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每當老喬試圖偷懶,讓我去輔導孩子的功課時,我總會用這句話來“懟”他: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意思是,一個人在家裡沒有受到父親的良好教育,進入社會沒有遇到嚴格的師友,這樣的人想成功太難了。

我一直堅信,父親在家庭裡的教育地位是無可取代的,這種想法也在節目裡得到了印證:

三年級以後,孩子的成長軌跡,由父親來決定。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缺位的父親,養出獨立冷漠的孩子


前段時間《歡樂頌》熱播的時候,我特別喜歡曲筱綃,一個敢愛敢恨的富家女。但因“曲筱綃”而大火的演員王子文,卻經歷了與戲中截然不同的一生。

在參加節目時,她看似輕鬆的一句“獨立都是被逼出來的”,道出無數人的心酸。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小時候父母離異,她變得敏感又脆弱,但是不同於李嫣,依舊能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長,相反地,王子文的父親就像“人間蒸發”一般,從她的世界裡消失了蹤影。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她從小學習舞蹈和藝術體操,在15歲時被演藝公司看中,後來被送到韓國作為預備出道的練習生訓練了半年的時間。

一開始去韓國,放下包就被要求跑2000米鍛鍊體能;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沒有一分鐘屬於自己;就連上洗手間,都不敢蹲下去——大腿兩側全是青青紫紫。



在艱苦的練習和追夢路上,她從來沒有感受到父親給予的哪怕一絲溫暖,就連一週一次的見面,父親都可能會忘記。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而她,也正是從這種對父親的失望裡醒悟過來,他根本不會關心自己,更不可能給自己精神支撐,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她嚥下了酸澀的眼淚,吞下了訴苦的話語,逼著自己慢慢成長,這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父愛缺失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缺乏自信,與父親的關係也比較疏遠,雖然經濟上能夠獨立,卻少不了對家庭的埋怨和對自我的懷疑。

因為從來沒有被父親認可和鼓勵過,所以這些孩子的底氣全都來源於自己。

外表好強逞能,但內心脆弱自卑,不僅不善於人際交往,也很難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暴躁的父親,養出敏感脆弱的孩子


擁有一個暴躁的父親,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有一位網友分享過她的故事:

她的父親是被上一輩嬌慣著長大的,不僅不會分擔家務,還經常對奶奶和媽媽發脾氣,平時氛圍很好的家庭,只要父親下班回來了,家裡的氣氛就會瞬間如墜冰窟。

在她剛剛記事的時候,有一天父親喝多了,一回來就歪倒在沙發上,喊女兒給他脫鞋倒水。

那時小姑娘害怕父親,就照做了,結果脫鞋脫到一半,不小心刮到了腳跟,父親抬手就是一巴掌,把她打得暈乎乎的,鼻血也止不住地流,還指著她的鼻尖罵一些粗話。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孩子的媽媽聽到聲音趕了過來,抱著孩子要回孃家,結果父親怕自己的真面目被揭穿,撲上來拉著孩子媽不讓他們走。

僵持中,父親拿起門後的木杆掃帚狠狠打在媽媽身上,媽媽被打得蜷縮成一團,每打一下都能聽到媽媽吃痛的輕哼。

小時候的她被嚇蒙了,一路跑回外婆家報信。

後來她就一直寄住在學校裡,成年後就在外漂泊。

父母也沒有離婚,媽媽一直都是唯唯諾諾的樣子,既怕離開父親活不下去,又怕自己做的不好會遭到痛打。

每當小姑娘聽到有人拍桌子或者高聲說話的時候,都會止不住發抖,彷彿又看到父親揚起的手掌和猙獰的面孔。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從小接受父親“恐嚇”、“打罵”教育的孩子最終有兩個去向——

一是變得自卑懦弱,隱藏在人群裡,缺乏安全感,害怕人們的極端行為;

二是變得暴躁易怒,就像父親那樣,將來也很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發展道路。

一個暴脾氣的父親,不僅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還會收穫一個敏感脆弱的孩子。



體貼的父親,養出乖巧懂事的孩子


我一直想把小鈴鐺培養成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這兩天在看《女兒們的男朋友》時,特地拉上了老喬一起,想讓他領悟到,乖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節目裡的兩個女孩簡直是人見人愛的乖孩子範本——一個是擁有甜甜笑容的黃芷晴,另一個是率真女孩姜麗文。

黃芷晴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靖哥哥”黃日華,他在參加節目時說:

“我們從小就是給孩子最好的,不管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讓她知道,還有老爸在!”




在這種寵愛教育下長大的黃芷晴是個十足的大家閨秀,舉止優雅,笑容甜美。

在與男友外出時,會為了照顧男友的面子,提出放棄“抓娃娃”,而選擇其他的遊樂設施;在跟大家一起吃飯時,也會為朋友解困,一言一行透露出高修養和高情商。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而姜麗文,是知名演員秦沛的女兒。她從小就有廣泛的愛好——騎馬、芭蕾、英語......秦沛提起女兒的一項項特長,簡直如數家珍。


7歲以後,對孩子未來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母親,而是“他”......


他會全力支持女兒發展自己的愛好,也能淡然看待女兒與男友擁抱和親吻。

無論孩子要出國讀書還是戀愛、打拳,父親都保持著一種“你可以自由綻放”的心態,欣賞孩子的努力與成長,是個開明的父親。

所以姜麗文也就有了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我,逐漸變成一個敢愛敢恨的開朗女孩。



無論是寵愛孩子的父親,還是開明的父親,都是懂得體貼孩子的父親,他們給孩子的指導和關愛,會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充足的成長空間。

換言之,在父愛灌溉下長大的孩子,會懂得感恩和愛人,也會擁有更廣闊的人際圈和更光明的前程。


就像塞萬提斯所說的:“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

在育兒路上,一個亦師亦友的父親,勝過千萬個傾其所有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