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

经历了几年的市场普及,扫地机器人已经不再是新鲜的科技产品,我自己包括周围的几位同事家中都已经配备了扫地机器人,有些甚至已经进行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不过,作为一个用户来讲,扫地机器人依旧有一些痛点需要解决,比如尘盒的清理,我家目前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一到两天就需要清理一次尘盒,而且由于尘盒内灰尘的吸入,扫地机器人的吸力也会经常受到影响。

而iRobot最新推出的一套自动集尘系统,就是因为解决了这个痛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iRobot Roomba i7+ 自动集尘系统实际上由两个设备组成: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以及自动集尘系统。这套自动集尘系统实际上相当于重新开发了一种机器人的充电底座,在底座中加入了iRobot独家研发的自动集尘功能。

Clean Base自动集尘系统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配件中有尘盒和集尘袋

这套自动集尘系统的“中心”就是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相较于传统的充电底座,它的体积要大出许多,同时整体的设计风格与i7 扫地机器人保持一致,黑色为主的配色,采用了很多不同材质的结合,放在屋子显得比较有科技感。另外在它的配件中还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尘盒以及集尘袋。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集尘袋位于集尘系统上部

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的集尘仓位于机器的上部,空间容积很大,里面有一个集尘袋,该集尘袋可以容纳相当于30个集尘盒体积的灰尘和污垢,它的外观和传统的有线吸尘器的集尘袋很像,在扫地机器人回充时会将尘盒的脏东西吸入这个集尘袋当中。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集尘袋的设计很方便

集尘袋的更换也十分地方便,打开顶部的盖子后,用手抽出集尘袋前部的遮挡结构即可。在这里,iRobot还做了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在你拿下集尘袋的时候它的开口也会随之自动闭合,另外在集尘系统工作的时候是无法打开顶部盖子的,可以避免造成灰尘的外泄或者是危险的发生。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充电底座功能也集成在内

在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的底部是为i7 扫地机器人设计的回充区域,可以看到两个充电的金属触点,如果长期使用机器人需要对这里时常进行清理以保证充电的效率和成功率。这套集尘系统的秘诀也藏在底座下面,当扫地机器人停在底座上时,集尘系统可以通过底部的开孔将尘盒内的脏东西直接吸入顶部的集尘袋当中。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两个产品可以很默契地配合

另外,该充电底座也与i7 扫地机器人有很多的联动性,一方面它会向扫地机器人发射信号以便它能够更好地找到充电底座,另一方面它上面的指示灯与扫地机器人上的指示灯也是联动的,查看扫地机器人的状态更加方便。

更加智能的iRobot 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支持APP远程操作

与Clean Base自动集尘系统相配套的是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在它身上也有很多非常智能的功能,比如Imprint智能规划、进阶版三重高效清洁系统以及Dirt Detect污垢检测,另外它也支持iRobot Home APP。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整体黑色的设计

虽然这个产品去年已经在美国上市,不过这却是它的国内首秀,外观上有很多iRobot的家族设计语言,比如为了清扫家具底部设计的底机身高度,经典的三颗按键操作布局以及各个传感器的布局位置,这些都与900系列很像。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它本身也是个独立的产品,拥有一整套配件

在Roomba i7 的包装内也有很多的配件,比如额外附赠的边刷以及滤网,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虚拟墙。目前很多厂商采用的是导航磁条,它的体验并不完美,不仅贴在地上不美观而且拦截的面积也十分有限,相比之下这种用电池供电通过发射信号的虚拟墙拥有更大的拦截面积以及更稳定的拦截信号输出。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尘盒设计

在一些小细节的设计上,为了配合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做出了改变。全新的尘盒位于机身后部靠右的位置,形状也做了一些变化。尘盒的取下方式是通过后部的一个按键,按下按键后尘盒就可以轻松取出了。安装尘盒时要先将左侧的卡槽对准然后顺势推入即可。iRobot i7 的Imprint智能规划功能,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学习家居布局,并且还可以分得清哪里是厨房、哪里是客厅,在智能地图绘制完成后我们可以在APP中挑选想要清理的屋子比较方便。

三重清洁配合自动集尘,提升清洁效率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底部除了传感器布置之外,胶刷是一个很特别的设计

在Roomba i7 的底部,我也发现了一个特别的设计,相较很多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大吸力+滚刷结构,它使用了不同的橡胶刷结构,并且在一个凹槽内设置了两把不同纹理的橡胶刷用以更好地应对颗粒与污垢,其中一个刷子负责剥离污垢,另一个刷子则负责清理。除此之外,这个设计也有效避免了传统滚毛刷的头发缠绕问题,橡胶材质对于地板和瓷砖的清理效果也更好。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全速前进,调头

配合一系列传感器,Roomba i7 对于地形类型的识别也更好,我们尝试了地板、瓷砖等地形,它会自动调整运行的模式,另外配合每秒60次以上的识别判断、即使将它放置在有落差的地方也不用担心它会掉下去。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垃圾清理模拟,实际上家里很难看到这么大块的垃圾

在清理能力的测试上,我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碎屑,其中有颗粒较大的小木块,也有一些小石子、粉尘,还有体积较大的碎纸等等。Roomba i7 的清理过程的噪声控制比较好,这得益于更好的密封控制以及橡胶刷的摩擦贴合程度,对于体积较小的污垢,Roomba i7 可以非常轻松的一次性搞定,而体积比较大的东西如大块碎纸,则需要反复两次清理。

告别清理尘盒的烦恼,iRobot i7+ 扫地机器人及自动集尘系统体验 | 钛极客

iRobot Home APP

另外,在返回充电底座后,系统会自动启动集尘功能,在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中有一台马达提供吸力,噪声比较明显,和家用的吸尘器差不多,好在时间比较短暂。在iRobot Home APP中,你可以对集尘系统进行一些设置,同时在集尘袋装满时,系统也会向你推送相关信息。

总结

这套自动集尘系统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它在增加清洁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清理尘盒的次数,按照百平左右的房屋面积计算,大概清扫一周只需要清理一次集尘袋,而且在清理的时候我们也不需要去反复拆装、清理尘盒和滤网只需要清理集尘袋即可。同时,在清洁能力和智能功能上,Roomba i7 扫地机器人同样也提供了很好的体验。(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邓剑云,编辑/项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