱电与信息学科完爆,但却是川渝地区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985工科高校。。。。



上世纪五六十代的全国院系调整致使重大元气大损。调整前的重大是妥妥的十大名校,文理工医法农齐备的综合性顶尖大学之一。但在全国院系调整中重大的文理经管医政法农林师范全部被成建制拆分,只留下一个工学院而且工学院也被大拆,只有机械得以保全(这个是真的惨,相当于把一辆车拆的只剩轮胎了)。被拆分的学院参与组建了后来的川大,西政,西财,西农等。新组建的这些学校是什么水准想必无须多言。反过来讲,假如当初的重大未被拆分的话,现在的重大的座次绝不亚于现在的川大。



彼时南大,清华,浙大,重大,中山,同济是全国院系调整中最受伤的,南大和中山甚至连校区都让给了东南和华南理工。这些原本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为了区域高等教育水平的均衡被忍痛割爱,大部分变成了工科院校(南大,中大和武大调整后成为文科院校)。而复旦,北大,川大(川大后来还合并了成都科技大学,成都科技大学的理工科实力大致相当于华西医科在医学类的地位)则是全国院系调整中受益最大的。尽管九十年代后当初被拆分的都陆续恢复了一批原来的专业,但除了浙大基本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清华有国家扛鼎外,其他学校都自此一蹶不振,虽然依然是名校但远不及当年的荣光。



后来申报211时因为当时的重庆尚属于四川省辖,原本强势的西南政法大学(最遗憾),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和西南农大合并为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错失211名额。尽管当时重庆的各项经济和工商业指标都远胜于成都,但四川方面考虑到省会的文教中心地位,因此更多选择成都的学校。这些学校只能哑巴吃黄连。这也成了长期以来重庆和成都不对付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问者的意图无非是诟病重庆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其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对等。但很大程度上不源自是自身实力不足,而是在国家的整体布局和区域调整中一次次“忍痛割舍”做出让步,导致重庆的高教水平同比而言一落再落,长期招黑。

其实我并不想多谈及高校的排名问题,因为这不是国防军备竞赛也不是奥林匹克,非要争一个座次。我一直记得高中语文课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这也应该是推行高等教育的初心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为了让人更理智更健全而不是从此志得意满虚荣攀比。不是说不能讨论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如果有真的亲自调查并了解,大可以直接指名道姓地讲出哪个高校的哪个院的哪个教研方向有什么什么问题。我想这样的建议应该没有人质疑,借用去年王毅外长怒怼加拿大无礼记者的话“我们欢迎真诚的批评和建议但也拒绝无端的谩骂和指责”。

扯远了,话说回来,有失必有得。重庆在工商业方面拿到了整个西南乃至西部最大的国家政策倾斜,重庆大都市区成为中西部翘楚、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题外话,重庆实力最强高校是重大和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三军医是全国唯一一所正军级医科大学,上海的二军医(现海军军医大学)和西安的四军医(现空军军医大学)都是副军级,只是三军医实在是太低调了,导致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个学校在哪,更别提外地人了,如果论在各自领域的实力和资历的话,三军医不亚于成电,为什么这么过于低调想必都懂的。其实重庆的高等教育放眼全国是很均衡完备的,除了熟知的重大西南外,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的师范和农林牧渔,重庆交通大学的路桥,重庆邮电大学的通信(除此重庆以大学冠名的高校还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这些相对规模的专业型高校虽“名不见经传”,但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是上得了台面的。)

如果看完这些还有要吐槽重庆的高等教育的,我只能,,,


这里最重庆


说重庆高校实力弱的,只能说不了解。

随便说几个:

西南政法:老牌十大高校之一,可以说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泰山北斗。后来,部分西政师资北上,于是组建了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袁隆平知道吗?不多说了。

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建筑学院):以重庆大礼堂为代表的经典建筑,让这里蜚声中外。

此外,川外、川美、第三军医大、重庆医科大学…都是老牌的重点大学,在各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重庆高校的问题,在于以前追求专业化、太分散。

以前的重点大学就包括:重大、重建、重医、西师、西农、西政、川外、川美、第三军医大……等一大批。

在世纪初,许多地方进行院校大合并,组建巨无霸学校。这些学校,虽然不可能每个专业都拔尖,但由于学校规模大、专业多,少数顶尖专业、顶尖院校带动了学校的名气和实力,使得学校整体排名靠前。

例如浙大。

而在这一轮高校合并中,重庆虽然也在进行合并,但力度小的多。

例如,重庆大学缺乏政法专业,原想把西南政法合并,结果发生西政的护校活动,只得作罢。后来,重大成立政法专业,重庆有限的政法资源被稀释。由于重庆政府想把重大打造成一流大学,各种资源向重大倾斜,西政分到的就少了,而重大政法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在国内也没啥名气,最终导致两地如今都只能居于二流,无法同国内一流政法大学抗衡。

再如,重医,和第三军医大学,都是医科类重点大学,可由于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各自为政,又分散了医学方面的资源。

如今重庆的两所211,重庆大学,不如一些大省的省级大学那样底子厚,专业多,名气大。

西南大学,由原来的西师和西农组成,成立时间尚短,名气也不太响。

所以,重庆想建成一流高校,还是应该继续进行高校合并,把优势专业、优势资源,都合并到一、两所高校里,并加大投入,发挥规模效应,这样才能出现顶级高校。而不是像现在,一堆的二线大学。


雁去无痕ty


双子星高校是指一座城市拥有两所一流高校遥相呼应。

北京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武汉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广州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通过名单来看,其实双子星大学不是直辖市特有的,而是根据高教定位以及高教历史而决定的,所以重庆没有双子星高校也不足为奇。何况京津沪三市不仅直辖更早,而且其高校都是成立较早,名声在外的高校,后期定位高是情理之中。

上述城市除了京津沪以外,武汉、南京、西安都是早期的高教重镇,名校在一百年前就是全国最多的。而当时重庆当时的高教领域还没有真正起步。

看看现在的高教布局,基本都是依托有高教历史渊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济南作为第二教育大省省会,也一样只有一所985,但是山大底蕴雄厚,历史悠久,所以一早就定位于山东的龙头高校。再比如矿大,矿大前身是焦作工学院,而且初次复校是在洛阳,结果没待几个月又搬去郑州,当时河南经济比较萧条,无力承建,后来才一路转战多地后落址徐州,并一举成名。也这些高校定位都是讲渊源和历史以及影响力的。跟城市自身定位没有关系,重庆早期没有自己的百年名校,高校院系大整编时期重庆也没能占得先机,所以后期的高教发展定位也并不高。


城市发展报告


从建市至五十年代,重庆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1957年以前的重庆,GDP一直居内陆第二名(第一名是上海)。这个时期,重庆各方面都跑在全国的前列。典型的例子有,建立了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一大批高校,并帮助成都建立了四川大学,成都电讯学院等大学;建设了重庆人民大会堂(建设时间比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要早些约),大田湾体育馆等大型设施(当时中国最大的综合体育馆)等 ,并帮助成都搞了不少的市政工程(比如,公共路灯设计及施工,水、电等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但好景不长。

重庆并入四川的这个阶段(1955年至1997年)是最憋屈的四十余年,是大倒退的四十余年。这个期间,整个重庆不但文教(含高等教育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体育发展严重倒退,而且许多大区机构,领事馆,高校,科研机构等都搬到了成都,重庆的知名度及经济实力也严重下滑。

今天的重庆综合经济实力能够一直保持在国内前八之内(从建市至今天),全凭重庆老本雄厚,要换成其他城市,早就崩溃了。

重庆第三次直辖后,一切重新开始,希望重庆在今后的历程中,把失去的(包括改变文教体育落后局面,补回城市建设欠账及工商经济损失,改善交通建设滞后现状等等)补回来,并持续发展。


wwxxyy53503334


这样说更加通俗易懂,重庆有双子星高校——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只是由于它们没有像北大、清华这样的星光灿烂,它们可能称为“双子月”可能更恰当。接着我们通过重庆大学的历史沿革,看52年院系大调整后全国高校大洗牌,以及大洗牌后的思考。我不同寻常的观点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时间宝贵,没耐心看完的朋友直接看最后一段精彩总结)


我是重庆一名大学生,国际政治专业,关注古今中外时政热点。观点客观理性,为人热情善良,认同的朋友欢迎加个关注。不废话说重点:①重庆大学历史沿革②全国院系调整③形象生动的例子④大洗牌后的思考

①重庆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2-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除工学院部分专业外其他学部均遭到拆分,参与组建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重庆大学附属沙磁医院独立为重庆市肿瘤医院。西南工业专科学校的机械与电气系并入重庆大学,航天系并入北京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化工系并入成都工学院(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仅剩余土木、水利和建筑三个系。

本来作为抗战时期全国文化、教育中心的重庆,重庆大学早已经形成理、工、经、管、法、文、史、哲、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的齐全学科。就算抗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高等教育也是能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的,重庆大学再怎么说也是一流的大学。

但是1952年院系调整,重庆大学多个学院、系科划出,形成了后来的成都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学院,还有医学院并入了华西医科大学,文学院并入了四川大学,等等。西南地区绝大多数学校几乎都有一定重庆大学的院系、专业,都能看到重庆大学的影子。而调整后,学校仅剩余土木、水利和建筑三个系,重庆大学正是那个时候开始元气大伤。


②52年全国院系调整。

我们知道52年院系调整不仅仅是重庆迁出了很多院系和专业,比重庆更严重的还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等,它们受伤程度不亚于重庆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以及其它兄弟院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河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这三所大学,几乎是纯迁出,从国内学科齐全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大学,变成了现在双非院校,彻底被埋没。

四川大学在52院系调整中,有进有出,不过仍然是出大于进,四川大学同样被迁出很多院系和专业,但是也迁进了很多院系和专业,实力影响并不大,和上述大学相比较。

但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来了——90年代末新世纪初的院校再调整也就是合并浪潮来临。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合并了大量的学校,曾经迁出的院系和专业,多数成功回校。并且它们合并的院校都经过一定的发展,实力较大增强,再经过合并后这些综合性大学规模空前增大、实力空前增强。这些大学动不动就是三四个、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分校区,师生人数都在五六万、七八万,成了这样一个超大学校。

反观重庆大学和河南大学等学校,纯迁出后再回归的只有一些小学院,如重庆大学只回归了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专,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动不动三四个、四五个院校合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③不恰当但是很生动的例子。

为了让整个院系调整过程更加形象和具体,我们举一个不恰当但是很生动的例子:假设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它们都是几大家族。他们开始的儿女数量分别是10、10、10、9、9、9、8、8、8,三个10三个9三个8。

52年院系调整开始。武汉大学等三家最大的家族独立了6家,还剩4家。四川大学在过程中独立了6家,中途又回来1家,还剩4家。重庆大学独立6家,没回来只有3家。吉林大学由国家特别筹办特别重视,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学校之一。而河南大学等独立6家没回来,只剩2家。

90年代末新世纪初再合并。武汉大学等最大的家族回来4家,但是经过发展壮大已经相当于之前两家的规模,所以说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相当于4加8,成了12家。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等元气大伤,回来很少而且发展的一般。但是南京大学底子最好,而且自己重新开设很多,虽然基本没回来,但是也具有12家的规模。而四川大学一直以来有进有出,而且最后回来一个巨无霸,四川大学在几十年院系调整中是赚的,可能最后有11家。重庆大学、河南大学等回来很少,或者都是小家族,加上自身发展最后重庆大学可能有9家左右,河南大学等有7家左右。吉林大学新加入很多,最后可能也有12家。


④调整后的思考。

总结下来,重庆大学、河南大学等牺牲很大,回来很少。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牺牲大,回来更多。南京大学牺牲大,但是自身发展起来了。四川大学有进有出,最后回来远大于牺牲。吉林大学一直在获得,牺牲很少,但是自身发展一般。

重庆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弱,重庆大学分出去一大批院系和专业都没回来,集中在西南地区。就算不回来,仅仅在重庆的知名高校也有一大批,重庆67个高等院校,但是多而不精。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三军医、工商、理工、医科、川外、人文、三峡、长师、重师、二师、川美等等一系列高考收分一本线左右甚至超过大幅度一本线的院校,还是那句话多而不精。

像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南大东大、川大电大、武大华科、西交西工等等代表的大学都在一个知名的城市,知名大学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力、科研、科创、创新、创业带动是非常突出的,唯独重庆的两所学校最弱,导致重庆在互联网新经济方面表现也最弱,几乎没有知名的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重庆急需合并壮大和优先发展顶部学校。

你怎么看?

全文全手写全宣传,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晴若之初


很正常,虽然都是中国的大城市,但是重庆的高校教育别说和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老牌直辖市比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甚至在与新晋的几个一线省会强城市相比也很弱势。比如武汉南京成都西安,这几个副省级省会城市的高校教育比起重庆都要强上一些。

中国城市的高校资源:北京第一梯队;上海第二梯队;南京,武汉,西安,差不多,应属第三梯队;广州,天津,长沙,成都属第四梯队;重庆目前最多排第五梯队。

答主归纳总结的几点原因如下:

1,重庆在成立直辖市以前高校资源本来就薄弱稀缺,高校教育基础不好,后面发展自然要慢别的城市一截。

2,重庆作为一座工业城市,非常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城市,资源始终有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拿来发展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资源势必减少。

3,重庆的相关战略政策,尤其是投资方面政策,过于倾斜于企业和工厂的发展,毕竟发展企业能出产品,投资回报快。但是投资高等教育不一样,培养的人才需要一个周期,索性重庆在很多时候就忽略了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资。

4,重庆直辖之前是一个地级市,虽然是计划单列市,但是在当时,好的高校教育资源都是优先拿给省会成都享受的。

5,重庆本身作为一座山城,更是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吸引高校教育资源有所欠缺,与之相邻的成都,武汉,西安在吸引高校资源方面确实比重庆有优势。毕竟成都西安是平原,利于扩建校区,武汉有良好的区位和发达的人才,也能够吸引更多高校教育资源。

虽然是短板,但是并非不能发展,重庆应该借着全国高校资源新一轮大分配这个时机,利用自己的城市优势抓住机遇。


娇羞帝老师


重庆以前作为陪都。有过一些辉煌。西南联大就在重庆运作过一段时间,可那些教授都没有在重庆停下脚步,成为重庆的长期居住民。

新中国重庆只是四川省的省辖市,风光不再。重庆升为直辖市也才十余年,与其他直辖市差距颇大。不光是教育,工业、经济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见过一个经济排行表,重庆远远落在全国后尾。


TUNGPENG


上海人喜欢装逼,但是上海人有资本。重庆人也喜欢装逼,重庆人有什么资本??一个省装作一个市,还跟别人真正的市比较,装自己排名前几,其实作为一个省排名,也就比青海甘肃强点,


雷神索尔的个人号


那又如何?直辖市毕竟是直辖市,随便以前怎么被掠夺,实力始终摆在那里,特别是那些长期不如重庆的、现在又不能把重庆怎样的、因羡慕嫉妒恨而眼红重庆的某些城市,不管你们如何在头条上喷重庆黑重庆也改变不了你们一直追赶不上重庆的事实!







215769336710319108


非黑重庆。一直以来网络就流传重庆人均文化初中二年级,虽不知数据来源哪里也不知道是否可靠,但俗话说无风不起浪。重庆的直辖面积与浙江省相当,辖区三千多万人的人口,主城区一千万,但重庆最为出名的大学重庆大学似乎也不足以和这种体量的直辖市所匹配,甚至直辖这么多年了还保留着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这种老招牌的名字,总的来说,重庆的大学并不少,但是有质量的凤毛菱角,能像其他几个直辖市里面挑出来全国顶尖的,重庆暂时还没有,去年重庆市教育局发布了毕业生就业去向,重庆各高校的毕业生流出情况相当大。重庆直辖了,好事,带动周边,但教育和经济不一样,重庆可以靠国家固投堆经济增速与总量,就算现在重庆市写字楼空置率超百分之五十全国第一,但这也不妨碍国家对直辖市的援助与建设,但教育需要脚踏实地一点点积累文化素养,北大,清华,南开,同济等大学不是国家指名道姓用政策把师生搬去的,同理重庆的教育需要重庆人自己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