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明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最後還是把皇位留給劉奭,你怎麼看這件事?

弋2016


在漢元帝劉奭之前,歷代漢家皇帝,基本上都是明君,從漢高帝到漢文帝,從漢景帝到漢武帝,從漢昭帝到漢宣帝,都是出色的君主。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評價兩漢政治時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其實,“親小人、遠賢臣”不獨東漢所有。自漢元帝后,西漢王朝就離光榮與夢想漸去漸遠了。這個轉折,就是漢宣帝立劉奭為接班人。但是,漢宣帝生前,卻早已看到太子的弱點,為什麼還要立他呢?

與漢宣帝不同,劉奭沒有沒有父親顛沛流離的坎坷命運,又受到“獨尊儒術”的社會風氣熏習,自小便喜歡儒學,對政治陰謀卻很不敏感。

有一回,他跑去跟父親宣帝說:“父皇用法太深刻,還是多用一些儒生的好。”

漢宣帝聽了陡然變色,厲聲喝道:“你懂什麼,帝國皇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怎麼可能單純以德治國呢,難不成還要搬周朝時的那套制度?你聽好了,世俗的迂儒不識時務,喜歡厚古薄今,搬弄一些‘名實’的概念,徒讓人眼花繚亂,其實根本不知所云。這種人,怎麼可以委以大任呢?”宣帝劉詢又嘆了聲:“亂我家者太子也!”

既然知道劉奭不合格,為什麼不更換太子呢?

第一,漢宣帝存有一絲僥倖心理

<strong>太子劉奭並非一無是處。

作為溫室裡長大的花朵,劉奭沒有父親經歷過那麼多人生的磨難,對世界的複雜性認識不足,對人心的險惡更是知之甚少。他對政治鬥爭的殘酷無情沒有直觀的認識,在他眼裡,世界總是充滿愛的。但是,劉奭是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反對父親用法過於深刻,這說明他很有仁慈心。他性情寬厚,這既是他的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

劉奭沒有父親的才幹與魄力,不懂得統御之術,從這點說,他不適合當統治者。但是,漢宣帝心裡還是存有一絲僥倖心理。一方面,他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要“王霸道雜之”,不要光說王道,離開霸道,王道就難支撐下去,人善遭人欺,一般人如此,皇帝亦是如此。他希望自己的教導,能讓兒子能有一個新的認識。另一方面,漢宣帝認定兒子不是開拓之君,但仍希望他能當一個守成之君,守住先王的一畝三分地,也就可以了。

第二,劉奭是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平君的兒子

漢宣帝沒有廢掉太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劉奭是許平君皇后所生。漢宣帝身世坎坷,身為漢武帝的曾孫,他出生時便爆發巫蠱之禍,祖父、父母都死於這場災禍,自己的童年在監獄長大。宣帝由少及長,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遍嘗世間冷暖。許平君是他尚是平民時的結髮妻子,後來他當了皇帝,霍光想讓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當皇后,漢宣帝不忘舊情,頂著巨大的壓力,立許平君為皇后。應該說,漢宣帝是很有人情味的。

後來,許平君被霍光夫人霍顯毒死,這件事成為漢宣帝一生的痛。在霍光去世後,漢宣帝對霍氏開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報許平君被害之仇。劉奭是許平君所生,就這一點說,漢宣帝立他為太子,也是想告慰許平君。

與漢武帝相比,漢宣帝充滿人情味,因而在立太子一事上,也不如武帝堅決果斷。武帝一旦擔心出現後宮亂政,便毫不遲疑殺死太子的生母,冷血到極點,但是杜絕了可能的隱患;而宣帝在明知太子不備具執政能力的情況下,仍然下不了決心廢他。這一念之差,最終葬送了這個強大的帝國。

第三,漢宣帝為劉奭安排幾位出色的輔政大臣

漢宣帝寄希望於輔政大臣能為劉奭保駕護航,其中最重要的人便是蕭望之。蕭望之是著名的經學家,曾擔任太子太傅,是漢元帝的老師,漢宣帝去世前,拜他為前將軍、光祿勳。作為輔政大臣,他得到漢元帝的尊敬與重用。蕭望之與周堪、劉更生等人成為漢元帝的左膀右臂,時不時進諫良言。

當初漢宣帝能坐穩江山,與霍光的輔政分不開,因此他深信輔政大臣的重要性。然而,可事實證明,良臣遇到糊塗皇帝,也是一點用也沒有。

漢元帝登基後,就出現石顯亂政。石顯本是一名宦官,掌管中樞機要,熟悉各種典章制度。元帝即位後,體弱多病,不能在政事上花費太多精力。由於石顯對於宮廷事務熟悉,而且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黨羽,值得信任,便放心地把大權交給他。然而,石顯他利用皇帝信任的優勢,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便權傾朝野,文武百官,無不畏懼。權力導致腐敗,一旦大權在握,他便開始積極結黨營私,與宦官弘恭連同許氏、史氏外戚集團,共同對抗蕭望之為首的重臣集團。

石顯先後害死忠良之臣蕭望之、周堪、張猛、京房等人,然而,糊塗蛋漢元帝卻一直矇在鼓裡,被幾個宦官佞臣玩弄於股掌之間。這種結果,是漢宣帝最不想看到,但竟然都發生了,他的預言不幸成真:最終毀掉大漢的,正是劉奭。


君山話史


漢宣帝說這個話的時候是這樣的,當時他立的太子劉奭,看到漢宣帝重用法家人物,用嚴厲的刑罰處置大臣。當時有兩個大臣楊惲、蓋寬饒對漢宣帝有“刺譏辭語”,因此漢宣帝就把他們殺害。劉奭很擔心,就勸他爹說:“陛下你的刑罰用得太重了,應該多重用儒生,實施仁政。”漢宣帝聽了大怒:“你懂什麼?咱們漢家的制度就是霸道與王道一起用,才能安天下。如果只實行周朝那樣的所謂‘德政’,怎麼行?(意思是周朝因此搞得四分五裂)。咱們也不能單純用儒生。那些儒生只曉得厚古薄今,連‘名實’都搞不清楚,如何能夠治理天下?”

(漢宣帝)

漢宣帝說到激憤處,甚至嘆息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並沒有說錯。後來劉奭(漢元帝)上臺後,柔仁好儒,結果造成大臣們坐大,形成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勢力相互爭鬥廝殺,漢元帝卻控制不了局勢,漢朝因此從漢元帝開始走向衰敗,而外戚、儒臣、宦官的這種爭鬥,一直延續到整個西漢滅國。

既然漢宣帝已經很瞧不上他的太子了,為什麼不廢了他另立一個人,還要繼續把皇位傳給他呢?

其實,漢宣帝當時並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第一個皇后許平君被毒死,第二個皇后霍成君自殺以後,漢宣帝特別寵幸一個張婕妤。這個張婕妤生了個兒子叫劉欽。劉欽在性格上非常像漢宣帝,史書記載:“憲王(劉欽)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帝甚愛之。”漢宣帝甚至直截了當地稱讚他道:“真我子也!”

既然如此,漢宣帝為什麼不改立劉欽為繼承人呢?

其實,漢宣帝並不是沒有想過,他多次動了要改立劉欽為太子的念頭。最後沒有立,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太子起於微細,上少依倚許氏,及即位而許後以殺死,太子蚤失母,故弗忍也。”

(許平君)

這段話說的是,漢宣帝不忍。

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是漢宣帝和許皇后生的。漢宣帝和許皇后(許平君)結婚的時候,漢宣帝還在監獄裡,兩人可以說是患難夫妻。當漢宣帝當了皇帝以後,霍光和他的老婆霍顯想立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但是漢宣帝不願意丟了患難夫妻,下詔說要尋找自己落難時期的那口舊寶劍。大臣們心領神會才推薦許平君為皇后。但是後來,當許皇后再度懷孕的時候,霍顯派醫生下毒把她毒死了,霍成君如願以償當了皇后。

正因為如此,漢宣帝才不忍心廢黜劉奭的太子之位。不廢黜劉奭,也就是對他患難夫妻許平君最大的紀念和安慰。

漢宣帝是如果處理他最喜歡的那個兒子劉欽呢?對此,史書上也有一段記載:“上以故丞相韋賢子玄成陽狂讓侯兄,經明行高,稱於朝廷,乃召拜玄成為淮陽中尉,欲感諭憲王,輔以推讓之臣,由是太子遂安。”

(漢元帝)

也就是說,已故丞相韋賢有個兒子韋玄成,這個人很賢明。韋賢去世以後,為把侯爵讓給自己的兄長,他裝自己發了瘋。直到兄長成功襲爵後,他才恢復正常。這件事在朝中引起很大的反響,大家都稱頌韋玄成。於是,漢宣帝便讓韋玄成輔佐劉欽,希望能夠感化劉欽,讓他安心做一個賢王。

應該說,漢宣帝的這個目的是達到了的,劉欽一生並沒有實質性的造反之舉。後來,連漢元帝的兒子漢成帝也比較尊敬他。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宣帝最終還是把皇位傳給劉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穩定政權的政治考量。嫡長子繼承製到秦漢時期早已成為慣例,在漢宣帝之前也有幾位皇帝覺得嫡長子“仁弱”、“不類己”,想換繼承人,比如,秦始皇對長公子扶蘇不太滿意,將扶蘇安排到北部邊疆監軍,最後自己出巡途中猝死,胡亥在趙高等人幫助奪得皇位,殺光所有兄弟姐妹,秦朝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對太子劉盈不太滿意,想換趙王劉如意,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最終太子沒有換成,反而導致自己最喜愛的女人和兒子慘死;漢武帝對太子劉據不滿意,閒話傳出後為安撫皇后、太子和衛家,專門向衛青闢謠,後來也是因為他對太子的疏遠使江充等人有可乘之機,一場巫蠱之亂直接把尚在襁褓之中的漢宣帝本人搞成了孤兒。這些教訓,對漢宣帝來說有的殷鑑不遠,有的是親身經歷,所以在他產生換太子想法後能夠自我醒悟,不僅自己打消了換太子的想法,也打消了淮陽王劉欽的想法,並做出相應安排使太子、淮陽王相安無事,防止發生政亂。

漢宣帝與許平君劇照

二是不忘髮妻的情感因素。《漢書》在《元帝紀》、《宣元六王傳》等章節中多次講到,漢宣帝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外戚傳(上)》中,對漢宣帝與許平君的故事講述比較詳細,大意是漢宣帝被養視掖廷期間與許家是鄰居,漢宣帝年齡比許平君稍大,兩人的感情當是青梅竹馬的那種。正因為漢宣帝對許平君一往情深,當上皇帝后硬撐著沒有立權臣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並留下了“故劍情深”這樣感人故事。許平君被立為皇后第二年,在她再次懷孕時被霍家指使女醫下藥毒死。可見,許平君對漢宣帝來說,是青梅竹馬的鄰家小妹、是曾經共患難卻未敢想會富貴的結髮之妻,剛當皇后沒多久又在寵愛正隆的時候逝去,這段感情當是漢宣帝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漢書》中講到的這個原因應該是可信的。

漢元帝劉奭劇照

三是傳位孫子的接班安排。《漢書》在《成帝紀》開頭部分講到,漢成帝是漢宣帝世嫡皇孫,“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緊接著還講到,漢成帝長大後不成器,漢元帝也動過換太子的念頭,最終沒有換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漢宣帝在世時十分疼愛孫子漢成帝。細品這段話可以看出,兒子受漢宣帝喜愛應該也是漢元帝當初保住太子之位的原因之一。因為喜愛孫子而傳位給其父,類似的情形在清朝也出現過,康熙對乾隆鍾愛有加,也是雍正在八子奪謫中勝出的一個加分項。

漢成帝與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劇照


戰漢古玉


漢宣帝文治武功比漢武帝猶有過之,更有精準的知人之能,他雖然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劉奭)也!”但它仍然選擇了劉奭作為繼承人,這是因為在漢宣帝心中,劉奭的太子之位是不可動搖的,可以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換太子的事情。

我認為漢宣帝在這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或者說主要有三個緣故,第一個就是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第二是故劍情深,第三個應該就是為彌補爺爺劉據的遺憾了。



西漢王朝是我國曆史上漢民族最為強大和輝煌的時期之一,它的由盛轉衰正是從漢元帝劉奭開始的。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劉詢的長子,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名士楊惲等人張狂諷刺朝廷遭到漢宣帝的嚴厲懲治而勸諫父親漢宣帝用法過度,漢宣帝卻批評他過於柔弱和寬容,這樣會讓一些不良勢力抬頭,把局面弄得不可收拾,最後還感嘆了一句“亂我漢家者,太子也!”

然而之後的歷史果然如漢宣帝所預料的那樣,漢元帝劉奭繼位以後,重用儒家廣施仁政,致使法度廢弛,終於造成了大臣、外戚和宦官三方勢力迅速崛起,皇權不振大權旁落,局面漸漸無法收拾,最終西漢王朝為權臣王莽一人所滅。



漢宣帝劉詢看透了漢元帝劉奭,知道他當了皇帝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但是卻仍然選擇他做了皇帝,首先就是因為他是長子,要選擇皇帝當然就是要先選他了,古人認為廢長立幼取亂之道也,雖然漢宣帝很喜歡他的另一個兒子劉欽,史書記載:“憲王(劉欽)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帝甚愛之。”但是漢宣帝並沒有把他作為繼承人去培養,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地方的王爺培養的,後來劉欽一生的表現也中規中距很不錯。

漢元帝劉大奭的太子之位幾乎不可動搖,不單是因為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更因為他是漢宣帝心愛的女人許平君的兒子,這就不得不說說“故劍情深”的典故了,漢宣帝雖然也是皇室貴胄,但是因為爺爺戾太子劉據當年被誣陷造反的原因而從小就在監獄中長大,可以說實際上是出身於細微,年少的時候與許平君結髮為夫妻,基本上是依賴許家人生活,後來漢宣帝作了皇帝,就想立許平君為皇后,但是權臣霍光及其家人不同意,霍光的妻子強行把女兒霍成君嫁給了漢宣帝,並迫使漢宣帝立她為皇后,漢宣帝不想這樣做,就想了個辦法,他下詔讓天下人尋找他以前丟失的一把劍,說他非常喜歡,一直念念不忘,大臣們見皇帝對一把舊劍都如此深情,紛紛心領神會,於是一起上書,建議漢宣帝立許平君為皇后。


漢宣帝就順水推舟,立了許平君為皇后,但是沒想到霍光的妻子等人惱羞成怒,於是派人暗地裡下藥毒死了許平君,漢宣帝終於明白這個時候還鬥不過霍光家族,弄不好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只好改立霍成君為皇后,之後通過幾年的等待和籌備,在霍光死後霍家人準備造反之前提前行動,將霍家人一網打盡,並罷免了霍成君的皇后之位。

不過這件事也讓漢宣帝覺得很對不起髮妻許平君,那麼既然劉奭是許平君的兒子,只要他的能力尚可,漢宣帝肯定要立他為太子,讓他繼承皇位了。



剛才還講到了漢宣帝的爺爺戾太子劉據的故事,劉據本就是漢武帝的長子,如果沒有太監江充等人誣陷的話,那麼劉據繼承漢武帝的皇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後來劉據受冤自殺而死,那是他們劉家永遠的傷痛,那件事也導致漢宣帝從小生活困苦,在監獄中長大,雖然那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漢宣帝還小,但是那種創傷對他來說也是刻骨銘心的,即便只是這一件事情,漢宣帝都不會再去做廢長立幼的事情。


其實,漢宣帝能說出“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這句話實際上也表明了他立劉奭為太子讓他繼承帝位的打算是很堅定的,他看到了太子的性格有可能使得未來朝政混亂漢室衰微,仍然說未來漢家天下將被太子搞亂,並且他還稱呼劉奭的兒子劉驁(未來的漢成帝)為太孫,所以很明顯,雖然在漢宣帝看來劉奭並非理想的皇帝人選,但是在漢宣帝心中他的太子之位卻是不可動搖的。


科普大世界


劉奭是漢宣帝和他的平民皇后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元帝劉奭。


漢宣帝劉詢是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他是繼漢武大帝以後的『中興名主』,他勵精圖治,對內富國惠民。對外把匈奴趕到了漠北,收回了西域。歷史上稱這時期為『孝宣中興』。

有道是:『虎父無犬子』,可是劉奭卻不類父。劉詢的長子劉奭和他的治國理念格格不入。

劉詢在劉奭八歲時就立他做了太子,等他長大後,劉奭一直以“實習生”的身份進行觀摩學習。

劉奭逐漸表現出“柔仁好儒”,我覺得可能和他小時候有關係,小的時候沒有經過挫折,他和劉邦之子劉盈有幾分相象――寬厚仁慈。

這種性格,說好也不好,像劉詢根基淺,沒有靠山,他是以平民的狀態繼位的,他的直系親屬都已逝去。他只有極力拉攏和重用許家親戚。他的繼位同樣引起了許多人的嫉妒,劉詢不得不保持高壓態勢。


劉詢和劉邦不一樣,劉詢不但有冷酷的一面,也有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一面。劉詢執政期間,好比一手持刀,一手拿鮮花。法家和儒家一起用。恩威並施,左右逢源,這也是他開創盛世的經驗吧。所以對兒子軟弱無能始終看不上眼。才發出『亂我漢家者太子也』的感慨。

劉詢對長子劉奭不滿意,對次子卻十分讚賞。

劉欽和劉奭是異母兄弟。劉欽長得強壯高大,喜歡經書法律,聰明有才氣,漢宣帝很寵愛他。太子劉奭寬厚仁慈,喜好儒術,漢宣帝常對劉欽感嘆,說:『真是我的兒子啊』!”劉詢常有意立劉欽為太子。

但是太子劉奭是許平君和自己的兒子,在自己落難的時候,許家父女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了劉詢人世間的溫暖,劉詢怎麼能夠忘記呢。


還有就是,現在許家外戚被自己加封了許多高官,自己廢長立幼,勢必引起許家勢力的不滿。一方面出於對許家的感恩,一方面出於對許家的忌憚。所以不忍心廢黜劉奭。

我個人認為劉詢考慮事情是周到的,自古太子之位乃國之根本,『太子穩,國家穩』。況且自周朝以來,都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規律。劉詢不想破壞漢家的穩定,儘管他覺得次子劉欽比長子有能力,但囿於傳統觀念,劉詢不敢越雷池一步。

實際上『廢長立幼』在前朝有許多前車之鑑,比如秦始皇時候就廢了長子扶蘇,立次子胡亥為帝,結果二世而亡,當然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

劉邦也曾想廢長立幼,廢除長子劉盈,欲立小兒子劉如意,結果他死後,遺禍給了“小三”戚夫人了,最後被大老婆呂后砍成了『人彘』。

劉詢感同身受的還有漢武帝劉徹廢太子一事,劉徹為此誅殺了數萬人,說實話,劉詢還真沒有劉徹的魄力。


有鑑如此,漢宣帝投鼠忌器,沒有貿然廢掉太子劉奭,另立其他人為太子。這也是他的明智之舉。


秉燭讀春秋


漢元帝劉奭是漢宣帝和嫡妻許平君所生的兒子,在他8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客觀來說,漢元帝多才多藝,又有著非常高的文化水準,他的太子之位差點被廢,主要是因為,他的父親漢宣帝認為他是一個書呆子。

我們知道,正統教育告訴人的都是大道理,比如以仁義治國、以理服人、臣子百姓都是忠心為國等等,但問題是,人性都是複雜的,現實的政治更是不能按照這種大道理去運行。

漢宣帝自小在民間長大,又經歷霍光專權,自然很清楚,皇權的維持,是建立在各種利益集團、群體、個人相互牽制之上。所謂忠心,只是建立在客觀的利害制約之上。如果失去了利害制約的大背景,所謂的忠心都會變得蒼白不堪。

所以,漢宣帝在執政期間,更傾向於是以法治國,換句話說,通過各種權利制衡來保障皇權,同時對於敢於犯法的人,嚴刑峻法,違法必究。很多人總以為嚴刑峻法是針對普通老百姓,當然那些官員們也總是這樣勸說皇帝,總而言之,現在國家執法太過嚴厲,老百姓都快被逼得活不下去。

但問題是,在任何年代,真正敢於違法犯罪的,通常都是那些有錢有勢的豪門大族和政府官員,廣大老百姓是不會也不敢以身試法的。因為,豪門貴族和政府官員盤根錯節,沒事犯個法,那就跟吃頓飯喝頓酒一樣,總而言之,咱們上面有人,誰敢管咱們?



但是,如果皇帝採取以法治國,豪門貴族自然不敢這樣牛逼,因為皇帝在嚴刑峻法的過程中,自然不會看人下菜。相反,他所針對的就是這些豪門大族,這個時候各種酷吏會湧現出來,他們代表皇帝教訓這些敢於違法犯罪的豪門大族。

在這種背景下,豪門貴族和政府官員,通常都非常喜歡皇帝能以儒治國,總而言之,我們要理服人,以德治國,要採取仁政來感化官員和百姓,不要隨便用刑罰來懲治他們。

當時漢帝國從武帝開始,就已經獨尊儒術,所以太子接受的教育肯定是以儒家經典為主,他身邊的老師也都是正統的儒學大師。在這種背景下,太子自然天真的認為,他的父親沒有按書中的大道理治國,是一種錯誤的行為。

所以當他看到父親漢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動不動就用刑罰懲治下屬,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僅僅因為“刺譏辭語”就被殺害時,就忍不住動用儒家經典去勸諫漢宣帝。

當漢宣帝聽到太子這種觀點,當時就大吃一驚。顯然,太子並不懂的用現實的眼光來看現實的政治運行。如果他當了皇帝,就拿儒家經典那套東西治國,肯定會弄出事的。所以宣帝當時就感嘆:“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之所以把皇位繼續留給劉奭,一方面是出於對已故許皇后的故劍情深,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劉奭已在太子之位上呆了近二十年,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利益群體已非常龐大。

如果漢宣帝要廢掉劉奭的太子之位,那劉奭和他身邊的這群利益集團都必須要全部剷除掉。否則,在漢宣帝去世後,新任太子恐怕也很難坐穩皇位,到時帝國必然會有一場大規模的權力爭奪。

但是,讓漢宣帝將太子劉奭和他身邊這群利益集團全部剷除掉,就相當於又要來一次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當年漢宣帝自己本身就是這種禍亂的受害者,現在他又如何忍心讓自己兒子再經歷一次?

而且,太子劉奭並沒有任何越軌犯上的行為,對漢宣帝也是非常仁孝,再加上帝國也實在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在這種背景下,漢宣帝最終選擇放棄更換太子的想法。

但可惜的是,劉奭繼位後採取以儒治國,全面實施仁政,結果豪門大族失去酷吏的制約,開始有恃無恐。在地方上,他們大面積兼併平民百姓的土地,在中央政府,他們幾乎壟斷政府的各級官職,導致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貧富差距也日益加深,漢朝也開始走向衰弱。


我是趙帥鍋


劉奭(shì),是漢宣帝劉詢與結髮妻子許平君所生之子,漢宣帝對於這位曾經的患難妻子很是敬重。

公元前74年,許平君生下劉奭。劉奭出生幾個月後,其父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

然而幸福的生活並沒有能持續多久,掌權的大將軍霍光之妻想讓自己女兒成為皇后,於是在公元前71年,霍顯派女御醫淳于衍在許皇后的滋補湯藥中加入孕產婦禁服的一味中藥——生附子,毒殺許皇后。可憐許平君去世時年僅19歲,可憐的劉奭才4歲。

許平君的死讓重情重義的漢宣帝痛心不已,而對於幼年喪母的劉奭,劉詢也是加倍憐惜。

公元前66年,漢宣帝一舉將意圖謀反的霍家子弟及其餘黨一網打盡,將參與叛亂者處以極刑:霍光的兒子霍禹被腰斬,霍皇后被廢,霍光的妻子霍顯和其他子女均被斬首,許平君大仇得報。

相比於父親的雄才大略,成長於深宮之中的劉奭性格柔弱,漢宣帝也是知道性子柔弱的劉奭並不能完全擔起皇帝的責任。

但是出於對於結髮妻子的思念,他還是讓劉奭繼承了大統。

也許,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不幸的;但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漢宣帝絕對是慈父和模範丈夫,也許在九泉之下,劉詢可以欣慰的對許平君說:看,我們的兒子當上皇帝了。


古今眾談


漢宣帝之所以這樣做,非常類似於朱元璋看朱標懦弱,卻也非立朱標不可。



漢宣帝歷經坎坷獲得皇位,自身也有才能,可以將國家治理的很好,但他愧對自己的媳婦許平君。

因為他在當上皇帝后,朝政是由霍光把持的,霍光意欲立自家的女兒當皇后,方便探查漢宣帝心意。但漢宣帝本人是起於民間,對於霍光這樣的外戚干政十分痛恨,對於霍光安排自己家人當皇后更是痛恨,畢竟如果這個皇后生下兒子,那未來的新皇后可就要叫霍光外祖父了。

因此漢宣帝劉病已把許平君立為皇后,而霍光會甘心失敗嗎?顯然不是。霍光趁許平君生產之時,安排女醫官下毒殺害了許平君。可以說,許平君是漢宣帝與外戚霍光之間鬥爭的犧牲品。

而且關鍵是,漢宣帝在當時還沒辦法反抗,甚至連下毒都執行者,也就是那個女官,大家都知道她是下毒者,漢宣帝也知道,但他就是沒辦法報仇!!!各位讀者你知道這種感覺嗎?徹骨之痛啊!



帶著這樣的愧疚心理,漢宣帝即便是對於自己與許平君親生的兒子評價不高,卻也是要立他為太子的。

這就像朱元璋雖然看不上朱標的軟弱,認為他過於聽信文臣的話了,卻也看在馬皇后的份上,一定要讓朱標當太子,哪怕朱標去世,也要讓朱標兒子當上皇太孫。


王斌兔斯基


漢朝天下似乎有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怪圈,就是帝王父子之間往往出事。漢高帝、漢武帝、漢宣帝都有過厭惡太子“不類己”的例子。

第一位漢高祖因為嫡長子(年紀最大的是齊王劉肥,但是庶出)也就是日後的惠帝心眼太好,不像他那樣任俠好事,行事果斷,於是經常有廢了惠帝的想法改立幼子趙王如意的念頭。但好在漢高祖還算清楚,所以這些想法始終也就是個想法,到底是沒幹廢嫡立庶的蠢事。

漢宣帝杜陵

但到了漢高帝的曾孫漢武帝這一朝就這麼剋制了。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的副產品就是好殺人也會殺人,以至於在位五十年而天下戶減半。到了晚年更是因為巫蠱之禍對自己的家人們大開殺戒,以至於妻室子孫皆死於此亂,史家譏之曰“漢武帝自滅三族”。巫蠱之禍不僅使大漢天下的中心長安城淪為修羅場,也最終導致了漢武帝個人的威信破產,於是這位曾經自認為當傲視百代的“雄主”只得在下罪己詔後又匆匆付天下與沖齡兒。在經歷了漢昭帝和昌邑王一共十七年的統治之後,漢宣帝於民間崛起,作為戾太子一脈在巫蠱之禍的倖存者 ,漢宣帝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十分冷靜的頭腦。但是到了晚年,父子不和的詛咒似乎又要出現在漢宣帝父子身上。據《漢書·元帝紀》載:

“漢元帝“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也就是說太子,即後來的漢元帝因為天性善良而在父皇面前批評過朝廷在施政時懲罰過多,從而讓漢宣帝十分不滿。但好在漢宣帝畢竟是明君,在對待太子的不滿也只是基本停留在口頭上,何況不僅自己是曾祖父漢武帝廢長立幼這一惡政的直接受害人,元帝的母親許後更是自己當初“故劍情深”的貧賤夫妻。可想而知漢宣帝並非是真的認為太子會敗了江山,而對太子的種種不滿也就是隨口一說而已。所以漢宣帝駕崩之後還是將天子之位按照規章制度傳給了太子。

漢元帝渭陵


陳大舍


漢宣帝劉詢的太子叫劉奭(shi四),劉奭生於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也就是漢宣帝即位的那一年,劉奭是劉宣帝的長子,他的生母是漢宣帝的原配許平君。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是掖庭當差的,劉宣帝是在掖庭長大的。

當時的掖庭令叫張賀,張賀是漢宣帝的祖父劉據的家吏,所以張賀對漢宣帝十分的照顧。劉詢成年後,張賀打算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詢,張賀的弟弟張安世此時是右將軍,與霍光一起輔佐漢昭帝。

張安世聽到加張賀這個打算之後,生氣的說:劉詢是衛太子劉據的後代,能夠被免罪做一個普通平民就算不錯了,你還是打消息把你孫女嫁給他的想法吧。張賀沒辦法,這個事情就不在提了。

而此時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也到了嫁人的年紀,長得也還不錯。張賀就去找許廣漢說:劉詢現在雖然地位不高,但以後可能能當關內侯,你把你女兒嫁給他吧。許廣漢就同意了,許廣漢的妻子聽說之後很生氣,但沒辦法,許廣漢主意已定。

於是在公元前75年,許平君和劉詢就成親了。劉詢即位後,得立皇后了,霍光有個女兒叫霍成君,大家都認為應該立霍成君為皇后。漢宣帝下詔書說,要尋找他以前的一把寶劍,大家就知道漢宣帝的想法了,“糟糠之妻不可棄”。

這個就是著名的故劍情深的故事了,許平君最終被立為皇后。而霍光的夫人霍顯還是想讓她的女兒霍成君能當上皇后,公元前72年,許平君再次懷孕,霍顯買通了女醫淳于衍,害死了許平君。而霍成君在公元前70年,被立為皇后。

劉奭是在公元前67年被立為太子的,而劉奭這個人“柔仁好儒”,而劉詢比較重用法家,劉奭有一次跟劉詢說:陛下有時候刑罰太重了,應該多重用一些儒生。

劉詢一聽就生氣了,他說治理國家應該要王道與霸道兼用之,怎麼可以用那些儒生呢?說完之後感嘆的說,亂我家的,就是太子你呀。劉詢有幾次想廢黜劉奭的太子之位,但都想到了已去世的許平君,一直不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